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天然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物质,荧光,活性,细胞,玻璃,桉树,功能。
天然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黄秋月,叶晖,于靖,张学智[1](2019)在《天然物质抗幽门螺杆菌黏附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H. pylori)是胃内一种长期慢性感染性致病菌,近年来,H. pylori的耐药性问题引发人们寻找新的补充替代药物。H. pylori对胃黏膜的黏附是其致病的先决条件,抑制H. pylori黏附或使H. pylori脱黏附,就能预防或消除由于H. pylori感染引起的危害。文章简要地介绍H. pylori的黏附机制,并对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者利用天然物质抑制H. pylori黏附的研究进行概述,旨在为研究和开发H. pylori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2](2019)在《青花菜中的天然物质真的可以抗癌》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刊登了一篇重磅论文。由哈佛大学科学家领衔的一支科研团队发现,青花菜等十字花科植物中的一种天然分子可以抑制肿瘤生长。癌症的发病有很多种原因,其中很多病例的背后是基因突变。如果致癌基因发生突变,变得过于活跃,就会驱动癌症的发生。同理,如果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失去功能,也一样会促进癌症的发展。在诸多抑癌基因中,PTEN是人类癌症里最常发生突变的基因之一。一旦它的功能受到影响,就会损害人体的抑癌能力。在小鼠模型和人类细胞中,科学家们做了一系列的试验。通过免疫沉淀和质谱分析,他们发现一种叫做WWP1的E3泛素连接酶会与PTEN蛋白直接结合。而通过给PTEN蛋白添加泛素,WWP1能够阻碍PTEN的双聚化和膜定位,从而影(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9年06期)
张秀珍[3](2019)在《《天然物质的医学毒理学:食物、真菌、药草、植物和有毒动物》(节选)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物质的医学毒理学:食物、真菌、药草、植物和有毒动物》一书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植物、动物等的物理性、毒理性的专业介绍。该书作者医学博士唐纳德G.巴塞卢克斯已执业45年,主要研究方向是医学毒理学,所着作品具有权威性。本报告的翻译实践材料选取该书中叁种植物进行介绍:芦荟、桉树和茶树,以期可以补充大众对芦荟、精油等护肤产品的了解。本报告首先描述了这次翻译实践任务和翻译的过程,之后重点对翻译中遇到的难点进行梳理和分析,这也是本报告案例分析的内容。原文中大量植物种类的名称以拉丁语形式出现,这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笔者在案例分析部分将这些难点进行分类和归纳,并运用不同的策略进行处理。在对重难点词、句的处理中,笔者按植物学、化学和医学等学科,在词、句的分层之下进行归类和分析。最后写下对这次翻译实践的体会和感悟。(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文,李婷婷,张冰,张荣,刁海鹏[4](2019)在《基于绿色天然物质合成荧光碳点及其性质和应用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荧光显微技术、激光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荧光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研究和应用方面也越来越重要。传统的荧光材料包括小分子、共轭聚合物等,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生物标记诊断、荧光检测等领域。20世纪,随着纳米科学的出现,一种新型的荧光材料——量子点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传统的量子点主要由Ⅱ-Ⅵ、Ⅲ-Ⅴ族元素组成(如Cd、Te等),故称为半导体量子点,由于传统半导体量子点的主体为半导体,在生物安全和环境污染方面存在隐患,从而限制了量子点的应用和发展。自2004年首次发现荧光碳点以来,碳点就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碳点一般指尺寸小于10 nm,具有准球形的结构,能稳定发光的一种纳米碳。与其他碳纳米材料相比,碳点具有独特的发光性质,即发光具有尺寸和波长依赖性。同时,碳点发光克服了有机染料发光不稳定、易光漂白等缺点。此外,碳点易制备且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碳点的细胞低毒性对于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因此,受到了研究者的极大重视。由于碳点不含重金属元素,因此不具有无机半导体量子点的高毒性,可应用到生物成像以及荧光靶向定位领域。最近几年更是掀起了以绿色天然物质为碳源合成荧光碳点的研究热潮。合成此类碳点的优势在于其原料廉价、可再生,适合大规模制备,减少了与化学物质的接触,绿色环保。目前主要报道的原料集中在蔬菜、水果,植物花瓣和果实等,大部分天然物质均含有糖类、蛋白质等成分,从而在合成过程中自我钝化形成异元素掺杂碳点,使其光学性能优异并被广泛应用。但目前报道的此类碳点发光主要集中在短波长且荧光量子产率较低,发光机理尚未明确。本文基于绿色天然物质合成的荧光碳点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此类碳点的主要合成方法、表征方法、性质以及在离子传感、生物传感与检测、生物成像等领域中的应用,分析总结了此类碳点的优点和缺点,最后展望了基于绿色天然物质合成的荧光碳点在药物载体及药物传递、靶向治疗疾病等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03期)
代林涛[5](2018)在《源于天然物质荧光碳点的合成、表征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碳材料的发展,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碳材料—碳量子点成为研究的热点。一般情况下,碳量子点习惯称为碳点。碳点是一种准球形的零维纳米材料,其粒径普遍分布在10 nm之下。由于其有着优良的光学特性、不错的水溶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而成为半导体量子点的一种良好替代品。在2006年,这一概念的提出,为荧光碳量子点的探索开启了新的里程碑。本文主要从完整的两个体系对碳点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1.以杏仁为碳源,采用热解-水热的方法制备了磷、氮共掺杂碳点。与其它方法相比,这是一种绿色制备方法,其所得到的碳点也展现出优良的性质。其中包括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稳定的化学性质和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基于这些优良的性质,制备的碳点可以用于多色细胞成像和生物传感中。人体肝癌细胞(HepG-2)的激光共聚焦成像显示:碳点能够穿透细胞壁进入到细胞质中,并且能够发出明亮的荧光,这就说明其能用于细胞成像;另外,基于该碳点在水溶液中对Fe~(3+)的特异性选择和高灵敏度,可用于检测细胞内Fe~(3+)的浓度,实现生物传感的功能。2.从中草药中选取黄芪,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蓝色荧光碳点。得到的碳点在365 nm紫外灯照射下,被激发出明亮的蓝光。该碳点可应用到Fe~(3+)传感,细胞成像和图案制作当中。在Fe~(3+)传感中,其线性范围为100μM-300μM,并且其检测限为2 nM,这表明其能完成对铁离子的检测;并且,人体肝癌细胞(HepG-2)的激光共聚焦成像显示:该碳点能够进入到细胞中,并发出荧光,显示出细胞的形态。另外,还可以将该碳点制备成荧光墨水,来制作荧光图案。(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8-06-01)
周雨欣,王佳琦,李淳[6](2017)在《闪电熔岩的形态、成分及其与类似天然物质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闪电熔岩是由于闪电击中地表,瞬间高温使矿物熔融后凝结而成的天然玻璃质岩石.由于标本的稀缺性,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几近空白.研究采用CT扫描、叁维立体成像技术和电子探针等多种观察仪器,揭示了砂质管状闪电熔岩的内、外部结构特征:玻璃质管壁外表面粗糙且形态复杂,内表面光亮且颜色与外表面不同,管壁内部含大量微小气孔,管道内部可以分为完全贯通、局部堵塞和完全封闭等状态;利用电子探针测定了闪电熔岩的成分:SiO_2含量极高,几乎为纯净的玻璃质,仅含有极少量其他金属元素;进一步对比了闪电熔岩、火山玻璃和玻璃陨石在外观、内部结构及成分上的区别,并验证了内蒙古地区类似管状岩石不是闪电熔岩.本研究对闪电熔岩这种罕见的天然物质进行了初步观测,为今后对闪电熔岩更多的科研应用提供基础参考.(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7年12期)
田莉雯,陈复生,宋小勇,丁长河,殷丽君[7](2016)在《可食用膜用于天然物质添加剂固定化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食用膜是以多糖、蛋白质和脂类等为原料,以包装、涂布和微胶囊等形式,控制食物水分、氧气或各种溶质渗透的薄膜,具有可生物降解、无污染、取材方便以及可食用等优点。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污染食品包装材料,亦可作为抗氧化剂、抗菌剂、风味剂和营养强化剂等天然物质添加剂的载体。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天然物质添加剂的特性及其可食用膜用于天然物质固定化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可食用膜功能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6年10期)
岳建民[8](2016)在《新颖结构活性天然物质的发现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颖结构活性天然产物在新药研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们研究小组一直致力于药用植物中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发现了大量结构新颖、活性显着的萜类、柠檬苦素、生物碱、大环内酯等类型的化合物1-11。特别是近几年对60余种药用植物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从中获得了大量新化合物。通过联合运用波谱方法、X-单晶衍射、ECD、化学转化、全合成等方法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其中新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期刊2016-09-25)
郭辰,毕婷婷,陈世杰,赵晓红,刘涛[9](2015)在《大气细颗粒物对CHO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天然物质的拮抗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PM2.5引起的健康危害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但其确切的损伤机理仍不完全清楚,目前也缺乏有效拮抗PM2.5损伤的天然活性物质。因此本文对北京市PM2.5造成CHO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天然物质的拮抗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可为PM2.5污染治理和疾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通过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用荧光探针DCFH-DA法测定ROS;提取细胞内总蛋白并测定其中SOD含量;以及通过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了p-akt/akt、p65及Bad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1)10~40μg·m L-1的PM2.5可明显降低CHO细胞存活率,并呈现极显着的剂量-效应关系(r=-0.964,P<0.01);15μg·m L-1PM2.5可以显着增加细胞凋亡、引起细胞内ROS增加、SOD含量下降;p-akt/akt、p65表达量增加说明Akt通路与NF-κB通路均被激活。(2)20μmol·L-1阿魏酸、50μmol·L-1绿原酸和10μmol·L-1荭草素预处理可拮抗PM2.5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以及细胞凋亡率增加,同时降低细胞内ROS并增加SOD含量,下调p-akt/akt、p65及Bad的相对表达量。其中20μmol·L-1阿魏酸的保护作用最佳。结果说明,PM2.5引起的CHO细胞损伤与细胞凋亡与Akt和NF-κB通路的激活有关;叁种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拮抗PM2.5造成的细胞损伤的能力,其保护机理是通过其降低PM2.5引起的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进而降低被PM2.5激活的Akt通路与NF-κB通路和下调Bad蛋白表达量来实现的。(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徐剑莹,钟柱,廖瑞,吴新凤,贺霞[10](2014)在《天然物质转化法制造无胶人造板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无胶人造板胶合方法中天然物质转化法的原理与方法,将利用此原理的热压成型方法分为普通热压法、蒸汽爆破预处理法和喷蒸热压法。介绍了各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研究与生产中面临的难题,并对天然物质转化法制造无胶人造板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14年04期)
天然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前,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刊登了一篇重磅论文。由哈佛大学科学家领衔的一支科研团队发现,青花菜等十字花科植物中的一种天然分子可以抑制肿瘤生长。癌症的发病有很多种原因,其中很多病例的背后是基因突变。如果致癌基因发生突变,变得过于活跃,就会驱动癌症的发生。同理,如果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失去功能,也一样会促进癌症的发展。在诸多抑癌基因中,PTEN是人类癌症里最常发生突变的基因之一。一旦它的功能受到影响,就会损害人体的抑癌能力。在小鼠模型和人类细胞中,科学家们做了一系列的试验。通过免疫沉淀和质谱分析,他们发现一种叫做WWP1的E3泛素连接酶会与PTEN蛋白直接结合。而通过给PTEN蛋白添加泛素,WWP1能够阻碍PTEN的双聚化和膜定位,从而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然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黄秋月,叶晖,于靖,张学智.天然物质抗幽门螺杆菌黏附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2]..青花菜中的天然物质真的可以抗癌[J].中国蔬菜.2019
[3].张秀珍.《天然物质的医学毒理学:食物、真菌、药草、植物和有毒动物》(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郑州大学.2019
[4].刘文,李婷婷,张冰,张荣,刁海鹏.基于绿色天然物质合成荧光碳点及其性质和应用综述[J].材料导报.2019
[5].代林涛.源于天然物质荧光碳点的合成、表征及应用[D].山西大学.2018
[6].周雨欣,王佳琦,李淳.闪电熔岩的形态、成分及其与类似天然物质的对比[J].地球科学.2017
[7].田莉雯,陈复生,宋小勇,丁长河,殷丽君.可食用膜用于天然物质添加剂固定化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2016
[8].岳建民.新颖结构活性天然物质的发现与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2016
[9].郭辰,毕婷婷,陈世杰,赵晓红,刘涛.大气细颗粒物对CHO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天然物质的拮抗机制[J].生态毒理学报.2015
[10].徐剑莹,钟柱,廖瑞,吴新凤,贺霞.天然物质转化法制造无胶人造板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