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申请属于动力传动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联轴器。包括:第一套管以及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连接,所述第一套管的管壁上开设有注油孔,所述第一套管设置有内锥孔,所述内锥孔的孔径由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二套管的所述第一套管第二端逐渐增大,所述内锥孔的内锥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注油孔连通的油槽,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二端设置有法兰;所述第一套管中安装有第一胀套,所述第一胀套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锥孔相适配的外锥面,所述第一胀套从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一套管,并与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二端法兰连接。本申请拆卸方便,便于维护,加工简单。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便于拆卸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管(1)以及第二套管(2);所述第一套管(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2)连接,所述第一套管(1)的管壁上开设有注油孔(5),所述第一套管(1)设置有内锥孔,所述内锥孔的孔径由所述第一套管(1)的第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二套管(2)的所述第一套管(1)第二端逐渐增大,所述内锥孔的内锥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注油孔(5)连通的油槽(6);所述第一套管(1)中安装有第一胀套(3),所述第一胀套(3)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套管(1)的内锥孔相适配的外锥面,所述第一胀套(3)从所述第一套管(1)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一套管(1),并与所述第一套管(1)的第二端法兰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便于拆卸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管(1)以及第二套管(2);所述第 一套管(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2)连接,所述第一套管(1)的管壁上开设有注油孔 (5),所述第一套管(1)设置有内锥孔,所述内锥孔的孔径由所述第一套管(1)的第一端向远 离所述第二套管(2)的所述第一套管(1)第二端逐渐增大,所述内锥孔的内锥面上设置有与 所述注油孔(5)连通的油槽(6);所述第一套管(1)中安装有第一胀套(3),所述第一胀套(3) 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套管(1)的内锥孔相适配的外锥面,所述第一胀套(3)从所述第一套管 (1)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一套管(1),并与所述第一套管(1)的第二端法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卸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管(2)的第一端 与所述第一套管(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套管(2)的管壁上开设有注油孔(5),所述第二 套管(2)设置有内锥孔,所述内锥孔的孔径由所述第二套管(2)的第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套 管(1)的所述第二套管(2)第二端逐渐增大,所述内锥孔的内锥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注油孔 (5)连通的油槽(6);所述第二套管(2)中安装有第二胀套(4),所述第二胀套(4)设置有与所 述第二套管(2)的内锥孔相适配的外锥面,所述第二胀套(4)从所述第二套管(2)的第二端 插入所述第二套管(2),并与所述第二套管(2)的第二端法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卸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管(2)与所述第 一套管(1)的第一端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阶梯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便于拆卸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 (1)与所述第二套管(2)通过法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便于拆卸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 (1)与所述第二套管(2)通过插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拆卸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1)的第一端 设置有多个第一插接块,所述第二套管(2)的第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二插接块,所述第二插接 块插入相邻两个第一插接块之间,所述第一插接块和与其相邻的第二插接块之间填充有弹 性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拆卸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套管(1)与所述第一胀套(3)法兰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所述第二套管(2)与所述第二胀套(4)法兰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拆卸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套管(1)与所述第一胀套(3)法兰面上开设有相适配的环形凹槽;
所述第二套管(2)与所述第二胀套(4)法兰面上开设有相适配的环形凹槽;
所述凹槽用于所述密封圈的安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拆卸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1)与所述第 二套管(2)的油槽(6)沿对应的内锥面的周向均匀布置多个,且相邻两个油槽(6)彼此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拆卸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1)与所述第 二套管(2)的法兰圆周上的孔为光孔,所述第一胀套(3)与所述第二胀套(4)的法兰圆周上 的孔为螺纹孔;
通过螺栓将所述第一套管(1)与所述第一胀套(3)法兰连接;
通过螺栓将所述第二套管(2)与所述第二胀套(4)法兰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动力传动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联轴器。
背景技术
联轴器在传动设备中用于连接两个轴,以传递扭矩。传统的联轴器与轴之间一般 采用键连接或者过盈连接。键连接或者过盈连接在安装时一般采用加热联轴器的方式进行 安装,拆卸时需要用到拉拔器,安装拆卸费时费力。
为了解决联轴器安装拆卸困难的问题现有技术采用胀套实现冷装,胀套安装在两 个半联轴器相对的端面(如附图1)。但这种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联轴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振动,需要对胀套的锁紧螺钉进行检测。但联轴 器安装后,胀套隐藏在内部,需要移动两端的主机才能够进行维护。由于安装在内部,检修 时容易被忽略,留下了安全隐患。
2、当联轴器连接的两轴的轴端距离较大时,需要将半联轴器做成端面带沉孔的设 计(如附图2)。此时,不仅加工困难,且安装也不方便,胀套螺钉无法拧紧,或者需要专用工 具。当沉孔深度达到一定长度后,该技术方案无法使用,只能使用传统的键连接方式。
3、由于胀套为锥面设计,接触面间存在应力集中,且在长时间使用不拆卸的情况 下,两个配合锥面之间容易黏合,导致无法拆卸。另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备在维护 清洗时,锥面间容易积水生锈,更是无法拆卸。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便于拆卸的联轴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 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于拆卸的联轴器,包括:第一套管以及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端与 所述第二套管连接,所述第一套管的管壁上开设有注油孔,所述第一套管设置有内锥孔,所 述内锥孔的孔径由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二套管的所述第一套管第二端逐 渐增大,所述内锥孔的内锥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注油孔连通的油槽;所述第一套管中安装有 第一胀套,所述第一胀套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锥孔相适配的外锥面,所述第一胀套 从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一套管,并与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二端法兰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套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套管的 管壁上开设有注油孔,所述第二套管设置有内锥孔,所述内锥孔的孔径由所述第二套管的 第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套管的所述第二套管第二端逐渐增大,所述内锥孔的内锥面上设置 有与所述注油孔连通的油槽;所述第二套管中安装有第二胀套,所述第二胀套设置有与所 述第二套管的内锥孔相适配的外锥面,所述第二胀套从所述第二套管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 二套管,并与所述第二套管的第二端法兰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端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阶梯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通过法兰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通过插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插接块,所述第二套管的第一端 设置有多个第二插接块,所述第二插接块插入相邻两个第一插接块之间,所述第一插接块 和与其相邻的第二插接块之间填充有弹性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一胀套法兰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二胀套法兰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一胀套法兰面上开设有相适配的环形凹槽;
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二胀套法兰面上开设有相适配的环形凹槽;
所述凹槽用于所述密封圈的安装。
可选地,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的油槽沿对应的内锥面的周向均匀布置多 个,且相邻两个油槽彼此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的法兰圆周上的孔为光孔,所述第一胀套 与所述第二胀套的法兰圆周上的孔为螺纹孔;
通过螺栓将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一胀套法兰连接;
通过螺栓将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二胀套法兰连接。
实用新型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便于拆卸的联轴器,将胀套安装便于拆卸的联轴器的外侧,便于维护,加 工简单,在套管上开设注油孔,在拆卸胀套时,可以通过注油孔向配合锥面间注入高压油, 迫使黏合或锈蚀的锥面分离,达到快速拆卸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联轴器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联轴器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便于拆卸的联轴器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便于拆卸的联轴器密封圈安装示意图;
其中:
1-第一套管;2-第二套管;3-第一胀套;4-第二胀套;5-注油孔;6-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 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 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 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 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 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 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 范围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3和图4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于拆卸的联轴器,包括:第一套管1以及第二套管2。
具体的,第一套管1的第一端与第二套管2连接,第一套管1的管壁上开设有注油孔 5,第一套管1设置有内锥孔,内锥孔的孔径由第一套管1的第一端向远离第二套管2的第一 套管1第二端逐渐增大,内锥孔的内锥面上设置有与注油孔5连通的油槽6;第一套管1中安 装有第一胀套3,第一胀套3设置有与第一套管1的内锥孔相适配的外锥面,第一胀套3从第 一套管1的第二端插入第一套管1,并与第一套管1的第二端法兰连接。
本申请的便于拆卸的联轴器,第二套管2可以配置成与第一套管1相同的形式,例 如,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套管2的第一端与第一套管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套管 2的管壁上开设有注油孔5,第二套管2设置有内锥孔,内锥孔的孔径由第二套管2的第一端 向远离第一套管1的第二套管2第二端逐渐增大,内锥孔的内锥面上设置有与注油孔5连通 的油槽6;第二套管2中安装有第二胀套4,第二胀套4设置有与第二套管2的内锥孔相适配的 外锥面,第二胀套4从第二套管2的第二端插入第二套管2,并与第二套管2的第二端法兰连 接。
本申请的便于拆卸的联轴器,第二套管2也可以配置成与第一套管1不同的形式, 例如,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套管2的第一端与第一套管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 套管2设置有阶梯孔,阶梯孔可以设置为2阶或3阶,在安装轴时,将轴套设在第二套管2的阶 梯孔中,并通过花键固定。
本申请的便于拆卸的联轴器,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2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连接。例 如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套管1的第一端与第二套管2的第一端通过法兰连接。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2通过插接连接,通过在第一套管1的 第一端设置多个第一插接块,在第二套管2的第一端设置多个第二插接块,将第二插接块插 入相邻两个第一插接块之间,实现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2的连接,有利的是,在第一插接块 和与其相邻的第二插接块之间可以填充弹性体。
有利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套管1与第一胀套3法兰连接处设置 有橡胶密封圈,进一步,在第二套管2与第二胀套4法兰连接处也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橡胶密 封圈可以防止灰尘及液体等进入锥面间。另外,为了将密封圈安装在特定的位置,在第一套 管1与第一胀套3法兰面上开设相适配的环形凹槽,在第二套管2与第二胀套4法兰面上开设 相适配的环形凹槽,将橡胶密封圈安装在凹槽中,限制密封圈在径向的安装位置。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快速安装,第一套管1的圆柱孔段与安装轴是间隙配合的, 且配合间隙较大,雨水及设备清洗的液体会经过第一套管1的圆柱孔段进入配合锥面间,容 易导致锥面间的生锈,并进一步产生锈蚀。而本申请的结构则可以避免锥面锈蚀的产生。胀 套胀紧后可以避免液体进入配合锥面间,且密封圈也可以防止液体的进入。
有利的是,本申请的便于拆卸的联轴器中,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2的油槽6可以设 置为多种形式,例如,沿对应的内锥面的周向均匀开设多个,相邻油槽6彼此连通,或沿对应 的内锥面周向螺旋开设。在拆卸胀套时,可以通过注油孔5向配合锥面间注入高压油,迫使 黏合或锈蚀的锥面分离,达到快速拆卸的效果。可理解的是,为防止油槽6被污染,在不进行 进油操作时,可以通过塞子将注油孔5密封。
有利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2的法兰圆周上的 孔为光孔,第一胀套3与第二胀套4的法兰圆周上的孔为螺纹孔,通过螺栓将第一套管1与第 一胀套3法兰连接,通过螺栓将第二套管2与第二胀套4法兰连接。
本申请的便于拆卸的联轴器,通过将第二套管设置为与第一套管不同的形式,实 现多种形式的轴的连接;通过将胀套安装在两个套管连接的外侧,实现拆卸方便,便于维 护,加工简单;通过在套管上开设注油孔,拆卸胀套时,可以通过注油孔向配合锥面间注入 高压油,迫使黏合或锈蚀的锥面分离,达到快速拆卸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 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 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4115.3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8885800U
授权时间:20190521
主分类号:F16D1/05
专利分类号:F16D1/05
范畴分类:27C;
申请人:北京巴什卡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巴什卡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黄平路19号院2号楼1603
发明人:高冠华
第一发明人:高冠华
当前权利人:北京巴什卡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高原
代理机构:1152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