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新院:从“中体西用”说开去论文

巫新院:从“中体西用”说开去论文

摘要:“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在近代,西方国家伴随着对外侵略扩张而迅速崛起,中国却因为固步自封而逐渐落伍。落后就要挨打,西方国家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民族危亡,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前赴后继,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与探索,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开展了洋务运动。

关键词:内忧外患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一、提出背景

19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内忧指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代表的农民起义。此时的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政治腐败,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兴起于两广地区的太平天国起义。历时14年,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其影响范围涉及18个省市,占据了全国半壁江山,严重冲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出于稳定统治和自身阶级利益的考虑,迫使清朝统治者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旧法子统治下去,不得不有所改变。

而“外患”则指的是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侵略。欧美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前后,为了扩大海外市场,掠夺原料,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逐渐发生变化,清政府再也不能对一些地区和部分权力领域行使完全的主权,面对西方国家的频频战争侵略,清政府的统治阶层也不得不思考对策。

随着中外接触的日益频繁,清政府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逐渐摒弃传统的华夷观念,大胆地提出了要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翻译各国律例,设译馆,编译出《四洲志》等著作,介绍西方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情。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出《海国图志》,正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成为洋务派的理论依据。而奕、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在同“洋人”打交道的时候,看到了西方国家的“船坚炮利”,也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武器实现清朝的“自强”,抵御西方的侵略。

卵巢良性肿瘤在确诊后需立即实施手术治疗,若延误手术时机,疾病呈进行性发展,极易进展为恶性肿瘤[1]。既往开腹手术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常用术式,但术后创伤大,患者恢复速度慢。腹腔镜手术是基于微创技术发展而来,在医学中已得到成功应用。本文就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采取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其效果现比较如下。

二、基本含义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等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等主张,以图挽救民族危亡,维护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对于办洋务的目的,曾国藩曾说“剿发捻,勤远略”。“剿发捻”即镇压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主的农民起义,“勤远略”则是抵抗外来侵略。洋务派在清朝中央的代表奕进一步指出“,发捻”危及清廷统治为“心腹之患”,沙俄垂涎我领土为“肘腋之患”,英法意在与我通商为“肢体之患”。

现阶段世界以工业制造加快产品国际化为主要趋势,全球制造产业当中其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价值较低,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仍然集中在类似于我们国家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是第一大出口产品的国家,以委托代加工为主,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互联网电子以及芯片类产品当中,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握还很不全面,还是要依赖于进口。传统的纺织服装类出口也是以中低端产品为主,没有树立世界级的品牌。

三、实践活动

60年代起,洋务派的地方实力派人物曾国藩、李鸿章等,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用企业,如安庆内军械所等。为解决洋务运动中资金、燃料等问题,70年代起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如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等。面对西方的军事侵略扩张,洋务派还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以提高国防能力。特别是北洋水师,从德国、英国引进了一批“远”字号军舰,吨位及作战能力在亚洲是领先的,不亚于甲午中日战争时的日本战舰。发展洋务事业就需要一批熟悉洋务的人才,为此,他们又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以培养翻译、科技、军事等人才。他们还大胆的“走出去”,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留学幼童出国深造,学习外国的“长技”,也涌现出一些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著名的有詹天佑、严复等。

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中体”指的是中国的文武制度、传统文化思想。洋务派认为中国的文武制度、传统的儒家思想、纲常礼教远出西人之上,非常优越,绝不可以改变。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对“中体西用”进行了全面阐述和总结。“西用”指西方的科技军事,尤其工业文明优于中国。要向他们学习,创办军用、民用企业,提高我国的国防能力,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西用”维护“中体”,“西用”只不过是洋务派维护“中体”即封建制度的手段,对于可能影响“中体”的西方文化、政治制度是不会学习的。所以“中体”是洋务活动服务的根本,“西用”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和方法。

四、实践结果

试图让西方的“用”扎根于东方的“体”,其结果只能是水土不服。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强”和“富”,“中体西用”思想不能挽救中国,原因在于只学了西方的“用”,而没有学习西方的“体”,只涉及器物而未涉及制度。不改变落后腐朽的封建政治制度,就不能从根本上挽救民族危亡。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中体西用”思想和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虽然主观上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但客观效果却具有积极意义。毕竟它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经济上,所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首次采用了西方的大机器生产方式,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尤其民用企业,刺激了我国民族工业的诞生,对外来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也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军事上,19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创建的三支海军,技术先进,实力较强,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防能力;文化教育上,开设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不仅促进了洋务运动的顺利开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学古知今,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在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中国在政治体制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稳妥的改革,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这启示我们,改革一定要全面、深刻,而不是片面的、表面的,这样才能促进自身稳健、快速的发展。

她的思想存在于诗人的坦率中,这种梦幻是如此的微妙(我看见所有的光芒都于此闪耀/一切的失望在这里都烟消云散/夏天为天使的衣裳裁剪云朵),这种幻想里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女缪斯的气息:她的眼(“眼睛”“眼神”“泪花”)、她的才气(“光芒”“深沉”),甚至诗人已毫不遮掩地嫉妒她的存在(“雨后它也对你的眼睛心生妒忌”)。诗人于字里行间中时常透出自己对“诗神”的那种忐忑不安,但却又想与她更加亲密(“让我想要附身啜饮”)。这种亲密虽是黯淡的,却带有沉默的光环(“让我失去了记忆”),它无时无刻不在闪耀。

标签:;  ;  ;  ;  ;  ;  ;  ;  ;  ;  ;  

巫新院:从“中体西用”说开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