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东部论文-刘建平,鲜本忠,纪友亮,龚承林,王俊辉

东营凹陷东部论文-刘建平,鲜本忠,纪友亮,龚承林,王俊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东营凹陷东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前积体,湖相,深水沉积,气候变化

东营凹陷东部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平,鲜本忠,纪友亮,龚承林,王俊辉[1](2018)在《湖相前积体的结构差异及对深水沉积物输送的意义:以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始新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波动、基准面变化及沉积物供给的交互作用控制了陆源碎屑向湖盆深水区的输送过程。发育于研究区东营凹陷始新世的大型前积体(厚可达~700m)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以建立湖相环境中深水沉积物分散和前积体结构、滨线轨迹之间的联系。基于地震反射结构特征识别,始新世东营叁角洲复合体由多期交替出现、具不同滨线轨迹特征的加积型(aggradatioinalclinothem)和前积型(progradationalclinothem)前积体迭置而成。进一步引入滨线轨迹角(shelf–edge trajectory angle)、前积体趾部距离(clinothem toe distance)、加积高度(aggradational height)和前积距离(progradational distance)等参数对前积体结构进行定量表征。加积型前积体以上升型滨线轨迹(平均轨迹角3.88°)、明显的顶积层(平均厚度85 m),较短的前积距离(平均1.5 km)和厚层、广泛分布的富砂质底积层(延伸可达数十公里,厚可达200m)为特征,指示了碎屑物质向远端湖底环境的高效率输送过程。前积型前积体以近于水平或弱下降型滨线轨迹(轨迹角介于-1.5-0.5°)、较远的前积距离(平均4.0km)为特征,通常缺乏底积层。上升型和近于水平或弱下降型滨线轨迹的交替出现表明了湖平面的频繁波动。进一步运用地震成像技术和地震地貌学开展分析,表明湖底厚层加积的底积层通常由湖底水道-朵体系统构成,而滑动-滑塌块体更易发育于前积型前积体的斜坡-斜坡脚环境。这一特征指示了响应于不同前积体结构和滨线轨迹的深水沉积物搬运过程的差异。温润-干旱气候驱动下的湖平面、沉积物供给及水体盐度/密度变化被认为是控制前积体迭置样式和深湖区沉积物分散的主导因素。在温润气候时期,河流补给和降水量的增加促进了湖平面上升以及湖盆水体盐度/密度的下降,伴随着河流能量和沉积物浓度的增大,洪水频发,陆源碎屑可通过湖底异重流水道向更远端的底积层区域直接供给。干旱气候期间,河流流量小、蒸发量大,在近于稳定或下降的湖平面条件下发育前积型前积体,河流供给碎屑物质在河口区聚集,由于过负载发生垮塌,沉积物以滑动-滑塌的方式向前搬运并在斜坡脚形成堆积。本文揭示了两种不同的深湖沉积物的输送过程及其与气候波动、基准面变化及沉积物供给之间的联系,这一认识有望为研究湖相深水沉积体系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季辉[2](2018)在《东营凹陷东部古近系沙叁下重力流成因机制及展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营凹陷沙叁下重力流是东营凹陷东部主力的岩性油气藏,前人已在东营凹陷沙叁下地层中对其的构造、烃源岩、层序等方面做过许多工作。但对东营凹陷东部深水沉积体系缺乏系统系的深入研究,亟待加强针对东营凹陷东部沙叁下深水中沉积砂体的成因及演化的研究,建立东营凹陷东部深水盆地中重力流沉积砂体的沉积模式,高精度层序划分及重力流类型等模式,加强对深水重力流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指导济阳坳陷全区深水岩性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扩大岩性油气藏新发现。东营凹陷东部的沙河街组叁段整体地层主要处于深水-半深水的沉积环境,在层序地层上的划分与识别把沙叁下地层统一识别划分为一套叁级层序,湖侵与湖退两个体系域。通过利用声波曲线与电阻率曲线及?logR方法在研究区识别出了7个准层序组,且深湖-半深湖的沉积特征在全区都能够很好的识别与划分。研究区内部沙叁下深水-半深水沉积砂体主要分布在北部陡坡以及南部缓坡带下部,研究区内的沉积中心主要位于凹陷中部断陷带附近。连井剖面及切片处理揭示了在研究区深水区中重力流规模较大的区域主要出现在盆地沟道区,呈条带状展布。根据其沟道指示,其物源主要来自南和北部的广饶凸起和陈家庄凸起。青坨子凸起也有物质输入。盆地演化方面,沙四阶段干旱的古气候有利于凸起物源风化与剥蚀,为沙叁下阶段提供了有利物源条件。在研究区内沉识别出的积相深水-半深水,浊积扇,在钻井资料上显示局部为夹杂着砂砾质沉积物的暗色泥页岩。根据重力流沉积岩分类识别标志,识别出了研究区的重力流类型主要有滑动型、滑塌型、碎屑流型、浊流型四个类型。在该研究区内重力流触发机制方面,综合分析认为,研究主要总结出研究区内重力流触发机制主要有湖平面升降作用、湖水波浪侵蚀作用、构造活动引起的地层失稳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董大伟,李继岩,王晓蕾,商琳,刘建[3](2017)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东部孔店组红层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压汞实验等技术手段,利用储层特征定性描述与成岩改造孔隙量定量表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红层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和储集空间成因类型进行研究,明确红层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红层沉积时期发育冲积扇—洪水-漫湖—盐湖沉积体系;储层主要发育在冲积扇、漫湖坪、漫湖席状砂、漫湖滩坝中,储层中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等4类孔隙;红层储层受控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其中沉积作用表现为岩石粒径和成熟度对储层孔隙结构和物性的影响,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压实减孔量主要受控于深度和填隙物含量控制,胶结减孔量受控于早期碱性成岩环境的强弱,溶蚀增孔量受控于中晚期酸性成岩环境的强弱,离湖盆中心越近,胶结减孔量、溶蚀增孔量越高,反之则越低。(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鲜本忠,王璐,刘建平,路智勇,李宇志[4](2016)在《东营凹陷东部始新世叁角洲供给型重力流沉积特征与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岩相分析、流体成因解释、平面沉积相和同生断层编图,对渤海湾盆地东辛地区始新统湖相叁角洲供给型浊积体系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滑动、滑塌、碎屑流和浊流4类9种深水异地沉积过程;叁角洲前缘斜坡脚和同生断层下降盘控制了滑动、滑塌体,而断层活动微弱的深水低洼区控制了碎屑流沉积;由于深水沉积区规模小,以及同生断层对局部地貌的控制,深水搬运距离短,导致从滑动、滑塌到浊流的流体转换过程发育不完整,形成以碎屑流或滑塌为主的深水沉积体系;碎屑流主控下的重力流水道可能因为滑水搬运机制而缺乏连续性砂岩沉积;研究有助于深化陆相叁角洲供给型重力流沉积的理解,也能为该类砂岩储层的有效预测提供地质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孙晓玮[5](2016)在《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部东辛地区古近系沙一段沉积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沉积学和测井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对东营凹陷东辛地区沙一段沉积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建立区域层序地层格架,并对研究区沉积相、沉积微相、垂向演化特征及平面分布特征等进行研究,科学的阐明其沉积体系特征、分布以及控制因素等,建立符合东辛地区沙一段的沉积模式。取得主要成果与认识如下:(1)应用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研究,将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部东辛地区沙一段地层划分为2个体系域,分为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进一步划分为5个准层序组,确立了划分方案,建立东辛地区沙一段层序地层格架。(2)根据东营凹陷东辛地区沙一段砂体的岩性、构造特征及测井响应等特征,研究区沙一段主要发育辫状河叁角洲-滩坝沉积体系,识别出滨浅湖滩坝砂体和辫状河叁角洲前缘两种沉积亚相类型,进一步划分为滩坝、生屑滩坝、滨浅湖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间等沉积微相类型。(3)综合对比分析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总结主要沉积微相在岩心、录井和测井上的主要特征,建立了东营凹陷东辛地区沙一段主要沉积微相的岩-电对应关系。(4)运用点—线—面的研究思路,在层序地层格架内部分析总结沙一段沉积体系垂向演化和平面展布规律。东辛地区沙一段发育辫状河叁角洲—滩坝沉积体系,存在南部和北部两个方向物源。(5)本文从古气候,古地貌,古物源等控制因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建立了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辛地区滩坝沉积模式,即“风—源—湖”系统控制滩坝模式。(6)东营凹陷东辛地区非常规滨浅湖环境滩坝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古地貌条件:研究区内中央隆起带发育辛镇背斜与穹隆背斜,为滩坝沉积提供有利的地理条件。(2)古风力条件:沙一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受4级东南风及5级北风影响,是滩坝形成的有利风力。(3)古物源条件:低位体系域时期沉积厚层砂岩以及沙一段晚期北部发育辫状河叁角洲为滩坝发育提供物源。(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罗荣涛,陈杰[6](2016)在《基于岩相建模的沉积相划分方法——以东营凹陷东部沙叁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坡移扇作为一种新型的岩性油藏类型越来越受到重视,完钻井效果较好,显示了坡移扇类型油藏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因其独特的发育位置导致其砂体识别难度大,缺少有效的识别技术。通过叁维岩相建模方法,钻井与地震资料相结合,建立目的层段岩相模型,辅助地震进行坡移扇砂体识别,结合古地貌、地震相特征划分叁角洲沉积相带。(本文来源于《油气地球物理》期刊2016年01期)

孙晓玮,姜在兴,宋姗,赵琳洁[7](2015)在《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中东部沙一段沉积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中东部地区,叁面临洼,多油源汇集,油源关系复杂。近年来的勘探开发取得了一下成果,但沙河街组一段(简称"沙一段")研究依然相对薄弱。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综合利用地震、岩心、测井、录井、分析测试等资料,对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中东部沙一段沉积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层序地层的研究,将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中东部沙一段划分为两个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发育一套辫状河叁角洲前缘——滩坝沉积体系。辫状河叁角洲前缘亚相以含砾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沉积为主,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间湾微相。分流河道沉积具有典型的底冲刷面,向上表现为粒度变细的沉积序列,发育波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等;河口坝沉积表现为向上变粗的沉积序列。滨浅湖滩坝亚相可分为碎屑岩滩坝和碳酸盐岩滩坝两种,碎屑岩滩坝的沉积物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垂向上表现为砂泥岩互层的特点;碳酸盐岩滩坝主要表现为生屑滩,以生屑灰岩和鲕粒灰岩沉积物为主。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中东部沙一段沉积相演化特点:(1)沙一段沉积初期,气候变潮湿,降水量增加,湖平面迅速上升,以发育湖侵体系域沉积为特征;由南部凸起提供物源,反映在沉积相上,是以砂泥岩互层的滩坝沉积过渡到以泥岩沉积为主的滨浅湖沉积,随着陆源碎屑供给的匮乏,在远离物源供给区的隆起地带,主要发育碳酸盐滩坝沉积体系。(2)沙一段沉积晚期,气候基本变化不大,水体基本保持稳定状态,物源区剥蚀加剧,沉积物由周缘向湖心进积,以高位体系域沉积为特征;北部滨浅湖沉积被叁角洲沉积相所取代,由于湖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在叁角洲的前部发育大量的滩坝沉积。根据沙一段沉积特征研究,建立该时期盆地的"气—源—盆"系统控滩坝沉积充填模式。古物源、古地貌、古水深、古风力为控制滩坝形成的四个主要控制因素。利用波痕法和坝砂厚度法,恢复出古水深约为12~15m;根据古水深、古风速和风区长度的关系恢复出研究区沙一段古风力约为9级;通过压实恢复,利用残余厚度求取与矫正,恢复出沙一段古地貌,总结出滩坝砂体集中发育在水下隆起,隆前斜坡等有利位置。(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4)

高鹏程,边伟华,刘鑫,常文宗,黄玉龙[8](2015)在《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东营组火山岩特征及油气封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辽河盆地东部凹陷32口井11 431 m火山岩井段的岩芯、岩屑、测录井资料,通过火山地层-地震连井对比,研究了东营组火山岩的岩性、岩相、纵向序列及喷发期次;通过225口探井56923 m火山岩井段编制出东营组火山岩平面分布图;根据43口探井600余件实测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分析东营组火山岩储集物性及其与沉积岩和下伏沙叁段火山岩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东营组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和粗安岩,归属为5个喷发期次,自下而上为基性-中性-基性火山喷发旋回;火山岩分布受边界断裂控制,在驾东断裂与其伴生断裂的交汇处火山岩厚度最大。火山岩和沉积岩的储集物性均随埋深变差,东营组埋深多<2 500 m,其火山岩物性差于互层的砂岩,但好于埋深超过2 500 m的沙叁段火山岩。揭示了东营组火山岩与油气成藏关系:1东营组火山岩孔渗(φ=15%,K=0.4×10-3μm2)<相邻砂岩(φ=21%,K=29×10-3μm2),主要起封盖作用;2东营组火山岩储集物性通常好于沙叁段火山岩(φ=10%,K=0.45×10-3μm2),但其不是储集层而是盖层,而沙叁段火山岩多为有效储层,说明火山岩与互层沉积岩储层物性的相对高低是决定火山岩作为储层或者盖层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世界地质》期刊2015年02期)

高鹏程[9](2015)在《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东营组火山岩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新生界地层火山岩广泛发育,随着勘探技术的提高,火山岩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东部凹陷沙河街组火山岩勘探程度较高,已经获得工业性油气藏。但对于东营组火山岩的研究较少,认知程度仍然很低。因此本文将对东部凹陷东营组火山岩进行深入研究,探明东营组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并探讨东营组火山岩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本次研究以钻井岩心、岩屑等岩矿资料为基础,结合地球化学、测井、录井以及叁维地震资料,并充分利用各种分析测试资料。通过单井分析和火山地层-地震连井对比,研究东营组火山岩的岩性、岩相、地层序列等发育特征。利用岩心手标本、岩心薄片、铸体薄片研究东营组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根据火山岩实测物性资料和常规压汞资料分析东营组火山岩储层特征。综合分析火山岩储层控制因素,探讨东营组火山岩油气地质意义。首先利用岩心、岩屑、普通薄片、地球化学和测录井资料,研究火山岩岩性、岩相发育特征。按照成岩方式-结构-化学成分特征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东营组火山岩分为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沉火山碎屑岩等叁大类7种类型。岩性以玄武岩为主,其次为粗安岩,属于碱性岩类,指示了张裂型构造环境。火山岩相划分为5相9亚相。岩相主要为溢流相,其次为火山沉积相、侵出相,火山通道相和爆发相发育较少。以火山岩岩性、岩相为基础,结合测井曲线和叁维地震资料,通过单井期次划分和火山地层-地震连井对比将东营组火山岩划分为5个期次。东营组火山岩喷发以溢流相玄武岩为主,在期次2、期次3局部发育侵出相粗安岩,形成了基性-中性-基性的喷发旋回。喷发强度呈弱→中等→强→弱的规律性变化,期次3喷发强度最大。东营组火山岩主要分布于东部凹陷南部大平房、荣兴屯地区,火山岩分布受驾东断裂和驾掌寺断裂控制,在驾东断裂与其伴生断裂交汇处厚度最大。根据岩心、普通薄片及铸体薄片资料将东营组火山岩储集空间分为原生和次生两大类。原生储集空间有原生气孔、杏仁体内孔、基质收缩缝和斑晶炸裂缝,次生储集空间有斑晶溶蚀孔、基质溶蚀孔、充填物溶蚀孔、溶蚀缝、隐爆缝和构造缝。实测孔隙度和渗透率结果表明,东营组火山岩储层孔隙度为高孔-较高孔型,渗透率则为低渗-特低渗型。其中气孔玄武岩的储层物性明显好于致密玄武岩,为高孔-较高孔、低渗-中渗型。根据常规压汞资料对东营组火山岩孔隙结构定量表征,东营组火山岩孔喉以微孔为主,整体分选性较差,孔喉连通性和渗流能力中等。东营组火山岩孔隙结构分为Ⅰ、Ⅱ、Ⅲ类,Ⅰ类孔隙结构储集性能最好,岩性为气孔玄武岩。东营组火山岩自身具备较好的油气储集性能,最高含油级别为油迹。在火山岩喷发期次的顶界面附近通常具备较好的火山岩储层条件,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域。但同层位碎屑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更具优势,因而发育在中浅层的东营组碎屑岩为主要优势储层。由此可得,在相同深度范围火山岩与碎屑岩储层物性的相对高低,是决定火山岩是否作为储层的重要因素。东营组火山岩和相邻碎屑岩孔渗物性的差异为砂岩成藏提供了局部盖层条件,使得火山岩在油气成藏中起到封盖作用。根据储盖组合关系,火山岩盖层可分为直接盖层和间接盖层两类。(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6-01)

孙淑艳,朱应科,沈正春[10](2015)在《东营凹陷东部浊积岩储层地震识别技术及描述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营凹陷东部古近系与叁角洲沉积体系相关的浊积岩油藏广泛分布,具有较大的勘探空间和资源潜力。但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埋藏深、个体小、厚度薄的浊积岩油藏成为主要勘探对象,受埋藏深度、储层厚度、围岩屏蔽作用及灰质影响等因素控制,浊积岩地震识别难度大。本文总结了3个浊积岩地震识别难点,提供了相应的针对性技术,同时,为了提高浊积岩描述的精度,提出了合理的浊积岩储层描述思路和预测流程,以期对浊积岩油藏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油气地球物理》期刊2015年02期)

东营凹陷东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东营凹陷沙叁下重力流是东营凹陷东部主力的岩性油气藏,前人已在东营凹陷沙叁下地层中对其的构造、烃源岩、层序等方面做过许多工作。但对东营凹陷东部深水沉积体系缺乏系统系的深入研究,亟待加强针对东营凹陷东部沙叁下深水中沉积砂体的成因及演化的研究,建立东营凹陷东部深水盆地中重力流沉积砂体的沉积模式,高精度层序划分及重力流类型等模式,加强对深水重力流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指导济阳坳陷全区深水岩性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扩大岩性油气藏新发现。东营凹陷东部的沙河街组叁段整体地层主要处于深水-半深水的沉积环境,在层序地层上的划分与识别把沙叁下地层统一识别划分为一套叁级层序,湖侵与湖退两个体系域。通过利用声波曲线与电阻率曲线及?logR方法在研究区识别出了7个准层序组,且深湖-半深湖的沉积特征在全区都能够很好的识别与划分。研究区内部沙叁下深水-半深水沉积砂体主要分布在北部陡坡以及南部缓坡带下部,研究区内的沉积中心主要位于凹陷中部断陷带附近。连井剖面及切片处理揭示了在研究区深水区中重力流规模较大的区域主要出现在盆地沟道区,呈条带状展布。根据其沟道指示,其物源主要来自南和北部的广饶凸起和陈家庄凸起。青坨子凸起也有物质输入。盆地演化方面,沙四阶段干旱的古气候有利于凸起物源风化与剥蚀,为沙叁下阶段提供了有利物源条件。在研究区内沉识别出的积相深水-半深水,浊积扇,在钻井资料上显示局部为夹杂着砂砾质沉积物的暗色泥页岩。根据重力流沉积岩分类识别标志,识别出了研究区的重力流类型主要有滑动型、滑塌型、碎屑流型、浊流型四个类型。在该研究区内重力流触发机制方面,综合分析认为,研究主要总结出研究区内重力流触发机制主要有湖平面升降作用、湖水波浪侵蚀作用、构造活动引起的地层失稳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营凹陷东部论文参考文献

[1].刘建平,鲜本忠,纪友亮,龚承林,王俊辉.湖相前积体的结构差异及对深水沉积物输送的意义:以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始新世为例[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2].季辉.东营凹陷东部古近系沙叁下重力流成因机制及展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3].董大伟,李继岩,王晓蕾,商琳,刘建.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东部孔店组红层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鲜本忠,王璐,刘建平,路智勇,李宇志.东营凹陷东部始新世叁角洲供给型重力流沉积特征与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孙晓玮.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部东辛地区古近系沙一段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6].罗荣涛,陈杰.基于岩相建模的沉积相划分方法——以东营凹陷东部沙叁中为例[J].油气地球物理.2016

[7].孙晓玮,姜在兴,宋姗,赵琳洁.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中东部沙一段沉积体系[C].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2015

[8].高鹏程,边伟华,刘鑫,常文宗,黄玉龙.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东营组火山岩特征及油气封盖作用[J].世界地质.2015

[9].高鹏程.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东营组火山岩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D].吉林大学.2015

[10].孙淑艳,朱应科,沈正春.东营凹陷东部浊积岩储层地震识别技术及描述思路[J].油气地球物理.2015

标签:;  ;  ;  ;  

东营凹陷东部论文-刘建平,鲜本忠,纪友亮,龚承林,王俊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