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与解释论文_李承贵

导读:本文包含了制约与解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刑法,结构,模型,制约因素,香港基本法,文本,全国人大常委会。

制约与解释论文文献综述

李承贵[1](2019)在《价值:制约认知范式应用的隐秘力量——以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实践为案例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中国学者在理解或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实践中,应用了唯物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逻辑认知范式、自我认知范式等五大认知范式。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令人好奇的情形,如认知范式的选用被控制,认知范式的应用过程被制约,使用认知范式所获得的结论被改变等。那么"操纵"这一过程及其结果的隐秘力量究竟是什么呢?答案或许只有一个:解释主体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9年10期)

周滔,杨文,蔡伟光[2](2019)在《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旧工业区城市更新制约因素研究——以重庆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旧工业区更新是近年来较为常见的城市更新模式,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为探索旧工业区更新中的障碍因素,通过文献梳理和案例总结,归纳出政策理论、参与主体、项目条件、规划设计、项目运作五个维度、共45个制约因素。针对旧工业区叁种常见更新模式,以重庆市叁个旧工业区改造项目为例,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对各类模式下阻碍旧工业区更新的关键制约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主题博物馆、创意产业园两种更新模式项目影响程度最大的叁个制约因素为:相关理论研究不成熟、开发商的经验不足、缺乏专业设计团队。主题公园更新模式项目影响程度最大的叁个制约因素为:相关理论研究不成熟、相关制度规范不完善、缺乏专门从事城市更新的政府机构。基于上述结论主要对政府和开发商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生产力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张连文[3](2019)在《语段加标理论与句法-音系接口解释及制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强势最简论(SMT)和语段加标理论框架下,聚焦于跨边界的句法-音系接口,以加标算法、移交运算和拼读域分析了音系语段推导、句法-音系接口效应及辅音突变等问题,阐释了语段边界(PE)阻断效应、推导制约、基于语段的元音和谐、同化规则和语段连续音变规则,旨在探索基于音系/韵律解释性语段的句法-音系接口解释与制约。结合标示语系统的研究证实,允准连诵效应的X-补足语语境形成单一音系域的语段解释基础。在经济条件下,附接语整体移交。语段接口移交产生差别性接口解释。邻接理论(CT)和区分条件(DC)增强了句法-音系接口解释和限制。加标算法(LA)和移交强度确定了窄式句法(NS)加标程序和表征推导。(本文来源于《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杜晓莉,王秋霞,刘斌,刘利[4](2019)在《医联体模式下双向转诊制约因素解释结构模型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医联体模式下双向转诊制约因素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阐释各制约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为医联体模式下双向转诊的有效实施提供战略性建议。方法:归纳总结制约当前双向转诊实施的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层级关系和传导环路,结合卫生政策管理专家判别与核验,构建医联体模式下双向转诊制约因素的直观层次结构模型。结果:医联体模式下双向转诊的15类制约因素存在一个"四阶梯结构"和"一条传导环路"。制约医联体模式下双向转诊有效实施的直接因素是"患者转诊意愿",核心因素是"配套保障政策",通过"政策-制度-机构-个体"逐级递阶,共同影响着双向转诊的有效实施。结论:双向转诊的有序开展必须完善保障政策并健全配套机制,驱动医联体双向转诊有序运行,从而引导个体全面参与。(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期刊2019年05期)

王龙,李辉,田华伟[5](2018)在《基于解释结构方程模型的公共安全政策效果第叁方评估制约因素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公共安全政策效果第叁方评估的制约因素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解释结构方程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模型)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不同制约因素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公共安全政策效果第叁方评估主要受专业评估机构数量少和专业力量薄弱、评估机构权威性不高、业务保密特殊要求、政策评估的合法性、评估法律法规不完善、评估未受足够重视、评估标准不统一、评估专业人员匮乏以及行政化体制等九种因素共同影响。业务保密特殊要求和政策评估的合法性问题是当前推进公共安全政策效果第叁方评估应优先解决的制约因素,而评估标准不统一、评估专业人员匮乏以及行政化体制的制约作用次之,"专业评估机构数量少和专业力量薄弱"以及权威性不高的制约作用最小。(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8年11期)

谢宇[6](2018)在《论香港法院基本法解释权的制约机制——《香港基本法》实施20周年后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香港回归以来,香港法院通过行使基本法解释权,多次试图为司法权拓展更大"疆域",挣脱来自中央和特区内部的束缚,这使得对香港法院基本法解释权的制约成为必然之举。然而,香港回归以后,原有制约机制被摈弃,新制约机制难以实现长效制约。尽管中央在与香港法院围绕《香港基本法》解释的博弈中取得了诸多成就,但香港法院基本法解释权的制约机制仍存在制度性风险,中央全面管治权还可能再次被侵蚀。因此,要把维护中央全面管治权与保障香港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香港基本法》正确实施,有必要完善香港法院基本法解释权的制约机制,即明确以依申请释法为主、主动释法为补充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二元模式;在依申请释法中,增加行政长官作为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的法定主体;在个案中,形成叁种释法路径的优先次序。(本文来源于《云南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罗思明,查如荣[7](2018)在《英汉“MP+A”中“负向A”的制约解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MP+A"中"A"的制约有两种主流解释观点:语义量级说和语用层级说。语义量级说从"A"或"MP"的量级结构出发解释"A"的正向绝对制约和"负向A的不可能性",采用的是单一语义解释说,其语料分析基本是"英语中心论"。语用层级说突破语义单一范围,主张使用者的生理/物理和文化知识在"A"制约上具有层级分别和作用差异,其语料分析基本是"跨语言倾向论",在"A正倾向"和"负向A的弱态义‘中和化'"上比语义量级说具有一定优势,但远未达到"充分性"。(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帅[8](2015)在《从权力监督到权利制约——规制刑法解释主体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规制刑法解释主体的自由裁量权,是为了维护刑法的确定性,进而维护法治。从当下的实践来看,我国主要是以"权力监督"的思路来规制刑法解释主体的自由裁量权,强调权力机关内部的分工与相互监督。然而,这一思路带有天然悖论性,在现实运行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从根本上侵蚀着我国刑法解释的正当性。诱发刑法解释正当性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力运作的自我封闭,以至于难以对公众真正负责。解决问题的路径是实现权力运作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向,采用"权利制约"的思路。这一思路的落实,需要坚持"入罪合法,出罪合理"与"庭审中心主义"两大原则。(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卫陈,顾海[9](2015)在《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儿童用药有效供给制约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儿童用药供给的现状出发,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分析儿童用药有效供给的制约因素,应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制约因素间的结构层次关系。结果表明,制约儿童用药有效供给不足的因素共有9个,其中企业没有合理利润是最直接原因,研发成本高、临床试验基础薄弱、市场不稳定、医保无政策倾斜以及用药不规范是中间层因素,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招标采购政策壁垒以及临床试验受试者缺乏是问题的根源。(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5年31期)

王青,石聚航[10](2015)在《脱离文本制约的刑法解释现象之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刑法文本是刑法解释学极其重要的权威性资料。刑法解释的任务旨在揭示并明确刑法文本的含义,并使之以最大理性的程度涵摄案件事实,形成案件事实评价的参照依据。刑法解释论中存在脱离文本束缚的倾向,表现为以非规范化的学科概念泛化刑法文本的应有含义、忽视刑法文本内在的逻辑结构以及过度主张重刑的竞合论。刑法解释需要重返对文本的解读并接受文本的制约。文本中心的解释观不是只承认文义解释,而是接受并主张解释方法的多元性,其中文本应当始终贯穿于解释的过程并成为解释结论的检验标尺。(本文来源于《甘肃政法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制约与解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旧工业区更新是近年来较为常见的城市更新模式,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为探索旧工业区更新中的障碍因素,通过文献梳理和案例总结,归纳出政策理论、参与主体、项目条件、规划设计、项目运作五个维度、共45个制约因素。针对旧工业区叁种常见更新模式,以重庆市叁个旧工业区改造项目为例,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对各类模式下阻碍旧工业区更新的关键制约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主题博物馆、创意产业园两种更新模式项目影响程度最大的叁个制约因素为:相关理论研究不成熟、开发商的经验不足、缺乏专业设计团队。主题公园更新模式项目影响程度最大的叁个制约因素为:相关理论研究不成熟、相关制度规范不完善、缺乏专门从事城市更新的政府机构。基于上述结论主要对政府和开发商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制约与解释论文参考文献

[1].李承贵.价值:制约认知范式应用的隐秘力量——以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实践为案例的考察[J].江汉论坛.2019

[2].周滔,杨文,蔡伟光.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旧工业区城市更新制约因素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9

[3].张连文.语段加标理论与句法-音系接口解释及制约分析[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

[4].杜晓莉,王秋霞,刘斌,刘利.医联体模式下双向转诊制约因素解释结构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医院.2019

[5].王龙,李辉,田华伟.基于解释结构方程模型的公共安全政策效果第叁方评估制约因素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8

[6].谢宇.论香港法院基本法解释权的制约机制——《香港基本法》实施20周年后的反思[J].云南社会科学.2018

[7].罗思明,查如荣.英汉“MP+A”中“负向A”的制约解释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

[8].王帅.从权力监督到权利制约——规制刑法解释主体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路径[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9].卫陈,顾海.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儿童用药有效供给制约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

[10].王青,石聚航.脱离文本制约的刑法解释现象之反思[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5

论文知识图

耕地变化趋势摘洲圈税务论坛重庆市地方税源经济分析(2)分频相干技术修改解释方案健康行为促进的生态学模型一、全国部分高等院校部分经济学专业1987年...一、全国部分高等院校部分经济学专业1987年...

标签:;  ;  ;  ;  ;  ;  ;  

制约与解释论文_李承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