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精神论文_张燚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民精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精神,国民,文化,陕甘宁边区,尼尔森,朝鲜半岛,心理问题。

国民精神论文文献综述

张燚明[1](2019)在《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厅与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1939年3月,国防最高委员会成立以蒋介石为会长的国民精神总动员会,统领大后方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作为总动员会的实际操办机构,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张群领导下的秘书厅统筹指导全国各地,尤其是陪都重庆,举办"国民月会",使运动得以启动并取得一定成效。蒋介石对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抱有多重期待,既希望以此激发长期抗战的精神动力,又企图树立其个人绝对权威,达到"君师合一"之目的,但张群及其掌管下秘书厅并不能让蒋介石满意。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无法充分动员大后方民众,这是国民党始终走"精英"路线,与下层民众相脱离,群众基础薄弱的根本缺陷所致。(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下半月刊)》期刊2019年04期)

陆依斐[2](2018)在《戴浴帽搞科研,印度兴起“节俭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德里的夏天非常炎热。作家迪恩·尼尔森最近刚搬到尼扎姆丁附近,想为新家安装一台空调。在翻阅当地报纸时,尼尔森偶然发现一篇关于“雪风”——一种为农村穷人“量身定制”的制冷机器的报道。尼尔森的好奇心油然而生,当即订购了一台。一周后,“雪风”来了。“外观就是一只(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8-09-09)

喻鹏[3](2018)在《《大公报》的抗战宣传及对国民精神动员的影响(1931-1936)》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1931年到1936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一直进行着步步蚕食,对中国一直步步紧逼,而国民政府面对已经打上门来的日本侵略者,却把希望寄托在所谓的国际调停上,对日本的侵略行为一再忍让,一面却积极发动内战,把精力放在对红色根据地的围剿上。面对越来越恶劣的时局,《大公报》本着其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以及传统士大夫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在此种危局之下挺身而出,用自己客观的报道、一针见血的评论,启发、鼓舞军民奋勇抗战,为全国军民做战争精神动员,为随后的全面抗战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结成打下基础。本文除绪论、结语部分之外,共有叁章。第一章“1931年到1936年的时局与舆论变化”,论述从济南惨案到绥远抗战之间的中国国内的时局状况与变化,其中分为两个部分,日本侵略者对华侵略政策是如何步步加深,和国民政府面对步步紧逼的日本侵略者,其应对政策以及态度是如何变化的。对《大公报》在1931年至1936年间所要面对的时局进行一个大致的梳理和叙述。第二章“《大公报》的抗战宣传”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论述《大公报》的起源以及发展概况,以及分析《大公报》在“九一八”时期、“一二八”时期、长城抗战时期以及华北事变时期的抗战宣传情况。第叁章“《大公报》的抗战宣传对于国民的影响”,分两个部分,分别从其为前线将士举办的募捐活动的宣传与成果,以及《大公报》的着名栏目《读者论坛》两部分入手,讲述《大公报》在宣传中对受众的影响以及与受众的相互交流。从而管窥《大公报》对民众进行的精神总动员的成效。(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13)

陈来[4](2018)在《中日韩的儒学气质与国民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为亚洲国家,中日韩叁国有着许多共同点,但在精神气质上却呈现出明显不同,尤其在国家观、人生观上,可以说差异很大。由于地理、历史、社会存在条件的不一样,中国、日本、韩国的儒学形成各自的个性和特色以汉字为基础、以汉文的典籍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8-04-16)

倪思洁,陆琦[5](2018)在《让创新者“轻装”上阵》一文中研究指出“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这是科研人员常能听到的话。但长期熬夜、“习惯性”加班、重复实验、社交圈子小,加上发论文、出成果、申请项目等方面的压力,“孤单寂寞冷”的科研人员也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的考验。2016年,中国科协公布的一项针对科技工作者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8-03-15)

展江,刘亚娟[6](2018)在《“国民精神导师”为何暗藏性别歧视陋习?──女主编薪酬事件背后的BBC组织文化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BBC自创立来女性工作人员的发展轨迹,本文发现,由Carrie Gracie辞职引发的BBC薪酬歧视风波并非个案,BBC在致力于倡导公平正义的外表下,存在着"隐秘且非法的"薪酬歧视,而现有的英国反歧视法治体系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还发现,对于一个大型机构同工同酬的考察是复杂而又具体的。社会性的性别歧视和机构内的组织文化共同造成了性别歧视中的薪酬歧视,而BBC的组织文化特征和薪酬体系更增加了这种复杂性,组织内部的单一变革力量很难推动薪酬歧视问题的根本改变,尽管这种质变即将发生。(本文来源于《新闻界》期刊2018年03期)

王蕊[7](2017)在《略论新时代我国国民精神构建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如何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是当下应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国民应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下,允许思想的自由发展、正常交锋,并以社会的精神正能量加以引导,指引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走向健康、积极的方向。(本文来源于《人文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耿志刚[8](2017)在《韩国国民精神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时至今日仍在韩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想意识中有所体现。儒家思想在韩国流传的过程中,不仅保留了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各种元素,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当地的民间信仰,并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土化、民族化特征的思想体系,因而在韩国具有(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10-16)

戴志华[9](2017)在《培养“雄健的国民精神”永不过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国民精神的培养与强健上来说,杨舒平们的存在及其表演,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与改进的地方。"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钱理群教授对"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批评言犹在耳,一段网上疯传的视频(本文来源于《人民之友》期刊2017年06期)

魏延涛[10](2017)在《陕甘宁边区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为适应战争形式的新发展,国民党发动了一场动员广大民众全面参与抗战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陕甘宁边区为了巩固国共统一战线及推动民众抗日意识的觉醒,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结合边区的现实对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的内容做出新的解释并加以改造,进而对陕甘宁边区各爱国群体发起了有效政治动员。从历史角度来看,这场规模浩大的运动既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也为陕甘宁边区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及精神上的支持。本文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的理解、宣传和开展等具体动员事宜进行梳理和评述,对于历史事实展开详细的提取和分析,对于陕甘宁边区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的成就和经验进行阐释,力求能够为这一运动的研究有所助益,这也是本文的一大亮点。本文从文章结构上分为引言、正文两个组成部分。引言部分着重对选题缘由及意义、该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之处这四个方面内容做一简要陈述。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基于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的发展脉络从宏观上对其进行简要梳理,目的是让读者对该运动大致了解和总体把握,为理解下文做好铺垫。第二部分着重从陕甘宁边区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的理解与宣传入手,阐述陕甘宁边区政府对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的精神内涵作了适合陕甘地区客观实际的调整和改造。为了响应国民政府发起的这一运动,陕甘宁边区对运动本身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动员。与此同时,陕甘宁边区充分利用这一全国动员的大好机会,结合运动《纲领》内容,对边区和各个根据地及全国广大民众进行了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抗日战争、边区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及社会风气改造等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广泛宣传动员。第叁部分则是在对陕甘宁边区历史资料梳理归纳的基础上对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在抗战动员、文化传承改造、社会风气改造等方面的具体化进行论述。第四部分根据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具体开展的情况来看,主要从对抗战、民众、以及对维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四个方面所产生的历史影响进行梳理和总结。(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期刊2017-06-01)

国民精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德里的夏天非常炎热。作家迪恩·尼尔森最近刚搬到尼扎姆丁附近,想为新家安装一台空调。在翻阅当地报纸时,尼尔森偶然发现一篇关于“雪风”——一种为农村穷人“量身定制”的制冷机器的报道。尼尔森的好奇心油然而生,当即订购了一台。一周后,“雪风”来了。“外观就是一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民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1].张燚明.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厅与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9

[2].陆依斐.戴浴帽搞科研,印度兴起“节俭创新”[N].解放日报.2018

[3].喻鹏.《大公报》的抗战宣传及对国民精神动员的影响(1931-1936)[D].云南师范大学.2018

[4].陈来.中日韩的儒学气质与国民精神[N].北京日报.2018

[5].倪思洁,陆琦.让创新者“轻装”上阵[N].中国科学报.2018

[6].展江,刘亚娟.“国民精神导师”为何暗藏性别歧视陋习?──女主编薪酬事件背后的BBC组织文化剖析[J].新闻界.2018

[7].王蕊.略论新时代我国国民精神构建问题[J].人文杂志.2017

[8].耿志刚.韩国国民精神深受儒家思想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9].戴志华.培养“雄健的国民精神”永不过时[J].人民之友.2017

[10].魏延涛.陕甘宁边区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研究[D].延安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4-12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图片来源:百...《麒麟》编辑后记我们可以在“发刊辞...)傅抱石山水些技法,遂形成了抱石这种...唤醒国民的精神。他的第一篇 企业政策1—29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第一篇 企业政策1—29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

标签:;  ;  ;  ;  ;  ;  ;  

国民精神论文_张燚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