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树脂论文-申艳敏,刘文举,孙晨,颜姗姗

壳聚糖树脂论文-申艳敏,刘文举,孙晨,颜姗姗

导读:本文包含了壳聚糖树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吸水树脂,壳聚糖,接枝共聚

壳聚糖树脂论文文献综述

申艳敏,刘文举,孙晨,颜姗姗[1](2019)在《壳聚糖/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叁元共聚吸水性树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壳聚糖为原料,丙烯酰胺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为单体,利用水溶液聚合法对壳聚糖接枝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吸水性树脂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讨论和优化壳聚糖用量、单体质量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8期)

宋岩,关桦楠,龚德状,刘博,杨帆[2](2019)在《壳聚糖交联树脂的制备及吸附水中罗丹明B》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新型绿色的水处理材料,确定最佳的吸附工艺,以壳聚糖作为基质材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在均相条件下制备壳聚糖交联树脂,并通过红外光谱进行结构表征.考察了吸附温度、溶液pH值、吸附时间和壳聚糖树脂用量四个因素对壳聚糖树脂吸附去除罗丹明B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吸附工艺为,吸附温度60℃,p H为5,吸附时间60 min,壳聚糖树脂用量为0. 25 g.(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薛云峰,陈蕾蕾,张超[3](2019)在《壳聚糖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壳聚糖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性能吸附树脂,不但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还具有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环保性能。文章主要介绍了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目前国内外主要的应用研究,为壳聚糖基高分子树脂的工业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16期)

张丞[4](2019)在《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酚醛树脂复合支架材料修复SD大鼠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酚醛树脂(CHA-RS)复合物,修复SD雄性大鼠下颌骨缺损的愈合变化过程,观察此新型材料促进成骨的性能及效果,同时给CHA-RS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进而初步判定此种新材料的应用前景。方法1实验材料:本实验将采用共沉淀的制作方法将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酚醛树脂混合制作成为复合材料。对本实验材料进行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状的初步判定,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再计算孔隙率,并测定材料的体外降解率。2动物实验:将45只实验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3组并统一制成下颌骨缺损模型,A组用CHA-RS复合材料植入缺损处,B组用nHAP植入缺损处,C组不植入材料。术后4/6/8周分组分批次随机处死大鼠,每次每组5只,分离下颌骨后首先从大体观察缺损处愈合情况,再进行组织学切片观察,运用IPP6.0软件计算新生骨面积占植入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并且对Ⅰ型胶原的阳性表达部位的平均光密度值(MOD)进行分析,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制备CHA-RS复合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凹凸不平,材料几十到几百纳米大小不等,疏松颗粒状,有孔隙,并且孔隙之间相互贯通。孔隙率达90%左右,与天然骨组织相类似,并且降解率良好。2 HE染色切片、Masson叁色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周时,实验组镜下可见新生的细小片状的骨小梁出现,大量成骨细胞以及纤维组织存在其中,对照组有较多新生骨基质,新生骨小梁较实验组少,空白组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在缺损区边缘有少量成骨细胞和基质纤维存在。6周时,实验组镜下观测到骨小梁连接成网状结构,对照组片状骨小梁增大且数量增多,并有逐渐连接趋势,空白组仍可见骨组织缺损区域,只是范围在缩小。8周时实验组骨缺损部位几乎被新的骨小梁充满,并且新旧骨边缘不明显,对照组骨小梁逐渐蔓延连接成网状,而空白组缺损边缘部分骨小梁变粗,但仍存在类骨质纤维,成骨细胞排列在周围。新生骨面积S_(bone)占植入区S_(total)的百分比结果:各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骨面积比均有所增加。组间比较,4周、6周、8周结果比较中,相同时间段中实验组的新生骨面积比均大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胶原阳性表达率MOD值结果:同组间相比,随着时间的增长,Ⅰ型胶原的阳性表达率随之提高。不同组间对比,相同时间段的Ⅰ型胶原的阳性表达率,实验组均强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实验组中材料对缺损处骨的修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结论运用共沉淀法制作CHA-RS聚合物是一种新型支架材料,制作过程简单,易于消毒和成形,并且具有促进成骨的功能特点,可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它作为一种骨缺损修复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图41幅;表7个;参110篇。(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1)

刘海宁,廖海燕,张兰,陈上[5](2019)在《巯基改性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其对水中铜的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叁聚氯氰、壳聚糖以及硫氢化钠制备了巯基改性壳聚糖树脂。研究了改性壳聚糖树脂对重金属Cu~(2+)的吸附行为,考察了该树脂在不同的溶液pH值、吸附时间、投加量和温度等条件下,对水中Cu~(2+)的吸附行为,测定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改性壳聚糖树脂在318 K,pH为6.0吸附5 h时可达到平衡,吸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318 K下饱和吸附量为53.6 mg/g,吸附焓变和熵变均为正值,自由能变为负值,说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孙若楠,于慧,张俊仪,施佳祺,王健[6](2018)在《绢云母/聚丙烯酰胺/壳聚糖高吸水树脂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壳聚糖为基体,丙烯酰胺为接枝单体,利用接枝聚合法制备绢云母/聚丙烯酰胺/壳聚糖复合吸水树脂,研究单体与壳聚糖比例、交联剂、引发剂、添加剂等用量以及温度对吸水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对吸水树脂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绢云母加入可以提高吸水树脂的耐盐性能。当温度为50℃、丙烯酰胺与壳聚糖的比例为20∶1、引发剂、绢云母以及交联剂用量分别占单体质量的2%、20%、0. 14%时,制备的吸水树脂具备最大的吸水倍率。(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8年23期)

郭萌[7](2018)在《氨基化磁性玉米粉/壳聚糖树脂吸附展青霉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展青霉素是一种由青霉属、曲霉属及丝衣霉属中多种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急性、慢性和细胞水平的毒性,对苹果及苹果汁污染最为严重。本论文以模拟溶液和苹果汁中的展青霉素为研究体系,探讨水不溶玉米粉及氨基化磁性玉米粉/壳聚糖树脂(Triethylene tetramine-modified water-insoluble corn flour caged in magnetic chitosan resin,TETA-WICF/MCR)对展青霉素的吸附特性及相关机理。具体内容及结果如下:1.制备了一种能够吸附模拟溶液中展青霉素的水不溶玉米粉,考察其对展青霉素去除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等温吸附研究、动力学研究、热力学研究、扫描电镜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对吸附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水不溶玉米粉能有效吸附模拟溶液中的展青霉素,粒径、时间、pH值和温度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水不溶玉米粉对展青霉素的吸附为多层吸附,颗粒内扩散是吸附的主要速率控制步骤,且吸附是吸热和自发的过程。在25℃,Langmuir模型拟合得到的最大吸附量为68.02μg/g。扫描电镜表征发现吸附前后水不溶玉米粉表面形貌发生明显改变。红外光谱分析证实水不溶玉米粉参与吸附的主要基团是羟基、羰基、糖苷键等。水不溶玉米粉对不同果汁中展青霉素的去除效果易受基质效应的影响。2.为了增加吸附剂的活性基团含量,提高其机械强度和分离性能,制备了TETA-WICF/MCR用于吸附展青霉素,采用正交试验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所得树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吸附剂对展青霉素吸附能力相比水不溶玉米粉有提高,将0.1 g该树脂吸附苹果汁中展青霉素10 h,去除率为62.98%。树脂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不溶玉米粉3.0 g,叁乙烯四胺5 mL,乙酸乙酯10 mL,戊二醛浓度1.0%。TETA-WICF/MCR的平均粒径为2.63 mm,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机械性能较好且几乎不发生溶胀。扫描电镜结果表明TETA-WICF/MCR具有大量空穴结构,红外光谱证实TETA-WICF/MCR表面成功接枝氨基基团,有利于吸附性能的提高。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引入的纳米粒子为立方尖晶石型Fe_3O_4。3.进一步研究TETA-WICF/MCR对展青霉素的吸附特性、吸附机理及其对苹果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ETA-WICF/MCR能高效吸附苹果汁中展青霉素,时间、pH值和温度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TETA-WICF/MCR对展青霉素的吸附过程为多层吸附,吸附过程速率控制步骤为展青霉素与TETA-WICF/MCR孔道内的基团发生的化学反应。在25℃,Langmuir模型拟合得到的最大吸附量为270.27μg/g,是改性前的水不溶玉米粉吸附量的4倍。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吸附前后TETA-WICF/MCR表面形貌发生了明显改变。红外光谱证实TETA-WICF/MCR参与吸附的主要基团是氨基、羟基等。TETA-WICF/MCR的吸附处理对苹果汁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透光率、色值、浊度均无显着影响(p>0.05)。(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8-06-01)

叶鹏飞[8](2017)在《壳聚糖/脲醛树脂农用微胶囊的制备和控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缓释农药微胶囊可以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现实意义。以脲醛树脂为基础壳材制备得到的微胶囊可以延缓农药释放速率、延长农药作用时间,壳材降解后还能作为氮源供给植物利用,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微胶囊壁材。但是,脲醛树脂的脆性大、水溶性低、降解速率慢,用其作为单一壁材制备所得的微胶囊的缓释速率可调控范围有限。本文以一种天然的氨基多糖高分子物质—壳聚糖来改善脲醛树脂的降解缓释性能,因壳聚糖具有水溶性高、易降解、生物相容性等优点,用其和脲醛树脂构成复合壳层,可以达到调控微胶囊的降解速率的目的。但是,由于壳聚糖分子量大,具有空间位阻,故与脲醛树脂交联困难。。本文提出两步预聚合工艺,分别进行尿素和壳聚糖的羟甲基化,并将壳聚糖的羟甲基化与脲醛树脂的缩聚过程同时进行,制备壳聚糖/脲醛树脂复合单一壳层微胶囊。具体的方法是,首先将尿素和部分甲醛进行预聚合,然后转入缩聚阶段;加入壳聚糖溶液和甲醛,甲醛和壳聚糖预聚之后迅速和预聚液中的羟甲基脲缩聚,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包覆在芯材液滴的表面,形成微胶囊。本文研究了壳聚糖/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影响其缓控释性能的因素,具体内容和结论如下:(1)均匀而稳定的乳化液制备方法。由于壳聚糖中含有胺基,显正电性。不宜选用阴离子乳化剂,以免正负电荷发生中和,使乳化剂失去乳化作用;选用阳离子乳化剂,乳化液滴表面显分布正电荷,会排斥壳聚糖在液滴表面沉淀交联,影响壳层引入壳聚糖的效果。因此,选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Span-80作为复配乳化剂。形成的乳液呈蓝白色,分散液滴的直径在0.5~1 μm之间。(2)壳聚糖与脲醛树脂交联方法。由于壳聚糖只能溶解在酸性溶液中,且具有很大的空间位阻,故在树脂的缩聚阶段引入壳聚糖。研究发现通过在预聚合阶段和缩聚合阶段分批引入交联剂甲醛,可以有效提高壳聚糖交联进入壳层的效率,进而提高微胶囊的包覆效果和缓释效果。在缩聚阶段分次导入甲醛制备所得的MCP-4平均粒径为7.14μm、包覆率为70.39%,其缓释性能良好,是较理想的缓释微胶囊。(3)Uron环含量对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影响。在酸性条件下,尿素和甲醛反应可以生成Uron环。研究发现,分批引入底物尿素,即减少预聚阶段尿素的用量,转而在缩聚阶段引入尿素,可以有效提高Uron环在壳层中的含量。此外,由于预聚阶段物料比U/F的降低,使得预聚阶段未反应的甲醛转入缩聚阶段,提高了缩聚阶段的甲醛的量,故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壳聚糖交联进入壳层的效率。在缩聚阶段分次导入尿素制备所得的MCP-3平均粒径在11.7μm、包覆率为48.97%,缓释性能良好。(4)壳聚糖/脲醛树脂单壳层微胶囊制备工艺优化。研究壳层中壳聚糖含量和Uron环含量对微胶囊包覆效果和缓释效果的影响。实验中同时减少预聚阶段尿素和甲醛的用量,转而在缩聚阶段引入。结果发现,Uron环含量的增加能有效提高微胶囊的缓释速率,但同时也会降低农药的包覆率。因此,本研究在缩聚阶段引入部分甲醛,保证壳聚糖的交联效率,保证微胶囊的包覆率;同时还要引入部分尿素,提高壳层中Uron环的含量,以提高微胶囊的缓释效率。优化之后制备得到的MCP-7平均粒径为6.44 μm、包覆率62.26%,缓释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6)

张转玲[9](2017)在《碱性氨基酸改性壳聚糖螯合树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壳聚糖粗品进行脱乙酰处理,并且得到脱乙酰的最优工艺,具体的操作过程就是将壳聚糖粗品置于10g/LNaOH浓溶液中,110℃高温处理4h后,洗净干燥,制得脱乙酰度达到86.4%的壳聚糖。另外,讨论了脱乙酰度对壳聚糖吸附Cu~(2+)和Ni~(2+)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增加,壳聚糖对这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越好。然后研究了壳聚糖对Cu~(2+)和Ni~(2+)的吸附性,分别讨论了时间和用量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壳聚糖的用量是1.5g时,对50ml的25g/L的重金属溶液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且前10min内去除率呈线性增加,吸附20min后趋于平衡。壳聚糖吸附Cu~(2+)和Ni~(2+)的去除率分别为58.94%,50.21%,远远大于沸石、活性炭、硅藻土对Cu~(2+)和Ni~(2+)的去除率,且无选择性。吸附结果证明,壳聚糖对Cu~(2+)和Ni~(2+)的吸附相对于沸石、活性炭、硅藻土存在巨大的优势。为提高壳聚糖对重金属离子的螯合性及微生物稳定性,以壳聚糖(CS)为基体,在缩合剂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偶联剂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的存在下,将L-精氨酸固载到CS大分子上,制备出一种天然高分子基重金属螯合材料,L-精氨酸接枝壳聚糖CS-L-Arginine(CA)。深入探讨了接枝机理,并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再由叁因子叁水平筛选出了最优的接枝工艺。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和X-射线衍射(XRD)、核磁共振(13CNMR)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产物的结构组成。并采用坂口反应和结合凯氏定氮法测定了产物的接枝率GR。结果表明,当反应物物质的量比为nCS:nArg:nEDC=1:1:1,nEDC:nNHS=1:1,反应时间12小时,体系pH=5.5时,接枝率(GR)可达17.05%。通过调整反应物投入比,可以制备出接枝率不同的接枝产物。吸附实验结果显示CA(GR=17.05%)对溶液中Cu~(2+)和Ni~(2+)离子的去除率与CS相比显着提高,分别达到75.36%和68.42%。CA的抗菌性较CS也显着增强,GR为17.05%的CA几乎完全抑制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壳聚糖在接枝精氨酸之后,分子结构中由于含有大量氢基、氨基及部分乙酰氨基等电负性基团,在分子内及分子间存在大量氢键,由于这些氢键和分子间范德华力的存在,CA长链间形成了非共价结合的聚集体,所以其成膜性很好。本文先对溶液成膜工艺进行了研究,最后确定以2%的冰乙酸溶液为分散剂、以山梨醇为增塑剂,CA的质量分数为5%。并对涂膜法所使用底物进行了选择,最后确定涤纶膜作为涂膜底物CA膜厚度均匀,为0.03mm,单位厚度拉伸强力较大,为715cN。对Cu~(2+)和Ni~(2+)离子的去除率在74.53%和69.36%,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高达90.23%和93.37%。(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7-02-22)

骆韬,魏玉雪,李迪,梁丹,刘晓秋[10](2016)在《壳聚糖改性义齿树脂基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化学接枝方法在义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托表面涂覆壳聚糖薄膜,为树脂基托的抗菌改性奠定基础。方法:圆盘形PMMA试件,经表面接枝方法在PMMA基托表面涂覆壳聚糖薄膜。实验分为叁组:A组(未改性的PMMA试件)、B组(接枝法表面壳聚糖成膜的PMMA试件),(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9)

壳聚糖树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开发新型绿色的水处理材料,确定最佳的吸附工艺,以壳聚糖作为基质材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在均相条件下制备壳聚糖交联树脂,并通过红外光谱进行结构表征.考察了吸附温度、溶液pH值、吸附时间和壳聚糖树脂用量四个因素对壳聚糖树脂吸附去除罗丹明B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吸附工艺为,吸附温度60℃,p H为5,吸附时间60 min,壳聚糖树脂用量为0. 25 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壳聚糖树脂论文参考文献

[1].申艳敏,刘文举,孙晨,颜姗姗.壳聚糖/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叁元共聚吸水性树脂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2].宋岩,关桦楠,龚德状,刘博,杨帆.壳聚糖交联树脂的制备及吸附水中罗丹明B[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薛云峰,陈蕾蕾,张超.壳聚糖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应用研究[J].化工管理.2019

[4].张丞.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酚醛树脂复合支架材料修复SD大鼠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9

[5].刘海宁,廖海燕,张兰,陈上.巯基改性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其对水中铜的吸附[J].广东化工.2019

[6].孙若楠,于慧,张俊仪,施佳祺,王健.绢云母/聚丙烯酰胺/壳聚糖高吸水树脂的制备研究[J].广州化工.2018

[7].郭萌.氨基化磁性玉米粉/壳聚糖树脂吸附展青霉素[D].山西大学.2018

[8].叶鹏飞.壳聚糖/脲醛树脂农用微胶囊的制备和控释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

[9].张转玲.碱性氨基酸改性壳聚糖螯合树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7

[10].骆韬,魏玉雪,李迪,梁丹,刘晓秋.壳聚糖改性义齿树脂基托的研究[C].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大会论文集.2016

标签:;  ;  ;  

壳聚糖树脂论文-申艳敏,刘文举,孙晨,颜姗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