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山东济南250013
摘要:联合国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建设包容、安全、韧性和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作为城市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行业不断繁荣,国内汽车数量猛增,但是,每天都会出现多起交通事故,小则人员受伤,大则车毁人亡,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灾难,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相关工作。本文就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分析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对策
1引言
近年来,人们对城市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城市交通交通事故不仅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社会财富的流失。而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因此,科学地进行城市交通安全管理,对于预防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降低交通事故率有着重要作用。
2我国道路交通系统安全现状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及运输的迅速发展,我国交通事故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受到了广泛关注。虽然,2014年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为2.22人,与上年的2.3人相比相比下降5.1%。但是,根据我国各年的汽车保有量,可得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为29618人、30222.5人、31604.3人和34292.34人。因此,2014年的事故死亡人数与以上各年相比,分别增多了4676.34人,15.78%的增长率;增多4069.84人,增长率为13.46%;增多2688.04人,8.5%的增长率。由此可见,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实际上是逐年增多的。
3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
3.1人为因素
就世界范围内的道路交通安全而言,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人,人的出行便带来了交通需求。在国内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占整个交通事故的很大部分,其中最显著的表现便是驾驶员不科学的驾驶。如今私家车走进千家万户,驾驶员的质量参差不齐,新的驾驶员缺乏驾驶经验,在驾驶的过程中,会由于各种情况导致交通事故。
3.2车辆因素
车辆是道路交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交通事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今,国内车辆在不断变多,给交通道路增加了负担,严重影响行车安全。不仅如此,车辆的质量和交通事故的出现也有直接的联系,事实上有很多不符合标准的车辆在公路上行驶,一些出租车司机为了多挣钱不及时修理车辆,导致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3道路因素
肩负着交通运输重任的公路、桥梁和隧道以及相应附属设施的道路是整个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基础设施,是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之一。相较于人和车辆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道路会对道路交通整体的安全性造成影响。能够对道路交通安全构成影响的道路因素有道路交叉口、路面条件和道路的几何线型以及特殊路段、交通安全设施等。比如,特殊路段中隧道路面有坑槽、坑洞、照明差、隧道窄、桥涵路面宽度和轴重存在限制、立交桥出口较多、车流量大、路面积雪、结冰、直线过长或过短等等。
3.4外界环境因素
在交通体系中,除了车辆和人为两个因素外,外界也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如当地的气候、环境、道路的路况、天气等,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湿滑,车辆很容易打滑;大雾天气,能见度有限,极易发生车辆追尾情况等。
4城市交通安全改善对策
4.1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运行机制
建立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运行机制,能够确保事故处理的高效性、安全性、科学性和有序性,从而提高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置效率。
4.2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现今,大部分的国家都针对城市道路安全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事故对策,我国也需要根据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特点,提出应对道路交通安全的有效对策。
首先,要对于道路交通规则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更加的严格和重视,通过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问题的重视发展,提升个人、道路安全管理人员等的安全意识,从根本上实现人人重视的目标。
其次,加大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交通安全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解决目前人们交通意识淡薄、行人、汽车和电动车违章穿行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开展关心交通、维护交通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电台、报纸、网络媒体、街道广告栏等媒体对广大人们群众进行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宣传,提高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居民的危险意识。交通安全教育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教育,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此外,还要提高驾驶员的素质。一个合格的驾驶员应该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驾驶员综合素质包括技术水平、心理素质、法制意识等。驾驶员良好心理素质,遇到情绪不稳定时可以进行自我调节和疏导,缓解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3加强车辆的管理
需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进行严格的审查,同时还需要鼓励和提醒车主进行主动的定期车检,有效保证车辆能够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使用和运行,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安全、稳定的道路交通运输市场的方式,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超载和超限等不安全现象的产生,对于交通参与者进行积极主动的交通规则和手法教育,通过对交通参与者交通意识和心理活动的科学化分析,提出科学化的教育方式,实现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的有效提升。
4.4完善道路交通设施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主要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等交通静态管理设施,减速带、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地下通道、照明设施、视线诱导设施、栅栏等交通服务设施。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率。
在一些路段维护和增设一些立体斑马线、路面导向箭头、禁停标线,这些线更加醒目,更好发挥设备信息导向作用。在一些支路、学校、医院等重点地段增设减速标志、校区警告标志、禁停标志,这样可以维护交通安全。一些地方信号灯倾斜遮挡、损坏等要及时修复,恢复正常功能。大力推进交通管理智能化建设,对信号灯路口逐步更新为高清电子警察,建立固定测速点,进一步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
4.4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工作效率
目前,城市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较零乱,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组织机构。例如,机动车辆需取得多个交通管理部门的批准手续才能在道路上行驶,且手续繁琐,不仅降低了交通部门管理的效率,还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整合城市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深化城市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快信息化建设,从最大程度上提升城市交通安全管理效率。
4.5完善城市交通救援体系
据统计,城市交通事故发生后,在半小时内的死亡人数的比例达到了85%,究其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救援不及时所导致的。事故发生后,对于伤者而言,每一秒都是极其宝贵的,若城市交通事故救援体制不完善,将间接导致交通事故死亡率的增加。因此,应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健全城市交通事故救援体系。首先,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应与医院等卫生部门组建交通事故救援队,并对其规范化,救援模拟演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救援效率,此外,救援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对完善交通事故救援体制具有重要作用。
5结束语
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影响着道路交通安全的发展。我国交通安全事故频发,对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国的相关管理机构一定要重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促进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宇仁德,张洪宾,孙刚,刘建平.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5,05:67-69+76.
[2]白苡琨.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及安全隐患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