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

抗生素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

栗霏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可以使得细菌感染和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当前抗生素在临床治疗过程之中不合理使用的情况非常常见,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临床抗菌治疗失败以及细菌耐药性治疗失败。所以为了更好的增强抗生素药物的治疗效果还应当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病原学诊断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方面内容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关键词】抗生素;细菌耐药性;研究分析;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9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404-01

在最近的几年之中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并且忽视了当前药物对于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时常会出现有临床抗菌治疗失败的情况。

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就当前进行分析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情况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治疗不恰当而导致的耐药菌感染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势头。所以,为了更好的增强并且提升抗生素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全面的减少细菌抗药性的产生,还应当大力的提倡合理使用药物的重要性。首先应当对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分析,明确细菌的耐药性对药物监测所产生的影响。最后还应当结合当前现状制定出完善的控制计划,以更好的实现工作的改革。

1.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对于抗生素正确使用的影响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治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及对药物敏感性的测定。临床上要尽可能采集到各种感染标本送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即使已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也要收集标本送病原学检查。正确的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抗菌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应注意药物组合选择的正确性。临床常用的抗菌药有近200种,药敏试验没必要也不可能包括每种抗菌药,所测试抗菌药物的种类是根据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及临床可能选用的药物而确定的。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试验的周期较长,等到结果出来再出报告,对一些危重患者来说可能会丧失抢救时机。因此建立危重病人三级报告制度,及时指导临床用药是十分必要的。在报警提示细菌生长时首先进行涂片染色,将涂片结果通过网络报告。

2.细菌耐药性对抗生素选择的影响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会使得患者住院的费用增加、住院的时间延长,并且使得抗感染治疗出现失败的情况,严重之时甚至会导致患者的死亡率上升,使得临床感染治疗工作的开展遇到巨大困难。一般情况之下抗生素监测的内容包含有耐药性机制、细菌的耐药趋势、耐药趋势关系等等,同时还联系到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及抗菌药物处方等等。一般情况之下细菌的耐药机制有以下集中情况:细菌会同时的产生多种不同的修饰酶以及水解酶、细菌垂直传播以及水平传播耐药基因并且整合子系统;细菌膜内部的基因会形成改变并且出现外排泵系统。所以加强对细菌耐药性机制的分析,还应当全面的掌握细菌耐药性变迁的情况,准确的掌握其相关耐药基因的传播和转移情况。需要注意的是细菌的耐药机制相当复杂,不同的机制之间会产生相互的协同作用,所以还应当对其中未知的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

3.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抗生素都有着自身不同的抗菌谱以及抗菌的作用特性等等,同时有着不同的排泄和分类的依据,应当充分的结合感染性疾病的基本情况、病理的类型、病原菌的特点以及药敏实验的数据结果等等,选择最为恰当的抗生素,同时还应当结合感染部位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在临床中医护人员应当熟练的掌握并且灵巧的运用抗菌药物学以及相关微生物学的知识,正确的进行相关生物监测报告,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根据药代动力学的观点和药效学的研究结论,正确的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合理的用药涉及到的层面较为广泛,其涉及到了监督管理的规定、新政策的制定、耐药政策的监测以及新药的研究与开发等等。所以为了更好的增强抗生素使用效果,还应当严格遵守规定。

明确预防感染和治疗控制的相关概念,对于不同的并发症以及不同的手术切口部位,应当给予有针对性的区分。对不同的人群,也应当进行正确的区分。尽量的缩短抗生素使用和治疗的时间,同时结合涂片的结果以及细菌学培养的结果等等,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依照经验进行合理的判断,此外还应当注意患者病原菌以及自身免疫出现的时间,注意对特殊人群,诸如老年人、新生儿等的药物选择。严格控制细菌性感染以及发热等症状,同时准确的掌握抗生素使用的抗菌活性以及抗菌谱等等,正确掌握给药的间隔时间和药物自身的半衰期,进而有效的维持药物稳定的效果,维持药物在血液之内的有效浓度。最后还应当注意的是应当在临床实践之中大力的、全面的宣传抗生素治疗所带来的额诸多不良反应,以引起患者足够程度的重视。

结束语抗生素的发现使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但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不合理应用以及在非临床的滥用,导致细菌耐药和临床抗菌治疗失败.目前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也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提高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总的来讲增强抗生素使用和细菌耐药性的分析意义重大,如上文所阐述到的,在最近的几年之中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并且忽视了当前药物对于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故应当加强分析。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细菌的耐药性等进行系统性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抗生素使用过程之中应当注重的问题以及全面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基本措施等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相关临床研究工作的改革,更好的实现相关事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1]刘章平.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耐药性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03)[2]高磊,曹韵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耐药性的产生与检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06)[3]何少峰,黄世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耐药性和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的疗效[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04)[4]董玉军,关海军.淋球菌耐药性与淋病的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35)[5]文细毛,任南,吴安华.2010年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感染病例病原分布及其耐药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01)

标签:;  ;  ;  

抗生素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