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的发展大大提高了锂(Li)同位素的分析精度,使得Li同位素逐渐被应用于各种地质研究中。Li是最轻的金属元素,有两个稳定同位素6Li(7.6%)和7Li(92.4%),两个同位素间较大的相对质量差(17%)和扩散速率差(3-5%),使得各种地质过程中可以产生显著的Li同位素分馏(高达80‰)。目前已有大量关于各地质储库Li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尤其是地壳和地幔储库Li同位素组成的差异,使得Li同位素在示踪壳幔物质循环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目前关于俯冲带变质岩,尤其是深俯冲进入地幔的超高压变质岩Li地球化学研究还不完善,除了超高压榴辉岩,其他超高压变质岩的Li同位素组成还鲜有报道,俯冲带超高压变质过程的Li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分馏尺度还存有争议。因此,本博士论文基于以上科学问题,选取大别-苏鲁造山带广泛出露的超高压变沉积岩(大理岩和硬玉石英岩)展开详细的Li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本博士论文的第一部分内容是超高压大理岩的Li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对深部碳循环的示踪意义。地球表层和内部的碳循环是维持全球宜居气候的关键环节,俯冲带是表层碳循环进入地球深部的主要通道。我们对大别-苏鲁造山带的超高压大理岩全岩主微量元素和Li同位素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超高压大理岩的Li同位素组成(δ7Li=+1.3-+21.5‰,平均+8.3‰)显著高于正常地幔的Li同位素组成(δ7Li=+2.0-+5.7‰,平均+3.7‰),Li含量([Li]=0.5-6.5 ppm,平均 1.9ppm)与地幔的 Li 含量相当(0.9-2.7ppm,平均 1.5 ppm)。结合主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排除了风化作用、流体活动、俯冲及折返过程Li同位素分馏对超高压大理岩Li同位素组成的影响,折返回地表的超高压大理岩可以代表深俯冲进入地幔的碳酸盐岩Li同位素组成特征。由于硅酸盐组分的Li同位素组成通常低于碳酸盐组分的Li同位素,因此大理岩中含有不等量的硅酸盐矿物可能是大理岩Li含量及Li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大的主要原因。但部分超高压大理岩的Li同位素组成显著高于正常地幔。因此这些重Li同位素组成的超高压大理岩可以作为载体将地表重的Li同位素组成携带至深部地幔,为地幔源区提供重Li同位素组成的物源,在地幔形成局部重Li同位素不均一。这种重Li同位素不均一可能通过地幔来源的岩石样品表现出来。因此,超高压大理岩作为俯冲带重要的含碳物相,其显著高于地幔的Li同位素组成特征,使得Li同位素具有示踪深部碳循环的潜力。本博士论文的第二部分研究内容为超高压硬玉石英岩的Li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对俯冲带流体活动和交代过程的示踪意义。我们对15个硬玉石英岩全岩的主微量元素和Li同位素组成,硬玉和石英单矿物的Li同位素组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新鲜硬玉石英岩样品全岩Li含量(3.6-17.0 ppm,平均11.2 ppm)高于地幔值(1.5 ppm),Li同位素组成(-2.6~-13.5‰,平均-6.0‰)低于地幔值(+3.7‰)。全岩的δ7Li值与Li含量呈正相关,与Th/U比呈负相关,表明其成因与流体活动相关。由于俯冲脱水过程Li同位素分馏程度很小,因此硬玉石英岩的Li同位素组成特征可能是流体交代所致。新鲜硬玉石英岩中石英与硬玉间的δ7Li值之差变化范围很小,Δ7Li Qz-Jd几乎都在3‰左右,表明流体与变质杂砂岩交代形成硬玉石英岩的过程中石英和硬玉之间Li同位素达到平衡状态。根据平衡分馏计算,与硬玉石英岩平衡的超高压变质流体具有轻Li同位素组成(-11.6‰);根据杂砂岩与超高压变质流体混合计算,结果显示俯冲带超高压变质流体具有低Li含量(3-6.5 ppm)和轻Li同位素组成(-14‰)。两种计算都表明超高压变质流体具有极轻的Li同位素组成特征。退变质硬玉石英岩的Li含量(2.1-13.6ppm,平均 5.3ppm)略低于新鲜样品(3.6-17.0ppm,平均 11.2ppm),但其 δ7Li 值(0~+4.3‰,average+1.9‰)高于新鲜样品(-2.6~-13.5‰,平均-6.0‰),退变质样品中石英与后成合晶的δ7Li值之差(Δ7Li(quartz-symplectite))都在1‰左右,表明硬玉石英岩与退变质流体交代时,石英与硬玉退变形成的后成合晶矿物间达到了新的Li同位素平衡。这可能是由退变质流体活动时矿物与流体间Li同位素扩散分馏所致。综上,由俯冲带超高压变质流体交代形成的硬玉石英岩具有显著轻于地幔的Li同位素组成特征,随板片俯冲进入深部地幔后可能在地幔形成局部轻Li同位素异常,这可能解释了某些交代地幔显示出异常轻的Li同位素组成特征。因此,硬玉石英岩的Li同位素组成对俯冲带变质流体活动及交代过程具有示踪意义。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万红琼
导师: 肖益林
关键词: 同位素,大陆俯冲,流体活动,变质交代,同位素分馏,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大理岩,深部碳循环,超高压硬玉石英岩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质学
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分类号: P588.2;P597
DOI: 10.27517/d.cnki.gzkju.2019.000439
总页数: 148
文件大小: 12998k
下载量: 21
相关论文文献
- [1].地下水样品中硼同位素组成的测定[J].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20(02)
- [2].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J]. 分析化学 2016(11)
- [3].云南易门铜厂铜矿床C、O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与勘探 2016(02)
- [4].利用有机碳同位素组成辨识土壤污染过程的方法初探[J]. 环境科学 2011(10)
- [5].黄河水及其悬浮物硅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及其地质环境意义[J]. 地质学报 2011(10)
- [6].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高精密度测定汞同位素组成[J]. 分析化学 2010(07)
- [7].岩石和矿物中硅同位素组成分析制样装置改进及分析方法[J]. 铀矿地质 2019(06)
- [8].贵州不同汞污染区表层土壤汞同位素组成变化[J]. 科学通报 2012(33)
- [9].影响碳酸盐岩成岩演化C、O同位素组成的因素分析[J]. 山东化工 2016(15)
- [10].长江上游水系沉积物锶—钕同位素组成及物源示踪[J]. 沉积学报 2014(02)
- [11].天然气水合物客体分子与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球化学应用[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2(03)
- [12].镁同位素分析技术应用于葡萄酒辨别的探索研究[J]. 分析化学 2012(10)
- [13].中国古生代腕足和珊瑚的硼同位素特征[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07)
- [14].MC-ICPMS高精度测定Li同位素分析方法[J]. 矿床地质 2010(S1)
- [15].蚀变洋壳的Cu-Zn同位素组成[J]. 地质学报 2015(S1)
- [16].天然水铬污染与其同位素组成的相关性研究[J]. 地球学报 2008(06)
- [17].松嫩沙地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J]. 沉积学报 2020(04)
- [18].硅同位素组成揭示早太古代大陆地壳生长机制[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9(05)
- [19].现代海底热液流体和硫化物Fe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学报 2015(S1)
- [20].中更新世以来哈尔滨黄土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古气候意义[J]. 地球学报 2020(04)
- [21].陨石中锆石对地球总体Lu-Hf同位素组成和早期壳幔分异演化的制约[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5(04)
- [22].安徽铜陵焦冲金-硫矿床S、Pb同位素组成及其指示意义[J]. 地质通报 2013(10)
- [23].不同地质储库中的镁同位素组成及碳酸盐矿物形成过程中的镁同位素分馏控制因素[J]. 岩矿测试 2020(02)
- [24].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准确测定天然地质样品中的锂同位素组成[J]. 分析化学 2019(03)
- [25].美科学家成功制备出由单一同位素组成的六方氮化硼[J]. 超硬材料工程 2018(03)
- [26].利用MC-ICPMS高精度测定地质样品的钛同位素组成的方法研究[J]. 地球化学 2018(06)
- [27].粤东玉水铜多金属矿床Fe-Cu同位素组成及其指示意义[J]. 矿床地质 2014(S1)
- [28].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LA-MC-ICP-MS测定[J]. 地质通报 2011(10)
- [29].土壤和沉积物中钚同位素组成的质谱分析方法[J]. 地球与环境 2015(02)
- [30].黄土高原现代植物-土壤氮同位素组成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J]. 科学通报 2008(23)
标签:同位素论文; 大陆俯冲论文; 流体活动论文; 变质交代论文; 同位素分馏论文; 大别苏鲁造山带论文; 超高压大理岩论文; 深部碳循环论文; 超高压硬玉石英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