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矩论文_韩小康,董浩,王明,金敬强,董祺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摩擦力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力矩,摩擦,游隙,神经网络,轴承,后桥,内阻。

摩擦力矩论文文献综述

韩小康,董浩,王明,金敬强,董祺宁[1](2019)在《光电稳定平台中Stribeck摩擦力矩的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光电稳定平台低速控制伺服系统中经典PI控制器不能很好地补偿Stribeck摩擦力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通过仿真分析得出,滑模变结构控制的超调量为0.01 rad/s,小于经典控制的超调量0.07 rad/s,同时滑模变结构控制的调节时间为0.16 s,也小于经典控制的调节时间0.23 s;并且对于载体扰动,滑模变结构控制的补偿时间为0.13 s,小于经典控制的补偿时间0.27 s。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补偿Stribeck摩擦力矩后,光电稳定平台的抗干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9年10期)

姜仁华,刘闯,宁银行[2](2019)在《雷达伺服系统的自适应摩擦力矩补偿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外部扰动因素影响下,时变的摩擦扰动使得雷达伺服系统在低速跟踪扫描或成像定位跟踪时出现爬坡或停止运动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雷达系统位置跟踪精度。在雷达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摩擦力对伺服跟踪精度的影响。根据机载雷达伺服系统环境多变的特点,引入温度和扰动影响因子,改进LuGre动态摩擦模型,设计出自适应摩擦力矩补偿控制策略,辨识了摩擦模型的参数,并结合李雅普诺夫(Lyapunov)稳定理论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出系统稳定的控制参数。通过对所提出的控制器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新控制器对时变的摩擦力矩具有明显的补偿作用,可以减少系统低速的爬行现象。在满足雷达系统跟踪精度要求的同时,可以有效减轻摩擦力矩对雷达伺服系统低速跟踪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莫易敏,徐亚平,向科鹏,李姮[3](2019)在《轮毂轴承摩擦力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轮毂轴承摩擦力矩的大小直接影响传动系阻力的大小和整车油耗。以某前驱车型驱动轮轮毂为研究对象,对轮毂轴承摩擦力矩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研究,用台架试验定量分析了密封圈、负游隙、润滑脂叁个关键因素对该轮毂轴承摩擦力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轮毂轴承摩擦力矩有较大的改善空间。针对叁个关键因素进行优化后,进行了NEDC整车综合油耗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轮毂轴承后的整车油耗值降低了0.13L/100km。(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09期)

张铁,洪景东,李秋奋,刘晓刚[4](2019)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机器人波动摩擦力矩修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机器人谐波减速器关节在转动过程中存在的波动摩擦力矩,提出一种基于傅里叶级数函数和BP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并完善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修正了因波动摩擦力矩带来的关节力矩计算误差.通过研究谐波减速器关节的波动摩擦力矩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变化特性,采用傅里叶级数与BP神经网络结合的方法对波动摩擦力矩进行建模.通过添加傅里叶级数函数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辅助输入,克服了力矩误差曲线因存在高频周期性波动而难以拟合的困难.在离线环境下训练神经网络,完成对关节波动摩擦力矩的建模,进而完善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和修正关节中存在的波动摩擦力矩.验证实验表明,使用完善后的动力学模型可以有效计算谐波减速器关节的波动摩擦力矩,并使修正后的力矩误差维持在[-0. 5,0. 5]N·m的范围之内,方差为0. 1659 N~2·m~2,是修正前的24. 23%.(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郭武明,孙东,蒲吉斌,毛春龙,王海新[5](2019)在《甘油环境下不同涂层配副摩擦力矩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单晶硅P(111)、不锈钢表面分别制备了类金刚石(DLC)、CrN、TiN涂层。采用CSM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比研究高接触应力下在甘油环境中叁种涂层摩擦学性能,采用Falex-6多样品试验机对比分析了不同涂层配副在不同的载荷下摩擦力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甘油环境下叁种涂层摩擦系数均低于0.1,DLC和CrN涂层磨损较小;DLC-CrN涂层配副在不同接触应力下的整个测试过程中最大摩擦力矩均比较小,且样块表面均无明显的磨损及划痕,为甘油环境中的最优配副。(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占立,周鹏举,李文博,王恒迪[6](2019)在《YRT转台轴承摩擦力矩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YRT转台轴承的摩擦力矩特性,在对其静力学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摩擦力矩模型,并对摩擦力矩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基于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了工况参数、轴向游隙和滚子修形对摩擦力矩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YRT转台轴承在承受轴向载荷时,摩擦力矩主要由上排滚子产生,且摩擦力矩曲线上存在一拐点,拐点前后摩擦力矩与轴向载荷基本呈比例关系,但比例系数不同;在低速范围内,摩擦力矩随着转速的增大逐渐增大,但总体变化幅度较小; YRT转台轴承摩擦力矩随轴向游隙的减小逐渐增大,且增幅逐渐增大;使用全凸圆弧修形滚子可以有效地降低摩擦力矩。(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方华,任良顺,兰龙[7](2019)在《低摩擦力矩轴承在高效后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国家制定了GB 27999-2014和GB 19578-2014法规:要求2020年我国乘用车企业CAFC(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L/100km。因前置后驱车比前驱车传动链长,油耗压力高,故后驱车需加快使用低摩擦力矩轴承等措施提高传动系统效率、降低整车油耗。文章从传动系统关键部件(后桥总成)内阻研究着手,探索出轴承摩擦力矩是主要内阻之一,并分析出轴承摩擦力矩产生机理及其对应的降摩擦力矩措施,最后通过效率台架和整车油耗测试结果表明:低摩擦力矩轴承具有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常笑,王保民,孙传东[8](2019)在《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摩擦力矩引起的功率损耗是影响角接触球轴承性能的主要因素。针对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具有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以及经验公式计算存在着较大偏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预测方法。基于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试验,运用神经网络并结合遗传算法建立了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预测GA-Elman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运用GA-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的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值与试验值能较好地吻合,准确率在95%以上,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解志杰,张传伟,薛其河,王黎钦,古乐[9](2019)在《行星滚柱丝杠动态摩擦力矩和传动效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行星滚柱丝杠摩擦力矩和传动效率随丝杆转速变化而变化,考虑润滑油黏滞、滚柱自旋滑动和螺纹接触点差动滑动产生的摩擦阻力,基于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行星滚柱丝杠机构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其摩擦力矩和传动效率,分析了负载和丝杆角加速度对机构动态摩擦力矩、瞬态传动效率和综合传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行星滚柱丝杠摩擦力矩随螺纹接触点相对滑动速度增大而增大;非稳态运行阶段润滑油黏滞和自旋滑动是产生摩擦力矩的主要因素;行星滚柱丝杠在大载荷运行时传动效率较高,丝杆加速时间越短其综合传动效率越高.(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夏新涛,陈向峰,叶亮[10](2019)在《卫星动量轮轴承摩擦力矩性能可靠性动态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灰置信水平、自助-最小二乘法和最大熵原理建立动态预测模型,并应用于卫星动量轮轴承摩擦力矩性能可靠性的动态预测。首先,对摩擦力矩原始数据分组得到样本,并选定本征样本,提出了由灰置信水平求解各样本变异强度的新方法,进而求得各样本可靠度的实际值;其次,将紧邻的5个样本变异强度融入自助-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得到拟合系数,由最大熵原理得到下一个样本的变异强度预测值和上下区间;然后,持续更新紧邻的5个变异强度,得到各样本可靠度的预测值和上下区间,最终实现滚动轴承摩擦力矩性能可靠性的动态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恒转速条件下可靠度预测误差均小于4.1%,变转速条件下可靠度预测误差不超过9.4%,充分验证了所提出动态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摩擦力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外部扰动因素影响下,时变的摩擦扰动使得雷达伺服系统在低速跟踪扫描或成像定位跟踪时出现爬坡或停止运动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雷达系统位置跟踪精度。在雷达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摩擦力对伺服跟踪精度的影响。根据机载雷达伺服系统环境多变的特点,引入温度和扰动影响因子,改进LuGre动态摩擦模型,设计出自适应摩擦力矩补偿控制策略,辨识了摩擦模型的参数,并结合李雅普诺夫(Lyapunov)稳定理论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出系统稳定的控制参数。通过对所提出的控制器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新控制器对时变的摩擦力矩具有明显的补偿作用,可以减少系统低速的爬行现象。在满足雷达系统跟踪精度要求的同时,可以有效减轻摩擦力矩对雷达伺服系统低速跟踪性能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摩擦力矩论文参考文献

[1].韩小康,董浩,王明,金敬强,董祺宁.光电稳定平台中Stribeck摩擦力矩的补偿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9

[2].姜仁华,刘闯,宁银行.雷达伺服系统的自适应摩擦力矩补偿控制策略[J].机械工程学报.2019

[3].莫易敏,徐亚平,向科鹏,李姮.轮毂轴承摩擦力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优化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4].张铁,洪景东,李秋奋,刘晓刚.基于BP神经网络的机器人波动摩擦力矩修正方法[J].工程科学学报.2019

[5].郭武明,孙东,蒲吉斌,毛春龙,王海新.甘油环境下不同涂层配副摩擦力矩的对比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9

[6].张占立,周鹏举,李文博,王恒迪.YRT转台轴承摩擦力矩特性研究[J].兵工学报.2019

[7].方华,任良顺,兰龙.低摩擦力矩轴承在高效后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9

[8].常笑,王保民,孙传东.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预测方法[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9

[9].解志杰,张传伟,薛其河,王黎钦,古乐.行星滚柱丝杠动态摩擦力矩和传动效率分析[J].摩擦学学报.2019

[10].夏新涛,陈向峰,叶亮.卫星动量轮轴承摩擦力矩性能可靠性动态预测[J].中国机械工程.2019

论文知识图

激光造型后的凹坑形貌方位轴系安装图(下部为静压油垫)活塞-缸套系统示意图种不同加载工况结合过程中产生的~#...和脂润滑情况下7204AC轴承摩...基于滤波驱动机构模糊RBF神经网络摩擦...

标签:;  ;  ;  ;  ;  ;  ;  

摩擦力矩论文_韩小康,董浩,王明,金敬强,董祺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