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朵奇葩,在中国两千年来历史文化长河中,道家思想对于国家政权的稳固起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尤其是其中蕴含的“无为而治”、“以人为本”等管理思想,在当今社会中各领域的管理遇到一些困惑、问题,当然也包括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本文主要探讨道家管理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契合之处。
关键词:管理;道家管理思想;大学生教育管理
一、时代召唤先秦道家管理思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高校的大学生教育管理也在实行改革,部分高校效仿企业也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其中主要有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这些管理的思想与模式,曾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企业、政府部门、高校等社领域的管理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这样的管理想与模式的指导下,管理界出现了管理的危机,与西方管理遇到危机情况相反的是在东方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的企业却出现了管理繁荣景象。当然,毕竟西方管理思想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管理的发展与进步,曾有一段时期无论是我国的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高校大学生等管理工作也一味学习、采纳西方的管理想、模式,从而忽略不重视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论述。就在西方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管理模式面临危机之时,人们才开始重视和研究东方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这是否在告诉我们,我们的中国的管理工作是否应该对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的有关管理的实践、学说加以提炼呢?让这些管理思想在我国的各个管理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推动我国各界管理工作改进提供源泉和动力。
二、道家管理思想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契合
我国先秦道家思想中有着丰富的关于社会管理、国家治理的管理思想,比如先秦道家主要代表人物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以民为本、守柔用弱”等思想对先秦时期的帝王治理国家还是发挥的应用的作用。若将这些管理思想与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相契合,也许能找到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无为而治
《道德经》一书中至少有十章谈到了“无为而志”,从而可以看出“无为而治”思想的重要性。《道德经》第三章讲到“为无为则无不治”。[1]在这里“为”是目的,“无为”是手段,“无不治”是“为无为”的结果。《道德经》第五十七章进一步讲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福,我无欲而民自朴”。[2]笔者认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先哲老子《道德经》论述的“无为而治”并不是放任自流的、消极的管理方式,其的一种顺其自然的无为、积极进取的管理方式。其管思想的核心是让事物顺应自然本性,不提倡使用强制手段的管理方法,就是让管理者顺应被管理者的自然本性,在无为中达到管理的效果。笔者认为,先秦道家的“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是可以与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相契合。
高校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成年人,从年龄上讲都基本上能进行自我的管理的,而且高校就是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自我管理的能力的地方。所以作为高校的工作者、老师其主要的工作应该是为大学生树立目标,制定大学生生在大学期间应该遵守的规则,只要大学生在老师的规则范围内可以任由大学生自己的发展,尽量少的去干预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
(二)以人为本
“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这是搞好管理的真谛。就西方的管理理论而言,认识到人的重要性是经过了一两百年的摸索才认识到的。泰罗的科学管理未曾认识到,梅奥的人际关系管理虽然认识到了人际关系对企业的生产效率有重要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到人际问题的重要性,但没有从人是支配企业的全局的高度去认识。”[3]对于人在社会生产、学校教育管理,帝王治国中的重要性,生活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先哲老子在其《道德经》一书中早就认识到并作了大量的论述。比如: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二十五章中论述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4]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这段论述中的“人亦大”,老子在这里把人与“道”、“法”、“天”、“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老子在这里一方面强调人是居“域中四大”之一,另一方面把人的活动与道规律性、的自然性联系起来。从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看出老子是十分重视“人”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的作用的,同时他也告诉我们,人在社会、自然中活动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先哲老子在《道德经》中有十几处都使用了“人”或类似“人”的词,在这里笔者就不再一一列举。笔者认为,可以将老子《道德经》中关于“域中有四大”的议论联系到我们的高校及其他社会领域的管理中。即是说,高校这个“域”中也有“道”、“天”、“地”、“人”这“四大”,“道”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要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高校的价值观;“天”是一个高校所处的时期;“地”是高校所在的地域;“人”则是参与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人员,包括高校的领导、老师及学生。在高校这个“域”中,只要把这“四大”的工作组织好了,并且都能使其发挥到最大作用,高校的管理也就顺其自然的做好了。同时,老子把“民”的重要性放在了比统治者或管理者更重要的地位,这给了我们现代的高校、企业、政府以及各种组织的管理者一种明示:在当代的高校管理中,只有高校的管理者把高校的老师以及学生当作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这所高校的一切日常活动才能有序的进行。如果没有人员的合理使用与管理,其他的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笔者认为,高校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的人的重要性,认识到人是财富的创造者,在管理实践中要重视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要,给予他们各方面的关怀,充分让高校各级管理者、老师以及大学生自己都要积极参与到大学生教育管理中来,为高校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献言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s1'2,s2'2,s3'2,s4'2)=(47.340,51.418,49.996,52.607)
(三)守弱用柔
在《道德经》第十六章中先哲老子论述到:“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5]二十二章讲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6]七十六章,老子再次讲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7]意思是,人活着身体柔弱,死了身体僵硬。对于草木来说,其生长之时,枝干柔弱,等到枯荣之时,变得干枯了。像这样关于守弱用柔的思想论述在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中还有论述,因此从这些论述中笔者认为我们可以看出在先哲老子思想中守弱用柔的重要性。《道德经》四十三章中,老子讲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8]其意思是讲,最柔弱的东西是可以自由的驰骋在最坚硬的东西里面。笔者认为正是从朴素的道理中先哲老子总结得出“守弱用柔”论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这种最柔弱的东西,却能滴水穿石,倾覆大船。我国的历代明君在治理国家的中国都牢记着道家思想的这一精髓。统治者要想长治久安,必须树立社稷在民的思想,这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稻壳中微生物检测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即将样品经一系列梯度稀释后与培养基混合制成平板,经过培养进行菌落计数。
老子所说的“柔”,主要是指一种处世态度,是一种人生态度。当代高校大学生教育与管理讲究管理方式的灵活性,管理技巧的多变化。当然对于高校的大学生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同样适用,一个合格的高校管理者,不是靠着学校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生,而是靠老师、高校管理者的魅力和技能的多样性去感染我们的学生、引导我们的学生,让当代的大学生为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学校各级管理者的才能所折服。高校的老师以及管理者要用情感和榜样的力量去感染我们的当代大学生,使其自觉完成高校规定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任务要求。
三、道家管理思想在大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可行性
道家管理思想提出的初衷是教导帝王如何去治理国家,但是其中的一些思想对于当下的高校管理者、老师来说,仍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道家管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就是注重人性,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前高校的管理也在强调人性化的管理,以人为本,大学生在高校中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高校最为宝贵的财富,当一所高校如果没有学生,那么这个高校也就是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这种理念本身与道家管理思想中的人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紧密结合的。当然,我们所提倡的古为今用,不是全盘吸收,而是提炼吸收其中的精髓,不断思考、辨别,加以创新,将其根植于我们高校的大学生教育管理中来。正如英国政治学家罗伯特.麦肯齐所说:“人类历史是进步的记载——积累知识和增加智慧的记载,从一个较低的治理水平和福利水平向更高不断前进的记载。每代人都把他们继承的财富用自己的经验加以改善,将他们取得的所有胜利果实加以扩大,然后将它传给下一代。”[9]对现代管理而言,我们要从古代的管理智慧中,尤其是其中对于现今管理至关重要的思想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到当下高校的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完成传统管理思想现代性的转换,这不失为解决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中遇到困境的有效途径。
四、总结
人类创造的历史是勇往直前的,对于过去历史的经验,笔者认为我们只有恰当灵活的运用先人留下来的智慧才能给今人启迪。在当下大学生管理走向现代化的今天,正确认识和深入研究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所有蕴藏的管理思想,尤其是先秦道家的管理思想,使先秦道家管理思想中的精华与我们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领域相契合,从而使先秦道家管理思想在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光芒,真正实现道家管理思想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契合。
2.2.3日常管理天麻种籽萌发菌,密环菌播种后,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控制温度和湿度,保持基质中温度为20~25摄氏度,湿度约50%,是确保天麻种籽萌发和发芽后接密环菌长成米麻、白麻的关键,是天麻产量高低保证,必须注意浇水,以小水勤浇,不浇透为宜。
参考文献:
[1]老子.道德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第三章.
[2]老子.道德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第五十七章.
[3]杨先举.老子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0-52.
[4]老子.道德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第二十五章.
[5]老子.道德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第十六章.
[6]老子.道德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第二十二章.
[7]老子.道德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第七十六章.
[8]老子.道德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第四十三章.
[9]杨明伟.保守主义:一种审慎的政治哲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11.
基金项目:本文系成都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创新基金课题“先秦道家管理思想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契合”成果,项目编号:RWQN1725。
作者简介:郭洪刚(1984-),男,安徽界首人,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道德经论文; 高校论文; 道家论文; 管理思想论文; 老子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先秦哲学论文; 《北方文学》2019年第23期论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创新基金课题“先秦道家管理思想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契合”成果; 项目编号:RWQN1725论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