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为题的议论文
2022-11-02阅读(769)
问:以孔子或孟子的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 答:孟子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国君可以征求身边人的意见,可以征求大臣的意见,但最终还应当根据民意来决定。国家机构在选贤任能的问题上也应当参考民意,听听群众的呼声。针对近年来公务员的选拔机制,有些专家提出了创新意见,他们将运作的主要程序设为:民主推荐—考察—酝酿—决定—上报(刘迎良:《当代中国公务员选拔任用方式研究——制度选择中的理想主义误区》)。其中,民主推荐阶段中就设有群众推荐环节。这种方式无疑可以看成是孟子思想的现代运用,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将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公务员队伍中来。其次是战争问题。从当今一系列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来看,世界仍不太平。孟子面对武力争霸的君侯与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以为民请命的情怀和伟岸的大丈夫气概提出了民本思想。他认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民,民心的向背决定了孰_孰败。当齐宣王问是否攻取燕国时,孟子说:“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解救人民的战争即正义战争,人民为了“避水火”,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挑着热腾腾的米饭、带着保温的水壶来迎接他的军队。非正义战争则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正如美伊之战,尽管美国赢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但也失去了民众的信任与支持。来源:经济研究导刊
问:以孔子或孟子的名言为论点的议论文
- 答:孟子在经济上提出了“制民之产”的主张,他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1] “恒产”即稳定的生产资料,“恒心”即正常的道德行为。就是对一般人来说,假如没有一定的生产资料作为稳定的经济来源,就不会有正常的道德意识,人们就会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无所不为,社会就会大乱。如果统治者不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民最低限度的物质生活条件,等百姓犯了罪,再去惩罚他们,那就简直是在坑害百姓。孟子还指出“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1] 因此,贤明的君主要给百姓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够有保障养活妻子儿女的能力,能够在好的年成里得以丰衣足食,在年成不好的时候也不致饿死,只有这样,才能使百姓容易接受道德教化而具有一定的道德心,从而对统治者更加服从,社会才能保持安定。来源:学理论·中
问:以:孔子或孟子的名言写一篇议论文
- 答:《孟子·尽心下》中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阐述。“以人为本”是本文中孟子思想的总则,是着眼于百姓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目标,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思想的,是为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弛,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段内容可以理解为孟子思想的第一个阶段,是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这主要是通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思想来实现的。只有尊重了自然规律,敬畏自然,感恩于自然。实施科学发展战略。才会得到自然的慷慨赏赐;只有人与自然和谐,才能解决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物质问题。来源: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