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柴柴联合动力装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装置,动力,调速器,双机,数学模型,工况,舰船。
柴柴联合动力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王华,白斌[1](2014)在《柴-柴联合动力装置调速系统故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让船员深入认识柴-柴联合动力装置中的调速系统,并分析和排除相关故障,介绍了柴-柴联合动力装置的概念、调速器EUROPA 2231的工作模式和相应原理及柴-柴联合动力装置中调速系统的原理。结合装置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故障现象,对各种可能产生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类和深入分析。最后,为船员提供了一些建议,以尽量避免在使用中发生调速系统相关故障。(本文来源于《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徐青,杨义顺,忻元健,唐雷杰,王永生[2](2012)在《基于仿真的全柴联合动力装置特殊工作制联控曲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全柴联合动力装置单轴工作制和叁机工作制相应的联控曲线以保证推进性能综合最优的需求,运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对某全柴联合动力装置的单轴工作制和叁机工作制的联控曲线进行研究。首先,建立推进系统各部件的数学模型并将它们集成为整个推进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这些数学模型和仿真计算,运用"船—机—桨"匹配原理提出特殊工作制联控曲线的一般设计原则,经实船使用,证明所设计的联控曲线能有效实现原设计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舰船研究》期刊2012年06期)
张林森,王永生[3](2006)在《柴-柴联合动力装置单调速器并车控制法的数学建模和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柴联合动力装置(CODAD)是一种符合国情的推进装置。在建立单调速器法负荷控制器的数学模型后,利用仿真应用软件Matlab/Simulink将其转化为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单调速器法可以很好地解决柴油机双机并车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负荷合理分配问题,保证了双柴油机运行时(稳态或动态过程)柴油机输出转速的稳定性和负荷分配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06年05期)
宋恩哲,李晓通,陆平,孙军[4](2003)在《柴柴联合动力装置(CODAD)工况切换及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柴柴联合动力装置(CODAD)工况切换及控制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在文中对系统的关键设备并车齿轮箱进行优化设计,给出了另一种参考方案.优化方案能够在双机输出轴都与齿轮箱结合情况下做到速比切换,减少原方案中降速、加速的步骤,简化离合器的切换操作,从而更好地满足系统切换原则中快速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陆平,李晓通,李俊敏,王军[5](2001)在《柴-柴联合动力实验装置及其仿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国内第一套用于柴 -柴联合动力系统运行控制技术研究的CO DAD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并用MATLAB/Simulink建立其数学模型及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动态仿真研究。(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01年06期)
柴柴联合动力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全柴联合动力装置单轴工作制和叁机工作制相应的联控曲线以保证推进性能综合最优的需求,运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对某全柴联合动力装置的单轴工作制和叁机工作制的联控曲线进行研究。首先,建立推进系统各部件的数学模型并将它们集成为整个推进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这些数学模型和仿真计算,运用"船—机—桨"匹配原理提出特殊工作制联控曲线的一般设计原则,经实船使用,证明所设计的联控曲线能有效实现原设计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柴柴联合动力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1].王华,白斌.柴-柴联合动力装置调速系统故障分析[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14
[2].徐青,杨义顺,忻元健,唐雷杰,王永生.基于仿真的全柴联合动力装置特殊工作制联控曲线研究[J].中国舰船研究.2012
[3].张林森,王永生.柴-柴联合动力装置单调速器并车控制法的数学建模和仿真[J].内燃机工程.2006
[4].宋恩哲,李晓通,陆平,孙军.柴柴联合动力装置(CODAD)工况切换及控制策略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3
[5].陆平,李晓通,李俊敏,王军.柴-柴联合动力实验装置及其仿真设计[J].船舶工程.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