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协调论文_陈炉,周国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地关系协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关系,协调发展,望城,乌拉,城镇化,贵州省,岩溶。

人地关系协调论文文献综述

陈炉,周国华[1](2018)在《长沙市望城区人地关系协调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永恒课题,人地协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5年望城区人地关系协调状态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望城区人地关系协调状态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处于中级协调阶段,但是不稳定,离优质协调还有一定距离。人地协调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耕地资源、水资源总量呈下降趋势,而城镇化快速推进,人地矛盾使生态安全受到严重挑战。未来应全面提高望城区综合竞争力,缩小区域差距;合理开发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尊重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促进要素的有效配置,健全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互补机制。(本文来源于《西部人居环境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2](2018)在《关于协调城市群“产、城、人”关系的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提高城市群质量,推进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群"发展不充分、不完善,部分超大城市既不断虹吸资源,加大叁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难度,又抬高实体产业经营成本,拉低城镇体系经济运行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建设信息化》期刊2018年05期)

李焱,戴文远,杨荣亮[3](2017)在《基于人地协调观的教学设计探究——以“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如何在地理课程教学中落实"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成为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新任务。文章以"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为例,以教学设计的形式探讨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本文来源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2017年18期)

焦思颖[4](2017)在《求解国土资源管理转型升级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焦思颖)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如何转型升级?7月22日,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围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利用与管理转型发展战略、我国人口发展与土地开发利用转型发展战略、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人地挂钩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报》期刊2017-07-26)

游珍[5](2017)在《基于人地关系视角的中国边境城市协调发展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边境城市是边境地区主要人口集聚地和重要经济集聚区,在维护边境稳定、促进边境地区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战略意义。论文从协调发展理论基础和作用机理分析出发,基于人地关系视角,运用系统评价模型以及地理学中的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建立了一套边境城市协调发展评价体系,以与中国陆地边境线相接的21个边境地级市为研究区范围,通过实证评价,提出中国边境城市协调发展的路径建议。本文在如下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1)提出了整体性和系统性是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并将影响协调发展的因素归纳为发展基础和发展水平两大子系统,认为两大子系统相互作用并互相调控,子系统各要素间配合得当、和谐一致,是城市协调发展的核心。该观点的提出对于当前碎片化的城市协调发展研究是一个重要进步。(2)基于以上理论分析,采用“密度、分割、距离”叁维分析、人地关系、“五大发展理念”及系统论框架,构建了集“发展整体特征、发展基础、发展水平、协调发展类型识别”叁定量一定性的边境城市协调发展评价体系,丰富了多学科背景的边境城市协调发展研究。(3)基于构建的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实证研究了中国边境城市的整体发展特征、发展基础、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类型,并提出差异化的协调发展发展路径。整体发展特征实证研究表明,边境城市整体发展层面面临“密度、分割、距离”叁重挑战,叁个维度与全国的综合比值为0.62,其中,密度维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最大;发展基础实证评价表明,边境城市约八成区域为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和一般适宜的过渡地区,水土资源保障程度较高,整体不构成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但区域差异明显,2005~2014年边境城市社会发展综合指数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0%,社会发展基础较弱,边境城市发展基础可划分为叁个类别;发展水平实证研究表明,边境城市发展水平呈高低水平两头小、中等水平中间大的“纺锤形”结构,空间分布格局与城镇化水平有较强吻合性,2005~2014年不同发展水平的边境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均在提高,不同发展水平的边境城市在五个方面的演进特征各不相同;根据发展基础类型和发展水平级别的协调关系,将21个边境城市分为叁种类型,认为以人口适度集聚与适度疏散来置换发展空间,是促进边境城市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长期路径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贺祥,熊康宁,林振山,陈起伟[6](2015)在《贵州岩溶石漠化山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演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构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基础上,运用熵值法等数学方法与模型,以贵州省9个市(州)为基本研究单元,对其人地关系系统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贵阳市资源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值逐年降低,其余地区综合评价值略微波动变化;遵义市、安顺市、黔东南州资源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值相对较高,对社会经济发展支撑能力较强,其余地区则对社会经济发展支撑能力较弱。2贵阳市、遵义市社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值较大,其余地区综合评价值较低;除贵阳市外,社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值均呈增加趋势,表明各地区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整体水平仍然十分落后。3各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度值均稳定增加,其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状态呈逐年改善趋势演进;至2010年,仅遵义市与安顺市的人地关系为协调状态,其余地区人地关系状态处于轻或中度失调状态。4各地区人地关系状态均朝着失调程度减轻方向发展演进;贵阳、六盘水、遵义等市人地关系表现为社会经济发展对地区资源环境造成一定损害与破坏,其余地区人地关系表现为区域资源环境开发程度低或不合理,制约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其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研究,逐步改善其人地协调关系。(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5期)

冯胜辉,霍金鑫[7](2015)在《“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活动教学建议(湘教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湘教版必修Ⅱ第四章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为例,从活动分析、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与活动后续四个方面介绍笔者在活动设计和实施上的一些实践经验。本节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有两条,一是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进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能站在协调人地关系的高度,说出人类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二是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这条标准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本文来源于《地理教育》期刊2015年06期)

刘艳[8](2015)在《安徽城镇化发展中协调人地关系的政府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对安徽十多个县市的调研,在总结安徽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政府行为成效与缺陷的基础上,得出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注重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关系平衡的实践启示。安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产生的现实问题归根结底是要素均衡关系被打破,没有实现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良性互动。由此,分别从人、地、资金和产业发展角度提出在规划布局、金融创新和立法完善方面实现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均衡发展的对策。(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胡学发,王忠彪[9](2015)在《“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Ⅱ)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课标解读】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本条标准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的要求,其中的关键词是"领悟""认识"。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告诉我们,随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能力的提升,人类对自然环境"作用"的尺度越来越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也越来越(本文来源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2015年11期)

闫巧娜[10](2015)在《城市化进程中河北省城市规模分布及人地协调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扩展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规模扩展迅速,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一些问题不断凸显:城市无序扩展,土地配置不合理,城市规划系统性、科学性不强,农用地面积大幅减少等等,这就需要判断怎样的城市规模才能使城市人口和用地达到协调状态,使城市发展达到最优效果。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对河北省33个市的城市规模进行研究,用分形理论中的位序—规模法则分别分析河北省人口和用地规模分布的演变规律,进而用偏移份额模型并结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分析各类城市建设用地的结构演化规律和合理发展方向,最后通过异速生长定律和城市用地扩展系数分析城市人口和用地之间的协调关系,以此分析的结果为依据,对河北省城市人口和用地的发展提出建议。得出了如下结论:(1)全省城市体系发育不够健全,首位度较低,2012年全省2城市指数为1.2,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仅为0.5,远小于其合理值1。规模序列结构正处于集中向分散过渡的发展时期,2012年,人口规模q值为0.81,用地规模q值则为0.79,省内首位城市发展不足,大城市的规模比起全国其他省份来说远远不够,其影响力距离理想状态仍有很大差距;中小城市是推进全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力量。总体而言,全省尚未形成理想的规模序列结构,还处于发展的中间阶段。(2)城市各用地类型中,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为增长性结构,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为主要衰减性结构;从空间分布看,迁安市、武安市等一批经济发展较好的县级市的补给效应比较强,其他城市的补给效应和挤出效应互有强弱。结合《标准》中各城市各类用地的超标状况,居住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超标城市较多,尤其县级市的居住用地占比较高。全省除承德市等少数几个城市外,绿地的占地比例都不达标。(3)河北省大部分城市用地增长速度高于人口增长速度,纵向来看近几年尤为显着,异速生长系数从2000年的0.75(幂函数)和0.66(线性函数),增加到2012年的0.87(幂函数)和1.00(线性函数),从负异速变为正异速。横向上近2/3的城市用地扩展系数超过合理值,地级市比县级市的扩展系数偏高;并且除少数几个城市外,河北省整体城市人口密度偏低,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4)

人地关系协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提高城市群质量,推进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群"发展不充分、不完善,部分超大城市既不断虹吸资源,加大叁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难度,又抬高实体产业经营成本,拉低城镇体系经济运行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地关系协调论文参考文献

[1].陈炉,周国华.长沙市望城区人地关系协调度评价[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

[2]..关于协调城市群“产、城、人”关系的建议[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8

[3].李焱,戴文远,杨荣亮.基于人地协调观的教学设计探究——以“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

[4].焦思颖.求解国土资源管理转型升级之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

[5].游珍.基于人地关系视角的中国边境城市协调发展路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6].贺祥,熊康宁,林振山,陈起伟.贵州岩溶石漠化山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演进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

[7].冯胜辉,霍金鑫.“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活动教学建议(湘教版)[J].地理教育.2015

[8].刘艳.安徽城镇化发展中协调人地关系的政府行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胡学发,王忠彪.“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教学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

[10].闫巧娜.城市化进程中河北省城市规模分布及人地协调关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项目与运营的区别海洋资源环境系统影响过程西藏2004~2008年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度区域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协调模式...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协调框架高中生对家乡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标签:;  ;  ;  ;  ;  ;  ;  

人地关系协调论文_陈炉,周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