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烘箱的循环风控制系统,包括箱体及上、下循环风装置,箱体内有内胆,内胆上下分别与箱体形成上、下夹层,上循环风装置包括上风机、上风道与上回风道,下循环风装置包括下风机、下风道与下回风道;内胆中央设置有水平行走的板材,板材将内胆分为上烘干区与下烘干区;上风机、上风道、上烘干区与上回风道构成一独立的循环风回路,下风机、下风道、下烘干区与下回风道构成另一独立的循环风回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上、下循环风装置将板面正面的热空气与板面背面热空气进行分开,满足板材的正、背面两面不同工艺的要求,且送风道使得热风能更好的与板材表面接触,增加烘干的效率。
主设计要求
1.用于烘箱的循环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6)及上、下循环风装置(90、91),箱体(6)内有内胆(7),内胆(7)上下分别与箱体(6)形成上、下夹层(8a、8b),上循环风装置(90)包括上风机(901)、上风道(902)与上回风道(903),下循环风装置(91)包括下风机(904)、下风道(905)与下回风道(906);上风道(902)、下风道(905)分别设置在上、下夹层(8a、8b)内,内胆(7)中央设置有水平行走的板材(10),板材(10)将内胆(7)分为上烘干区(701)与下烘干区(702);在上、下夹层(8a、8b)内各设有一用于将上风道(902)、下风道(905)内的热风导入到内胆(7)内的送风机构;上风机(901)、上风道(902)、上烘干区(701)与上回风道(903)构成一独立的循环风回路,下风机(904)、下风道(905)、下烘干区(702)与下回风道(906)构成另一独立的循环风回路;所述送风机构是由多个夹角送风刀(11)并排组合形成,两两相临的夹角送风刀(11)之间形成倾斜设置的送风道(5);送风道(5)倾斜朝向内胆(7)内的板材(10)行走方向的反方向;所述夹角送风刀(11)包括顶板(2),在顶板左端设有斜向下倾斜且方向朝外的第一侧板(1),在顶板(2)右端设有斜向下倾斜且方向朝外的第二侧板(3),在第二侧板(3)下端设有斜向下倾斜且方向朝内的第三侧板(4);第一侧板(1)、第三侧板(4)下端之间的连接线与顶板(2)平行;其中一个夹角送风刀(11)的第一侧板(1)上部与相邻的夹角送风刀(11)的第二侧板(3)形成导风口(501),第一侧板(1)下部与相邻的夹角送风刀(11)的第三侧板(4)形成斜向下倾斜的导风道(502),导风口(501)与导风道(502)共同组成送风道(5);内胆(7)侧壁上对应设有多个与送风道(5)相通的送风孔(703)。
设计方案
1.用于烘箱的循环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6)及上、下循环风装置(90、91),箱体(6)内有内胆(7),内胆(7)上下分别与箱体(6)形成上、下夹层(8a、8b),上循环风装置(90)包括上风机(901)、上风道(902)与上回风道(903),下循环风装置(91)包括下风机(904)、下风道(905)与下回风道(906);上风道(902)、下风道(905)分别设置在上、下夹层(8a、8b)内,内胆(7)中央设置有水平行走的板材(10),板材(10)将内胆(7)分为上烘干区(701)与下烘干区(702);在上、下夹层(8a、8b)内各设有一用于将上风道(902)、下风道(905)内的热风导入到内胆(7)内的送风机构;上风机(901)、上风道(902)、上烘干区(701)与上回风道(903)构成一独立的循环风回路,下风机(904)、下风道(905)、下烘干区(702)与下回风道(906)构成另一独立的循环风回路;所述送风机构是由多个夹角送风刀(11)并排组合形成,两两相临的夹角送风刀(11)之间形成倾斜设置的送风道(5);送风道(5)倾斜朝向内胆(7)内的板材(10)行走方向的反方向;所述夹角送风刀(11)包括顶板(2),在顶板左端设有斜向下倾斜且方向朝外的第一侧板(1),在顶板(2)右端设有斜向下倾斜且方向朝外的第二侧板(3),在第二侧板(3)下端设有斜向下倾斜且方向朝内的第三侧板(4);第一侧板(1)、第三侧板(4)下端之间的连接线与顶板(2)平行;其中一个夹角送风刀(11)的第一侧板(1)上部与相邻的夹角送风刀(11)的第二侧板(3)形成导风口(501),第一侧板(1)下部与相邻的夹角送风刀(11)的第三侧板(4)形成斜向下倾斜的导风道(502),导风口(501)与导风道(502)共同组成送风道(5);内胆(7)侧壁上对应设有多个与送风道(5)相通的送风孔(7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烘箱的循环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下端设有方向朝内延伸的第一延伸板(101),第三侧板(4)下端设有方向朝内延伸的第二延伸板(401),第一延伸板(101)与第二延伸板(401)与顶板(2)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烘箱的循环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与第三侧板(4)平行且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60°,所述第二侧板(3)与顶板(2)的夹角为1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烘箱的循环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3)、第三侧板(4)、第一延伸板(101)及第二延伸板(401)为金属材料一体制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面板材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烘箱的循环风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带材进入烘箱后,循环风机中的热风通过箱体内上风刀组成的上送风道与下风刀组成的下送风道对带材正、背板面的油漆进行烘干,烘干的过程中带材正、背板面的油漆挥发,挥发后的油漆产生的有机废气VOCs通过循环风机重新再送入到烘箱箱体内的送风道里。由此可知,在带材的背面没有涂覆油漆的情况下,带材的背面也会被正面油漆挥发出的VOCs气体重新附着,从而影响带材背面的洁净效果;此外,根据涂装铝塑复合板正面涂装、背面不涂装的特性,板材背面经过VOCs的附着会直接影响后一道工序(铝板与塑料复合),导致板材复合强度不够,从而使用一段时间后板面会出现自然脱落、分离严重的现象,影响产品的质量。
再有,现有风刀的送风道与板材表面垂直,在烘干的过程中从送风道出来的热风与板材一接触后就会背弹至四周,这样使得影响热风的烘干效率降低,只能靠增加风量来提高热风的烘干的效率,但这样做浪费资源,不节约成本;而且垂直的接触也会板材的表面受热不均匀,影响板材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上、下分体的循环风装置,使得板材正面的VOCs经过上循环装置进行循环,而下循环风独立循环较为干净的气体,从而使得板材背面不再附着板材正面的挥发物,满足板材的正、背面两面不同工艺的要求;此外该装置内的风刀所形成的送风道与板材表面不垂直,使得热风能倾斜地吹向板材表面,热风不背弹,且与板材表面充分接触,增加了板材的烘干效果和烘干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用于烘箱的循环风控制系统,包括箱体及上、下循环风装置,箱体内有内胆,内胆上下分别与箱体形成上、下夹层,上循环风装置包括上风机、上风道与上回风道,下循环风装置包括下风机、下风道与下回风道;上风道、下风道分别设置在上、下夹层内,内胆中央设置有水平行走的板材,板材将内胆分为上烘干区与下烘干区;在上、下夹层内各设有一用于将上风道、下风道内的热风导入到内胆内的送风机构;上风机、上风道、上烘干区与上回风道构成一独立的循环风回路,下风机、下风道、下烘干区与下回风道构成另一独立的循环风回路;所述送风机构是由多个夹角送风刀并排组合形成,两两相临的夹角送风刀之间形成倾斜设置的送风道;送风道倾斜朝向内胆内的板材行走方向的反方向;所述夹角送风刀包括顶板,在顶板左端设有斜向下倾斜且方向朝外的第一侧板,在顶板右端设有斜向下倾斜且方向朝外的第二侧板,在第二侧板下端设有斜向下倾斜且方向朝内的第三侧板;第一侧板、第三侧板下端之间的连接线与顶板平行;其中一个夹角送风刀的第一侧板上部与相邻的夹角送风刀的第二侧板形成导风口,第一侧板下部与相邻的夹角送风刀的第三侧板形成斜向下倾斜的导风道,导风口与导风道共同组成送风道;内胆侧壁上对应设有多个与送风道相通的送风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板下端设有方向朝内延伸的第一延伸板,第三侧板下端设有方向朝内延伸的第二延伸板,第一延伸板与第二延伸板与顶板平行。第一延伸板及第二延伸板用于固定夹角送风刀,使得夹角送风刀能与上、下夹层更好地固定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平行且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60°,所述第二侧板与顶板的夹角为120°。这样设置可以使得多个送风刀并排排列后,送风方向保持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顶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一延伸板及第二延伸板为金属材料一体制成。一体制成使得顶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一延伸板及第二延伸板各自之间没有缝隙,不会漏风,从而使得夹角送风刀的导风效果更好。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上、下循环风装置将板面正面的热空气与板面背面热空气进行分开,使得板材正、背面的热风彼此之间独立循环;即带材进入烘箱烘干的过程中,带材表面挥发的气体经过上循环风装置再次重新送入上风道内对板材正面进行热风烘干,带材背面的洁净热气体经过下循环装置再次重新送入下风道内对板材背面进行热风烘干;满足板材的正、背面两面不同工艺的要求。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风刀组成的送风道使得热风能更好的与板材表面接触,增加烘干的效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个烘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下循环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烘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a部放大图;
图5为图3b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夹角送风刀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送风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多个烘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现有技术循环风装置;
图10为现有技术送风刀。
各附图标记为:1、第一侧板;101、第一延伸板;2、顶板;3、第二侧板;4、第三侧板;401、第二延伸板;5、送风道;501、导风口;502、导风道;6、箱体;7、内胆;701、上烘干区;702、下烘干区;703、送风孔;8a、上夹层;8b、下夹层;90、上循环风装置;91、下循环风装置;901、上风机;902、上风道;903、上回风道;904、下风机;905、下风道;906、下回风道;10、板材;11、夹角送风刀。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指的是板材10的运动方向,“后”指的是与板材10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本实用新型针对夹角送风刀11方位的描述是基于顶板2中心线叙述的,远离顶板2中心线即为方向朝外,靠近顶板2中心线即为方向朝内。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至4所示,用于烘箱的循环风控制系统,包括箱体6及上、下循环风装置90、91,箱体6内有内胆7,内胆7上下分别与箱体6形成上、下夹层8a、8b,上循环风装置90包括上风机901、上风道902与上回风道903,下循环风装置91包括下风机904、下风道905与下回风道906;上风道902、下风道905分别设置在上、下夹层8a、8b内,内胆7中央设置有水平行走的板材10,板材10将内胆7分为上烘干区701与下烘干区702;在上、下夹层8a、8b内各设有一用于将上风道902、下风道905内的热风导入到内胆7内的送风机构;上风机901、上风道902、上烘干区701与上回风道903构成一独立的循环风回路,下风机904、下风道905、下烘干区702与下回风道906构成另一独立的循环风回路;如图7所示,所述送风机构是由多个夹角送风刀11并排组合形成,两两相临的夹角送风刀11之间形成倾斜设置的送风道5;送风道5倾斜朝向内胆7内的板材10行走方向的反方向;所述夹角送风刀11包括顶板2,在顶板左端设有斜向下倾斜且方向朝外的第一侧板1,在顶板2右端设有斜向下倾斜且方向朝外的第二侧板3,在第二侧板3下端设有斜向下倾斜且方向朝内的第三侧板4;第一侧板1、第三侧板4下端之间的连接线与顶板2平行;其中一个夹角送风刀11的第一侧板1上部与相邻的夹角送风刀11的第二侧板3形成导风口501,第一侧板1下部与相邻的夹角送风刀11的第三侧板4形成斜向下倾斜的导风道502,导风口501与导风道502共同组成送风道5;内胆7侧壁上对应设有多个与送风道5相通的送风孔703。
具体的,相比图8、9所示的现有技术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循环风控制系统在板材10从烘箱进入后,板材10正面被上循环风装置90的上风机901吹出来的热风烘干;板材10的背面被下循环风装置91的下风机904吹出来的热风烘干。例如:板材10正面涂有油漆,在烘干的过程中挥发物可以经过上回风道903后进入上风机901内再从上风机901内吹出来,经过上风道902及由夹角送风刀11组成的倾斜送风道5后吹向板材10表面,与板材10正面进行接触,将板材10正面进行烘干,带有挥发物的热风再次回到上风机901内再次循环;而板材10背面未涂有油漆,在烘干的过程中没有挥发物,洁净的热风经过下回风道906后进入下风机904内再从下风机904内吹出来,经过下风道905及由夹角送风刀11组成的倾斜送风道5后吹向板材10表面,与板材10背面进行接触,将板材10背面进行烘干的同时,洁净的热风不受到污染,回到下风机904内再次循环。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侧板1下端设有方向朝内延伸的第一延伸板101,第三侧板4下端设有方向朝内延伸的第二延伸板401,第一延伸板101与第二延伸板401与顶板2平行。第一延伸板101及第二延伸板401用于固定夹角送风刀11,使得夹角送风刀11能与上、下夹层8a、8b更好地固定在一起。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侧板1与第三侧板4平行且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60°,所述第二侧板3与顶板2的夹角为120°。这样设置可以使得多个夹角送风刀11并排排列后,送风方向保持一致。
所述顶板2、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3、第三侧板4、第一延伸板101及第二延伸板401为金属材料一体制成。一体制成使得顶板2、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3、第三侧板4、第一延伸板101及第二延伸板401各自之间没有缝隙,不会漏风,从而使得夹角送风刀11的导风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上、下循环风装置90、91将板面10正面的热空气与板面10背面热空气进行分开,使得板材正、背面的热风彼此之间独立循环;即带材进入烘箱烘干的过程中,带材表面挥发的气体经过上循环风装置90再次重新送入上风道902内对板材10正面进行热风烘干,带材背面的洁净热气体经过下循环装置91再次重新送入下风道905内对板材背面进行热风烘干;满足板材10的正、背面两面不同工艺的要求。
再者,相比如图10所示的现有送风刀来说,本实施例中的夹角送风刀11组成的送风道5与板材表面不垂直,使得热风能更好的与板材10表面接触,提高板材10的烘干效率,降低成本。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6099.0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531356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B05D 3/04
专利分类号:B05D3/04
范畴分类:23B;
申请人:力同环保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力同环保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502 上海市金山区亭枫公路6518号3幢
发明人:曾义海;张敏;陈巍巍;吴鑫;母岩奇
第一发明人:曾义海
当前权利人:力同环保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代理人:曹康华
代理机构:33280
代理机构编号:杭州永曙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