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阿克库勒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组,条带状砂体,滨浅湖砂坝
阿克库勒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刘金华,郭瑞,马洪涛,夏步余,先伟[1](2019)在《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东部阿克库勒组阿四段条带状砂体成因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叁迭系阿克库勒组阿四段发育多条条带状砂体,为塔河油田主要碎屑岩油藏之一,前人研究多认为此类砂体为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但在成因解释方面存在一些矛盾,因而有必要开展新研究。从研究区岩性、粒度、沉积构造、相序等方面分析,显示阿四段属于湖盆边缘滨湖—浅湖环境沉积,条带状砂体为滨浅湖砂坝成因。依靠地震储层预测成果等,在研究区识别出了3期砂坝,并在研究区西部和东部发现2个季节性朵叶体,该区域内的砂体经过后期湖浪的改造后形成滨浅湖砂滩。参考前人地层、沉积等研究成果,提出研究区发育多期次滨浅湖砂坝沉积模式,认为塔河油田东部地区阿四段沉积时期辫状河叁角洲控制面积变小,从而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滨浅湖环境,在滨浅湖环境内发育了多期次砂坝。(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陆金波,王英民,吴嘉鹏[2](2011)在《阿克库勒地区叁迭系砂体类型及分布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阿克库勒地区岩心、钻井及地震资料的分析,对叁迭系进行体系域级别的沉积特征分析。识别出辫状河叁角洲、湖泊和湖底扇3种沉积相,7种亚相,水上分流河道、水下主分支河道、侧缘分支河道、河口坝、补给水道、辫状沟道,远端席状砂7种砂体类型。确定了不同时期砂体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浅水型辫状河叁角洲、坡折型辫状河叁角洲-湖底扇、正常辫状河叁角洲3种砂体分布模式。认为古地貌对区内砂体分布起重要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1年15期)
郭思[3](2011)在《新疆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于奇东地区东河砂岩储层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岩心、测井、地震数据,建立地层格架,并分析沉积相类型,利用地震反演方法和地震属性提取技术,描述东河砂岩的厚度及展布。在老师的指导下,已完成了本次研究的主体究工作。对研究区有利区带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研究区内唯一自营井于奇1井在井深5605.0~5621.0m钻遇泥盆系上统东河塘组,视厚度仅16.0m,本组除顶部厚2.0m的泥岩外,其内只发育一层砂体,连续厚14.0m。由于缺少草湖地区井资料的对比及详细的岩心观察,因此于奇1井层序的划分归属及储集层物性特征评价必须结合区域对比研究。2、目的层系东河砂岩沉积层序厚度较小,难以在地震剖面上准确进行体系域的划分与标定,需通过地震反演及地震属性提取等地球物理方法预测东河砂岩储层展布规律及沉积相特征。3、对小干湖2号构造以东河砂岩为钻探目的层的YQ8井钻探结果进行详细研究。若该井在目的层系取得突破,需对小干湖构造(YQ8)进行特殊处理,利用各种地震属性技术,描述东河砂岩厚度、展布及储层特征。(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1-05-01)
陆金波,王英民,张雷,王改云,吴嘉鹏[4](2011)在《阿克库勒地区叁迭系湖底扇沉积及其主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岩心、粒度分析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中、上叁迭统湖底扇沉积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富砂型、富砾型两类湖底扇,二者在发育背景、沉积特征、控制因素及含油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富砂型湖底扇发育于研究区南部辫状河叁角洲前方,物源为远源搬运,供给充足,规模大,分选中等,主要受古地貌控制,发育相对稳定;富砾型湖底扇仅在研究区北部轮台断裂附近发育,属近源搬运,规模小,粒度粗,分选极差,主要受断裂控制,具有阵发性特点;物源条件、古地貌以及触发机制的差异性控制了不同湖底扇的沉积特征;在富砂型湖底扇中发现了大量的油气藏,相对富砾型湖底扇更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王改云,王英民,廖飞燕,魏山力[5](2010)在《阿克库勒地区白垩系层序地层样式及油气勘探有利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预测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白垩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根据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建立了该区白垩系层序地层格架,并探讨了其与沉积、构造演化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阿克库勒地区白垩系包括2个二级层序,分别相当于巴什基奇克组和卡普沙良群,其中卡普沙良群又细分为3个叁级层序。研究区发育辫状河叁角洲、曲流河叁角洲、湖泊等沉积相类型。油气勘探应主要寻找阿克库勒地区卡普沙良群底部Sq1的低位及高位体系域的储集砂体,平面上以研究区中南部的叁角洲前缘相带储层为最优。(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刘韵[6](2010)在《阿克库勒地区古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克库勒凸起已先后在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叁迭系四个层位获得油气突破,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优越条件。本论文以构造特征研究为主题,再详细分析阿克库勒凸起断裂、不整合以及圈闭等构造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3个重要不整合面(T74、T50、T46)在几个主要运动时期的古构造特征特别是局部构造特征,探讨局部构造的演化过程,建立起阿克库勒地区的古构造演化模式。之后,将研究区古构造演化规律与成藏条件以及成藏过程相结合,总结了古构造演化与油气的关系,最后进行了简单的目标预测,同时也取得了一些认识。主要有:1、阿克库勒凸起是一个形成早、多期次继承性发育、晚期翘倾变动并定型的构造单元。受区域构造背景的制约,加里东早期为拉张背景下的水下斜坡;加里东中期晚幕构造转换形成鼻凸雏形;海西早期强烈挤压形成夷平型鼻凸;海西晚期持续挤压,断裂发育强烈形成断隆鼻凸;印支-燕山期为翘倾背景下的沉降型鼻凸;喜马拉雅期大型复式凸起定型。2、阿克库勒地区断裂极其发育,断裂的发育不仅是油气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还控制了研究区构造圈闭的形成和发育。研究区多期的构造运动发育了T74、T70、T60、T50等不整合面,不整合面与断裂和输导层等油气输导系统相互交叉、迭置和连通,构成了研究区油气运移的立体输导网络。3、研究区在区域应力、岩溶作用、断裂、不整合、盐体塑性流动等因素的作用下,发育了构造型、非构造型和复合型叁种类型的圈闭,平面分布具有分带性,纵向分布存在不同类型的迭加与改造。4、阿克库勒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藏的形成是起始于加里东区延续至喜马拉雅期的持续过程,主要分为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印支-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四个阶段。圈闭形成时期主要为海西晚期和印支-燕山期,与成藏期匹配较好,喜马拉雅中晚期中新生代地层区域性北倾,使先期油气藏改造,油气重新分异、调整,浅层油气由北向南运移,形成新的油气藏。5、轮南地区是寻找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有利区带,托普台地区是寻找碎屑岩油气藏的有利区带。(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0-05-01)
计雄飞,赵锡奎,傅劲翔,李坤,代寒松[7](2008)在《塔北地区阿克库勒凸起断裂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北部在盆地的演化发展背景下,经历了基底形成、克拉通边缘坳(裂)陷、挤压隆起、短期坳陷、前陆盆地发展五个阶段。阿克库勒凸起在区域挤压和盐的塑性流动作用下,主要发育加里东期~海西期近EW向、NE向、NW向断裂,这些断裂平面上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并成排成带分布,垂向上具有分层性。断层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油气沿断层作垂向运移或穿过断层面作侧向运移,断层也成为阻止油气运移的屏障。阿克库勒凸起局部构造类型主要与断裂有关,断裂构造的性质决定了圈闭类型。受断裂活动影响,研究区油气藏具有多期成藏特点。(本文来源于《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期刊2008年05期)
刘辰生,郭建华,朱美衡,苏调红[8](2008)在《阿克库勒地区东河砂岩储集层特征及与邻区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克库勒地区东河砂岩以石英砂岩为主,成熟度较好,但物性较差,平均孔隙度小于10%,平均渗透率为5.41×10-3μm2.该区东河砂岩具极强的非均质性,这种非均质性与沉积相类型和成岩作用有关.滨岸相沉积的东河砂岩一般具较好物性,而潮坪相沉积的东河砂岩储集层物性较差.对东河砂岩物性影响较大的成岩作用包括胶结作用和大气降水淋滤作用.其中,碳酸盐岩胶结是主要胶结类型,对储集层物性的破坏作用最大,石英次生加大和粘土矿物胶结降低了储集层物性,也降低了孔隙的连通性,大气降水的淋滤作用使东河砂岩段顶部砂体储集物性变好.由于哈得逊地区和塔中地区东河砂岩沉积相类型和构造位置不同于研究区,其储集层物性较研究区好.(本文来源于《新疆地质》期刊2008年02期)
刘辰生,郭建华,朱锐[9](2008)在《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叁迭系湖底扇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岩芯观察表明,研究区南部叁迭系中油组沉积物的粒度较粗,主要为砾岩、含砾砂岩等粗粒沉积,这种砾岩砾石成分复杂,分选性差,典型的基质支撑,发育鲍玛序列。综合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确定该区中油组为湖底扇沉积。湖底扇可识别出扇中、扇缘和下切水道亚相,扇中亚相是湖底扇的主体,沉积物粒度最粗,可划分出辫状水道和水道间微相。扇缘亚相分布在湖底扇的最外缘,是湖底扇和盆地的过渡地带,发育鲍玛序列。下切水道亚相是湖底扇陆上物源的输送通道,主要为砂(砾)泥岩沉积,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两段下粗上细正韵律层,与湖底扇所反映的沉积特征相对应。湖底扇的物源来自研究区北部的辫状河流相沉积物,经盆地斜坡上的下切水道输送,在斜坡下部和盆底沉积,形成湖底扇。下切水道砂体和扇中砂体都是研究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旷理雄,郭建华,黄太柱[10](2008)在《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于奇地区哈拉哈塘组油气成藏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于奇地区是塔里木盆地塔河油区外围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哈拉哈塘组油源主要来自阿克库勒凸起南部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油源充足,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原油总体具有油质较轻、含硫量较低但含蜡量较高的特点;天然气属于典型的伴生气;圈闭类型主要为低幅度的构造圈闭,油气分布主要受低幅度背斜和断层所控制;区内储层至少发生了3次油气注入成藏期,即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古新世晚期—始新世和古近纪渐新世早期—新近纪中新世;成藏机制可归结为油气多期充注和多期次生成藏,燕山期为圈闭的形成与油气藏初步建立阶段,喜山期为圈闭的定型与油气藏重建阶段,成藏模式为它源-双向排烃-多期次生成藏或古生新储-双向排烃-多期次生成藏。(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阿克库勒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阿克库勒地区岩心、钻井及地震资料的分析,对叁迭系进行体系域级别的沉积特征分析。识别出辫状河叁角洲、湖泊和湖底扇3种沉积相,7种亚相,水上分流河道、水下主分支河道、侧缘分支河道、河口坝、补给水道、辫状沟道,远端席状砂7种砂体类型。确定了不同时期砂体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浅水型辫状河叁角洲、坡折型辫状河叁角洲-湖底扇、正常辫状河叁角洲3种砂体分布模式。认为古地貌对区内砂体分布起重要控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阿克库勒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刘金华,郭瑞,马洪涛,夏步余,先伟.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东部阿克库勒组阿四段条带状砂体成因再认识[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9
[2].陆金波,王英民,吴嘉鹏.阿克库勒地区叁迭系砂体类型及分布模式[J].科技导报.2011
[3].郭思.新疆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于奇东地区东河砂岩储层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1
[4].陆金波,王英民,张雷,王改云,吴嘉鹏.阿克库勒地区叁迭系湖底扇沉积及其主控因素[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5].王改云,王英民,廖飞燕,魏山力.阿克库勒地区白垩系层序地层样式及油气勘探有利区带预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
[6].刘韵.阿克库勒地区古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
[7].计雄飞,赵锡奎,傅劲翔,李坤,代寒松.塔北地区阿克库勒凸起断裂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8
[8].刘辰生,郭建华,朱美衡,苏调红.阿克库勒地区东河砂岩储集层特征及与邻区对比[J].新疆地质.2008
[9].刘辰生,郭建华,朱锐.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叁迭系湖底扇初探[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10].旷理雄,郭建华,黄太柱.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于奇地区哈拉哈塘组油气成藏机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