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得到实验室现有户用太阳能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运行参数,综合考虑环境温度、辐照度、制冷量、COP值和集热面积等,对系统温水入口温度、冷却水入口温度及冷媒水出口温度进行了仿真计算。将计算结果输入实际循环,得到发生器单位热负荷值,并与模拟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温水入口温度、冷却水入口温度、冷媒水出口温度的最优范围分别为66~71℃、25~30℃和14~17℃;由于实际循环中存在非凝性气体、管路流动阻力、热交换器热量无法完全回收以及发生器热损等情况,发生器单位热负荷的实测值略大于模拟值,且随着温水入口温度升高两者误差不断增大,最大误差为11.8%,平均误差不超过7%,说明运行参数选取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李培涛,田瑞,辛浩,王志敏
关键词: 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制冷量
来源: 热能动力工程 2019年0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
单位: 内蒙古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内蒙古尖锋新能源有限公司
分类号: TB657
DOI: 10.16146/j.cnki.rndlgc.2019.04.019
页码: 122-126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325K
下载量: 186
相关论文文献
- [1].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研究进展[J]. 新能源进展 2019(06)
- [2].吸收式制冷节能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J]. 电子测试 2020(08)
- [3].吸收式制冷在低温公用工程中的应用[J]. 安徽化工 2020(04)
- [4].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4(21)
- [5].扩散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原理及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无线互联科技 2015(01)
- [6].扩散吸收式制冷技术进展[J]. 新能源进展 2014(01)
- [7].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在舰船上应用研究[J]. 中国修船 2010(04)
- [8].浅谈吸收式制冷技术的研究[J]. 才智 2010(34)
- [9].浅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J]. 科技风 2019(14)
- [10].混合制冷剂吸收式制冷性能优化措施探究[J]. 赤子(上中旬) 2015(10)
- [11].多段吸收式制冷装置[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9(05)
- [12].吸收式制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2009(01)
- [13].氨水吸收式制冷在冷藏车中使用的探讨[J]. 企业技术开发 2019(08)
- [14].氨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分析[J]. 广东化工 2013(23)
- [15].柴油机余热驱动吸收式制冷的应用研究[J]. 技术与市场 2010(12)
- [16].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海水淡化联产系统在别墅的应用[J]. 制冷与空调 2020(02)
- [17].复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研究进展[J]. 低温与超导 2019(06)
- [18].太阳能热驱动在吸收式制冷技术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 2015(Z2)
- [19].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空调集热器的研究[J]. 太阳能 2009(07)
- [20].运行工况对双效空冷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J]. 化工学报 2008(S2)
- [21].工质对的过量焓对吸收式制冷系数的影响[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20(10)
- [22].渔船尾气驱动的氨水溶液冷却吸收式制冷(英文)[J].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10(02)
- [23].两级吸收式制冷空调的数学建模与性能仿真[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08(06)
- [24].热阻、热漏和内不可逆性对两级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J]. 太阳能学报 2017(08)
- [25].单压吸收式制冷气泡泵冷态实验及性能分析[J]. 低温与超导 2013(01)
- [26].以离子液体为吸收剂的吸收式制冷循环热力学分析[J]. 化工学报 2018(S2)
- [27].水泥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吸收式制冷技术研究[J]. 水泥工程 2014(03)
- [28].船舶余热吸收式制冷空调[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7(12)
- [29].吸收式制冷在车用空调中的发展[J]. 汽车与配件 2012(40)
- [30].中小型船舶吸收式制冷应用可行性分析[J]. 江苏船舶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