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忧郁症的心理问题及对应措施分析

产后忧郁症的心理问题及对应措施分析

(四川凉山州盐源县中医医院四川凉山615700)

【摘要】目的:对产后忧郁症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产后忧郁症患者20例,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5月,对这20例产后忧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后忧郁症患者护理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产后忧郁症患者干预后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因素、身体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均会导致产妇产后出现忧郁症的情况,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应加强其护理干预,给予其相关的预防措施,从而将产后忧郁症的几率降低。

【关键词】产后忧郁症;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5-0099-02

产后忧郁症属于精神障碍性(情感)疾病,临床较为常见,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嗜睡或失眠、孤独、食欲不振、疲乏、自杀或残害新生儿倾向等[1]。产后忧郁症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危害新生儿的智力、情感发育以及行为发展[2]。因此,对产后忧郁症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对产后忧郁症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其护理对策,内容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产后忧郁症患者20例,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5月,对这20例产后忧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并给予患者相应的应对措施。

20例忧郁症患者均已经确诊,年龄在20岁~40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28.36±4.52)岁;孕周在38周~41周之间,孕周平均值为(39.63±1.22)周;自然分娩患者12例,剖宫产患者8例;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患者13例,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患者7例。随机将产后忧郁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例。排除脑损伤、智力障碍、神经精神病患者,同时排除躯体疾病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两组产后忧郁症患者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产后忧郁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相关的应对措施。

两组均接受优质的孕期保健、入院护理以及产时疏导,具体为:

A:孕期保健

孕妇在进行产前检查时,为其宣传分娩相关的知识以及心理生理变化,增加对分娩放松技术的了解,缓解其对分娩的恐惧以及紧张心理。可采用多媒体、图谱等方法增加孕妇的孕期保健知识。指导孕妇哺乳、为婴儿洗澡、换尿片的方法和技巧。充分给予孕妇关怀和爱抚,耐心为其进行思想工作,使其正确认识生活、社会中的难题,树立分娩的信心[3]。

B:入院后护理

孕妇在入院时,应热情接待孕妇,为其介绍医疗人员的基本资料、病房环境以及相关的监测仪器,并告知科学分娩的安全性以及优越性,加强孕妇分娩知识的宣教,耐心解答孕妇以及其家属的问题,针对孕妇的焦虑、恐惧、矛盾等心理,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及情感疏导,促进孕妇情绪的安定。

C:产时疏导

产妇在进入产程之后,需要家属的陪伴以及医护人员的安慰,此时应根据产妇分娩的需求,给予产妇以及其家属相应的健康指导,包括擦汗、喂水、喂饭、如厕等。与产妇交流,为其讲解分娩时的相关注意事项,并给予其情感、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支持,并鼓励产妇家属可以对分娩的护理积极进行参与,调整产妇的心态,树立其自信心。可开展导乐分娩、有陪待产、分娩镇痛等措施,实施人性化的服务,使得产妇更好完成分娩,减少产妇分娩时的体力消耗,促进产褥期的恢复。

对照组忧郁症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即告知其分娩后的相关注意事项等。实验组忧郁症患者则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为:

护理人员采用科学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安慰,采用表情、语言、暗示、行为等方法以及针对性的护理,直接对产后忧郁症患者的不良认知、异常行为、情感障碍等进行影响,对产后忧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改善,以此达到预防、控制以及改善患者产后忧郁症的情况[4]。

产后忧郁症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可以对其不良症状进行缓解。有研究表明,产妇在分娩之后接受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产后忧郁症的发生几率。

A:产褥期护理

产妇在分娩之后会因为疲劳、会阴伤口疼痛、切口痛、睡眠差、子宫收缩、乳汁不足、便秘、尿潴留、情绪低落等情况,而需要家属以及医护人员的安慰和照顾。合理指导产妇进行情感的疏泄,为产妇提供生活以及心理护理,尽量为产妇提供良好的修养环境,并为其讲解育婴知识,指导其如何进行母婴情感互动、母乳喂养、鼓励效应,促进产妇更好完成角色的转变。将产妇早期锻炼的意识提高,从而促进产妇器官的恢复,增加产妇的自信心与自尊心[5]。产妇在出院之后,定时对产妇随访,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其恢复情况进行了解,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B:良好的家庭氛围

采用家访的方式,为产妇家属实施健康宣教,使其为产妇提供良好家庭氛围,促进产妇良好家庭关系的建立。产妇家属在给予产妇生活关心之外,还应给予产妇心理安慰,尽量缓解产妇的不良心理。

1.3产后忧郁症的预防

产后忧郁症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应加强产妇忧郁症的预防,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时加强其心理支持以及安慰,对产后忧郁症的发生进行控制。为产妇实施多阶段、多途径、针对性、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加大产妇的健康教育力度,将其心理素质提高。加强产妇忧郁症的评估,给予高危产妇充分的重视,协助其对心理状态进行调整,对其存在的心理压力进行缓解,发挥社会支持对产妇的作用,尽量改善婆媳关系以及夫妻关系,使得产妇可以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修养。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后忧郁症患者干预后的忧郁症状(SDS:抑郁自评量表,分数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1.5数据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时,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产后忧郁症患者干预后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干预前相比,*P<0.05。

3.讨论

导致患者出现产后忧郁症的原因较多,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其主要包括心理因素、身体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心理因素:多数产妇对分娩的过程认识较少,其较易出现恐惧、紧张等心理,主要是担心能否顺利分娩、疼痛、胎儿是否健康、能否被家人接受等,同时产妇即将担任母亲,会加大产妇的压力,导致产妇出现情绪紊乱、人际关系敏感的情况,形成心理障碍。身体因素:产妇的滞产、难产以及并发症情况是导致出现忧郁症的主要因素之一,疲劳、睡眠节律改变、分娩疼痛、营养摄入不足等会导致产妇出现恐惧等心理,增加心理以及生理应激反应,产妇出现心理不平衡的情况,诱发产后忧郁。社会因素:若产妇经历过不良产史,则较易出现精神障碍的情况,其往往会出现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较易出现忧郁症。家庭因素:产妇在分娩之后,其雌激素水平会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其敏感性增强,心理比较脆弱,较易出现情绪波动明显的情况,此时产妇较在乎家庭成员对自己的关心以及帮助,若产妇的家庭不和睦、家属冷漠、居住环境差、经济条件差、家庭存在性别歧视,则产妇出现忧郁症的几率就会加大。其他因素:产妇若伴有多疑、性格敏感、焦虑、内向等人格特征或存在忧郁障碍史的情况,则其出现产后忧郁症的几率就会加大[6]。

研究结果中实验组产后忧郁症患者干预后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我院使用的干预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助于其母亲角色的转换,提高幸福感。

综上所述,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忧郁症的原因较多,应加强产妇产后的护理干预,缓解其不良心理,促进其健康恢复,从而对产后忧郁症进行缓解和预防。

【参考文献】

[1]陈念妹.规范化产后访视工作预防产妇产后忧郁症效果观察[J].母婴世界,2016,14(6):33.

[2]苟琴,胡亚莉.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新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2):563.

[3]钟艳娟,季布.惠州市产后抑郁症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5(23):3294-3295,3298.

[4]王世婳.产后忧郁产妇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有效护理对策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3(10):159-159.

[5]廖培培,李玉红,张柳等.产后忧郁与自我接纳、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9):1829-1831.

[6]王惠.优质护理服务降低产后忧郁症发病率的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5(10):2811-2812,2813.

标签:;  ;  ;  

产后忧郁症的心理问题及对应措施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