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物歧化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橡胶树,沙棘,巴西,同工,基因,电针,热稳定性。
物歧化酶论文文献综述
牟汝涛[1](2017)在《量化超氧物歧化酶(SOD)及iFLOW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高灌注综合征预测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研究运用iFLOW技术联合量化超氧物歧化酶(SOD)评估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CHS)的可行性。方法: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期间因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程度≥70%)行颈动脉支架植入的30例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叁天采集患者静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超氧物歧化酶(SOD)的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即刻行iFLOW技术:1)在iFlow图像中选定叁个感兴趣区(ROI):颈内动脉C1段、颈内动脉C7段、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处。2)测定各感兴趣区的TTP计算颈内脉C1段至颈内动脉C7段TTP差值。3)计算颈内动脉C1段至大脑中动脉M1分叉处TTP差值。依据术后临床症状及高灌注综合征(CHS)评分将30例患者分为高灌注综合征组及非高灌注综合征组(对照组)。比较术前、术后组内和组间SOD值及TTP差值有无差异性,并比较高灌注综合征组及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有无显着性差异。对于计数资料采用X~2(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配对样本的t检验分别比较不同组间和同组间数据有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例患者均成功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共植入33枚支架,其中一例患者各植入2枚支架,一例植入3枚支架。1.高灌注综合征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植入支架的类型及数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靶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无论高灌注综合征组或者对照组,各自组内术前与术后第3天血清S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叁天血清SOD值高灌注综合征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灌注综合征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及术后iFLOW中的TTP差值组内及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TTP差值术前及术后即刻的血流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1.单侧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植入的患者,术前、术后第叁天的SOD值的变化,可以间接反映氧自由基浓度,从而可望预测高灌注综合征。2.术前、术后即刻iFLOW中的TTP差值变化无法对高灌注综合征进行预测。3.靶血管的狭窄程度与高灌注综合征(CHS)的发生可能具有相关性,术前狭窄程度越重,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的可能性就越大。(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5-01)
庞艳青,龚一萍[2](2013)在《疏肝活血法对室性心律失常大鼠血清超氧物歧化酶、丙二醛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疏肝活血法对室性心律失常大鼠血清超氧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柴胡疏肝散高、中、低剂量组,照实验分组先对Wistar大鼠灌胃8d,之后运用止血钳夹尾尖法和关禁闭法建立大鼠肝郁气滞证模型,再尾静脉注射CaCl2溶液引发大鼠急性心律失常,腹主动脉取血,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显着升高(P<0.01);中药高、中剂量组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中药各剂量组间SOD活性、MDA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疏肝活血法对室性心律失常大鼠血清SOD、MDA有干预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周建伟,张昭,唐勇,卢圣锋[3](2011)在《电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兔血浆内皮素、血清超氧物歧化酶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硬化剂注射法建立兔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给予电针治疗20天后观察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超氧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CSA造模兔血浆ET和血清SOD含量异常: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血浆ET值明显升高(P<0.01),血清SOD值明显降低(P<0.01);电针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模针组血浆ET值显着降低(P<0.05),血清SOD值显着升高(P<0.05)。结论:电针能降低CSA模型兔血浆ET的含量,提高血清SOD表达,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调整内皮细胞功能对CSA起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11年07期)
陈雯,王相,唐琳,陈放[4](2011)在《麻疯树过氧化物酶和超氧物歧化酶同工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麻疯树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物歧化酶(SOD)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麻疯树的遗传多样性偏低.以10个麻疯树材料为试材,进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歧化酶(SOD)同工酶电泳,并应用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歧化酶(SOD)同工酶对10个麻疯树材料,进行亲缘关系的鉴定,10个麻疯树材料遗传距离在0.72~1.0范围内,当遗传距离为0.8时,可以将其分为3类;而通过同工酶的方法来研究麻疯树的遗传多样性有待进一步工作来验证.(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R.Jayashree,田郎[5](2009)在《巴西橡胶树抗氧化胁迫基因—超氧物歧化酶基因的遗传转化及植株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成功实现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Arg)的遗传转化及植株再生。试验中以橡胶树未成熟花药的愈伤组织为转化材料,并通过与含有巴西橡胶树超氧物歧化酶基因(HbSOD)表达载体的根癌农杆菌进行共培养最终获得转基因植株。所用表达载体为CaMV 35S启动子控制下的组成型质粒表达载体,其中带有GUS(β—葡糖醛酸酶,uidA)报告基因,nptⅡ(新霉素磷酸转移酶)选择性标记基因,以及HbSOD(巴西橡胶树超氧物歧化酶)目的基因。为了进一步优化转化体系,试验中还就共培养时间,共培养基成分,以及卡那霉素浓度等因子对转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性的比较研究和分析。其结果显示,在卡那霉素浓度为300mg/L的培养基上存活的转化愈伤呈现出强烈的GUS阳性反应。之后,这些转化愈伤在含有2.0mg/L精胺及0.1mg/L脱落酸的MS2培养基上再生出体细胞胚胎。然后,成熟胚胎在附加0.2mg/L赤霉酸、0.2mg/L细胞分裂素,以及0.1mg/L吲哚-3-乙酸的MS4培养基上得以继续萌发并进一步发育成小植株。试验中所得转化频率为4%。转化植株在形态上与非转化植株相似。GUS组织学分析显示,GUS基因在转基因植株的胚胎及叶片中均得到表达。PCR(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及基因组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转基因植株基因组中uidA、nptⅡ及HbSOD基因的存在。(本文来源于《世界热带农业信息》期刊2009年06期)
靳月华,陶大立,杜英君[6](2007)在《沙棘果汁及叶片中超氧物歧化酶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自辽宁省建平县沙棘果粗提液的材料,采用NBT光化学还原反应及凝胶电泳,研究其SOD活性,同工酶,紫外吸收光谱及其对红松叶和叶绿体类囊体膜冻干粉的有机自由基ESR波峰的抑制作用,证明沙棘果汁内确含有能消除O2-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其研究结果为沙棘作为抗氧化剂、高层次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沙棘》期刊2007年04期)
田郎[7](2007)在《外源超氧物歧化酶基因转化巴西橡胶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侵染法成功实现玄参花叶病毒(FMV)34S启动子控制下的氧物歧化酶基因对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Arg)的遗传转化。来自巴西橡胶无性系RRⅡ105未成熟花药的愈伤组织用含有双元质粒载体的根癌农杆菌菌株EHA 101进行转化。该双元载体带有用作选择标记的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ptⅡ)基因及β-葡糖醛酸酶(GUS)报告基因,同时含有带FMV 34S启动子的Mn-超氧物歧化酶(Mn-SOD)目的基因。试验中采用含4.5μM 2,4-D,2.2μM BAP,以及1.1μM NAA的MS培养基筛选并增殖抗卡那霉素的GUS阳性愈伤组织,并利用附加1.5μM BAP,1.4μM KIN,1.1μM NAA,以及2.0μM GA_3的MS培养基诱导高频体胚发生。用于胚胎成熟的培养基为附加1.2μM GA_3及1.5μM TDZ(噻苯隆)的改良MS培养基。试验结果显示,成熟的转化胚胎中有20%发育成小植株。这些小植株经健化之后被移植到营养袋中并置于温室中继续培育生长。最后,本研究通过用SOD及nptⅡ特异性引物作PCR扩增以及用nptⅡ特异性探针与分离自转化植株的DNA模板进行Southern杂交进一步证实了转化事件的发生。(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2007年04期)
胡根海,喻树迅,范术丽,宋美珍[8](2007)在《编码棉花胞质铜锌超氧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编码棉花胞质铜锌超氧化物岐化酶基因并分析其表达特性。【方法】采用RACE技术克隆基因,Northern blotting检测基因的表达谱;采用氮蓝四唑(NBT)光下还原法测定不同生育期的酶活性。【结果】获得了棉花胞质铜锌超氧化物岐化酶基因cDNA全长序列(GenBank注册号:DQ445093);该基因cDNA全长共682bp,开放阅读框456bp,编码152个氨基酸。分子结构预测结果:酶蛋白理论分子量约为15.03kD,理论等电点为6.09,与其它植物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2%~87%之间。Southern blotting显示不同棉种该基因的拷贝数基本一致,均属于低拷贝基因。Northern blotting显示该基因在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生育期表达量不同;酶活性测定显示盛花期最高。【结论】棉花胞质铜锌超氧化物岐化酶基因在陆地棉中属于低拷贝数基因;在整个生育期中mRNA的含量呈规律性动态变化,前期较低,后期较高,在盛花期达到顶峰;变化曲线与不同时期的酶活性变化一致;不同器官的基因表达检测结果显示:基因在根中表达量最高,叶片次之,花中的表达最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08期)
程光宇,高兴,洑志清,王晓炜,陆长梅[9](2007)在《花生种子铜锌超氧物歧化酶的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生种子铜锌超氧物歧化酶经氯仿-乙醇处理、硫酸铵盐析、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步骤被分离纯化到均一程度。该酶相对分子量为31500Da,由两个相同亚基组成,亚基分子量为16010Da,它在紫外区最大吸收波长为253nm,等电点为4.2,每摩尔酶含2个原子Cu和2个原子Zn,2mmol/L H2O2和0.2mmol/L KCN能完全抑制其活性,该酶由30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有较高的丝氨酸和缬氨酸,不含色氨酸和半胱氨酸。纯化后的SOD比活性为5029U/mg,活力回收率为34%。(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07年02期)
程光宇,王晓炜,吴京燕,陶明煊,夏纪凤[10](2006)在《16种食用菌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热稳定性及同工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6种新鲜食用菌SOD活性、热稳定性及同工酶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食用菌有较高SOD活性,其中以金顶侧耳的酶活性最高,达1622U/g,比活性也有366U/mg,酶活性超过1000U/g的有糙皮侧耳、蘑菇、草菇和柳松菇,有14种食用菌SOD活性超过500U/g.食用菌中主要含对氯仿乙醇液敏感的SOD,占其总活性的70%~96%,以金顶侧耳和糙皮侧耳的活性最高,分别为1538U/g和1052U/g.SOD的热稳定性研究表明,大多数食用菌SOD在90℃加热10min后,能保留40%以上的活性,金针菇、滑菇、毛头鬼伞和大球盖菇的菌盖在90℃加热10min后,能保留75%以上的活性.食用菌SOD类型为Mn-SOD,未发现有Cu·Zn-SOD.菌盖和菌柄的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在SOD活性、热稳定性及同工酶谱带数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物歧化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疏肝活血法对室性心律失常大鼠血清超氧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柴胡疏肝散高、中、低剂量组,照实验分组先对Wistar大鼠灌胃8d,之后运用止血钳夹尾尖法和关禁闭法建立大鼠肝郁气滞证模型,再尾静脉注射CaCl2溶液引发大鼠急性心律失常,腹主动脉取血,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显着升高(P<0.01);中药高、中剂量组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中药各剂量组间SOD活性、MDA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疏肝活血法对室性心律失常大鼠血清SOD、MDA有干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歧化酶论文参考文献
[1].牟汝涛.量化超氧物歧化酶(SOD)及iFLOW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高灌注综合征预测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7
[2].庞艳青,龚一萍.疏肝活血法对室性心律失常大鼠血清超氧物歧化酶、丙二醛影响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
[3].周建伟,张昭,唐勇,卢圣锋.电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兔血浆内皮素、血清超氧物歧化酶影响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1
[4].陈雯,王相,唐琳,陈放.麻疯树过氧化物酶和超氧物歧化酶同工酶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5].R.Jayashree,田郎.巴西橡胶树抗氧化胁迫基因—超氧物歧化酶基因的遗传转化及植株再生[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9
[6].靳月华,陶大立,杜英君.沙棘果汁及叶片中超氧物歧化酶的初步研究[J].沙棘.2007
[7].田郎.外源超氧物歧化酶基因转化巴西橡胶树的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07
[8].胡根海,喻树迅,范术丽,宋美珍.编码棉花胞质铜锌超氧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7
[9].程光宇,高兴,洑志清,王晓炜,陆长梅.花生种子铜锌超氧物歧化酶的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7
[10].程光宇,王晓炜,吴京燕,陶明煊,夏纪凤.16种食用菌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热稳定性及同工酶的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