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葡萄孢论文_肖景惠,逄飞,倪瑞琪,迟乃玉,王梦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灰葡萄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葡萄,多样性,糖苷酶,芽孢,生物防治,细胞壁,抑菌作用。

灰葡萄孢论文文献综述

肖景惠,逄飞,倪瑞琪,迟乃玉,王梦雨[1](2019)在《植物灰葡萄孢菌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机理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是灰霉病的病原菌,能够侵染植物的根茎、叶片、花和果实,导致植物减产,甚至绝收。在作物采摘后的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灰葡萄孢菌会加速果蔬腐烂变质,导致严重的物流损失。本文综述了现阶段对灰葡萄孢菌引起植物灰霉病的防治手段,阐述防治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分析了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利弊,以期为灰葡萄孢菌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9年09期)

戴启东,李广旭,杨华,张广仁,周朝辉[2](2019)在《6种杀菌剂对蓝莓采后灰葡萄孢菌的室内毒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出防治蓝莓采后灰霉病菌的高效、低毒药剂,为生产中蓝莓灰霉病的防治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在室内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建立毒力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得到这6种杀菌剂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供试6种杀菌剂对蓝莓采后灰霉病菌的毒力由大至小依次为62%嘧菌环胺·咯菌腈WG、50%嘧菌环胺WG、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WG、400 g/L嘧霉胺SC、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嘧菌酯SC,它们的EC_(50)值分别为0.9056 mg/L、1.1760 mg/L、1.3123 mg/L、3.2539 mg/L、7.8960 mg/L和15.2423 mg/L。其中62%嘧菌环胺·咯菌腈WG、50%嘧菌环胺WG、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WG对蓝莓采后灰霉菌室内抑制作用较好,可以进一步在田间进行药效试验。250 g/L嘧菌酯SC的抑菌作用较差,不建议在蓝莓采后灰霉病的防治中使用。(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冯晓菲,贡常委,王学贵[3](2019)在《四川省草莓主产区灰葡萄孢菌的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四川省草莓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群体遗传结构及其多样性水平,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分离自四川省10个县(市)的195株灰葡萄孢菌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灰葡萄孢菌多态性丰富,6条ISSR引物共产生了63个多态性位点,应用Popgene32软件计算四川省不同主产区域(除德阳广汉种群外)种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均达到了H>0.2、I>0.3的水平,表明四川省的灰葡萄孢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灰葡萄孢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Ht)均值为0.2976,种群内遗传多样性(Hs=0.2458)远远高于种群间(Dst=0.0518)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系数(Gst)均值0.1742,基因流(Nm)均值2.3696,说明该地区灰葡萄孢菌种群间遗传分化不明显,群体内基因交流频繁。通过UPGMA法和Omishare Tools热图软件均可将10个采集点分为3个类群,来自绵阳江油的菌株单独构成一个类群,来自成都崇州和德阳广汉的菌株构成一个类群,其余的菌株构成另外一个类群;利用Structure2.3软件对195份灰葡萄孢菌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可将134份菌株划分成21个群,另外61个菌株被列为混合群体。(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马良,时浩杰[4](2019)在《灰葡萄孢转录因子BcCLR-1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灰霉病在生产和储运销过程中产生的危害日益严重,其病原物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是一种典型的死体营养型真菌,在侵染初期能够分泌大量的细胞壁降解酶(Cell wall degrading emzymes,CWDEs)来降解寄主的细胞壁。CWDEs是灰葡萄孢侵染初期的主要致病因子,然而目前对灰葡萄孢CWDEs的分子调控机制还知之甚少。纤维素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本项目组研究发现灰葡萄孢一个锌指转录因子BcCLR-1的敲除突变体△bcclr-1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平板上不能生长,且在寄主上的致病力显着下降,这暗示BcCLR-1在调控细胞壁纤维素降解的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但其分子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将应用RNAseq技术系统分析灰葡萄孢野生型与△bcclr-1侵染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ChIP-seq和ChIP-qPCR进一步验证分析BcCLR-1所调控的靶基因,然后通过BcCLR-1的亚细胞定位、互作蛋白的筛选等方法对其进行功能分析,解析BcCLR-1对纤维素降解酶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将有助于在分子层面上更清晰地认识在侵染寄主植物的过程中灰葡萄孢CWDEs的分子调控机理,并为深入地了解灰葡萄孢致病关键因子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李爱华,安荣艳,刘吉彬,兰圆圆,陶永胜[5](2019)在《一种葡萄贵腐灰葡萄孢的筛选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可用于"人工贵腐葡萄酒"酿造的灰葡萄孢菌株,采用改良PDA培养基分离方法,从感染了灰霉病的果蔬组织中分离纯化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疑似菌株,在乳酸石碳酸棉兰染色液染色下用显微镜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对其rDNA-ITS序列和RAPD片段进行扩增,对ITS序列进行测序,确定其灰葡萄孢的真菌分类地位。在不同pH值、不同侵染时间下,比较模拟葡萄汁中筛选菌株所产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β-葡萄糖苷酶活性大小由模拟汁在400 nm处吸光值量化确定。研究发现,筛选的3株菌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在pH值为6.0时最强,且Botrytis-C菌株活性最高,Botrytis-T所产β-葡萄糖苷酶的耐酸性较好;不同时间侵染的模拟汁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差异明显,Botrytis-C所产β-葡萄糖苷酶受侵染时间的影响最大,最不稳定。确定产孢能力强的两株灰葡萄孢适用于酿造"人工贵腐酒"的原料处理,菌株β-糖苷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Botrytis-T用于葡萄"人工贵腐"的应用潜力更好。(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冯宝珍,李培谦[6](2019)在《山西运城温室番茄灰葡萄孢对啶酰菌胺的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山西运城温室番茄灰葡萄孢对杀菌剂啶酰菌胺的抗性进行调查与分析,从温室番茄病果和病叶上利用单孢分离法获得灰葡萄孢菌株105个。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的EC_(50)值,结果表明,灰葡萄孢对啶酰菌胺的EC_(50)值为0.40~132μg/mL,抗性菌株81个,占测试菌株总数的77.14%;敏感性菌株24个。选取对啶酰菌胺表现敏感、低抗、中抗和高抗的菌株各10个,并对其SdhA、SdhB、SdhC和SdhD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 30个抗性菌株SdhB的272位组氨酸发生点突变,而SdhA、SdhC和SdhD基因无突变。适应性分析显示抗性菌株与敏感性菌株在菌丝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及致病性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方献平,和雅妮,奚晓军,查倩,张丽勍[7](2019)在《多组学技术揭示葡萄叶片响应灰葡萄孢菌侵染的抗性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葡萄灰霉病高抗品种‘申丰’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和非靶向定量代谢组学技术,比较了叶片在灰葡萄孢菌侵染胁迫3 d后体内蛋白质和代谢物的差异变化水平。试验结果表明,葡萄叶片中有1 374个蛋白质和33种小分子代谢物在病菌侵染后发生了1.5倍以上的差异表达(P<0.05)。功能注释和代谢通路富集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灰葡萄孢菌侵染对叶绿体蛋白表达影响最大,且主要集中在植病互作、植物激素与生物碱合成3条信号路径上。基于多组学数据的联合分析进一步表明,水杨酸合成与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分支酸、水杨酸、异分支酸丙酮酸裂解酶pchB、转录因子TGA和病程相关蛋白PR-1表达水平显着上调。水杨酸介导的抗病信号通路的全面激活是葡萄叶片抵御灰葡萄孢菌侵染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发现为后续深入揭示葡萄灰霉病菌互作分子机制及葡萄抗病新品种选育奠定了理论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郝芳敏[8](2019)在《灰葡萄孢病毒多样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是一种死体营养型真菌,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多种重要经济作物。由于缺乏较好的抗病品种及杀菌剂滥用造成的抗药性和环境污染,因此需要一些对环境更为友好的替代防治措施,而生物防治就是其中之一。上个世纪CHV1成功应用于欧洲板栗疫病菌的防治表明真菌病毒是一种具有一定应用潜力的生防因子。此外,在灰葡萄孢中报道过可以影响寄主致病力的真菌病毒,因此从灰葡萄孢中寻找致病力衰退相关病毒可望为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病毒资源。本研究从湖北荆门分离获得一株弱致病力灰葡萄孢菌株HBtom-372,由3种真菌病毒复合侵染,分别为Botrytis cinerea endornavirus 1(BcEV1),Botrytis cinerea hypovirus 1(BcHV1)和Botrytis cinerea fusarivirus 1(BcFV1)。BcEV1全长11557 bp,与Endornavirus有较高的同源性,5’端不含有缺刻,可编码一个3787 aa大小的开放阅读框(ORF),包含4个保守的结构域,依次是甲基转移酶(MTR)、半胱氨酸富含区域(CRRs)、解旋酶(Hel)和RNA依赖RNA聚合酶保守域(RdRp)。BcHV1全长10252 nt,可编码一个2964 aa大小的ORF,包含4个保守的结构域,分别是papain-like蛋白酶(Prot)、葡萄糖基转移酶(UGT)、RdRp和Hel保守域,末端还有一个poly(A)尾。BcFV1全长8448 nt,包含一个poly(A)尾,可编码两个ORF,大小分别为1644 aa和715 aa,第一个ORF包含RdRp和Hel这两个保守域,第二个ORF编码的蛋白功能未知。这叁种病毒可通过菌丝融合从菌株HBtom-372传入强毒菌株HBtom-459中,产生的衍生菌株Z26(BcEV1、BcHV1和BcFV1)、Z1(BcHV1和BcFV1)、Z3(BcHV1和BcFV1)和Z33(BcHV1)的致病力都出现严重衰退,且侵染垫的数量相对于HBtom-459都显着性下降。单独感染BcHV1的菌株Z33的菌落形态和生长速度正常,但致病力衰退且侵染垫形成受抑制,但在刺伤接种后,致病力可恢复,并且与侵染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改变,表明BcHV1介导的弱毒特性可能与抑制侵染垫的产生有关。BcEV1、BcFV1和BcHV1在我国灰葡萄孢群体中的分布频率分别约为4.3%、29.6%和14.3%。通过转录组测序比较含BcHV1的Z33和强毒菌株HBtom-459在转录水平上的异同,从转录组层面上阐述BcHV1对灰葡萄孢的影响。在菌丝阶段,菌株Z33和HBtom-459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有853个,上调基因有342个,下调基因有511个。在侵染阶段,接种洋葱表皮9 h后开始产生侵染垫,此时菌株Z33和HBtom-459的DEGs有674个,上调基因有388个,下调基因有286个。在菌丝阶段和侵染阶段,病毒感染后的上调表达相同的DEGs为95个,下调表达相同的DEGs为127个,在病毒BcHV1感染且在侵染的阶段,特异性上调表达基因为293个,特异性下调表达基因为159个,特异性表达的基因一共有452个,包括一些细胞壁降解酶类、毒素合成、转运子、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转录因子及与致病相关的基因。根据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DEGs主要富集在代谢、次生代谢、糖类代谢及各种氨基酸代谢途径,猜测这些通路可能与BcHV1介导的弱毒特性相关。利用宏病毒组(Metatranscriptomic)对全国12个省(市)收集的508株灰葡萄孢菌株中的真菌病毒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核酸类型分类,灰葡萄孢群体中的(+)ssRNA病毒共44种,占58.2%;(-)ssRNA病毒共18种,占22.8%;dsRNA病毒共16种,占17.7%;DNA病毒1种,仅占1.3%;共获得了约79种病毒。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些病毒可能主要隶属于以下17个病毒科(属),+ssRNA病毒包括:减毒病毒科(Hypoviridae)、裸露RNA病毒科(Narnaviridae)、番茄丛矮病毒科(Tombusviridae)、欧密尔病毒属(Ourmiavirus)、Fusariviridae、δ-线性病毒科(Deltaflexiviridae)、γ-线性病毒科(Gammaflexiviridae)和芜菁花叶病毒科(Tymoviridae);-ssRNA病毒包括:布尼亚病毒目(Bunyavirales)、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单股负链RNA病毒科(Mymonaviridae)和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dsRNA病毒包括:内源RNA病毒科(Endornaviridae)、双分体病毒科(Partitiviridae)、单分体病毒科(Totiviridae)和Botybirnavirus;DNA病毒是类双生病毒科(Genomoviridae)。此外,还发现了4种分类地位尚未明确的病毒,与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tetramycovirus-1、Botrytis cinerea RNA virus 1、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dsRNA mycovirus-L有一定同源性。对其中的一种-ssRNA病毒Botrytis cinerea mymonavirus 1(BcMyV1)进行了全长序列的克隆。结果表明,BcMyV1全长为7863 nt,可编码3个ORF(ORF1~3),ORF1为1968 aa,包含RdRp和mRNA-capping region V两个结构保守域,ORF2和ORF3编码的蛋白功能未知。BcMyV1在灰葡萄孢群体中的分布频率较低,仅为0.8%。因此,高通量测序的应用可望发现一些在真菌群体中分布频率较低的病毒种类。在这些灰葡萄孢病毒中,已报道的病毒有44种,未报道的病毒有35种,揭示了灰葡萄孢病毒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多样性。首次在灰葡萄孢中发现DNA病毒,命名为Botrytis cinerea genomovirus 1(BcGV1),BcGV1的全长为1710 bp,在编码链可编码两个ORF,大的ORF为321aa,编码复制酶(Rep),Rep包含Genomoviridae这个科保守的7个motifs,分别为:Motif I、Motif II、GRS domain、Motif III、Walker A、Walker B和Motif C。小的ORF为129 aa,预测是衣壳蛋白(CP),两个ORF由大基因间隔区和小基因间隔区间隔开,在大的基因间隔区可预测到复制起始位点为TAACAGTAC。基于Rep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BcGV1聚在Genomoviridae病毒科,但是不属于任何一个属,可能是一个新属。在34个灰葡萄孢菌株中检测到BcGV1,说明BcGV1在灰葡萄孢群体中分布非常广泛。(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霞,袁海英,任云,孙志强,刘燃[9](2019)在《灰葡萄孢菌侵染对采后猕猴桃果实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采后猕猴桃果实的保鲜、病害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红肉系列的当家品种‘红阳’猕猴桃为试材,以浓度为104个/mL的灰葡萄孢菌悬浮液对其果实分别进行了0、24、48、72、96、120 h的侵染处理,就不同处理对诱发猕猴桃果实采后病变腐烂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猕猴桃果实内4种防御酶(POD、SOD、CAT和PAL)活性、总酚和木质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内源激素IAA和GA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SA含量则呈逐渐增长趋势,ABA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猕猴桃果实在受到灰葡萄孢菌侵染胁迫下能有效激活其与抗病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通过形成较强的防御酶活性或提高其木质素、多酚及内源激素的含量来缓解病菌逆境对其造成的伤害;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在猕猴桃果实与灰葡萄孢菌的互作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某一项生理生化指标(防御酶或激素)单独起作用的。(本文来源于《经济林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刘超,刘洪伟,汪步青,赵雯雅,王雅娜[10](2019)在《解淀粉芽孢杆菌BA-26抗菌物质分离及对灰葡萄孢抑菌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26发酵液中抑菌物质存在情况,明确活性物质的抑菌效果,初步探索其抗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机制。通过硫酸铵沉淀、大孔树脂吸附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从菌株BA-26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抗菌物质;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抗菌物质抑菌活性;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各活性组分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研究其对菌丝和孢子萌发的影响。从菌株BA-26发酵液中获得抗菌粗提物抑菌谱广,对立枯丝核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强抑制作用;分离纯化得到11个具有抑制真菌作用的活性组分;其中A6-19和A6-20组分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抑菌活性最强,最小抑菌浓度为7.81μg/mL;菌株BA-26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能使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受阻、膨大变粗、细胞膜破坏并能抑制其孢子萌发。明确了解淀粉芽孢杆菌BA-26菌株产抗菌物质情况,初步探究其抑菌作用机制,为抗菌物质在防治病原真菌等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9年07期)

灰葡萄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筛选出防治蓝莓采后灰霉病菌的高效、低毒药剂,为生产中蓝莓灰霉病的防治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在室内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建立毒力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得到这6种杀菌剂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供试6种杀菌剂对蓝莓采后灰霉病菌的毒力由大至小依次为62%嘧菌环胺·咯菌腈WG、50%嘧菌环胺WG、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WG、400 g/L嘧霉胺SC、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嘧菌酯SC,它们的EC_(50)值分别为0.9056 mg/L、1.1760 mg/L、1.3123 mg/L、3.2539 mg/L、7.8960 mg/L和15.2423 mg/L。其中62%嘧菌环胺·咯菌腈WG、50%嘧菌环胺WG、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WG对蓝莓采后灰霉菌室内抑制作用较好,可以进一步在田间进行药效试验。250 g/L嘧菌酯SC的抑菌作用较差,不建议在蓝莓采后灰霉病的防治中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灰葡萄孢论文参考文献

[1].肖景惠,逄飞,倪瑞琪,迟乃玉,王梦雨.植物灰葡萄孢菌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机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19

[2].戴启东,李广旭,杨华,张广仁,周朝辉.6种杀菌剂对蓝莓采后灰葡萄孢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辽宁农业科学.2019

[3].冯晓菲,贡常委,王学贵.四川省草莓主产区灰葡萄孢菌的遗传多样性[J].菌物学报.2019

[4].马良,时浩杰.灰葡萄孢转录因子BcCLR-1的功能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李爱华,安荣艳,刘吉彬,兰圆圆,陶永胜.一种葡萄贵腐灰葡萄孢的筛选鉴定[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冯宝珍,李培谦.山西运城温室番茄灰葡萄孢对啶酰菌胺的抗性[J].西北农业学报.2019

[7].方献平,和雅妮,奚晓军,查倩,张丽勍.多组学技术揭示葡萄叶片响应灰葡萄孢菌侵染的抗性机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

[8].郝芳敏.灰葡萄孢病毒多样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

[9].刘霞,袁海英,任云,孙志强,刘燃.灰葡萄孢菌侵染对采后猕猴桃果实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9

[10].刘超,刘洪伟,汪步青,赵雯雅,王雅娜.解淀粉芽孢杆菌BA-26抗菌物质分离及对灰葡萄孢抑菌作用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9

论文知识图

转基因灰霉southern杂交分析(M:地高...转基因灰葡萄孢菌PCR鉴定电泳图...连续干扰10代松材线虫daf-3、daf-9、...载体PEM7图谱53株灰葡萄孢霉菌株在巨峰葡萄上...63株灰葡萄孢霉菌株在紫奶葡萄上...

标签:;  ;  ;  ;  ;  ;  ;  

灰葡萄孢论文_肖景惠,逄飞,倪瑞琪,迟乃玉,王梦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