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翅大白蚁论文_未建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翅大白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白蚁,基因,糖苷酶,聚糖,突变,固氮,放线菌。

黄翅大白蚁论文文献综述

未建华[1](2019)在《黄翅大白蚁肠道固氮菌和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蚁(蜚蠊目,昆虫纲)是一种社会性昆虫,主要食木头、凋落物或腐殖质,这些食物富含木质纤维素且含氮量少,白蚁肠道微生物在木质纤维素降解和生物固氮中起着重要作用。培菌白蚁是一类特殊的白蚁,专一性培育鸡枞菌。培菌白蚁和菌圃真菌易受多种真菌侵染,但在健康的白蚁蚁巢中,菌圃上只生长鸡枞菌,白蚁或其共生菌存在一定的机制来抵制致病菌,其中放线菌作为天然产物主要产生者,可能起着关键的作用。为探究培菌白蚁肠道微生物的固氮和防御作用,我们以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barney 为研究材料,对其肠道固氮微生物和放线菌展开了研究。首先,以M.barneyi工蚁肠道为样品,在不含氮源的培养基筛选微生物,通过16S rRNA序列比对鉴定菌种。我们从无氮培养基上分离到8株菌,它们属于沙雷氏菌属、芽孢杆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沙门氏菌属和Kosakonia属,部分菌株报道有固氮活性或固氮基因。除芽孢杆菌属于厚壁菌门外,其他菌株都属于变形菌门。这一研究为了解培菌白蚁的固氮机制提供了菌种材料。然后,以M.barneyi工蚁前、中肠为样品,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分离得到13株放线菌。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它们属于链霉菌属和北里孢菌属。以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博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番茄早疫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大豆根腐病菌和香蕉枯萎病菌为指示菌,测定了这13株放线菌的抗菌活性,得到8株有抗菌活性的菌株。这一研究首次从黄翅大白蚁肠道分离到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丰富了M.barney 可培养放线菌的研究,分离到的菌株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之后,对分离的抗真菌菌株Streptomycessp.WM-3进行了基因组框架图测序,通过Anti-SMARSH分析,发现该菌株含有37个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预测其可能产生聚酮、非核糖体肽、细菌素和铁载体等13种类型的活性化合物。同时对菌株进行了培养基优化,选取了合适的萃取剂,其粗提物对供试细菌和真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最后,通过16SrRNA序列比对,推测WF-5是一株新的链霉菌。对其进行基因组框架图测序,发现WF-5含有24个次级代谢基因簇,编码非核糖体肽、萜类、聚酮和羊毛硫肽等10种类型的化合物。测定了WF-5粗提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其仅抑制博特氏菌;通过平板共培养的方法检测其抗真菌活性,发现在TSB和麸皮培养基上,WF-5与3种植物致病真菌共培养时,可以产生抑制真菌生长的物质。本文以M.barneyi工蚁肠道为材料,在无氮培养基上分离到8株菌,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筛选出13株放线菌;对放线菌WM-3和WF-5进行基因组草图测序,分析了两株菌包含的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相关实验有助于加深培菌白蚁肠道微生物的功能研究,同时以白蚁肠道为特殊生境分离微生物,以期获得具有固氮或抗菌特性的菌株资源。(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30)

姜淑喆,李净净,曹春静,申玉龙,倪金凤[2](2018)在《黄翅大白蚁来源β-葡萄糖苷酶的分子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素水解成为葡萄糖需要一系列纤维素酶的作用,其中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s)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自于培菌白蚁中肠的β-葡萄糖苷酶(MbmgBG1)具有较高的葡萄糖耐受性(1.5 mol/L的葡萄糖,保持60%以上的酶活力),但是,酶活力低和热稳定性差限制了β-葡萄糖苷酶(MbmgBG1)在食品以及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通过对保守氨基酸附近的非保守氨基酸定点突变,获得点突变体(F167L、T176C、E347I、R354K、N393G和V425M),其中突变体F167L、R354K的比活力(底物pNPG)比MbmgBG1分别高出约2倍和4倍。突变体的K_(cat)/K_m值比野生型大,反映了突变体对底物的亲和力以及催化能力比MbmgBG1强。当酶活力保留60%以上时,MbmgBG1所耐受的葡萄糖浓度为1.5 mol/L,而F167L为2.0 mol/L,R354K为3.0 mol/L。这些特性的增强表明,对活性中心附近保守区域内的非保守氨基酸突变,可以较大程度地影响活性,因此需要更深入地研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中心位点,进行改造以提高催化效率。(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姜淑喆[3](2018)在《黄翅大白蚁及其共生菌由来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聚合物,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能源,是目前最为热门的研究材料之一。利用纤维素酶将纤维素转化成单糖,通过微生物发酵过程将单糖转化成乙醇等生物燃料,其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纤维素水解为单糖,需要一系列纤维素酶的作用,而β-葡萄糖苷酶作为这一过程中的限速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利用天然纤维素材料的瓶颈。近年来,大量文献表明占据白蚁总数75%的高等白蚁具有较强的降解纤维素的能力。本文以高等培菌白蚁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为研究对象,前期在中肠克隆得到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MbmgBG1),其属于GHF1家族,与其他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相比,具有较高的葡萄糖耐受性,但酶活力低、热稳定性差,限制了 β-葡萄糖苷酶在食品领域以及工业领域的应用。为了得到酶学性质较好的β-葡萄糖苷酶,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1.黄翅大白蚁由来β-葡萄糖苷酶的分子改造。先前研究了高等培菌白蚁黄翅大白蚁自身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对其转录组进行分析,只有一个GHF1家族的β-葡萄糖苷酶(MbmgBG1)有活性,其葡萄糖耐受性高(1.5 mol/L的葡萄糖,保持60%以上的酶活力),但酶活力低和热稳定性差限制了β-葡萄糖苷酶(MbmgBG1)在食品以及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我们对其高度保守区域附近的非保守氨基酸进行定点突变,获得点突变体(F167L、T176C、E347I、R354K、N393G 和 V425M),其中突变体F167L、R354K的比活力(底物pNPG)比野生型分别高出约2倍和4倍。突变体的Kcat/Km值比野生型大,反映了突变体对底物的亲和力以及催化能力比野生型强。当酶活力保留60%以上时,野生型所耐受的葡萄糖浓度为1.5 mol/L,而 F167L 为 2.0 mol/L,R354K 为 3.0 mol/L。2.大白蚁营发酵单胞菌Dysgonomonas macrotermitis由来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高等白蚁是天然降解纤维素模式生物中降解能力最高的,几乎能完全降解自身食用的天然纤维素材料。白蚁自身的β-葡萄糖苷酶远远不能完全降解白蚁食用的纤维素材料,但白蚁肠道内的共生微生物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其中黄翅大白蚁后肠内分离得到的D.macrotermits菌株(后肠内的第二优势菌群)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我们对在D.macrotermitis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进行分析研究,共发现了 15个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进行异源表达后,其中6个具有活性。3.大白蚁营发酵单胞菌Dysgonomonas macrotermitis由来β-葡萄糖苷酶(DysbglE)的表达与分析。对D.macrotermitis由来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高的DysbglE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DysbglE的基因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架(ORF),2 286个碱基对编码一个多肽,其中66个碱基对编码的为信号肽,属于GHF3家族。去除信号肽,在大肠杆菌JM109中异源表达,分子量为80.15 kDa,通过分子筛分析推测其可能为同源二聚体,在DysbglE的催化反应中Arg612和Phe623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DysbglE酶学性质分析,其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45℃和5.5;以pNPG为底物时,Km值和Vmax分别为1.4 mM和666.67 U/mg;葡萄糖耐受性较差,IC50 为 0.1mol/L。4.β-葡萄糖苷酶基因(DysbglE)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分泌表达及产酶条件优化。在食品领域中,β-葡萄糖苷酶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和水果风味增香剂,这要求我们使用易于纯化、安全性高的表达系统。枯草芽孢杆菌具有长期制备发酵食品的历史,属于一般公认安全(GRAS)微生物范畴,具有蛋白质分泌能力。所以我们选择枯草芽孢杆菌WB800N异源分泌表达β-葡萄糖苷酶,更有利于促进β-葡萄糖苷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本实验在枯草芽孢杆菌WB800N中成功分泌表达了β-葡萄糖苷酶DysbglE,并利用响应面分析优化其发酵条件,比最初表达量提高了 4-5倍。总之,本文首先改造了黄翅大白蚁自身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MbmgBG1,其次分析了 D.macrotermitis由来的全部β-葡萄糖苷酶基因(15个),它们都属于GH3家族,其中6个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对其中酶活性最高的β-葡萄糖苷酶(DysbglE)进行了详细的酶学性质研究。同时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成功分泌表达了 β-葡萄糖苷酶DysbglE。本研究使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了白蚁对纤维素材料的降解能力,同时也为研究白蚁及其共生微生物的共生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1)

曹春静[4](2018)在《黄翅大白蚁肠道转录组数据分析及相关功能基因的克隆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蚁是一种网翅目的社会性昆虫,根据肠道是否存在鞭毛虫可以分为高等白蚁(无鞭毛虫)和低等白蚁(有鞭毛虫)。白蚁主要生活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多以植物(木头、树叶等)以及植物降解物—腐殖质为食。由于其生活环境的复杂性,比较容易受到外来微生物的侵染,所以白蚁在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免疫防御机制。此外,白蚁具有惊人的消化降解能力以及破坏性,并且具有高效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所以白蚁具有丰富的消化酶基因,是发掘新功能基因以及新型水解酶的模式昆虫。本文的研究对象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barneyi),是一种与真菌共生的高等白蚁,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黄翅大白蚁能够特异性在白蚁巢内培养鸡枞菌并以此为食,因此与体外真菌和肠道微生物共同构成了叁者共生体系。由于它比较特殊,实验室前期对其肠道各部分进行转录组测序,发现许多注释为木质纤维素的基因,包括内切葡聚糖酶(MbEG)、β-葡萄糖苷酶(MbBG)、甘露聚糖酶、漆酶等;此外,还有许多高表达的其他基因如β-l,3(4)-葡聚糖酶基因、几丁质酶基因等。其中MbEG、MbBG已成功异源表达,并对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但是关于白蚁来源的β-1,3(4)-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研究较少。为了探究这些基因在黄翅大白蚁中发挥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1.对M.barneyi肠道各个部分的转录组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着重寻找一些高表达的功能基因。其中在转录组数据中共发现141个糖苷水解酶基因(GHs),分别属于29个家族,47个糖基转移酶基因(GTs),112个多糖裂解酶基因(PLs),6个糖酯酶基因(CEs),8个起辅助活性酶基因(AAs);206个与几丁质降解合成相关基因,24个固氮酶基因等。并且从中发现一些高表达的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4)-葡聚糖酶基因,为了探究它们在白蚁中的功能,期望发掘新型水解酶,我们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了克隆表达以及酶学性质分析。2.β-l,3(4)-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酶学性质分析。对前期M.barneyi转录组数据中被注释为β-1,3(4)-葡聚糖酶基因(Mbbgl)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且通过q-PCR和RT-PCR等技术对其优势表达部位分析,确定该基因为M.barneyi自身来源。以M.barneyi前肠唾液腺的c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Mbbgl基因,全长1085 bp,其中可读框(ORF)1035 bp,编码349个氨基酸和一个终止密码子,有一个24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预测的分子量大小为40.21 kDa,去除信号肽后的分子量为37.65 kDa,等电点(pI)为4.78。Blast分析发现该序列与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β-1,3(4)-葡聚糖酶序列同源性最高为83%,其次是内华达古白蚁(Zootermopsis nevadensis)为81%。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异源表达和纯化。得到重组蛋白Mbbgl,底物特异性分析,其最适底物为昆布多糖。以昆布多糖为底物其最适温度和最适pH分别是50℃和5.5,对其动力学参数测定,其Vmax为21.83 U/mg,Km为3.46 mM。利用TLC分析Mbbgl作用方式,发现其不仅具有内切酶活性,而且还具有外切酶的活性,可以从非还原端降解昆布寡糖产生单糖,同时还有具有微弱的糖基转移酶的活性。由于其作用方式的新颖性,对其蛋白结构同源建模分析,并通过密码子优化使其能更好的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3.M.barneyi来源几丁质酶基因MbCht的表达。将黄翅大白蚁来源的表达量较高的3个几丁质酶基因尝试在毕赤酵母GS115中进行异源表达。结果显示MbCht基因可以在毕赤酵母中表达,Western blotting可以检测到信号,其中重组蛋白MbChtl有降解胶体几丁质的活性,但是活性较弱,MbCht2和MbCht3没.有检测到活性。总之,本文首先对黄翅大白蚁转录组数据进行了总结分析,对β-1,3(4)-葡聚糖酶基因和几丁质酶基因进行了克隆表达,并对重组酶进行了初步的酶学性质分析,利用同源建模分析了 Mbbgl的蛋白结构。(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0)

孙新新[5](2017)在《黄翅大白蚁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几丁质降解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蚁能够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其降解木质纤维素的速率超过了木腐真菌和其他的食草动物。白蚁肠道中存在多种共生微生物,根据白蚁后肠有无鞭毛虫,将白蚁分为低等白蚁(有鞭毛虫)和高等白蚁(无鞭毛虫)两大类。高等白蚁根据食性分为食木/草白蚁、食土/腐殖质白蚁和培菌白蚁。培菌白蚁属于大白蚁亚科,其在菌巢中培养真菌鸡枞菌。在干旱的热带地区培菌白蚁可以降解90%以上的木质材料,所以培菌白蚁在碳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培菌白蚁和许多的微生物共同进化,不仅包括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的鸡枞菌,还包括肠道共生微生物以及菌巢中的细菌。白蚁-真菌-共生微生物系统将木质纤维素彻底降解。为了探究白蚁肠道微生物如何帮助白蚁消化食物,本研究以培菌白蚁一黄翅大白蚁为研究材料,对其肠道微生物进行研究。首先,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比较分析了黄翅大白蚁前肠、中肠和后肠共生微生物(细菌、真菌和古菌)的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白蚁前肠和中肠的优势细菌菌门为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后肠的优势细菌菌门为Bacteroidetes(拟杆菌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和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白蚁肠道的优势真菌菌门为Ascomycota(子囊菌门);白蚁肠道的古菌85%为未知古菌,鉴定到的古菌大多数与甲烷的产生有关。Alpha多样数指数表明,后肠细菌多样性高于中肠和前肠;中肠真菌多样性高于后肠和前肠;前肠古菌多样性高于中肠和后肠。黄翅大白蚁不同肠道区域的肠微生物菌群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然后,利用传统的分离纯化方法,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分离培养能够降解几丁质的后肠微生物。根据胶体几丁质水解圈的大小筛选可以降解几丁质的微生物。然后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从黄翅大白蚁后肠中筛选到8株能够降解胶体几丁质的细菌,它们分别属于Flavobacterium(黄杆菌属)、Dactylosporangium(指孢囊菌属)、Brevibacillus(短芽孢杆菌属)、Sphingo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Paeni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Cellulomonas(纤维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寡养单胞菌属)、Bacillus(芽孢杆菌属)。纯化的8株菌,均具有几丁质、EG和BG酶活。这一研究为了解白蚁肠道微生物协助白蚁消化食物机制提供了依据。最后,将第二部分得到的新菌Cellulomonas macrotermitis进行分类鉴定。本文以培菌白蚁黄翅大白蚁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了黄翅大白蚁前肠、中肠和后肠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差异;从后肠中分离培养了 8株能够降解几丁质的细菌,为肠道微生物协助白蚁降解食物提供了依据;对新菌Cellulomonas macroterminitis进行了鉴定。通过上述研究表明,黄翅大白蚁肠道中存在许多的共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参与白蚁的碳代谢、氮代谢以及抵御病原体的侵染方面均具有潜在的作用,但具体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20)

谭慧军[6](2017)在《黄翅大白蚁几丁质酶基因鉴定及功能性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因为它们对于木质纤维素强大的降解能力,所以在生态圈的碳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根据肠道共生物中是否包含原生动物,可将白蚁分成低等白蚁和高等白蚁。高等白蚁中与真菌共生的白蚁为培菌白蚁。培菌白蚁的食物中包含真菌孢子,而孢子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几丁质,故培菌白蚁肠道中可能存在几丁质酶来起着降解真菌孢子细胞壁的作用。黄翅大白蚁是培菌白蚁的一种,目前对培菌白蚁来源昆虫几丁质酶的研究是非常有限的。分析黄翅大白蚁肠道转录组测序结果后,我们从中筛选出功能注释为几丁质酶的基因,对它们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主要对其中可能参与代谢的几丁质酶基因进行了基因克隆和功能性表达,具体内容如下:1.本文先对黄翅大白蚁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关键词"chitinase"搜索,发现有40个功能注释为几丁质酶的unigenes。将这40个几丁质酶基因进行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其中叁个基因进行进一步功能的探索。2.Unigene基因comp133624_c0的在前肠中相对表达量最高,为277.21。该片段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之后,设计引物,通过PCR得到cDNA全长,在大肠杆菌JM109中表达;unigene基因comp174658_c0的中肠相对表达量最高,523.34。对该片段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之后,设计引物,通过PCR得到cDNA全长,然后将该基因在大肠杆菌JM109中和BL21(DE3)以及毕赤酵母中异源表达;unigene基因comp182537-_c0在中肠和后肠的相对表达量都相对较高,分别为750.43和1638.2。该片段编码一个含有CBM-14(结合域)的几丁质酶,并且设计引物,通过PCR得到cDNA全长并克隆到在大肠杆菌JM109中和BL21(DE3)表达。3.为了进步一确认上述叁个基因的优势表达部位,我们还对上述基因进行了qPCR和RT-PCR验证,证实是否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的优势表达位点相吻合。总之,本研究成功克隆得到叁个几丁质酶基因,而且在大肠杆菌异源表达。它们的重组蛋白均能检测到几丁质酶活性,但是几丁质酶活性不高。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昆虫来源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重组蛋白没得到很好的修饰和折迭,导致大多数重组蛋白都形成了包涵体。另外,unigene基因comp174658_c0在毕赤酵母中异源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降解几丁质的能力。最后,qPCR和RT-PCR的结果显示:除了基因comp174658_c0外,另外两个基因在各个部位的表达水平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符合。(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20)

龚茜[7](2016)在《基于线粒体COⅠ/COⅡ和重测序SNP黄翅大白蚁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隶属于白蚁科Termitidae,大白蚁亚科Macrotermitinae,大白蚁属Macrotermes,是一类土栖性培菌白蚁,在地下土壤中建巢,采集枯枝落叶纤维培育真菌为食,能加快木质纤维的循环速度,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物种。但该物种出现在人为环境中时,也对农林、水利、房屋建筑、交通设施、电讯设备、木材贸易等造成一定的危害,是亚洲、尤其是中国重要的防治对象。黄翅大白蚁起源何地,迄今各地地理种群之间遗传上有无分化尚不清晰。本文拟对其地理种群遗传进行分化研究,探讨该种白蚁起源进化中心和扩散途径及演化方式,为其利用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随着分子生物学、信息学的不断发展,对黄翅大白蚁的研究已从早期的形态学、生态学方向转向了基因水平研究。本文利用线粒体标记COI、COII、重测序(SNP)技术对采自我国南方9省25市的黄翅大白蚁标本进行了测序鉴定、系统发育分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了其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黄翅大白蚁COI基因序列A+T含量(59.5%)高于C+G含量(40.5%),COII基因序列A+T含量(64.6%)明显高于C+G含量(35.4%),且COII基因突变区域大于COI基因。2.黄翅大白蚁COⅠ/COⅡ基因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距离在0.002~0.005和0.002~0.024之间。3.基于COⅠ/COⅡ/SNP基因遗传变异分析综合得出:不同省市地区的黄翅大白蚁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变异,同一省市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采集地点的黄翅大白蚁也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变异。4.基于SNP基因遗传变异分析得出:黄翅大白蚁的起源中心推测可能是中国沿海两广海南一带,形成内陆和西南边陲2个分支。广西、广东、海南种群为发育中心,云南、贵州的样本本亲缘关系较近,但与发育中心遗传距离较大。福建、江西、湖南、浙江、江苏的标本亲缘关系较近,与发育中心遗传距离较近。线粒体遗传差异的结果是由于地理隔离,不同地理种群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不断适应和进化而产生的,其存在复杂多变的遗传变异。5.全球大白蚁属起源中心是非洲,随地球板块运动,非洲板块逐渐向亚洲板块挤压,大白蚁属向东南亚、澳洲一带扩散,经马来西亚半岛等东南亚国家入侵中国,分化出黄翅大白蚁,分子证据和生物地理谱系分析显示黄翅大白蚁的起源中心推测可能是中国沿海两广海南一带,然后逐渐形成一支往云南、贵州、越南等地发展。另一支则往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和江苏等内陆一带发展,在江苏沿长江流域形成黄翅大白蚁的分布北限,也是全世界黄翅大白蚁的分布北限。6.黄翅大白蚁各地理种群相对独立,但相互之间又呈现镶嵌、套迭关系,尚没有比较清晰的分离关系,如果地理阻隔明显,则相对分离清晰,如果没有地理阻隔,则上述镶嵌、套迭关系明显。(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宁娜,张倪,吴燕,倪金凤[8](2015)在《台湾乳白蚁和黄翅大白蚁消化道主要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乳白蚁和黄翅大白蚁是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两种白蚁,为了解黄翅大白蚁木质纤维素降解情况,对其消化道木质纤维素酶活性进行测定并与台湾乳白蚁进行比较分析.以同一时间、同一地区采集的两种白蚁为材料,同样方法、平行测定两种白蚁消化道各部位(唾液腺、前肠、中肠和后肠)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EG)、外切-β-1,4-葡聚糖酶(CBH)、β-葡萄糖苷酶(BG)和木聚糖酶(Xyl)活性.结果显示,所测几种酶在两种白蚁肠道的活性分布明显不同,在黄翅大白蚁中,以上4种酶活性集中分布于中肠,除BG为43%,其余3种酶活都在60%以上;而在台湾乳白蚁中,EG酶活性的81%分布于唾液腺,Xyl和CBH酶活性主要分布于后肠,分别是93%和58%,BG酶活较均匀地分布于中肠、后肠和唾液腺.另外黄翅大白蚁肠道3种酶,BG、CBH和Xyl,其各自的总酶活均高于台湾乳白蚁相应的酶活.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黄翅大白蚁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图2表2参28(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张宁[9](2015)在《黄翅大白蚁肠道转录组比较分析及中肠木聚糖酶的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蚁是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昆虫,属于昆虫纲等翅目。具有很强的纤维素降解能力,是自然界中最为典型的木质纤维素利用体系之一,在自然生态系统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物质转化循环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白蚁及其共生系统对木质纤维素高效利用的机制,可为木质纤维素到生物乙醇的高效转化提供新的思路。对白蚁及其共生系统共同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机制基本有以下的共识:对于后肠中存在原生动物鞭毛虫的低等白蚁来说,低等白蚁与后肠中的原生动物形成的木质纤维素降解体系能够高效的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进行降解;后肠中不含有鞭毛虫的高等食木白蚁的后肠微生物也具有纤维素的降解潜力;高等白蚁中的培菌白蚁则可以依靠体外共生真菌对木质纤维素进行降解,其降解过程被普遍认为是:工蚁收集木质纤维素食物到蚁巢后,首先由年幼的白蚁将木质纤维素材料和共生真菌的孢子一起取食,食物和分生孢子经过肠道后,被排泄在菌圃上,完成共生真菌的“接种”形成新的菌圃。随着共生真菌的生长,其中的木质纤维素材料被真菌降解成为一些易降解的寡糖类物质,被其他工蚁取食。为了更具体的了解高等白蚁木质纤维素降解机制,本论文首先以高等培菌白蚁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eyi为研究材料,对木聚糖酶活力分布最高的中肠部分的木聚糖酶进行纯化,通过多次纯化步骤得到了一个具有木聚糖酶活性的蛋白质Mbxyl(~17 kDa)并利用N-末端测序技术得到了 Mbxyl的N-末端序列,设计兼并引物尝试通过RACE的方法获得其全长cDNA序列,但未能得到。随后对M bareyi肠道不同部位的转录组进行分别高通量测序,对肠道不同部位进行比较转录组学的分析,并着重对转录组数据中的木质纤维素降解相关基因进行比较分析。在转录组数据中共发现有136个糖苷水解酶基因,分属于29个家族,其中一些糖苷水解酶基因在白蚁肠道各部分中有明显的表达差异,可能在肠道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在转录组数据中未能找到木聚糖酶(GHF10和GHF11),也未能找到有关Mbxyl的相关信息。由于缺少高等白蚁的基因组信息,转录组测序所得数据库中的木质纤维素降解相关基因并未能全部分析,对所得数据还需更深的研究。总而言之,本论文以黄翅大白蚁为研究材料,对肠道中的木聚糖酶进行分离纯化,但由于未能得到该酶的全长cDNA,所以对其来源不能确定,同时分析了肠道不同部分转录组中有关木质纤维素降解基因的差异情况。本研究为高等培菌白蚁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肠道转录组数据,丰富了对高等白蚁体内木质纤维素降解机制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6-03)

曹琳,戴亮[10](2015)在《黑翅土白蚁 黄翅大白蚁的诱杀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土白蚁属、大白蚁属的白蚁在我国报告有52种,是黄河以南树木、农作物和江河水库堤坝的主要害虫。笔者数10a研究土栖白蚁防治,认为诱集灭除白蚁的方法最经济可靠。为此,特将制作诱饵的30种植物予以报告,并同时简述如何利用这些诱饵料防治土栖白蚁。(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5年09期)

黄翅大白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纤维素水解成为葡萄糖需要一系列纤维素酶的作用,其中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s)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自于培菌白蚁中肠的β-葡萄糖苷酶(MbmgBG1)具有较高的葡萄糖耐受性(1.5 mol/L的葡萄糖,保持60%以上的酶活力),但是,酶活力低和热稳定性差限制了β-葡萄糖苷酶(MbmgBG1)在食品以及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通过对保守氨基酸附近的非保守氨基酸定点突变,获得点突变体(F167L、T176C、E347I、R354K、N393G和V425M),其中突变体F167L、R354K的比活力(底物pNPG)比MbmgBG1分别高出约2倍和4倍。突变体的K_(cat)/K_m值比野生型大,反映了突变体对底物的亲和力以及催化能力比MbmgBG1强。当酶活力保留60%以上时,MbmgBG1所耐受的葡萄糖浓度为1.5 mol/L,而F167L为2.0 mol/L,R354K为3.0 mol/L。这些特性的增强表明,对活性中心附近保守区域内的非保守氨基酸突变,可以较大程度地影响活性,因此需要更深入地研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中心位点,进行改造以提高催化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翅大白蚁论文参考文献

[1].未建华.黄翅大白蚁肠道固氮菌和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D].山东大学.2019

[2].姜淑喆,李净净,曹春静,申玉龙,倪金凤.黄翅大白蚁来源β-葡萄糖苷酶的分子改造[J].生物工程学报.2018

[3].姜淑喆.黄翅大白蚁及其共生菌由来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

[4].曹春静.黄翅大白蚁肠道转录组数据分析及相关功能基因的克隆表达[D].山东大学.2018

[5].孙新新.黄翅大白蚁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几丁质降解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D].山东大学.2017

[6].谭慧军.黄翅大白蚁几丁质酶基因鉴定及功能性表达[D].山东大学.2017

[7].龚茜.基于线粒体COⅠ/COⅡ和重测序SNP黄翅大白蚁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6

[8].宁娜,张倪,吴燕,倪金凤.台湾乳白蚁和黄翅大白蚁消化道主要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比较[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5

[9].张宁.黄翅大白蚁肠道转录组比较分析及中肠木聚糖酶的纯化[D].山东大学.2015

[10].曹琳,戴亮.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的诱杀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

论文知识图

黄翅大白蚁常见Tcrmicin前体信...3.4.3M)Z^/基因在黄翅大黄翅大白蚁-黄翅大白蚁 1. 大兵蚁;2...五种白蚁头部的形态特征不同反应时间下黄翅大白蚁叁种...一队GE胶上显示的黄翅大白

标签:;  ;  ;  ;  ;  ;  ;  

黄翅大白蚁论文_未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