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磁波论文_张琳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频电磁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磁波,电离层,模型,电磁学,材料,天波,区段。

高频电磁波论文文献综述

张琳雪[1](2019)在《磷/氮掺杂石墨烯基复合材料高频电磁波吸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吸波材料是将电磁波吸收并转变成热能或者使电磁波干涉相消的功能性材料,被用来有效降低电磁辐射污染与提高电子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工作能力,在精密电子设备和军事隐身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研发厚度薄、密度小、吸波能效高、频段宽、环境适用性好的吸波材料,是当前本领域研究的热点。调控材料的磁损耗特性和电损特性,设计满足阻抗匹配的新型复合材料,是提高吸波性能的有效途径。石墨烯具有电导率高、比表面积大和质量轻等优点,其电损性能可受结构有效调控。常见的磁损耗材料有铁、镍及其氧化物等,具有储量丰富、成本低廉、种类众多、抗氧化和磁性可调等优点。利用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与传统磁损材料设计具有高效微波吸收效能的复合材料,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研究掺杂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微纳结构、负载量、结合方式以及界面效应等因素对吸波效能的影响。通过调控掺杂石墨烯材料上纳米材料的种类及形貌,调节了复合材料的复数磁导率和介电常数,研究了复合材料中掺杂石墨烯材料和纳米材料间的协同相互作用,提高了电磁波吸收特性。本文完成了磷掺杂石墨烯(P-GN)、磷掺杂石墨烯/叁氧化二铁(P-GN/Fe_2O_3)、磷掺杂石墨烯/四氧化叁铁(P-GN/Fe_3O_4)和氮掺杂石墨烯/镍(N-GN/Ni)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并对它们的微波吸收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此外,对磷掺杂石墨烯基的导电性进行计算,开展了理论研究,为磷掺杂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指导。1.P-GN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基于磷元素掺杂石墨烯优良的导电性,利用一步溶剂热法制备出超薄、褶皱的P-GN片层材料。通过XRD、TEM、SEM、FTIR及XPS对P-GN材料的形貌、结构、表面电子态、结合方式等进行了表征。微波吸收结果表明,与纯的氧化石墨烯(GO)相比,P-GN的微波吸收效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质量分数为50%的P-GN材料在15.3GHz处的最小反射损耗值(RL min)为-14.1 dB,且材料的厚度仅为1.5 mm。2.P-GN/Fe_2O_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吸波特性,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P-GN/Fe_2O_3复合材料。TEM表征发现六边形片状Fe_2O_3较为均匀地负载在P-GN上,与单独的P-GN片层材料和纯的Fe_2O_3纳米薄片相比,P-GN/Fe_2O_3复合材料显示出更强的微波吸收性能。当P-GN的含量为50 mg,厚度为5.0 mm时,在5.5 GHz频率处,P-GN/Fe_2O_3复合材料的RL min值可以达到-28.2 dB且其有效吸收带宽(RL<-10 dB)值为2.8 GHz(4.3-7.1 GHz)。3.P-GN/Fe_3O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为优化材料的阻抗匹配特性,增强微波吸收性能。采用退火-还原法制备了P-GN/Fe_3O_4复合材料。TEM表征发现Fe_3O_4较为均匀地负载在P-GN上,且保持六边形片状结构。对P-GN/Fe_3O_4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进行测试,其结果表明,与P-GN/Fe_2O_3纳米复合材料和纯的Fe_3O_4纳米片相比,P-GN/Fe_3O_4复合材料显示出更强的微波吸收性能。在厚度仅为1.7 mm时,复合材料能达到RL min值为-58.5 dB。4.N-GN/Ni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对氮元素掺杂石墨烯(N-GN)也进行了实验研究。用水热法制备了N-GN/Ni复合材料。从TEM结果可以观察到多刺状的Ni分布在N-GN表面。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在其厚度仅为1.6mm,频率为13.6 GHz时,有效吸收带宽(RL≤-10dB)为3.9GHz(11.2 GHz~15.1 GHz),RL min值可达-47.1 dB。研究表明,磷/氮元素掺杂进入石墨烯晶格中,既能够调节石墨烯的介电常数,又能增加石墨烯的缺陷,有效衰减和损耗入射吸波体的电磁波。将掺杂石墨烯材料与纳米颗粒结合,利用纳米晶与石墨烯之间的界面效应与两者间的协同效应,大幅度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刘雨享,刘珊[2](2019)在《高频无线电磁波传输能量损失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一系列影响因素将影响无线电磁波的能量损失。在本文中,将主要讨论电磁波在不同传输环境中的能量损失模型,并对电磁波在电离层损失情况进行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忹汰徜[3](2019)在《基于兆赫兹高频脑电磁波信号功率谱特有特殊频段的远距离接收技术方案初探——所谓的脑控仪和远程读脑仪和脑电波扫描仪接收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方案根据某些人群脑电磁波在特定高频段功率谱远大于他人的特征,选用线圈天线接收后经多阶lc带通超导滤波器滤波选频后,用一级或两级DC SQUID放大器放大,再用低噪声宽带放大器放大,然后取样。(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9年01期)

马小光,吕静志,张弛,王伟[4](2018)在《局部放电特高频电磁波信号在变压器内外部传播特性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变压器内部发生局部放电时特高频信号从内到外的传播特性,以及特高频信号在变压器内部和从内到外的传播特性差异,构建了单相变压器的模型,进行了特高频信号传播特性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特高频信号可以通过缝隙处传播到外部,但其信号峰值会大幅衰减。(本文来源于《河北电力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张震,徐刚,黄志增,王东攀,高晓进[5](2018)在《煤柱稳定性分析评价的高频电磁波CT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回采工作面内区段煤柱稳定性分析定量计算难度大、直观超前预评价难实施问题,应用JW-6型地下高频电磁波CT系统,研究电磁波衰减与煤柱稳定性评价因子(煤层裂隙发育和围岩应力集中程度)相关性,并以灵东煤矿及古山煤矿为工程背景,利用高频电磁波CT技术探测分析大、小煤柱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基于电磁波CT技术的煤柱稳定性评价的多参量指标,建立了基于电磁波衰减特征参数指标的煤柱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电磁波衰减系数随煤层裂隙的扩展不断增大;2)在采场围岩应力环境中,电磁波衰减系数值呈现应力集中区>应力降低区域>未采动影响区;3)对于同一性质的煤层,当煤体未发生异常破碎时,电磁波衰减系数越大,表明其所受载荷越高;4)电磁波CT技术可以较准确地实现煤柱稳定性的预测评价,煤柱稳定性预测评价因子反映在电磁波衰减特征图像上,表现为电磁波衰减异常区数目、衰减异常区的分布位置及范围、衰减异常集中系数;5)根据指数分析法确定了煤柱稳定性危险指数W,并对煤柱稳定性进行了等级划分:W≥0.75,较不稳定;0.45≤W<0.75,中等稳定;W<0.45,比较稳定。该研究结论对煤柱稳定性的超前预评价、煤柱宽度的优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莫凡[6](2018)在《高频电磁波在陆地表面的损耗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陆地形多样和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将其分为两部分研究:平地和山地。调查了几种常见的土壤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电导率、相对磁导率并假设先假设平地为光滑平面,估算了高频电磁波在平地的反射损耗。改进了刃峰模型来计算高频电磁波传播过程中与到阻挡而发生绕射的损耗,两者之和即为电磁波在陆地表面的反射损耗。(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8年10期)

薛奇[7](2018)在《甚高频(VHF)雷电电磁波接收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系统已经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些电子系统对外部电磁环境的适应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然闪电因其具有瞬态大电流和强电磁辐射脉冲特性,对各种电子系统及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危害,因此闪电探测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有效的闪电探测对人们科学理解闪电机理和预防闪电灾害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基于双锥天线的宽频带特性研究设计的VHF雷电电磁波接收系统正是为了探测闪电辐射电磁波。基于抗干扰角度出发,本文研究的VHF雷电电磁波接收系统的工作频率选择在了非常纯净的有线电视信号频段,为270MHz,且输出为中频38MHz信号。(1)由双锥天线的输入阻抗,得到双锥天线的基本原理以及输入阻抗公式,由双锥天线的电长度与信号波长和天线输入阻抗的经验公式,算得天线的振子长度为105.80mm,依据计算结果做出了原型天线。通过对天线的S11曲线的测试,不断调整天线尺寸,最终振子实际长度为100.00mm,在0~350MHz频率范围内,天线有且只有一个中心频点,为268MHz,-10dB带宽范围为252MHz~281MHz。(2)对信号处理电路进行了设计,包括中频转换电路、中频放大电路以及跟随器的设计。本文使用有线电视机高频头TDQ-3B6S-C进行甚高频到中频38MHz的转换,减轻应用过程中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以及传输压力。结合中频放大芯片MC1350自动增益控制特性,设计了中频放大电路,对高频头输出的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最终将各级电路焊接成板并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调试,调试结果表明信号电路的工作稳定,高频头、中频放大电路以及跟随器的输出均为38MHz,信号增益约为60dB。(3)对整个雷电电磁波接收系统进行了测试,包括实验室模拟测试和自然闪电实测。测试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情况下,18次测试过程仅有2次没有成功接收到模拟雷电电磁波信号,即接收系统对模拟雷电电磁波辐射源的辐射信号探测效率为88.90%,且与辐射源的辐射强度呈正相关;在实际接收自然雷电电磁波测试中,VHF雷电电磁接收系统与低频磁天线接收雷电电磁波同步性良好,且波形丰富程度远远高于低频磁天线。对VHF雷电电磁波接收系统收到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发现,信号强度在接近40MHz频率点时最大,说明采集到的信号以接近40MHz的频率为主,基本达到38MHz的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05-01)

宁楠楠,李恒宇,李国宁,孙辰[8](2018)在《高频电磁波的天波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着重研究不同因素对电磁波在海表反射方面的影响,并建立HF无线电波传播模型,提出利用控制变量法和灵敏度分析的思想来分析不同海洋条件对高频无线电传播的影响。同时,结合蒙特卡罗法及微元法,从概率统计角度提供一种传播仿真算法。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将这一过程离散化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和微元法进行了模拟。(本文来源于《现代信息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叶文慧,李琳琳,潘彩平[9](2017)在《高频电磁波在等离子鞘套中的传播衰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空间飞行器返回大气时的通信问题又被大家广泛关注,空间飞行器返回大气时再入过程中遇到的黑障区通信问题也急需解决。本文从信号链路角度,分析空间飞行器返回大气时再入过程中的黑障区通信问题。通过对等离子鞘套介质特性、电磁特性的深入探讨,针对飞行器实际飞行情况,对不同高度处等离子鞘套电子密度加入随机性,并对非均匀等离子鞘套进行改进的自适应分层分析电磁波在非均匀等离子鞘套中传播的衰减损耗,为解决空间飞行器返回大气时再入过程中黑障区通信问题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7年34期)

朱昊,张燕,朱欣欣,钟佳利,徐涵[10](2017)在《软磁化BaM的高频电磁波吸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固相法制备了BaM和Mn-Co-Zr叁元离子掺杂BaM(BaFe_(9.6)Mn_(0.6)Co_(0.6)Zr_(1.2)O_(19))粉体,并考察了烧结温度和掺杂对BaM结构和磁性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前后粉体均为纯相M型钡铁氧体,掺杂有利于颗粒细化,且尺寸均匀,最佳烧结温度为1 300℃。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VNA)测定其静态和动态磁性能,VSM结果表明,Mn-Co-Zr掺杂使BaM从典型永磁材料变为软磁材料,矫顽力最低为50.4 Oe。软磁化的BaM仍然比尖晶石铁氧体具有更高的磁各向异性,VNA测试发现,烧结温度1 250℃的掺杂BaM其共振频率高达16 GHz,拟合得到最强电磁波吸收在14.3 GHz达到-57.6 d B。(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7年11期)

高频电磁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考虑到一系列影响因素将影响无线电磁波的能量损失。在本文中,将主要讨论电磁波在不同传输环境中的能量损失模型,并对电磁波在电离层损失情况进行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频电磁波论文参考文献

[1].张琳雪.磷/氮掺杂石墨烯基复合材料高频电磁波吸收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9

[2].刘雨享,刘珊.高频无线电磁波传输能量损失模型[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3].忹汰徜.基于兆赫兹高频脑电磁波信号功率谱特有特殊频段的远距离接收技术方案初探——所谓的脑控仪和远程读脑仪和脑电波扫描仪接收原理[J].电子测试.2019

[4].马小光,吕静志,张弛,王伟.局部放电特高频电磁波信号在变压器内外部传播特性的仿真研究[J].河北电力技术.2018

[5].张震,徐刚,黄志增,王东攀,高晓进.煤柱稳定性分析评价的高频电磁波CT技术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8

[6].莫凡.高频电磁波在陆地表面的损耗预测[J].中国新通信.2018

[7].薛奇.甚高频(VHF)雷电电磁波接收系统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

[8].宁楠楠,李恒宇,李国宁,孙辰.高频电磁波的天波传播[J].现代信息科技.2018

[9].叶文慧,李琳琳,潘彩平.高频电磁波在等离子鞘套中的传播衰减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7

[10].朱昊,张燕,朱欣欣,钟佳利,徐涵.软磁化BaM的高频电磁波吸收性能[J].精细化工.2017

论文知识图

声子极化激元色散关系曲线温度为2000k时不同电子密度透射功率...高频电磁波的发射波和反射波波...粮仓多层系统高频电磁波总反射...介电常数虚部对高频电磁波反射...一4在陆地("=0.001,尽=15)平面上电磁波...

标签:;  ;  ;  ;  ;  ;  ;  

高频电磁波论文_张琳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