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的风险转移方式论文_朱宝琛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传统的风险转移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风险,传统,方式,精算,主导,中国保监会,损失。

非传统的风险转移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朱宝琛[1](2015)在《项俊波:支持符合条件的险企境内外上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6月26日举行的“2015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在境内外上市。 项俊波表示,要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激发保险产业功能。提升保险产业的关联度,延伸保险产业链,努力把保险业打造成现代服务业的重点产业,更(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5-06-27)

张晓岚[2](2007)在《巨灾风险非传统转移方式(ART)的市场分散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目前世界各国的巨灾分散机制发展过程中来看:一方面是传统再保险市场日趋饱和,可开拓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是巨灾保险市场上有着远远超过目前供给能力的巨大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因此,研究非传统的风险转移方式(ART)如何化解巨灾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基本理论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入手,对巨灾风险非传统转移方式(ART)的市场分散效应进行了较为详尽地分析。论文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ART利用资本市场分散巨灾风险的可行性,通过模拟现金流现值分析说明了主要ART产品的市场分散效果。文章最后分析了ART方式在我国的应用环境,在对我国目前的巨灾管理手段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巨灾风险非传统转移方式(ART)的市场分散有效性做出将ART方式引入我国巨灾风险转移的现实选择:我国可以先采取发行政府主导型的巨灾债券的方式,减轻国家财政补偿巨灾损失的负担。(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7-04-19)

孙永贺[3](2004)在《巨灾风险的非传统风险转移方式(ART)在我国地震保险中的运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变异强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每年各种自然灾害造成平均高达上千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在各种巨灾损失中,地震灾害的后果是最为严重的,无论对生命还是对经济的打击都是致命的,故而有“群害之首”之称。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科学的巨灾防范体系来化解巨灾风险,巨额的损失除了受灾单位和个人自行承担外,大部分都是由国家财政负担的,这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鉴于此,本文在介绍国外ART研究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提出建立我国地震巨灾保险体系的新思路。 本文首先通过对全球巨灾损失的概述指出巨灾损失对保险市场的正反影响,引出ART的概念。然后分别对国内外有关ART研究的理论进行综述,对国外AR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RT发展的背景、ART主要的产品以及渠道等方面,而对国内AR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RT产品的潜在需求、借鉴以及构建我国地震巨灾风险防范体系方面。接着本文重点介绍了当今世界上ART实践的核心方式——巨灾风险证券化方式,通过对巨灾风险证券化的特征、运作机制以及还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巨灾风险证券化实例的研究将巨灾风险证券化定性。巨灾风险证券化是一种创新的再保险方式,是传统再保险的补充,它们之间是一种互相补充的关系而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对目前尚处于争论中的巨灾风险证券化和传统的再保险方式之间的关系作者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 在应用研究部分,本文首先对我国巨灾损失的现状尤其是我国地震损失的情况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我国地震灾害的特征,并从保险原理中的可保风险的角度出发论证了地震保险的特殊“可保性”。然后从理论上对地震保险的供给和需求进行了分析,指出地震保险的潜在需求很大,但是有效供给严重不足,这更突出了现在我们将ART方式引入我国地震保险中的现实意义。 最后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创新地提出目前(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04-12-01)

方春银[4](2001)在《论非传统的风险转移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 ,国际上较多地利用非传统的风险转移方式解决巨灾损失的分散 ,弥补传统的保险风险转移方式的供给不足。非传统的风险转移方式魅力在于它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率优势 ,通过资本市场进一步拓展风险转移空间和能力。研究它 ,对于处在快速发展中的我国保险业和再保险业 ,就如何利用资本市场扩大对巨灾风险的承保能力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保险研究》期刊2001年07期)

方春银[5](2001)在《非传统的风险转移方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ART方式存在的必然性和可操作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确立ART方式与资本效率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关系的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可保风险范围,而且可以解决长期困扰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一些重大经营风险处理方案的选择难题,从而推动整体经济的正常运行。本文共分序言和七章对ART方式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序言对ART产生的背景及其国外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阐明了研究ART方式的必要性,研究ART的方法、目的、理论基础及其创新点。第一章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风险是相对人及其财富而言的。到目前为止,人类认识并寻找处理风险的方法大约经过叁个发展阶段:一是冒险借贷阶段(主观风险时代); 二是大数法则的发现及其应用阶段(客观风险时代); 叁是风险分类阶段(混合风险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风险转移的方式越来越成本观念化,进而使得许多风险转移活动在时间上容不得客观概率产生而产生,对保险业的经营提出了挑战。通过本章的研究,作者得出两个重要结论是:其一,风险的转移不一定非在面临共同风险的人之间进行不可; 其二,保险的风险转移方式和其它财务控制的风险转移方式都是一种财务的风险管理方式,从而为后文关于ART方式的研究和分析奠定风险理论基础。第二章从理财的角度研究风险转移方式,认识保险和ART方式的本质属性。和生物界通过遗传和变异的统一来实现生物的发展相类似,保险的发展则是通过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来实现的。ART方式实际上是一种风险转移方式上的创新,而不是保险的创新,但ART方式的产生却大大推动了保险业的发展。第叁章以风险环境为研究对象,阐明风险转移方式的变革是风险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巨灾风险特征打破了保险业经营的基本原则,(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01-03-01)

非传统的风险转移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目前世界各国的巨灾分散机制发展过程中来看:一方面是传统再保险市场日趋饱和,可开拓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是巨灾保险市场上有着远远超过目前供给能力的巨大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因此,研究非传统的风险转移方式(ART)如何化解巨灾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基本理论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入手,对巨灾风险非传统转移方式(ART)的市场分散效应进行了较为详尽地分析。论文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ART利用资本市场分散巨灾风险的可行性,通过模拟现金流现值分析说明了主要ART产品的市场分散效果。文章最后分析了ART方式在我国的应用环境,在对我国目前的巨灾管理手段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巨灾风险非传统转移方式(ART)的市场分散有效性做出将ART方式引入我国巨灾风险转移的现实选择:我国可以先采取发行政府主导型的巨灾债券的方式,减轻国家财政补偿巨灾损失的负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传统的风险转移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朱宝琛.项俊波:支持符合条件的险企境内外上市[N].证券日报.2015

[2].张晓岚.巨灾风险非传统转移方式(ART)的市场分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7

[3].孙永贺.巨灾风险的非传统风险转移方式(ART)在我国地震保险中的运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4

[4].方春银.论非传统的风险转移方式[J].保险研究.2001

[5].方春银.非传统的风险转移方式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1

论文知识图

灾宵的睁胆阶乒灾佃舟带准了用蔺撇姗班函...(二)可行性分析—1界地震带分布图世一l风险管理分析图举例①根据前面钻宇公...~2009年间的巨灾保险损失赔款资料...

标签:;  ;  ;  ;  ;  ;  ;  

非传统的风险转移方式论文_朱宝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