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文人集团,大公报,弗吉尼亚·,伍尔夫
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论文文献综述
文学武[1](2019)在《文学社团与公共领域——京派文人集团与英国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领域是德国学者哈贝马斯所提出的一个概念,意指由市民社会所产生的、处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这一领域除了担负着重要的政治批判功能之外,它所生产出的社会公共舆论,还具有文化批判及文学批评等功能。事实上,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在本质上具有与其他阶层的显着不同。"在任何一个阵营里,知识分子都是把意见或利益转化为某种理论的人;依其定义,知识分子并不满足于生活,他们还想思索自己的存在。"知识分子往往本能地通过技术批判、道德批判、意识形态批判等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进而全面地介入公共领域空间。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布鲁姆斯(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9年09期)
文学武[2](2019)在《文学社团与公共领域——京派文人集团与英国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京派文人集团和英国的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同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两个重要文化和文学社团,对本国的文化和文学形态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们都非常重视利用现代大众媒介的手段来介入文学和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此外,还通过读诗、读剧本、演戏、举办艺术展览、集中出版作品集、举办文学评奖活动、从事职业文学批评等方式来参与公共领域的生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还是京派文人集团,它们对公共领域的参与都是主动的、积极的,在知识分子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文学武[3](2019)在《京派文人集团和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比较——以社团的精英化构成和沙龙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的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和中国的京派文人集团是20世纪出现的两个着名文化团体。他们的成员大多是具有精英意识和气质的知识分子,崇尚自由、民主等理念,并且在出身、性格、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等方面有着较多相似之处。在社团的组织形式上,也都采用了文化气息浓重的沙龙聚会方式来探讨艺术、文学等话题。这些都极大地活跃了当时的文化氛围,留下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烙印。尽管由于各种原因,两个团体都曾经遭到冷落,一度被边缘化,但它们执着于自己的政治、文学信念,执着于探索艺术,理应得到尊重。(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9年04期)
王苇,杨莉馨[4](2018)在《“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与弗·伍尔夫的亲缘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英国着名的现代主义文艺团体"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核心成员,伍尔夫与"布鲁姆斯伯里人"之间有着深厚的亲缘关系。她对小说的结构设计与空间造型感的刻意追求,部分源自罗杰·弗莱的视觉艺术理念;她在艰苦的文学"出航"期,从姐夫克莱夫·贝尔那里获得了独一无二的精神支持和美学引领;文尼莎·贝尔作为文化圈中的灵魂人物,则以长达59年的姐妹深情,成为妹妹生命故事中永恒的主角和灵感的源泉。(本文来源于《现代传记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文学武[5](2018)在《文化的彩虹之桥——论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和京派文学的跨文化交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的世界,随着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跨越不同种族、国家、文化之间的交流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在这样的过程中,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对话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彼此尊重,互相借鉴和学习应该成为人类的共识。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京派文人集团和英国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之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文化交流和对话,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对方的文化、文学、艺术、宗教等传统,以此来反思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为东西方文化的汇聚和交融架起了一道彩虹。本文详尽论述了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和京派文人的个人交往、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作者作品在中国的译介、阐释以及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对于中国文化的异域想象。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和京派文学的文化、文学的交流实践,客观上证明了跨文化交流在现代世界中不可抗拒的趋势和普遍意义。(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侯郅玥[6](2014)在《艺术理念的对话——论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对伍尔夫小说创作形式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英国现代史上一个赫赫有名的文化团体,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以其特有的反传统性、现代性着称。而其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通过自身的创作实践,与文化圈提倡的形式观展开对话。她使文化圈的艺术理念在她的小说中充分体现,而她的小说也成为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4年36期)
贾婷[7](2009)在《论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化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英国伦敦的布鲁姆斯伯里区活跃着一群文化名人,他们是文学、艺术、经济及政治界的知识精英,通常被称为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作为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核心成员,弗吉尼亚·伍尔夫深受该文化圈鲜明个性的影响,形成了精英化的审美观、自由的创作风格,以及反传统的女性思想,并在英国现代小说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印记。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独特个性的分析,阐明它是审美意识、文学创作及女性思想方面对弗吉尼亚·伍尔夫产生的深刻文化影响。第一章对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进行了详细的探究,还原出了这个隐秘文化圈的真实面貌。首先是对该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的介绍,然后着重分析它与剑桥大学的深厚渊源,最后呈现它那独有的精英化、自由化和反传统的鲜明个性。第二章详述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与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中知识精英的交往中,确立自己的高雅审美情趣的过程。这种精英化的审美意识,在她的艺术评论和小说人物塑造中都可见一斑。第叁章着眼于论述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如何深受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崇尚自由的思想影响的。在意识流小说创作过程中,伍尔夫不断追求多元化和有意味的表现形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诗化小说。第四章文的论述重点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同伴们反叛个性的鼓舞下,创造了深刻的女性形象,形成了突破传统的女性思想。她的女性宣言——属于女性的一间房间和双性同体思想是对当时社会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观念的极大挑战。虽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成就离不开当时特定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但毫无疑问,来自朝夕相处的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文化影响是最直接和最深刻的。(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9-09-30)
朱爱琴[8](2007)在《智性的激荡——记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一文中研究指出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Bloomsbury Group)是现代英国伦敦的一个文化知识界精英集团。它极具个性,具有智性品格、怀疑精神,信奉女性主义,反抗传统,松散而自由。它极享尊崇又备受攻击。它前后绵延达半个多世纪,在现代英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对这一文化团体做一介绍并试述其特性。(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萧萍[9](2006)在《传统与创新: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一文中研究指出亨利·詹姆斯是斯蒂芬家的老朋友,还是弗吉尼亚·斯蒂芬的教父。当他得知斯蒂芬家姐妹兄弟在父亲去世后,搬到布鲁姆斯伯里的戈登广场46号独立居住,并开始接待各式年青人,召集那些有名的周四晚聚会时,这位文坛宿将不禁摇头叹息:“可悲啊可悲!”他哀叹记忆中的“家庭天(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商报》期刊2006-11-07)
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的京派文人集团和英国的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同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两个重要文化和文学社团,对本国的文化和文学形态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们都非常重视利用现代大众媒介的手段来介入文学和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此外,还通过读诗、读剧本、演戏、举办艺术展览、集中出版作品集、举办文学评奖活动、从事职业文学批评等方式来参与公共领域的生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还是京派文人集团,它们对公共领域的参与都是主动的、积极的,在知识分子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论文参考文献
[1].文学武.文学社团与公共领域——京派文人集团与英国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文摘.2019
[2].文学武.文学社团与公共领域——京派文人集团与英国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比较研究[J].浙江学刊.2019
[3].文学武.京派文人集团和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比较——以社团的精英化构成和沙龙为中心[J].社会科学战线.2019
[4].王苇,杨莉馨.“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与弗·伍尔夫的亲缘关系[J].现代传记研究.2018
[5].文学武.文化的彩虹之桥——论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和京派文学的跨文化交流[J].社会科学.2018
[6].侯郅玥.艺术理念的对话——论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对伍尔夫小说创作形式观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4
[7].贾婷.论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化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9
[8].朱爱琴.智性的激荡——记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
[9].萧萍.传统与创新: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N].中国图书商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