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帆:浅析孔子四绝论文

李帆:浅析孔子四绝论文

摘 要:《论语》有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就是说孔子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能够做到不主观、不片面、不固执、不以自我为中心。孔子的“四绝”思想充分体现了孔子与人相处的方式和态度,全面深刻的学习孔子“四绝”思想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和工作学习具有极大的启发,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张载《正蒙·诚明》中曰:仲尼四绝,自始学至成德,竭两端之教也。“意”,有思也;“必”,有待也;“固”,不化也;“我”,有方也,四者有一焉,则与天地为不相似矣。其实这段话的原文是出自于《论语·子罕第九》:“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我选中这句话,是因为这句话包含了极大的人生哲理,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斟酌学习一生的。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学生子罕所说的一种日常生活态度,本是孔子说给学生听的,其实也是反映了孔子本人的一个生活态度。

千百年来,不同学者对此句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如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说:“毋意,是说孔子作人处世,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见,本来想这样做,假使旁人有更好的意见,他就接受了,并不坚持自己原来的意见。毋必,是他并不要求一件事必然要做到怎样的结果,能适应,能应变。毋固,是不固执自己的成见。毋我,是专替人着想,专为事着想。他认为孔子的这一思想就是佛教的平等相,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惮初难。”李泽厚先生在其《论语今读》中译为:“孔子断绝了四种毛病,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他认为,什么是我,是最关键的,此处的“我”应是“不自以为是”,包括不自以为是和不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原则或准绳。钱穆先生在其《论语新解》中则译为“先生平日绝无四种心,一无臆测心,二无期必心,三无固执心,四无自我心。”李零先生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不臆测,不武断,不固执,不主观。

综合以上各位大家之言,在此我提出自己对此句的一些浅薄的看法。首先,对“毋意”的思索能使我们不为现象迷惑。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上,艰难的是在这世上的行为处事。而我们人在宇宙之间,是非常渺小的存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容易被物质表面现象所迷惑,世界本来处处就有诱惑,加上人心欲望难以轻易被满足,总是不断试图从世界带走某些东西,有意于征服一切,结果却是身心俱疲。所以,唯有“毋意”的思索才能使人生中不为物质所累,不为欲望所困。

活动前,公司通过对以往大量的科技成果进行评估,以市场为导向,遴选出123项与公司主要产业密切相关且具备产业化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进行现场展示。

其次,“毋必”的心态才能使我们不为欲望所迷痴。我们都有七情六欲,欲望贪念不止,痴迷于世间的花花绿绿,不断追逐功名与地位。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获得最多的东西,却不去付出实际的行动来获取,懒惰贪婪,无耻嫉妒。每个人对自身渴求太多,要求也十分苛刻,便难以得到满足。所以,唯有“毋必”的心态才能使人际协调共赢,利己利人。为人处世中要懂得灵活变通,这也是人生哲学的一种修养,天下的事物没有一个“必然”的,世间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没有“必然”的事情,唯一的不变就是变。《易经》中的八卦也说明了变易的道理。天下事无一不在变动,宇宙在变,万物在变,甚至人的思想、感情和身体也在变。因此,我们需要懂得变通,能适应,能应变。

再次,“毋固”的思想才能使我们不为顽固所迷失。每个人的性格都不相同,我们在做事的过程往往受到自己的性格的影响,因此看问题总是会有自身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无论自身地位、声望、知识等等有多高,我们都要承认个人的局限。“毋固”的思想也非常适用于钻研学问和为人处世方面,我们都应该有集思广益的精神,善于从别人的意见中摄取“精华”和优秀品质,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而修正自己的看法或意见,丰富自己的思想内容,提高自己的修养境界。所以,唯有“毋固”,才能使我们人情沟通,笑面人生。

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是占据排行榜前几名很长时间的一本书,同名电影也迅速红了起来。小说中写道,这个杂货店后门不开,时间就不流逝。三个小偷碰巧进了这个杂货店,居然帮助了好多人,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生活在40年之后,可以准确预见40年前的日本经济文化情况。我问学生,如果我们可以预见未来,或者先有未来再有现在,你是否会更珍惜?虽然不能预见未来,但是我们活在现在,可以写给未来的自己。

最后,“毋我”的智慧才能使我们不为自己所困,不唯我独尊。孔子反对自以为是,他虽然学问好,修养很高,但却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比不上他的学生。比如他认为颜回比他更了解仁或者接近仁的境界,子贡比他更善于辩论,子路比他更勇敢。当然我们无法做到完全的“无我”,其实大家都是这样的,这也是佛学所说的“平等相”,也是“毋我”的境界。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要做到不以我为中心,要超越自我、忘我、无我,这其实是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从平时的烦恼中摆脱出来。孔子的“四绝”观念与佛教《金刚经》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观念是一致的,四相中,“我相”一除,其他的三相就容易消除,也就是说“我”乃烦恼之根源,转“有我”为“无我”即可解脱。那么同样的“毋我”做到了,其他的“毋意、毋必、毋固”也就不难到达了。所以,唯有”毋我”的智慧才能使得人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一切之事情,才能实现人生真谛。

孔子的“四绝”思想至今对我们仍大有益处,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价值不菲的财富,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将其深入贯彻。其实人都是不完美的,也允许有小缺点,但是一切要有度,如果把“意”“必”“固”“我”发挥到了极端,必然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无尽的苦恼和麻烦。同时我们需要做到不主观行事,不片面肯定与否定,不固执于一个判断,不以自我为中心,不唯我独尊。当我们将这“四绝”充分运用到为人处世与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去,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人际关系会更加的和谐与美妙,世界也会充满美好。

[ 参 考 文 献 ]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2]钱穆.论语新解 [M].上海: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

[3]李泽厚.论语今读 [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2015.

[4]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李帆(1994-),女,汉族,山西运城人,硕士,山西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伦理学专业,研究方向:应用伦理。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9)05-0135-01

标签:;  ;  ;  ;  ;  ;  ;  ;  ;  ;  ;  ;  

李帆:浅析孔子四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