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累积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损伤,疲劳,数值,隧道,寿命,结构,塑性。
累积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丁然,李强[1](2019)在《基于损伤累积模型的可靠度保守估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通过代数和计算可靠度保守估计的方法,导出了损伤服从不同分布时可靠度保守估计的条件.结合应用实例,对比本文计算结果和Monte-Carlo模拟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江艳,梁爽,杜舟,张静怡,孙百阳[2](2019)在《PM2.5加剧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脂质累积、线粒体损伤及细胞凋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研究表明,巨噬细胞泡沫化在大气细颗粒物暴露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PM2.5在巨噬细胞泡沫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诱发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体内实验发现,PM2.5暴露诱导高脂饮食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显着高于PM2.5暴露的ApoE-/-正常饮食组:油红O主动脉根部染色结果表明,PM2.5暴露的高脂饮食组ApoE-/-小鼠主动脉根部脂质含量增加,血中总胆固醇、甘油叁酯和低密度胆固醇水平显着升高。体外实验采用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构建巨噬细胞泡沫化模型,结果显示,PM2.5可降低巨噬细胞存活率,增加LDH活性,给予ox-LDL诱导后,产生细胞毒性更为显着。巨噬细胞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PM2.5加剧了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脂质累积。此外,PM2.5显着增加了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ROS水平和细胞凋亡率。电镜结果显示,在PM2.5处理的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中,观察到线粒体肿胀、嵴消失等线粒体结构损伤;采用JC-1线粒体探针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PM2.5处理的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显着下降。最后,我们检测了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通路的关键蛋白,发现PM2.5可上调Bax、CytC、Caspase-9和Caspase-3,下调Bcl-2,在ox-LDL诱导后的巨噬细胞中上述蛋白表达更为明显。综上所述,我们的结果表明,PM2.5可能通过加剧巨噬细胞泡沫细胞中的脂质累积、ROS水平和激活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本文来源于《2019全国呼吸毒理与卫生毒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5)
王斌,吕斌,郑山锁[3](2019)在《考虑材料损伤累积的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数值建模及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地震作用下损伤累积对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5榀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结果,分析节点构件损伤累积过程及其对刚度和强度的影响。从材料自身损伤入手,通过引入刚度影响系数考虑循环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单边效应,对Faria-Oliver本构模型进行改进,进而建立适应于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材料损伤累积本构模型。同时基于该模型采用ANSYS分析软件对地震作用下的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进行数值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建立的材料损伤累积本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地震作用下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损伤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构件轴压比、配箍率、配钢率等设计参数对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该类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俊玲,何颖,沈先荣,蒋定文,王庆蓉[4](2019)在《西咪替丁对低剂量率~(60)Co γ射线累积照射大鼠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西咪替丁对低剂量率~(60)Co γ射线累积照射大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89.0 mg/kg香菇多糖),以及低、中、高剂量西咪替丁组(23.3、70.0、210.0 mg/kg西咪替丁),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至累积剂量0.5 Gy,剂量率3.228 mGy/h。末次照射结束后24 h,检测各组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DNA含量、骨髓红细胞微核率(f MNPCE)、骨髓有核细胞数、精子数量、睾丸组织病理学改变、性激素水平,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计数,以及骨髓DNA含量、有核细胞数均减少(P<0.05),f MNPCE明显升高(P<0.01),精子数量、睾酮(T)、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雌二醇(E2)含量明显增加(P<0.05),SOD、GPx、CAT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显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大鼠骨髓DNA含量和血清T水平明显增加(P<0.05),抗氧化酶SOD、GPx、CAT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f MNPCE、MDA及E2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西咪替丁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骨髓DNA含量明显增加(P<0.01),f MNPCE、E2和MDA含量均降低(P<0.05),T、FSH和LH水平均增高(P<0.05),抗氧化酶SOD、GPx、CAT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睾丸组织结构损伤减轻,精子数量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咪替丁能减轻低剂量率~(60)Co γ射线累积照射大鼠的机体损伤,可作为潜在的辐射防护药物。(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闯,曹晓琳,刘素贞,金亮,杨庆新[5](2019)在《基于累积效应的铝材塑性损伤电磁超声非线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材料早期微损伤检测这一热点问题,基于导波在固体中传播的波动方程以及固体力学的非线性理论,利用Murnaghan模型进行电磁超声非线性有限元仿真分析。通过模拟不同程度的塑性损伤,观察基波与二次谐波幅值的变化,进而研究二次谐波的累积效应。通过对比完好试件与损伤试件实验,研究基波幅值、二次谐波幅值以及二阶相对非线性系数的变化规律,验证了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可累积的二次谐波,并且二阶相对非线性系数与传播距离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可用于实现对塑性损伤区域长度的定量检测。(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陈闯,俞鹏,王银辉[6](2019)在《基于马氏距离累积量和EMD的结构损伤识别两步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损伤识别一直是结构健康监测和安全状态评估的热点问题,损伤信息少、信噪比低等因素极大增加了结构损伤识别的难度。基于马氏距离累积量(MDC)和经验模态分解(EMD)提出一种结构损伤识别的"两步法",首先,利用健康状态监测数据作为参考样本,并利用参考样本的MDC值构造损伤识别向量,其MDC值的均值作为阈值,对待测样本进行初步损伤识别;当监测数据中损伤信息较少、信噪比低,利用直接的监测数据损伤识别困难时,则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将监测数据分解成各阶本征模态函数(IMF),再利用各阶IMF的MDC值构造损伤识别向量,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损伤识别向量进行概率密度函数拟合,以概率密度函数95%置信区间的上限值作为阈值对结构进一步损伤识别。通过简支梁数值模拟和工字钢的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抗噪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3期)
芦燕,郝光钦,韩庆华,黄倩文,黄进[7](2019)在《不同加载路径对铸钢材料损伤累积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铸钢材料G20Mn5QT在不同循环荷载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不同加载路径下铸钢材料的滞回性能试验,并利用ABAQUS通过调用编写的材料本构用户子程序VUMAT对铸钢材料滞回性能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铸钢材料G20Mn5QT在应变幅增加的加载路径下体现出Masing特性,在应变幅下降的加载路径下体现出非Masing特性,应变幅循环交替增加对铸钢材料G20Mn5QT损伤累积的影响比应变幅逐渐增加的影响大;应变幅循环交替下降对铸钢材料G20Mn5QT损伤累积的影响比应变幅逐渐下降的影响大.加载前期较小应变幅加载对铸钢材料G20Mn5QT损伤累积影响小,加载前期较大应变幅加载对铸钢材料G20Mn5QT损伤累积影响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期刊2019年S2期)
张子璠,李强,李响,张朝杰[8](2019)在《基于概率累积损伤及Wiener过程的转向架可靠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实测应力数据的研究城市轨道车辆构架疲劳可靠性变化规律的方法.为了建立结构损伤与可靠性之间的关系,通过新型启发式算法拟合出每一日应力谱的概率密度函数,进而基于统计分布特征推导了一种考虑载荷相互作用的概率累积损伤模型;然后考虑到某一结构区域不同传感器结果的差异性,采用具有随机效应的Wiener过程通过概率损伤统计量与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方法求得结构可靠度随运营里程的总体变化规律.实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可靠性计算方法可以得到与工程经验相符的构架疲劳可靠性结果.(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刘聪,彭立敏,雷明锋,刘宁[9](2019)在《重载铁路隧道底部结构疲劳性能及累积损伤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重载铁路隧道底部疲劳关键部位的力学特性,开展双侧限高静载低动载波动疲劳试验,得到重载铁路隧道底部结构试件的最大拉应变及电导的演化规律,通过分析试验数据研究结构的疲劳性能和累积损伤。结果表明:当最大应力水平不高于0.60时,试件最大拉应变呈2阶段发展,未产生疲劳破坏,其最大拉应变幅值、增速始终保持恒定;当最大应力水平超过0.70时,试件最大拉应变呈"倒S"型3阶段发展,产生疲劳破坏,试件的最大拉应变及其增量、幅值、增速在第Ⅰ和第Ⅲ阶段增长较快,在第Ⅱ阶段呈缓慢线性增长;试件的疲劳寿命随静载、动载的增大而缩短,采用多元线性函数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双参数疲劳寿命(S—N)计算公式;同时,基于试件最大拉应变及电导的时变特性,得到隧道底部结构的非线性累积损伤演化曲线及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国春,周泽[10](2019)在《基于网格映射的非线性损伤累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非线性损伤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非线性损伤研究,通过在线性损伤累积理论中增加非线性因子来考虑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另一类为通过采用裂纹生成和扩展理论,直接求解物体的损伤过程。前者主要基于试验模型,计算求解效率高,但往往因实际受载与试验条件、实物与样件的不同而存在较大误差;后者主要基于物理模型,能真实体现物体的损伤过程,但理论较复杂,难以实现大模型长时间的非线性损伤累积过程。此外,这两种理论均未考虑物体卸载后几何变形、应力对再次加载后的损伤累积的影响。文章提出基于网格映射的非线性损伤累积方法,其通过显式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出物体加载后的瞬态响应,然后通过网格映射得到物体回弹力等场变量,进而通过隐式非线性有限元求解获得物体稳态场量值,并将这些稳态场量值作为下次受载工况的初始条件。通过同样的循环计算方法,可获得物体的最终非线性损伤累积。该方法考虑了几何非线性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实现非线性损伤的传递,并且可以避免使用经验公式,并且实现了长时间、非线性损伤累积过程的数值仿真。(本文来源于《企业科技与发展》期刊2019年07期)
累积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有研究表明,巨噬细胞泡沫化在大气细颗粒物暴露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PM2.5在巨噬细胞泡沫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诱发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体内实验发现,PM2.5暴露诱导高脂饮食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显着高于PM2.5暴露的ApoE-/-正常饮食组:油红O主动脉根部染色结果表明,PM2.5暴露的高脂饮食组ApoE-/-小鼠主动脉根部脂质含量增加,血中总胆固醇、甘油叁酯和低密度胆固醇水平显着升高。体外实验采用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构建巨噬细胞泡沫化模型,结果显示,PM2.5可降低巨噬细胞存活率,增加LDH活性,给予ox-LDL诱导后,产生细胞毒性更为显着。巨噬细胞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PM2.5加剧了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脂质累积。此外,PM2.5显着增加了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ROS水平和细胞凋亡率。电镜结果显示,在PM2.5处理的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中,观察到线粒体肿胀、嵴消失等线粒体结构损伤;采用JC-1线粒体探针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PM2.5处理的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显着下降。最后,我们检测了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通路的关键蛋白,发现PM2.5可上调Bax、CytC、Caspase-9和Caspase-3,下调Bcl-2,在ox-LDL诱导后的巨噬细胞中上述蛋白表达更为明显。综上所述,我们的结果表明,PM2.5可能通过加剧巨噬细胞泡沫细胞中的脂质累积、ROS水平和激活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累积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丁然,李强.基于损伤累积模型的可靠度保守估计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9
[2].刘江艳,梁爽,杜舟,张静怡,孙百阳.PM2.5加剧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脂质累积、线粒体损伤及细胞凋亡[C].2019全国呼吸毒理与卫生毒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3].王斌,吕斌,郑山锁.考虑材料损伤累积的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数值建模及参数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9
[4].张俊玲,何颖,沈先荣,蒋定文,王庆蓉.西咪替丁对低剂量率~(60)Coγ射线累积照射大鼠损伤的保护作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9
[5].张闯,曹晓琳,刘素贞,金亮,杨庆新.基于累积效应的铝材塑性损伤电磁超声非线性检测[J].电工技术学报.2019
[6].陈闯,俞鹏,王银辉.基于马氏距离累积量和EMD的结构损伤识别两步法[J].振动与冲击.2019
[7].芦燕,郝光钦,韩庆华,黄倩文,黄进.不同加载路径对铸钢材料损伤累积效应的影响[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9
[8].张子璠,李强,李响,张朝杰.基于概率累积损伤及Wiener过程的转向架可靠性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刘聪,彭立敏,雷明锋,刘宁.重载铁路隧道底部结构疲劳性能及累积损伤试验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9
[10].王国春,周泽.基于网格映射的非线性损伤累积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