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实现显示装置紧贴挂墙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论文和设计-李治强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实现显示装置紧贴挂墙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的背板下部呈内凹结构,与扩散板之间形成较厚的上部光腔和较薄的下部光腔,电路组件位于内凹结构处,使显示装置的背面形成一个平整面,所述背板内设有多个LED灯,其中位于下部光腔内的LED灯比位于上部光腔中的LED灯更密集,以保证扩散板上混光的均匀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背板设置成下部内凹的结构来作为电路组件的安装空间,并配合使用不同密集程度的LED灯来保证扩散板混光的均匀性,在保证了不影响显示性能的同时使得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整体厚度更薄,安装和贴挂都更方便和牢靠,同时也增加了显示装置的整体性和观赏性。

主设计要求

1.用于实现显示装置紧贴挂墙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是:所述显示装置的背板(1)下部呈内凹结构,与扩散板(2)之间形成较厚的上部光腔(3)和较薄的下部光腔(4),电路组件(5)位于内凹结构处,使显示装置的背面形成一个平整面,所述背板(1)内设有多个LED灯,其中位于下部光腔(4)内的LED灯比位于上部光腔(3)中的LED灯更密集,以保证扩散板(2)上混光的均匀性。

设计方案

1.用于实现显示装置紧贴挂墙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是:所述显示装置的背板(1)下部呈内凹结构,与扩散板(2)之间形成较厚的上部光腔(3)和较薄的下部光腔(4),电路组件(5)位于内凹结构处,使显示装置的背面形成一个平整面,所述背板(1)内设有多个LED灯,其中位于下部光腔(4)内的LED灯比位于上部光腔(3)中的LED灯更密集,以保证扩散板(2)上混光的均匀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实现显示装置紧贴挂墙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是:所述LED灯为多根水平设置在背板上的LED灯条(6),其中位于下部光腔(4)内的LED灯条(6)比位于上部光腔(3)中的LED灯条(6)的间距更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实现显示装置紧贴挂墙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是:位于上部光腔(3)内的LED灯条(6)与位于下部光腔(4)中的LED灯条(6)的间距满足以下关系:D1\/D2=N*(H1\/H2),其中,D1和D2分别为上部和下部灯条的间距,H1和H2分别为上部光腔(3)和下部光腔(4)的厚度,N=0.5~2。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实现显示装置紧贴挂墙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是:所述LED灯采用同一种形态透镜规格的灯条,全为折射透镜或全为反射透镜。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实现显示装置紧贴挂墙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是:所述显示装置上背板(1)上部的背面与电路组件(5)外部的结构后盖板(7)之间的距离为0~12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实现显示装置紧贴挂墙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电视主要包括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电路组件、结构后盖板。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零组件之一。背光模组主要包括光学膜片、扩散板、LED灯条和结构背板。传统液晶电视背后底部因为要装入电源、机芯等电路组件因此整体呈现出现上部窄、底部厚的特点,整体性较差,特别是挂墙放置时上部空隙特别大,外观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液晶电视背后整体性较差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显示装置紧贴挂墙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实现显示装置紧贴挂墙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的背板下部呈内凹结构,与扩散板之间形成较厚的上部光腔和较薄的下部光腔,电路组件位于内凹结构处,使显示装置的背面形成一个平整面,所述背板内设有多个LED灯,其中位于下部光腔内的LED灯比位于上部光腔中的LED灯更密集,以保证扩散板上混光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是,所述LED灯为多根水平设置在背板上的LED灯条,其中位于下部光腔内的LED灯条比位于上部光腔中的LED灯条的间距更小。

进一步的是,位于上部光腔内的LED灯条与位于下部光腔中的LED灯条的间距满足以下关系:D1\/D2=N*(H1\/H2),其中,D1和D2分别为上部和下部灯条的间距,H1和H2分别为上部光腔和下部光腔的厚度,N=0.5~2。

进一步的是,所述LED灯采用同一种形态透镜规格的灯条,全为折射透镜或全为反射透镜。

进一步的是,所述显示装置上背板上部的背面与电路组件外部的结构后盖板之间的距离为0~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背板设置成下部内凹的结构来作为电路组件的安装空间,并配合使用不同密集程度的LED灯来保证扩散板混光的均匀性,在保证了不影响显示性能的同时使得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整体厚度更薄,安装和贴挂都更方便和牢靠,同时也增加了显示装置的整体性和观赏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现有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现有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为,1-背板,2-扩散板,3-上部空腔,4-下部空腔,5-电路组件,6-LED灯条,7-结构后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实现显示装置紧贴挂墙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的背板1下部呈内凹结构,与扩散板2之间形成较厚的上部光腔3和较薄的下部光腔4,电路组件5位于内凹结构处,使显示装置的背面形成一个平整面,所述背板1内设有多个LED灯,其中位于下部光腔4内的LED灯比位于上部光腔3中的LED灯更密集,以保证扩散板上混光的均匀性。

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均匀亮度的面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LED灯由灯珠和对应的透镜组成,通电后灯珠产生点状光源,通过透镜的折射和反射作用把光线散开,再通过扩散板和光学膜片的匀化作用形成了均匀亮度的面光源。

传统直下式LED背光光腔腔体厚度一定,而电视后面底部需要装载电路组件,因此液晶电视整体呈现上部薄、下部厚的形态,挂墙时呈现上部缝隙大的问题,影响电视美观,如图3、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直下式显示装置,通过采用新型模组结构背板,调整电视后部对应电路组件的背光光腔厚度,让背光模组呈现上部光腔3厚、下部光腔4薄的特征,在放入电路组件5后,上下部基本平齐的形态,综合考虑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和电路组件的尺寸,所述显示装置上背板1上部的背面与电路组件5外部的结构后盖板7之间的距离可控制在0~12mm以内,将该显示装置挂墙后能紧贴墙壁,电视形态美观,同时也有利于包装材料的设计和装配。

由于上下部光腔中LED灯距离扩散板的距离不同,距离越近光线扩散范围更小,也就导致亮度降低,因此下部光腔4中的LED灯应布置的更密集一些,才能保证整个扩散板上混光的均匀性。

对于LED灯,一般采用LED灯条6的形式进行安装,其中最好的布置形式是采用多根水平设置在背板上的LED灯条6,其中位于下部光腔4内的LED灯条6比位于上部光腔3中的LED灯条6的间距更小,通过调节LED灯条6的间距来保证混光的均匀性更加的方便快捷。

在具体调节LED灯条6的布置形式时,位于上部光腔内3的LED灯条6与位于下部光腔4中的LED灯条6的间距满足以下关系:D1\/D2=N*(H1\/H2),其中,D1和D2分别为上部和下部灯条的间距,H1和H2分别为上部光腔3和下部光腔4的厚度,N=0.5~2。按照上述公式布置LED灯条可快速精确的保证扩散板2上混光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所述LED灯采用同一种形态透镜规格的灯条,全为折射透镜或全为反射透镜。采用相同规格的透镜相较使用多种透镜的灯条方案具有透镜种类单一、标准化好,生产便于控制、成本更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背板设置成下部内凹的结构来作为电路组件的安装空间,并配合使用不同密集程度的LED灯来保证扩散板混光的均匀性,在不影响显示性能的同时使得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整体厚度更薄,安装和贴挂都更方便和牢靠,同时也增加了显示装置的整体性和观赏性,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设计图

用于实现显示装置紧贴挂墙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0821.4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1(四川)

授权编号:CN209182617U

授权时间:20190730

主分类号:G02F 1/13357

专利分类号:G02F1/13357;G09F9/35

范畴分类:30A;

申请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东路35号

发明人:李治强;顾少明;杨超;张浩;苏恩来

第一发明人:李治强

当前权利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罗明理

代理机构:51124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用于实现显示装置紧贴挂墙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论文和设计-李治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