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伐方式论文_贾淑娴,吴传敬,刘小飞,郭剑芬

导读:本文包含了采伐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剩余物,方式,杉木,迹地,土壤,作业,兴安。

采伐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贾淑娴,吴传敬,刘小飞,郭剑芬[1](2019)在《采伐剩余物的处理方式对杉木幼林土壤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采伐剩余物的不同处理方式改变了输入土壤的有机质数量和质量,从而影响森林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有效性.而磷(P)作为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其含量及有效性对森林采伐剩余物不同处理方式的响应尚不明确.本研究对福建省叁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杉木成熟林采伐后产生的采伐剩余物进行保留、清除、火烧处理,4年后,对不同处理0~10及10~20 cm土层土壤中各组分P的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10 cm土层保留处理极有效P、中等有效P、非有效P含量显着高于清除处理,而在10~20 cm土层保留处理中,中等有效P、非有效P含量显着高于火烧处理.各处理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与有机磷的比值(C∶Po)>200,并且保留处理在不同土层C∶Po均显着小于清除、火烧处理,表明保留处理可以缓解本地区P限制.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游离型铁、无定形铁是影响土壤P组分的重要因素.土壤有机P和有效P主要来源于植物残体的降解,保留采伐剩余物可以增加土壤P含量,还可以提高土壤P的有效性,缓解地区P限制,为植被生长提供持续的P供应.(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孙启越,姚丹阳,李秀丽,贾忠奎,刘瑞雪[2](2019)在《基于正交试验的华北落叶松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塞罕坝7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各选择5种不同剩余物粉碎粒径、尿素喷施浓度、EM菌液喷施量以及木醋液喷施浓度,对采伐剩余物进行处理,采用L_(25)(5~4)正交设计安排试验,比较不同处理组合短期内对华北落叶松采伐剩余物分解、林地土壤肥力及林木生长的影响,初步筛选较优剩余物处理方式.结果表明,在25种处理组合中,4和7号的处理效果较优,说明采取将采伐剩余物粉碎成较小的颗粒,同时添加适中浓度尿素溶液、木醋液及添加适量EM菌的混合处理方式对提高剩余物分解率、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促进林木生长效果最好.各处理的较优水平为:颗粒直径φ<0.3 cm、尿素溶液3~9 kg·m~(-3)、剩余物与EM菌体积比1∶500~1∶750、木醋液稀释倍数400~800.此结果为在生产实践中实现采伐剩余物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杰[3](2019)在《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2代杉木林碳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福建南平第1代杉木成熟林中设置固定标准地,采伐前测定每个标准地碳储量,采伐后采用5种方式处理采伐剩余物:全部收获(移走地面上全部有机剩余物,包括树木、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全树收获(收获树木的全部地上部分)、树干和树皮收获(仅收获树干与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仅收获树干和树皮,将全树收获处理的树枝和树叶移到这个处理中)、炼山(仅收获树干和树皮,然后火烧采伐剩余物),随后采用常规方法营造第2代杉木林。试验后12 a,对不同处理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年生第2代杉木林乔木层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加倍采伐剩余物(61.03 t·hm~(-2))>全树收获(57.57 t·hm~(-2))>全部收获(55.64 t·hm~(-2))>树干和树皮收获(54.38 t·hm~(-2))>炼山(49.00 t·hm~(-2));土壤层(0~40 cm)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加倍采伐剩余物(99.49 t·hm~(-2))>全树收获(95.63 t·hm~(-2))>树干和树皮收获(94.81 t·hm~(-2))>全部收获(91.55 t·hm~(-2))>炼山(91.23 t·hm~(-2),与第1代杉木林采伐前相比,第2代12年生杉木土壤层(0~40 cm)碳储量除了全部收获处理降低0.04 t·hm~(-2)外,其他处理均有少量增加,但差异均不显着。第2代12年生杉木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加倍采伐剩余物(162.80 t·hm~(-2))>全树收获(155.56 t·hm~(-2))>树干和树皮收获(151.24 t·hm~(-2))>全部收获(149.14 t·hm~(-2))>炼山(142.29 t·hm~(-2))。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全树收获处理、树干和树皮收获处理、全部收获处理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比炼山处理高14.41%、9.33%、6.29%、4.81%,但差异均达不到显着水平(P>0.05)。(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刘一德[4](2019)在《不同采伐迹地及整地方式对杉木造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不同采伐迹地和整地方式的杉木造林生长情况,发现无论杉木-马尾松皆伐迹地还是杉木-阔叶树皆伐迹地,炼山造林类型的杉木成活率均显着高于耙带造林的成活率(p <0. 05)。同样,当年抽高也与采伐迹地方式无关,与整地方式有关,炼山造林类型的杉木当年抽高显着高于耙带造林的当年抽高(p <0. 05)。5年后,杉木胸径生长同样和采伐迹地类型无关;而受整地方式的影响恰好和成活率、当年抽高相反,不炼山造林类型的杉木胸径高于炼山类型的杉木胸径。因此,采伐方式对杉木造林无显着影响,整地方式对杉木造林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林业勘察设计》期刊2019年02期)

韦中绵,蓝建华,韦鹏练,符韵林[5](2018)在《采伐方式对速生桉木材变形与开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桉树木材易变形、开裂,对其加工和利用影响较大。通过采用3种不同的采伐方式,即环割后伐倒造材,伐倒后留冠放置再造材,按传统的采伐方式采伐后直接造材,探讨了采伐方式对速生桉木材变形与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的采伐方式中,伐倒留冠处理的开裂及翘曲程度最轻,环割处理的开裂情况最严重。伐倒留冠9 d后造材的裂纹比值比采伐后直接造材的下降了76.48%;伐倒留冠29 d后造材的锯材翘曲度比采伐后直接造材的下降了45.24%。说明伐倒留冠的采伐方式能有效减轻速生桉树木材的开裂和变形。(本文来源于《林产工业》期刊2018年09期)

徐晓文[6](2018)在《木材非法采伐行为方式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材采伐关系到全球经济资源的运用,也关系到生态的变化,生物多样性流失可能导致出现气候变暖的情况等等。对木材非法采伐行为的方式做定性性分析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木材非法采伐的严重性和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对木材非法采伐的相应行为作出判断分析,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者带去一定的建议和启示(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8年17期)

耿铁桥,铁牛[7](2018)在《不同采伐方式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大兴安岭不同的采伐区选择典型的样地,使用多种分析方法研究不同采伐方式对兴安落叶松林的更新特征、生长发育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度间伐能够提高生物多样性,在采伐干扰的强度不断提高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就会不断下降。皆伐更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不利的,致使物种多样性指数降低。间伐可满足森林更新及物种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需求,稳定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8年08期)

杨晓华[8](2018)在《不同地形森林抚育采伐及其作业方式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围绕不同地形条件对森林抚育采伐进行讨论,阐述了该项工作的意义和目的,并探讨不同地形森林抚育技术及其作业方式的创新,希望可以借此推动森林抚育采伐工作的创新发展。(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于晓红[9](2018)在《塞罕坝采伐迹地不同整地方式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迹地上进行不整地、人工穴状整地、机械整地3种处理方式的造林试验,得出整地能够促进林木根系和高生长,机械整地的效果最明显;整地能够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降低地表温度,提高深层土壤温度,但对土壤含水量、养分、成活率和3年保存率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8年06期)

许春林,贲园,罗顶胜,黄玲[10](2017)在《森林采伐作业方式对松树林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采伐方式对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的影响,并且不同采伐强度和方式的影响程度存在巨大的差异。本文着重探究森林采伐作业方式对松树林地土壤理化特性影响,以某地区松树林地在不同采伐方式、采伐强度干扰后形成的次生林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采伐前后林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皆伐和择伐对松树林地采伐迹地的物理性质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7年22期)

采伐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塞罕坝7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各选择5种不同剩余物粉碎粒径、尿素喷施浓度、EM菌液喷施量以及木醋液喷施浓度,对采伐剩余物进行处理,采用L_(25)(5~4)正交设计安排试验,比较不同处理组合短期内对华北落叶松采伐剩余物分解、林地土壤肥力及林木生长的影响,初步筛选较优剩余物处理方式.结果表明,在25种处理组合中,4和7号的处理效果较优,说明采取将采伐剩余物粉碎成较小的颗粒,同时添加适中浓度尿素溶液、木醋液及添加适量EM菌的混合处理方式对提高剩余物分解率、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促进林木生长效果最好.各处理的较优水平为:颗粒直径φ<0.3 cm、尿素溶液3~9 kg·m~(-3)、剩余物与EM菌体积比1∶500~1∶750、木醋液稀释倍数400~800.此结果为在生产实践中实现采伐剩余物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采伐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贾淑娴,吴传敬,刘小飞,郭剑芬.采伐剩余物的处理方式对杉木幼林土壤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

[2].孙启越,姚丹阳,李秀丽,贾忠奎,刘瑞雪.基于正交试验的华北落叶松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优选[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陈杰.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2代杉木林碳储量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19

[4].刘一德.不同采伐迹地及整地方式对杉木造林的影响[J].林业勘察设计.2019

[5].韦中绵,蓝建华,韦鹏练,符韵林.采伐方式对速生桉木材变形与开裂的影响[J].林产工业.2018

[6].徐晓文.木材非法采伐行为方式定性研究[J].农家参谋.2018

[7].耿铁桥,铁牛.不同采伐方式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吉林农业.2018

[8].杨晓华.不同地形森林抚育采伐及其作业方式创新[J].农业与技术.2018

[9].于晓红.塞罕坝采伐迹地不同整地方式效果研究[J].现代园艺.2018

[10].许春林,贲园,罗顶胜,黄玲.森林采伐作业方式对松树林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分析[J].乡村科技.2017

论文知识图

世界采运机械的采伐方式及发展进...一16采伐作业区接着对采伐作业区的属性...美国4条流域森林不同采伐方式下...一17采伐迹地变化分布图不同采伐预案下白桦的年龄结构刘慎谔

标签:;  ;  ;  ;  ;  ;  ;  

采伐方式论文_贾淑娴,吴传敬,刘小飞,郭剑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