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里分住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住宅,近代,武汉,环境,堂屋,巷道,空间。
里分住宅论文文献综述
廖慧[1](2013)在《对武汉里分住宅自发改造问题的思考——基于上海村居住实态调查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居民的自发改造对于里分传统风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也给今后的更新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但自发改造真实地反映了居民现实的生活需求,其中也不乏好的有借鉴价值的做法。基于此,该文以上海村为研究对象,通过上海村自发改造行为的实态调查,了解到促使居民自发改造的主要原因、改造的主要类型,以及居民对自发改造的评价与价值认识,基于调查的结果,确定今后里分更新的目标及科学合理的更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3年12期)
罗睿,彭雷[2](2012)在《武汉近代里分住宅更新保护研究——以坤厚里片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研究成果来源于"德中同行"子项目——中德联合设计之武汉近代欧式建筑研究与保护。通过对武汉老里分住宅片区——坤厚里的大量实地调查、测绘与研究,分析总结了这一片区的成因、整体特征和类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针对坤厚里片区一元路沿街路段的更新、保护及利用的思路与原则,提出"赋予里分新的内涵、提取里分标志元素、整合空间尺度、丰富空间层次、延续传统生活方式"五个更新保护策略,从而为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的更新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2年06期)
朱佳[3](2011)在《浅析近代武汉里分住宅的保护与更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武汉里分住宅是武汉近代历史发展的产物,对里分住宅的保护与更新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了简析,重点对里分住宅的基本保护内容和基本更新方法做了探讨,力求找到一种适合于当下的里分住宅保护与更新的基本途径,更好地延续和传承传统历史文脉,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它更大的魅力。(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1年05期)
房俊辉,王晶[4](2008)在《武汉近代里分住宅和谐更新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武汉里分住宅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剖析其在新时期现状堪忧的主要原因,指出当前对其更新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新时期里分住宅保护、更新和再利用的方式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8年05期)
庄琮博,李威仪,江式鸿[5](2008)在《武汉里分住宅居住空间使用特性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主要探讨武汉里分住宅从过去一栋一户,到现在一栋多户的居住型态。并研究在居住密度过高的情况下,居民如何藉由居住空间及使用活动的调整,来满足日常生活行为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08年01期)
庄琮博,李威仪,江式鸿[6](2007)在《武汉里分住宅社区居住环境品质评价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内外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下,对于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社区居住环境品质评价之检视尤为重要,文章系延续过去里分之系列研究之一,特针对里分住宅居民对于里分住宅内部环境、邻里性设施及环境、社区邻里关系及社区周边环境等四大部份进行评价,作为里分住宅未来社区居住环境品质改善之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07年08期)
李威仪,庄琮博,俞海龄,刘玉芬[7](2007)在《中国武汉里分住宅巷道空间活动特征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武汉里分住宅的系列研究之一,主要居民于里分社区巷道空间的活动,了解巷道空间平日与假日活动差异与活动的特征,并进一步归纳里分社区巷道作为邻里交往空间的特徵及原因,作为里分住宅未来保存与再利用之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07年02期)
黄绢[8](2007)在《武汉里分住宅堂屋空间流变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通过调查武汉里分住宅堂屋空间形态与构成要素的流变,认为堂屋空间集中体现了中西居住观念以及建造技术的交迭与融合,是了解近代武汉社会作为西方与上海“他者之他者”的一个有效窗口。(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07年01期)
李百浩,徐宇苏,吴凌[9](2002)在《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关于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的研究,仅有部分零散文章,且多沿用上海的“里弄”之名称。该文以近代武汉的主要住宅建筑类型——里分住宅为研究对象,历史地分析了近代里分住宅的发展过程、里分和里分住宅的类型及其特点;从平面布局、结构、装饰与细部、居住形态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的特征,对于近代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以及发展具有武汉地方性的现代住宅设计,都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期刊2002-06-30)
陈玲[10](2002)在《武汉近代里分住宅保护与更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近代武汉里分住宅为研究对象,将其保护与更新的研究放在近代武汉向现代武汉发展的大背景中,运用专业理论和设计方法,融合相关的社会、经济、历史等因素。首先通过对武汉市江岸区的里分住宅的进行调研,从保护与更新的角度,确定其现存状况、分布特征和类型,并从历史风貌形态、功能使用情况和社区结构叁个方面建立保护与更新的评价体系,以确定保护与更新的原则、内容和等级。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与更新的理论方法和模式。确定各种模式的具体改造思路、技术手段和改造途径。最后通过对同兴里、上海村等案例研究,研究现实条件下近代武汉里分住宅的保护与更新的各种模式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2-05-01)
里分住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文研究成果来源于"德中同行"子项目——中德联合设计之武汉近代欧式建筑研究与保护。通过对武汉老里分住宅片区——坤厚里的大量实地调查、测绘与研究,分析总结了这一片区的成因、整体特征和类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针对坤厚里片区一元路沿街路段的更新、保护及利用的思路与原则,提出"赋予里分新的内涵、提取里分标志元素、整合空间尺度、丰富空间层次、延续传统生活方式"五个更新保护策略,从而为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的更新设计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里分住宅论文参考文献
[1].廖慧.对武汉里分住宅自发改造问题的思考——基于上海村居住实态调查的分析[J].华中建筑.2013
[2].罗睿,彭雷.武汉近代里分住宅更新保护研究——以坤厚里片区为例[J].华中建筑.2012
[3].朱佳.浅析近代武汉里分住宅的保护与更新[J].山西建筑.2011
[4].房俊辉,王晶.武汉近代里分住宅和谐更新探析[J].山西建筑.2008
[5].庄琮博,李威仪,江式鸿.武汉里分住宅居住空间使用特性之研究[J].华中建筑.2008
[6].庄琮博,李威仪,江式鸿.武汉里分住宅社区居住环境品质评价之初探[J].华中建筑.2007
[7].李威仪,庄琮博,俞海龄,刘玉芬.中国武汉里分住宅巷道空间活动特征之初探[J].华中建筑.2007
[8].黄绢.武汉里分住宅堂屋空间流变与分析[J].华中建筑.2007
[9].李百浩,徐宇苏,吴凌.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研究[C].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2002
[10].陈玲.武汉近代里分住宅保护与更新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