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偶极矩论文-曹娟娟

跃迁偶极矩论文-曹娟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跃迁偶极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极性分子,超冷铷铯分子,损耗光谱,跃迁电偶极矩

跃迁偶极矩论文文献综述

曹娟娟[1](2019)在《超冷铷铯分子的跃迁电偶极矩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冷极性分子具有各向异性的长程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在量子模拟、量子计算、超冷化学、精密测量,强相互作用的多体物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态超冷极性分子的制备是实现上述研究的基础和关键,其中基于超冷原子的光缔合和磁缔合技术是目前制备超冷分子常用的技术手段。跃迁电偶极矩代表了原子分子的初态和末态之间的跃迁强度,在制备分子的过程中选择耦合强度最大的分子能级可以有效增加分子产率,因此测量超冷极性分子的跃迁电偶极矩非常重要。本文基于超冷原子的短程光缔合技术,实现了超冷RbCs分子X1Σ+(v=0,J=1)振转态的制备,利用损耗光谱技术测量了 RbCs分子基态X1Σ+v=0,J=1)与激发态23П0+(v=10,J=2)、21П1(v=22,J=2)态之间的跃迁电偶极矩。本文使用的方法可以用于寻找更多与分子基态有强耦合的分子激发态,为实现散射原子态到深束缚分子态的直接受激拉曼绝热转移奠定基础,也可以应用到其它种类的原子分子体系。本文的主要工作概括如下:一、以超冷原子样品为基础,通过23П0-(v=11,J=0)短程分子态制备了X1Σ+(v=0)最低振动态的RbCs分子;使用一束651.8 nm的脉冲电离激光,实现了基单态RbCs分子振动能级分辨的探测。二、制作了一台外腔半导体激光器,利用电流-电压耦合反馈电路使激光器的可调谐范围由2.5 GHz增加到4.15 GHz;通过损耗光谱技术实现了基态RbCs分子转动分辨的探测。叁、通过测量损耗光谱的半高全宽与损耗激光功率的关系,得到了 23П0+(v=10,J=2)、21П1(v=22,J=2)分子态的自然线宽;通过测量损耗率随损耗激光功率以及作用时间的变化关系,并结合二能级系统的经典吸收公式,得到了分子激发态23П0+(v=10,J=2)、21П1(v=22,J=2)与分子基态X1Σ+(v=0,J=1)的跃迁电偶极矩。(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盖志强,于俊华,闫冰,于欣,李瑞[2](2010)在《Ar-S_2(B~3Σ_u~-→X~3Σ_g~-)体系跃迁偶极矩的从头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计算了Ar-S2团簇,得到了Ar-S2(X3Σg-)与Ar-S2(B3Σu-)的势能曲面;计算并讨论了Ar原子与S2分子的相对位置R与S2(B3Σu-→X3Σg-)跃迁矩变化的关系;分析了Ar对S2分子轨道的压缩和诱导偶极矩随R的变化,以及其在高压脉冲快放电激励S2分子激光器实验中对实现S2分子发光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宋春元,何文亮,刘坤向,刘莹[3](2008)在《基于跃迁偶极矩取向特征研究乙醚溶液中分子的各向异性度(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偏振荧光光谱和偏振激发光谱研究了乙醚溶液中荧光分子跃迁偶极距的取向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垂直线偏振光照射下,乙醚溶液发射出峰值位于305nm的荧光谱,对应的最佳激励光波长为256nm.由偏振激发光谱分析得到荧光体的吸收跃迁偶极矩和发射跃迁偶极矩间夹角α的变化规律,揭示了荧光去偏振过程:在粘性溶液中的荧光分子具有一定的偶极取向,α随激发光波长发生变化,当激发波长接近最佳激发光波长时,吸收跃迁偶极矩和发射跃迁偶极矩间趋于平行,荧光的退偏效果较弱,偏振度最大.研究结果能为分子空间取向特征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苏新艳,徐洪耀[4](2007)在《一种非线性光学偶氮分子的合成及跃迁偶极矩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甲氧基苯胺、苯酚、溴丙炔等为原料, 通过重氮化-偶合反应、醚化反应等合成了一种非线性光学偶氮分子;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分子的跃迁偶极矩为 5.12D。(本文来源于《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期刊2007-11-01)

李建福,王晓丽[5](2005)在《非线性光学有机分子吸收光谱的测定及跃迁偶极矩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定两种具有D—π—D结构的有机分子的吸收谱,并根据叁能级模型对其跃迁偶极矩进行了计算.并从结构-性质的关系对其高阶非线性光学效应进行了预测,认为这两种分子将会具有较大双光子吸收截面.(本文来源于《临沂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薛静,钱鹰,肖国民,袁春伟[6](2004)在《非线性光学偶氮分子的合成和跃迁偶极矩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硝基苯胺、苯胺、5 氨基嘧啶和N,N 二羟乙基苯胺为原料通过两步重氮化-偶合反应合成了两种给体-受体型非线性光学偶氮分子,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熔点、紫外光谱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分子的跃迁偶极矩,两个化合物的跃迁偶极矩分别为7 12D和8 76D,它们在不同极性溶剂中表现出明显的溶致变色效应,紫外吸收最大位移分别达到20nm和15nm。(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04年09期)

周燕子,朱华,谢代前,鄢国森[7](2004)在《He-N_2O偶极矩面及振转跃迁强度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超分子 MP4方法和大基组 ( aug-cc-p VTZ)及键函数得到 He-N2 O体系的分子间从头算势能面及偶极矩面 ,用离散变量表象方法计算了 4 He-N2 O及 3He-N2 O体系的振转能级 ,并进一步计算得到其振转跃迁强度 ,计算结果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现象 .(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易有根,郑志坚,唐永建[8](2003)在《类钾离子组态3p~63d磁偶极矩M1光谱跃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全相对论量子力学GRASP2程序、广义平均能级EAL模型,在核的有限体积效应、Breit和QED效应的高阶扰动基础上,考虑到原子实的极化,系统地计算了高剥离类钾离子组态3p63d(Z=22~42)磁偶极矩M1光谱跃迁的能级间隔、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计算中选取4个非相对论输入组态3p63d1,3p64s1,3p54s3d,3p54s2,将计算结果和最近文献的实验值及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考虑原子实极化效应后,计算的精细能级结构间隔与实验数据之间的系统误差基本消除.(本文来源于《计算物理》期刊2003年02期)

钱鹰,路春娥,张隽,马全红[9](2001)在《Schiff碱化合物的合成及跃迁偶极矩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芳胺芳醛缩合反应合成了 6种具有非线性光学活性的给体 -受体型Schiff碱化合物 ,测定了化合物的熔点 ,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化合物的跃迁偶极矩 ,并研究了化合物的溶致变色效应。(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01年01期)

蔡惟泉,顾锡嘉,G,Scoles[10](1986)在《~(14)NH_3分子束中红外拉比振荡的观察及v_2带振动跃迁偶极矩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拉比振荡是一种熟知的量子瞬态相干效应,近年来这种现象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均被观察到。我们最近研究了~(14)NH_3的红外振转跃迁的拉比振荡,并根据拉比信号随激光场强的周期性变化关系测定出NH_3的v_2带振动跃迁偶极矩,这是将拉比振荡方法用于NH_3光谱研究的首次尝试。与此同时还以相当高的分辨率观察了因NN_3中N核的电四极矩造成的精细结构。 实验设备主要包括一套分子束装置和一台稳频的CO_2激光器。用Ne冲淡到3%的NH_3以(本文来源于《量子电子学》期刊1986年04期)

跃迁偶极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计算了Ar-S2团簇,得到了Ar-S2(X3Σg-)与Ar-S2(B3Σu-)的势能曲面;计算并讨论了Ar原子与S2分子的相对位置R与S2(B3Σu-→X3Σg-)跃迁矩变化的关系;分析了Ar对S2分子轨道的压缩和诱导偶极矩随R的变化,以及其在高压脉冲快放电激励S2分子激光器实验中对实现S2分子发光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跃迁偶极矩论文参考文献

[1].曹娟娟.超冷铷铯分子的跃迁电偶极矩测量[D].山西大学.2019

[2].盖志强,于俊华,闫冰,于欣,李瑞.Ar-S_2(B~3Σ_u~-→X~3Σ_g~-)体系跃迁偶极矩的从头计算[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

[3].宋春元,何文亮,刘坤向,刘莹.基于跃迁偶极矩取向特征研究乙醚溶液中分子的各向异性度(英文)[J].光子学报.2008

[4].苏新艳,徐洪耀.一种非线性光学偶氮分子的合成及跃迁偶极矩的测定[C].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2007

[5].李建福,王晓丽.非线性光学有机分子吸收光谱的测定及跃迁偶极矩的计算[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

[6].薛静,钱鹰,肖国民,袁春伟.非线性光学偶氮分子的合成和跃迁偶极矩的测定[J].精细化工.2004

[7].周燕子,朱华,谢代前,鄢国森.He-N_2O偶极矩面及振转跃迁强度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

[8].易有根,郑志坚,唐永建.类钾离子组态3p~63d磁偶极矩M1光谱跃迁[J].计算物理.2003

[9].钱鹰,路春娥,张隽,马全红.Schiff碱化合物的合成及跃迁偶极矩的测定[J].功能材料.2001

[10].蔡惟泉,顾锡嘉,G,Scoles.~(14)NH_3分子束中红外拉比振荡的观察及v_2带振动跃迁偶极矩的测定[J].量子电子学.1986

标签:;  ;  ;  ;  

跃迁偶极矩论文-曹娟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