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以及术后再狭窄研究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以及术后再狭窄研究

房国强邢文华

河北省南皮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北南皮061500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术后冠脉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选取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按照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分为再狭窄组、无再狭窄组,对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冠脉再狭窄与术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冠脉再狭窄的发生与术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监测术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预后进行预测.【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冠脉再狭窄【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11-02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但手术后患者的冠脉容易发生再狭窄,对远期疗效极为不利[1],因此,对影响术后冠脉再狭窄的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特选取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分别对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对比,以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术后冠脉再狭窄的相关性,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监测提供借鉴.现整理分析并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100例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选取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可见ST段出现抬高,均于发病后12小时内送院治疗,具备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手术指征.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将这100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的病例中.按照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分为再狭窄组、无再狭窄组.再狭窄组有3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分布于35~75岁之间,均值为(56.64±17.67)岁;无再狭窄组有7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39:31,年龄分布于36~74岁之间,均值为(56.59±17.71)岁.两组就临床资料进行对比,P>0.05,差异不显著,可进行研究对比.1.2研究方法分别于术前、术后第7天,于清晨空腹状态,采集4ml肘正中静脉血,以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进行15分钟的离心处理,取血清,采用酶联法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检测,对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对比.

1.3统计学方法在SPSS17.0软件中录入数据,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n(%)],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进行t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corr程序对相关系数(r)进行计算,r为正数,说明其为正相关;r为负数,说明其为负相关;r的绝对值小于0.3,则说明其为无直线相关;r的绝对值小于0.5,则说明其为低度相关;r的绝对值小于0.8,则说明其为显著相关;r的绝对值为0.8或0.8以上,则说明其为高度相关.2结果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x-±s)

注:与再狭窄组对比,?P<0.05.2.2相关性分析术后冠脉再狭窄与术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905、-0.956,P=0.021、0.013),且呈高度相关.3讨论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病变类型.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结构发生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出现上升的趋势,且其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趋势[2].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病变,主要是由于冠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导致心肌血供不足而出现急性缺血,进而导致心肌细胞发生缺血性的坏死[3].

临床上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方法以经皮冠脉介入术为首选,这种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但在手术后,患者的冠脉容易发生再狭窄,是目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方面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临床上正积极寻找有效的生化指标来对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冠脉再狭窄进行预测.

目前,有关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冠脉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国内外关于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冠脉再狭窄的临床研究文献报道较少.但已有临床研究证实,炎性指标在冠脉粥样硬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心肌梗死中[4].高敏C反应蛋白是较为常见的炎性指标,但临床上关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脉再狭窄的相关性尚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也有研究文献中指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冠脉狭窄密切相关[5],但尚未被证实.本次研究为了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脉再狭窄的相关性,特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冠脉再狭窄与术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这可能是因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对冠脉血管的新生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有效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肌灌注,抑制冠脉粥样硬化[6].综上所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冠脉再狭窄的发生与术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监测术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

参考文献[1]王福华,郭靖涛,周江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术后再狭窄[J].临床荟萃,2014,29(11):1217-1221.[2]曹金霞,姜建东,刘莉等.超敏C反应蛋白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情及短期预后的评估[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36):29[-32.3]吕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NT-ProBNP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J].现代医院,2013,13(6):65-67.[4]王玲.急诊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项血清因子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22(13):30-31.[5]周齐艳,张水娥.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5):768-770.[6]许哲,徐细平.VEGF浓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0,05(2):25-26.

标签:;  ;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以及术后再狭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