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得到了大力地开展,建筑物数量急剧增加。在这种形势之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与管理受到了广泛关注,国家对于建筑施工质量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只有合格的建筑工程质量才能够确保建筑物日后的安全使用。就目前来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过程中虽然实施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也取得一定的质量监督管理效果,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通过科学的分析,制定出监督管理对策,为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
0引言
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往往是通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的高低来决定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愈发富裕,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日升高。然而,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监督并非易事,相反是一件复杂而又系统性很强的繁事。因此便需要政府以及职能部门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水平,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达到施工质量的不断提升。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图1为建筑质量管理体系,从图1中即可看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为因素,即部分施工单位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缺乏系统化的培训,从而致使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施工服务、综合素质等层面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继而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工程质量问题;第二,物资亦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即部分材料采购员为谋取个人利益,在材料采购过程中与信誉较差的承包商进行合作,继而影响到了整体工程施工质量;第三,质量检验、劳动工具、劳动组合、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等施工环境因素的不健全亦将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为此,施工单位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加大质量监督执法力度,继而弥补工程损失。
图1建筑质量管理体系
2当前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体现在,我国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严谨的问题,如,乡镇规划区内房屋建筑质量监督环节仍处在管理盲区,为此,我国政府部门在实施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即注重扩大执法力度,继而保障建设市场的规范性,并引导施工单位有章可循。其次,就当前施工现状来看,部分施工单位在各级权责落实过程中,存有质量监督主体权责交叉且模糊的现象,例如,未明晰监管人员职责范围。再如,部分施工单位质量监管职责由监督人员、管理部门共同负责。继而致使监督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呈现出消极的工作态度,且就此促就“无人监管”现象的凸显。
再次,基于建筑领域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对其信息化建设水平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当代建筑单位应注重完善自身专业知识及设计水平,继而迎合社会发展目标。
(1)监督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
虽然我国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的原因,我国建筑单位当中的专业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人才缺失仍旧很严重。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在实际施工当中需要对整个施工环节进行了解,这不仅需要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人才要具有较为专业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质量监督管理人才具有较为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来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当中的质量问题。但是实践证明,我国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在人员配置方面并不具有针对性,对于施工环节的了解并不是很透彻,进而给我国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监督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是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目前,虽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设置发生了变化,但是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一直存在,且由于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难以对政府监督的有效性进行强有力的保证。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中,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对建筑工程治疗的监督力度和管理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人员一旦素质水平低下,就会直接削弱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3)监督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目前来看,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所凭借的依据主要是以我国目前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部分的地方性规定。但是目前从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律法规来看,并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因此,在实际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一旦遇到工程质量违规行为时,缺乏有力的处罚依据。鉴于此,目前我国建立健全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已刻不容缓。
3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对策分析
1)加强信息化建设。传统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建设市场发展需求,因而在此基础上施工单位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建构信息化网络环境,即通过网络平台的操控对工程质量实时监督、检测,从而提升整体工程施工水平。此外,基于信息化建设背景下,要求施工单位应坚守“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施工原则,并注重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仪器,且提高监督管理技术、装备,继而在此基础上及时发现施工阶段存在的质量问题,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如图2所示。
图2信息化监控系统
2)重视用户监督。建筑产品质量影响着用户生活水平,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提升整体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要求施工单位扩大对“用户监督”的宣传,即鼓励用户从自身利益及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对行贿、受贿、偷工减料等不规范施工行为进行实时监管,从而规避此现象的发生影响到整体工程施工质量。此外,在“用户监督”环节开展过程中应注重保障监督方式的灵活性,如,在住宅建筑施工阶段监管过程中可通过优质用户选举的方式成立“住户监督小组”,并明晰其监管职责,继而引导其参照施工企业合同规定展开工程质量监管行为,规避粗制滥造施工现象的凸显。另外,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应注重投诉中心的设立,即引导用户以信函、电话、来访等形式对工程质量问题进行反馈,继而达到最佳的工程施工状态。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用户监督管理环节的落实有助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因而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3)加强人员素质的培养。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工作人员素质层面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首先要求中央机构在实施管理工作过程中应注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明确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细则,最终由此引导施工单位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逐步规范自身质量监管办法,并注重定期安排设计人员、监督人员、施工人员等参加专业化的培训项目,继而引导其在培训过程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及质量监督管理意识。其次,为了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严格把控,要求建筑单位应注重培养质量监督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落实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再次,基于建筑领域发展背景下,要求我国政府部门应积极推进“建设工程质量实行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负责的管理体制”,并注重强调科学技术、管理办法等的引进,就此达到最佳的工程质量监管状态,且由此提升整体工程施工水平,满足工程建设条件。
4)明晰施工权责。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得到了落实,即明确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标准,但部分施工单位在质量监管环节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施工权责不明确的问题,影响到了整体工程施工质量,为此,为了达到高质量建筑施工状态,要求施工单位应利用社会力量对建筑质量实施监督,同时结合当前法律体制明确工程监督人员职责范围,继而引导其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提高自身工作效率,且全身心的投入到质量监管环节中,达到最佳的工程施工状态。此外,基于权责明确的基础上,要求施工单位应针对先进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等层面的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从而引导其在培训过程中提高自身在质量管理、建筑施工、法律、法规等层面的经验,最终满足质量监管需求。
4结语
当前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职责不明确、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等问题,影响到了整体工程施工质量,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迎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要求建筑施工单位在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从明晰施工权责、落实管理制度、重视用户监督、加强信息化建设等层面入手来应对传统施工模式下凸显出的相应问题,达到最佳的工程施工状态,且就此提升整体工程施工质量,满足用户居住条件。
参考文献
[1]高毅敏.浅谈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设计管理,2012,18(6):27-29.
[2]张友帅,陈刚,郝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32(16):39.
[3]陈磊.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6,12(3):278.
[4]靳丽.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门窗,2015,11(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