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镇迁建论文-赵万民,朱猛

城市镇迁建论文-赵万民,朱猛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镇迁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峡库区,迁建城市,形态变迁

城市镇迁建论文文献综述

赵万民,朱猛[1](2006)在《叁峡库区10年来迁建城市(镇)形态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1994年至今十余年的时间段为研究对象记叙库区城市(镇)形态变迁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时代建筑》期刊2006年04期)

姜涛[2](2006)在《叁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10年跟踪》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库区城市(镇)迁建与工程设施调查研究,是叁峡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十年长江水位变化所带来的迁建城市(镇)工程地质环境变迁为工程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涉及城市的安全问题,也涉及城市的景观和生态等多方面内容。笔者在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下,融汇城市科学、工程地质学、类型学、生态学,通过对十年城市迁建过程中工程设施的建设调查、问题分析和技术方法研究,探询新地质环境下工程设施建设取得综合效益的途径,旨在促进叁峡人居环境和谐健康的发展。第一章绪论是全文的理论部分,通过对现实和理论背景的分析,诠释本次研究的必要性,拟定基本逻辑框架。第二章是全文的宏观物质背景研究部分,系统的分析了人居环境与工程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以叁峡工程蓄水前、蓄水中(十年)、蓄水后叁个阶段所导致的库区迁建城市(镇)地质环境演变为引,阐述由此带来的人居环境问题以及工程设施的研究意义。第叁章是全文的中观系统调查部分,通过对迁建城市(镇)工程设施的调查认识,从市民与城市管理部门两个不同的角度提炼问题,并根据对问题的针对性引导出道路、建筑、大面积边坡、新岸线四个子系统。第四至第七章是全文的微观子系统研究部分。分别就道路、建筑、大面积边坡、新岸线工程的类型整理、现状问题成因分析、方法建议措施、实例探讨四项内容进行展开论述。第七章是全文的结语部分,将子系统的问题研究提升为整体,推出叁峡库区工程设施系统新的建设方式,并展望未来库区的工程设施系统发展趋势及两种不同态度下迁建城市(镇)人居环境存在的可能。(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6-05-10)

李俐娟[3](2006)在《叁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10年跟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人文环境是建立在物质设施基础上,城市精神层面的反映。如果说城市的布局、建筑、道路、广场等物质要素,是一个城市的“形”,城市的人文素质、文化内涵及文化特色,则是一个城市的“神”。城市文化体现着城市的生命,是城市的灵魂,它对城市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叁峡库区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风貌,丰富的历史遗存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经济等价值。城市迁建中,物质环境的恢复相对容易,而历史文化要素的移植则比较困难。叁峡工程建设十年来,城市迁建工作已基本完成。这十年间城市人文环境状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移民新城人文环境建设现状如何?文章以实地调查入手,了解库区城市人文环境现状,归纳存在的问题,探讨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如何通过物质形态的规划设计延续历史文脉,重塑库区“新城市精神”。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即绪论,该章主要阐述了研究缘起、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评述和研究方法,界定了研究范围和涉及的主要概念,确定了工作框架。第二部分为第二章,该章从文化的涵义谈起,阐述了库区人文环境的影响因素、构成特点,文物遗迹对人文环境研究的指导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库区城市迁建人文环境进行了整体的评述。第叁部分为第叁章,该章以深入调查为基础,从物质态要素和非物质态要素两方面入手,梳理出目前库区城市人文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为第四、五、六章,此部分主要以人文环境的构成要素为对象,就城市山水格局、人文景观要素、城市整体意象塑造、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利用、城市文化生态的恢复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具体的规划措施;并且以库区两个典型城市为例对其人文环境建设作系统的分析研究;最后在结语部分,对论文提出的观点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6-05-10)

江毅[4](2006)在《叁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十年跟踪》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库区城市(镇)迁建与环境保护的调查研究,是叁峡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叁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十年跟踪”的子课题之一。鉴于叁峡工程是人类史无前例的大型水利工程,库区的生态培育和环境保护涉及到的地域广阔、内容复杂、影响深远,这是对库区城市建设的一次挑战,也是推动相关学科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难得机遇。笔者在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指导下,融贯城市科学和环境科学,对库区十年来生态环境变化和城市(镇)搬迁建设所带来的有关城市(镇)环境保护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归纳、总结,并探讨库区环境保护工作中规划与建设、专项与综合等各个方面的得失,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应该看到,库区城市环境保护及相关设施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在总体分析各要素的作用和影响的基础上,统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各个专项,坚持不懈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营造社会文明、经济高效、自然和谐的良好人居环境才是库区城市环境建设的根本出路。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文的绪论,介绍论文的研究内容、学科定位和基本思路;第二部分是论文的基础理论部分,系统分析库区城市环境保护、人居环境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叁者的关系,并归纳十年来叁峡工程建设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第叁部分是论文的调查部分,通过对库区城市迁建环境现状的考察,总结库区城市环境建设的成绩,并在污染排放、设施规划建设、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寻找不足,归纳问题;第四部分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回应前文提出的问题,是论文的研究部分。第四章通过实例比较和案例分析,对库区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机制、方法进行评述,探索如何科学地制定库区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第五章从城市规划学科的立场出发,结合库区实际思考解决城市迁建环境保护相关问题的对策;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结论,总结作者调查研究的基本结论和体会。(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6-05-10)

朱猛[5](2006)在《叁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10年跟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工程建设涉及淹没和迁建城市2座,县城11座,迁建任务繁重,周期紧迫。在过去十余年的时间内,库区在经济底子薄、地理条件差、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的情况下完成了新城市(镇)的迁建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无须讳言,在城镇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论文在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指导下,在大量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城市规划专业,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综合运用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学、山地城市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总结出十年来库区迁建城市(镇)中城市规划与实施的经验和不足,为库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论文是“叁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十年跟踪”课题子课题之一。 论文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论文选题背景、研究范围、研究的方法和基本思路。 第二部分为受淹城市(镇)迁建进程介绍,包括受淹城市(镇)淹没概况、淹没类型、迁建模式及迁建目标,同时总结了库区受淹城市搬迁进程及完成状况。 第叁部分介绍库区城市(镇)迁建规划与实施的重要环节:新城选址。论文分析了城镇选址的影响因素和具体要求,并对库区城镇迁建的新城选址工作进行评述,然后以云阳、巴东和奉节为例,介绍城镇选址中碰到的具体问题。 第四部分为库区迁建城市(镇)城市规划的编制方法分析,总结叁峡工程建设前库区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情况,分析叁峡库区城市规划体系的构成和特征,并对迁建城市(镇)的各层次规划的编制方法进行阐述。 第五部分包括第五、六、七章,分别介绍库区迁建城市(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叁个层次的规划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并分别举例说明。 第六部分为论文的结论。(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6-05-08)

[6](1996)在《谈叁峡库区城市(镇)迁建中的节约土地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工程淹没与大规模城市(镇)迁建,将使这一地区失去大量土地。原本耕地稀少,城镇化水平低,城市建设用地紧缺,环境容量十分有限的叁峡地区,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在目前城市(镇)大规模迁建之时,针对现状一些不合理使用土地的现象,强调节约用地。从城市规划角度,用一定的行政与技术手段,来推行这一目的,是当前规划与管理工作面临的严肃任务。(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期刊1996年05期)

城市镇迁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峡库区城市(镇)迁建与工程设施调查研究,是叁峡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十年长江水位变化所带来的迁建城市(镇)工程地质环境变迁为工程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涉及城市的安全问题,也涉及城市的景观和生态等多方面内容。笔者在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下,融汇城市科学、工程地质学、类型学、生态学,通过对十年城市迁建过程中工程设施的建设调查、问题分析和技术方法研究,探询新地质环境下工程设施建设取得综合效益的途径,旨在促进叁峡人居环境和谐健康的发展。第一章绪论是全文的理论部分,通过对现实和理论背景的分析,诠释本次研究的必要性,拟定基本逻辑框架。第二章是全文的宏观物质背景研究部分,系统的分析了人居环境与工程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以叁峡工程蓄水前、蓄水中(十年)、蓄水后叁个阶段所导致的库区迁建城市(镇)地质环境演变为引,阐述由此带来的人居环境问题以及工程设施的研究意义。第叁章是全文的中观系统调查部分,通过对迁建城市(镇)工程设施的调查认识,从市民与城市管理部门两个不同的角度提炼问题,并根据对问题的针对性引导出道路、建筑、大面积边坡、新岸线四个子系统。第四至第七章是全文的微观子系统研究部分。分别就道路、建筑、大面积边坡、新岸线工程的类型整理、现状问题成因分析、方法建议措施、实例探讨四项内容进行展开论述。第七章是全文的结语部分,将子系统的问题研究提升为整体,推出叁峡库区工程设施系统新的建设方式,并展望未来库区的工程设施系统发展趋势及两种不同态度下迁建城市(镇)人居环境存在的可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镇迁建论文参考文献

[1].赵万民,朱猛.叁峡库区10年来迁建城市(镇)形态变迁[J].时代建筑.2006

[2].姜涛.叁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10年跟踪[D].重庆大学.2006

[3].李俐娟.叁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10年跟踪研究[D].重庆大学.2006

[4].江毅.叁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十年跟踪[D].重庆大学.2006

[5].朱猛.叁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10年跟踪研究[D].重庆大学.2006

[6]..谈叁峡库区城市(镇)迁建中的节约土地问题[J].城市规划.1996

标签:;  ;  ;  

城市镇迁建论文-赵万民,朱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