容量因子论文_伍浩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容量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因子,容量,色谱,机组,核电,层析,溶剂。

容量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伍浩松[1](2015)在《美国核电厂2014年平均容量因子创历史新高》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核能协会网站2015年1月22日报道】美国核电厂2014年的运行效率创历史新高,从而证明了核能对于确保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价值。2014年,美国在31个州拥有100台在运核电机组(1台在运机组于2014年12月(本文来源于《国外核新闻》期刊2015年02期)

王海丹[2](2012)在《美国核电机组容量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核新闻》2012年5月刊报道】2011年显然不是美国核电机组的高产年,总计790.4TWh的发电量创下自2007年(806.6TWh)以来的新低。由于核电机组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主流媒体的注意,加之核电站附近发生极端天气事件(尤其是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于2011年3月发生严重核事故的背景下),因此一些核电机组在2011年有大量时间在停堆检修。尽管如此,在所有104台核电机组中,2009—2011年这叁年期间的净容量因子中位数仍然为90.18%,与2006—2008年期间的90.60%相比仅略有下降。(本文来源于《国外核新闻》期刊2012年06期)

叶进富,林东强,姚善泾[3](2007)在《蛋白质zeta电位与离子交换层析容量因子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蛋白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过程预测的困难,选择zeta电位作为中间参数,建立zeta电位与层析容量因子之间的关联。选择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模型蛋白质,考察了pH、离子浓度、离子种类等对蛋白质zeta电位的影响,证实了zeta电位作为蛋白质表面电荷特性表征参数的可行性。以阴离子交换Sepharose FF DEAE为模型层析介质,测定了BSA在不同pH和盐浓度下的容量因子。综合考虑蛋白质和介质两方面因素,选择两者zeta电位乘积(-ζ_1×ζ_2)作为中间参数,对于不同pH和盐浓度的流动相,(-ζ_1×ζ_2)与容量因子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实现了由简便的zeta电位分析预估宏观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行为的目的,该关联关系的建立将有助于层析分离过程的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杨伟华,冯长君[4](2006)在《用连接性指数研究苯砜基环烷酸酯的容量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Matlab程序计算了28种苯砜基环烷酸酯类化合物的8种价分子连接性指数,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定量结构-色谱保留相关性(QSRR)分析。通过多元统计的逐步回归建立了QSRR模型,其计算误差应接近实验误差。该模型经逐一剔除法检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及预测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冯长君,唐自强,杨伟华,杨春峰[5](2006)在《电性拓扑态、分子形状属性研究苯砜基环烷酸酯类化合物液相色谱容量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定量结构保留关系(QSRR)是指分子结构描述符与其色谱保留值(如气相色谱保留指数、液相色谱容量因子等,以“Se”表示)之间的数量关系。影响溶质的色谱保留值的因素主要有溶质与溶质之间、溶质与固定相之间、溶质与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测定时的外部条件(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06年07期)

郑清[6](2005)在《吲哚类化合物色谱容量因子构致关系ab initio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化合物的定量结构-活性-性质(QSAR/QSPR)就是研究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其性质、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起结构性质活性之间的关系纽带,而达到对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预测。定量结构-保留相关性(QSRR)研究已成为色谱科学的一个新的研究分支领域,可确定溶质有价值的色谱性质,例如,解释色谱分配的机理,估算溶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还可以对溶质的生物活性进行预测。建立理想的QSRR模型的先决条件是选取和获得包含足够的结构信息和参数。 量子化学计算是获得分子结构参数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化合物进行量子化学计算,可以获得有关分子的电子结构和立体结构信息,如分子轨道能级、原子的电荷密度、极化率以及分子的静电荷等。量子化学参数具有不依赖于实验测定、物理意义明确的优势。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中的从头计算法(ab initio)在理论上最严格,计算结果最精确。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不断提高,ab initio方法已成为国际量子化学计算的主流。 本文采用从头算方法(ab initio)中的Hartree-Fock方法(简称HF方法)、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简称DFT)中的不同基组(6-31G*、6-311G**),计算了16种吲哚类化合物的结构参数和热力学参数,结构参数包括:偶极矩(μ)、最高占据轨道能量E_(HOMO)、最低空轨道能(E_(LUMO))、分子最负的原子净电荷(q~-)、最正的净电荷(q~+)和分子体积(V_i)、分子平均极化度(a),热力学参数包括:总能量(TE)、零点振动能(ZPE)、标准焓(H°)、标准自由能(G°)、热能校正值E_(th)(即分子的振动能、转动能和平动能的总和的校正值)、恒容热容(C_V°)和标准熵(S°)。 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反相液相色谱容量因子参数之间的相关方程,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根据线性溶剂化能(LSER)理论,求得色谱容量因子lgk′、斜率lgk′_w和截距S的QSRR模型,实现了对吲哚类化合物的的反相液相色谱保留机理的理解。在HF/6-31G*水平获得lgk′_w相关方程参数为E_(HOMO)、q~+、V_i/100,获得截距S相关方程参数为E_(HOMO)、q~+、V_i/100。分析得到的模型发现,各模型中的体积的标准回归系数明显高于其它变量的标准回归系数,即体积对吲哚类化合物的活性影响最大。以结构参数和热力学参数一(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5-10-01)

张雪红,李华昌,李万春,汤淑芳[7](2004)在《反相HPLC中溶剂极性对容量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考查了反相HPLC中,溶剂极性改变对容量因子的影响及其相关规律。结果发现:其影响是复杂的,不同溶质对不同溶剂极性改变的敏感程度差异较大。反映在容量因子的变化上就是:有时极性改变较大,但某些溶质的容量因子变化却较小;反之有时极性改变较小,但某些溶质的容量因子变化却较大。随着溶剂极性的改变,原来容量因子小的溶质变化幅度小,原来容量因子大的溶质变化幅度大。最后探讨了产生这种复杂变化的机理。(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04年06期)

苏云,任其龙,熊任天,严全鸿,吴平东[8](2002)在《EPA-乙酯和DHA-乙酯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色谱容量因子与溶解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氧化碳为流动相,ODS柱为固定相,测定了二十碳五烯酸乙酯(EPA-EE)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乙酯(DHA-EE)的超临界流体色谱容量因子。从宏观热力学出发,研究了溶质的超临界流体色谱容量因子及其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溶解度的关系,并用实验数据对该热力学关系作了验证。(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张维冰,张云,许国旺,张玉奎[9](1999)在《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中有机调节剂对溶质容量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质量作用定律应用于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中溶质、有机添加剂和胶束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得到了溶质容是因子与各过程平衡常数及有机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进一步分析表明,研究调节剂在胶束中可能有一定的溶解度,但这一过程对于胶束在电泳过程中的迁移速度几乎没有影响;有机添加剂对溶质容量因子的影响主要反映为其对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在一级调节剂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溶质容基因子与表面活性剂浓度之间满足很好的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1999年02期)

陈颂汾[10](1997)在《1996年世界核反应堆容量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子周刊》 1 997年 2月 1 3日报道】 日本反应堆的容量因子连续第二年达世界最高 ,东京电力公司 ( Tepco)的福岛 2号(日立 )沸水堆和关西电力公司的大板 3号(叁菱 )压水堆的容量因子分别达 1 0 0 %和99.99%。紧随其后(本文来源于《国外核新闻》期刊1997年06期)

容量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国《核新闻》2012年5月刊报道】2011年显然不是美国核电机组的高产年,总计790.4TWh的发电量创下自2007年(806.6TWh)以来的新低。由于核电机组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主流媒体的注意,加之核电站附近发生极端天气事件(尤其是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于2011年3月发生严重核事故的背景下),因此一些核电机组在2011年有大量时间在停堆检修。尽管如此,在所有104台核电机组中,2009—2011年这叁年期间的净容量因子中位数仍然为90.18%,与2006—2008年期间的90.60%相比仅略有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容量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伍浩松.美国核电厂2014年平均容量因子创历史新高[J].国外核新闻.2015

[2].王海丹.美国核电机组容量因子[J].国外核新闻.2012

[3].叶进富,林东强,姚善泾.蛋白质zeta电位与离子交换层析容量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7

[4].杨伟华,冯长君.用连接性指数研究苯砜基环烷酸酯的容量因子[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6

[5].冯长君,唐自强,杨伟华,杨春峰.电性拓扑态、分子形状属性研究苯砜基环烷酸酯类化合物液相色谱容量因子[J].分析化学.2006

[6].郑清.吲哚类化合物色谱容量因子构致关系abinitio方法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

[7].张雪红,李华昌,李万春,汤淑芳.反相HPLC中溶剂极性对容量因子的影响[J].分析试验室.2004

[8].苏云,任其龙,熊任天,严全鸿,吴平东.EPA-乙酯和DHA-乙酯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色谱容量因子与溶解度的关系[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2

[9].张维冰,张云,许国旺,张玉奎.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中有机调节剂对溶质容量因子的影响[J].色谱.1999

[10].陈颂汾.1996年世界核反应堆容量因子[J].国外核新闻.1997

论文知识图

容量因子对二甲醚价格的影响12种天然酚酸在RP-HPLC分析中的酸度-...藻毒素的容量因子随甲醇比例的...华细辛挥发油样品选择组分容量因子各组分容量因子与温度关系缓冲溶液pH对TMP和4-AP的容量因子

标签:;  ;  ;  ;  ;  ;  ;  

容量因子论文_伍浩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