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中县配龙镇中心校学资中641200)
新课程标准要求:“《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活动为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与体验”。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力求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最终达到教会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下面谈一些自己的教学体会:
1.活动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本课程旨在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各种实际活动,以调查、观察、实验、讨论、制作、表现、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活动,让学生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因而,教材内容编排时都是一项项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活动,但是有许多活动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乡土实际加以调整,从而真正做到教会学生更好地生活。如第一册《品德与生活》中《我的爸爸妈妈》教学时,有一个活动环节是通过介绍父母的职业培养对父母的自豪感。然而,针对本校学生家长的职业调查来看,很多家长都没有职业或是没有固定职业,若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对部分学生来说,要培养自豪感比较困难。针对以上实际情况,处理教材时,不妨通过夸夸父母的特长、父母的本领的活动来达成这一目标。又如,第二册《上超市》一课,教材介绍的是上大型超市的一般步骤,对于大城市中的学生来说较实用,而农村学生接触的是一些小超市甚至是小卖部,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农村学生应重点去了解、学习、体验小超市的一些规矩,对上大型超市的规矩作一般了解,真正体现活动的实效性。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呈现给儿童的是彼此联系的活动和体验,因而教师组织活动要注意与以往活动、与儿童生活经验的联系。例如,教学第一册《麻烦事,我不怕》,当遇到迟到了、忘了带学习用品、作业做了忘带等这些麻烦事时,引导学生通过调整心情、想办法、找原因去克服,再以类似的方法,扩展到解决平时生活中与同学、与家长发生矛盾的烦恼,从而明白困难、烦恼事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的道理。
2.活动的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
(1)动脑与动手结合
俗话说:“听过的不如看过的,看过的不如亲手做过的。”不管是从《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特点,还是从儿童这一角度去谈这门课的教学都是如此。有些知识教师讲解、演示多次却不如让学生亲自做一次,理解得更透彻、记忆得更牢固。即“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在做中领悟”。如在教学第一册《让我自己来吧》一文时,“正确穿衣”的难点是套衫的前后,在教学时让学生穿一穿套衫,说说你是怎样分出套衫的前后,然后再进行一次穿衣比赛,这种手脑并用的方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有效的。
(2)自主与互助结合
“小组活动”,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而讨论在小组活动中更是经常用到,我在开始组织学生讨论时,走了一些弯路:常常在确定讨论主题后,有的学生为了抢先回答,乱喊乱叫;有的学生只顾想着自己的答案,而不注意别人的回答;还有的学生高声打断别人的谈话,很没有礼貌……我真对“小组讨论”失去了信心。可是后来一想,我的学生还只有一年级,他们自制能力差,表现欲强,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正常的;但同时他们又特别信任老师、善于模仿。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我坐到学生中间,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又要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但跟以往不同的是请大家当老师,先来看看我们这个组是怎么学习的,评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合讨论话题,于是,我就近跟同学讨论起来,其他同学们好奇极了,静静地望着我们,他们感到很新鲜。我们讨论结束时,“小老师们”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说:“你讨论之前,先分好说话的先后顺序”;有的说:“一个人发言,其他人都认真听,而且声音很轻”;有的说:“一个小朋友讲完了,其他小朋友才提出意见”;有的说:“有的小朋友说得好,别的小朋友夸他真棒”;有的说:“有的小朋友接受帮助说谢谢了”。别看学生年龄小,你一言我一语还真把我刻意流露的优点找出来了。我及时表扬了他们:“小朋友的小眼睛真亮!希望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在以后的活动中也能得到表扬,甚至比我们组更出色!”从此以后,我抓住一切机会反复强化,使学生形成习惯,小组讨论变得有序、热烈。
(3)教师与学生结合
在学生进行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应该闲着,也应积极的活动。一方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随时顾及学生,并采用多种方式去调动和维持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应给予循循善诱的引导或指导,而不是把现成的道理、方法简单地教给学生。比如在《让我自己来吧》一文的教学中,有一内容是整理床铺,可通过如下步骤:①教师示范叠被子,让学生重点观察叠被子的办法。②在示范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叠被子过程中两个特点:一是被子竖向的左右两边,分先后往中间叠,重叠在一起时应三层;二是两端往中间叠时,两端相碰,再对折。③用事先准备好的与学生的活动密切相结合,这样才更有助于他们对这一技能的掌握。
3.更好地体现为学生的生活服务
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把校内外、课内外各种有用的资源调动起来,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教学,进而达到本课程为学生更好地生活服务这一目的。一是教学活动由课堂向社会的延伸,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二是教学活动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
如在教学《我喜欢美好的环境》一课时,“抓住我喜欢美好的环境”这一主题的特点,即环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在课前进行布置,要求学生自己回到生活中去观察、搜集、调查、分析、体验等方法,收集一些美好环境的图片和一些污染环境的严重性的资料,在课中,通过“这儿怎么了”这一环节,让学生比较、想象、讨论,如何改变我们的环境,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把废品通过自己的加工和精心创造变为“宝”,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环境。再如在教学《和诚实交朋友》一课时,可以以“豆豆的故事”为切入点,通过故事大王讲故事的活动环节,把平时生活、学习中说谎话的故事讲出来,让学生在讲、听、议中,体验到说谎话确实害处大。这样,通过“从生活到课堂,再从课堂到生活”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将教材内容与儿童现实生活相结合,有效地达到本课程为学生更好地生活服务这一目的。
总之,作为一个活动型的综合课程,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活动的开展,使活动真正为学生能健康安全、愉快积极、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