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成岳廷全(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2200)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培养的开放性和整体性的有机结合开始,培养创新品质、创新意志力、创新志向及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等,加强双基教学。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性思维生物学教学培养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既要强调开放性,又不能脱离整体性
创新性学习,应不拘泥于书本上一般性的问题,把视野放宽,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它更接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去收集资料、做出假设、检验假设,使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在强调开放性的同时又不会脱离整体性,做到开放性与整体性的有机统一。
二、对学生进行创新品质的培养
1.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欲望。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为学生营造激发创新兴趣的环境,通过科学假说的吸引、理论争鸣的点拨、现实生活的启发、历史人物的借鉴、实验操作的诱引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激励学生的批判精神。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批判精神持鼓励态度,即使发现学生在批判的过程中存在某些偏激行为,也应该给以体谅和爱护,力求在循循善诱中使学生的批判勇气得以维系,使学生的批判水平得到提高。
3.坚定学生的创新信念。引导学生从社会发展、民族未来的高度认识创造活动的重大价值,教育学生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治学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小发明、小制作和勇于参加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使学生的创造信念不断增强,为今后从事力所能及的创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创造欲望的激发,需要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需要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理解和信任。实践证明,大凡创造性强的学生,往往存在许多疑问,并且敢于向权威挑战。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5.在生物学课外活动的广阔天地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家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可以进行校园内生物分类识别,然后进行生物分类识别竞赛;进行生物标本制作,生物标本参观、观察,并写参观、观察记录或日记,再进行集体总结,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启动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创新品质。
三、要适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1.运用创造技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运用“适应需要法”(即为了满足社会或个人的某种要求与期望而进行创造的方法)进行引导,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生物分类实习或课外活动,选择一定科类的植物种类,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生物学分类知识,进行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正确的大力鼓励、表扬,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去参与、去创新,为良好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2.对学生的创造活动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在生物学课堂评价中,教师可以用“你的思维真活跃”、“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回答妙不可言”、“老师很愿意听你发言”等期盼性的语言,使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取成功的强烈愿望。同时,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要及时进行善意的纠正,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创造成就,树立自己的自信心,提高创造热情;另一方面又能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改进的欲望。
3.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创造动机的有效手段。合理、公平的竞争可以育人才、出效益,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方法。心理学家威特默曾把12名男女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完成一些动手和动脑的工作:对甲组说明须同他人竞赛,而对乙组只说须尽力而为,并不要求胜过他人,结果在量的方面,“竞赛者”的效率比“不竞赛者”增加了26%。这一实验充分说明竞赛活动对于学生的创造动机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志向和创新意志力
首先要培养他们树立为国家、为人民造福的远大理想和高尚志向。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如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研究电灯,历时十年,遭到400多次的失败,选试了6000多种物质做灯丝,才终于获得了成功。
五、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不妨借用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发明的智力激励法中的创造技法——检索表法,来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通过多方面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六、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和灵感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我国古代木匠大师鲁班发明锯子,就是从想象开始而靠灵感顿悟的。在授课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启动学生的幻想意识,展开想象的翅膀。即使是空想,也不要给予打击,以免挫伤了学生幻想的积极性。
七、必须与加强双基教学同步进行
培养创新能力与加强双基教学是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继承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双基是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同时,必须扎扎实实地加强双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