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权耦合网络论文-陈磊

加权耦合网络论文-陈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加权耦合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森林景观,网络,异质性,连通性

加权耦合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陈磊[1](2017)在《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节点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网络属于新型的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利用复杂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有关进化和生态学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有关于网络的研究中大都是针对于无权网络,但在大多数的实际网络当中,网络的节点间是通过权值不同的边来连接的,也可以认为是节点之间具有不同的耦合作用强度。因此,利用网络节点具有不同的边权的加权网络模型来对现实网络进行描述更为合适。本文以西洞庭湖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的景观类型进行分类,并将景观斑块抽象为节点,斑块间的边缘效应作为节点间的边权,构建了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分析了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节点的异质性、连通性及其景观特性,并提出提高节点间连通性的改造措施,即提高斑块间信息传播效率的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的构建。本文根据研究区域内森林景观分布格局及结合项目组已有的研究方法、成果,将森林景观类型划分为11类,分别为:松木类景观(分幼、中、成)、杉木类景观(分幼、中、成)、阔叶类景观(分幼、中、成)、竹类景观、灌木类景观;构建并筛选出符合本研究的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10个,从边缘效应结果以及网络模型可知,森林景观斑块之间的边缘效应以正效应居多,说明相邻的两个不同类型的景观斑块大多有助于相邻斑块间边缘地带乔木林的生长以及灌木、草本物种多样性的提高。(2)节点的异质性分析。通过Cubic模型和Logistic模型来描述并模拟网络节点度、斑块形状指数与点强度分布的关系,当节点度和形状指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节点的点强度分布集中在某一区域内变化,当节点度、形状指数达到某一域值后,点强度分布呈现较强的离散性,极个别节点具有较大的点强度分布,成为整个网络的核心,即整个耦合体的核心。(3)节点异质性的景观特性分析。通过对10个网络节点的点强度以及异质性大小量化的分布情况统计分析可知,节点的异质性大小与斑块的形状指数及节点度相关,面积越大、形状越不规则的斑块或者节点度越大的节点的点强度越大,对应的节点的异质性也越大;反之,面积越小、形状越接近于圆形的斑块或节点度越小的节点的点强度越小,异质性越小;而点强度和异质性最大的节点的优势树种基本上是阔叶幼龄林,最小的节点是龄组为中龄林的景观类型以及灌木林和竹林。(4)直接相连的节点间的连通性及其景观特性分析。通过对直接相连的节点间的最大和最小效率值的节点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景观类型为杉木中龄林与阔叶幼龄林的两节点相连,节点间的效率值最大,连通性也最好,该节点对所对应的景观斑块之间的边缘效应也最大,斑块之间乔、灌、草的生长的相互促进效果越好,这类景观类型对越多,对整个耦合体内的林分生长越有利;而景观类型为阔叶中龄林与阔叶成熟林、阔叶中龄林与灌木林、松木中龄林与杉木中龄林、阔叶中龄林与杉木成熟林的两节点相连时,节点间的效率值最小,连通性也最差,该节点对所对应的景观斑块之间的边缘效应也最小,斑块之间乔、灌、草生长的抑制效果也是最大的,这四类景观类型对越多,对整个耦合体内的林分生长越不利。(5)间接相连的节点间的连通性及其景观特性分析。本文研究间接相连的节点间的连通性时,分别以两节点中间经过1、2个节点的节点对进行研究,通过对间接相连的节点间的最大和最小效率值的节点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间接相连的节点对的效率值等于该节点对经过的节点直接相连的节点对的效率值之和,节点对中相连的节点之间景观类型为松木中龄林与杉木中龄林的越多,则节点对的效率值越低,连通性越差,相应的斑块之间的信息传播效率越低,并通过对中间斑块的优势树种重新造林来提高斑块之间的连通性,增加斑块间的信息传播效率,提高整个耦合体内林分的生长。(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高宇[2](2017)在《基于结构熵的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结构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系统的稳定性对森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难点,尤其对于区域较大的整个森林系统稳定性的研究,目前并没有一个较为统一且系统的方法。本研究以西洞庭湖区为研究对象,从森林景观的尺度,基于复杂系统和熵理论,利用结构熵的方法对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结构稳定性进行评估与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结构稳定性的措施,为森林健康、稳定、可持续的经营提供新的思路。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以节点在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中所处的位置,结合自身所特有的属性,定义了基于介数和点强度的节点重要度评估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基于节点重要度的结构熵,以达到快速且准确的评估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结构的稳定性。为研究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规模以及度分布分别对网络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共选取40个网络,并根据后续研究分为A、B两组(各20个网络)。对40个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的节点重要度进行计算,发现所有网络中均有部分节点的重要度呈现出负值,反映出在自然状态下的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的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及时调整。(2)选取A组网络研究网络规模对稳定性的影响。经过对A组各网络结构熵计算,并将结构熵按网络节点数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依次为:3.4884、3.8622、4.1303、4.5779、4.7668、4.9646、4.9844、5.1061、5.5131、5.6805、5.7354、5.7754、5.9142、6.0345、6.1036、6.4261、6.5478、6.6261、6.5844、6.7513,结果显示结构熵随着网络规模的加大而增加,通过网络节点数与结构熵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节点数的增加,网络结构熵的增长速率逐渐减缓。(3)选取B组网络研究网络度分布对稳定性的影响。为避免节点数的差异对网络稳定性造成影响,对原网络的结构熵进行标准化。将度分布与标准结构熵做回归分析,结果为标准结构熵与度分布呈正相关,且随着度分布的增加,标准结构熵的增长速率逐渐减缓。(4)依据网络规模和度分布分别对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稳定性的影响,采取增加边缘节点数、重新划分耦合体内部大斑块以及减少“桥梁”型节点叁种方式分别对叁个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进行模拟优化调控,通过对比分析,第一种方法使得网络结构熵从1.9465增加到2.1353,提高了 9.70%;第二种方法使得网络标准化结构熵从0.7876增加到0.7918,提高了 0.53%;第叁种方式使得网络标准化结构熵从0.4528增加到0.7598,提高了 67.82%。结果显示叁种方式都能有效的提高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陈艳,杨月英,李常品[3](2008)在《加权耦合网络间的同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两个加权耦合网络间的同步。我们给出了两种类型的耦合格式:驱动—响应网络和双向耦合网络。对于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驱动—响应网络,我们给出了同步准则和数值例子。而对于双向耦合网络,我们只对具有相同拓扑结构的情况给出了理论分析。但我们用数值模拟验证了对于不同拓扑结构的情形,网络也可以达到同步。(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07-27)

加权耦合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森林系统的稳定性对森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难点,尤其对于区域较大的整个森林系统稳定性的研究,目前并没有一个较为统一且系统的方法。本研究以西洞庭湖区为研究对象,从森林景观的尺度,基于复杂系统和熵理论,利用结构熵的方法对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结构稳定性进行评估与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结构稳定性的措施,为森林健康、稳定、可持续的经营提供新的思路。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以节点在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中所处的位置,结合自身所特有的属性,定义了基于介数和点强度的节点重要度评估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基于节点重要度的结构熵,以达到快速且准确的评估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结构的稳定性。为研究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规模以及度分布分别对网络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共选取40个网络,并根据后续研究分为A、B两组(各20个网络)。对40个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的节点重要度进行计算,发现所有网络中均有部分节点的重要度呈现出负值,反映出在自然状态下的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的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及时调整。(2)选取A组网络研究网络规模对稳定性的影响。经过对A组各网络结构熵计算,并将结构熵按网络节点数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依次为:3.4884、3.8622、4.1303、4.5779、4.7668、4.9646、4.9844、5.1061、5.5131、5.6805、5.7354、5.7754、5.9142、6.0345、6.1036、6.4261、6.5478、6.6261、6.5844、6.7513,结果显示结构熵随着网络规模的加大而增加,通过网络节点数与结构熵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节点数的增加,网络结构熵的增长速率逐渐减缓。(3)选取B组网络研究网络度分布对稳定性的影响。为避免节点数的差异对网络稳定性造成影响,对原网络的结构熵进行标准化。将度分布与标准结构熵做回归分析,结果为标准结构熵与度分布呈正相关,且随着度分布的增加,标准结构熵的增长速率逐渐减缓。(4)依据网络规模和度分布分别对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稳定性的影响,采取增加边缘节点数、重新划分耦合体内部大斑块以及减少“桥梁”型节点叁种方式分别对叁个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进行模拟优化调控,通过对比分析,第一种方法使得网络结构熵从1.9465增加到2.1353,提高了 9.70%;第二种方法使得网络标准化结构熵从0.7876增加到0.7918,提高了 0.53%;第叁种方式使得网络标准化结构熵从0.4528增加到0.7598,提高了 67.82%。结果显示叁种方式都能有效的提高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的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加权耦合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陈磊.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节点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

[2].高宇.基于结构熵的加权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结构稳定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

[3].陈艳,杨月英,李常品.加权耦合网络间的同步[C].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标签:;  ;  ;  ;  

加权耦合网络论文-陈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