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逻辑运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逻辑,卷积码,偏振,译码,游程,组合,激光器。
逻辑运算论文文献综述
杨雪梅,毕春艳[1](2018)在《(n,1,L)卷积码的逻辑运算译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卷积码译码电路复杂度并获得较好的译码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逻辑运算的卷积码译码方法,即利用异或逻辑运算的因果互换关系,实现卷积码译码重建。将该方法应用到(n,1,L)卷积码译码中,通过对几种常用的(n,1,L)卷积码进行译码仿真,证明该方法能顺利完成译码重建,且算法简单,易于实现。(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杨雪梅,杨万全[2](2018)在《基于逻辑运算的卷积码译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逻辑运算的卷积码译码方法。该方法利用异或逻辑运算的因果互换关系,将接收数据与卷积码移位寄存器中数据按编码逻辑的反方向进行异或运算,并设计一定的算法得到译码重建。对(2,1,5)卷积码译码的研究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新算法能够完成卷积码的译码重建,算法简单,易于实现,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8年09期)
徐家旺[3](2018)在《基于相邻位逻辑运算的相对游程长度的编码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集成电路所要承载的数据越发庞大,从而集成于芯片上的知识产权核也变得越来越多,但芯片却趋向于微小化、智能化发展,这就要求增强芯片各方面的性能,芯片的复杂化意味着芯片性能测试时遇到的故障也更加复杂。目前有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减少测试时间,降低测试耗能,减少测试数据量等。测试数据压缩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论文介绍了数据压缩技术的研究背景及现状,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的相关知识及面临的挑战,综述了几种常见的数据压缩方法,并分别对这些方法做了对比与改进措施。就自动测试设备ATE(Automat Test Equip)而言,传统的编码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测试数据中连续1游程和连续0游程进行编码,对于它的分析发现和测试集中不仅存在连续的0游程和连续的1游程,还存在着大量的交替10游程和交替01游程,传统的编码方法对这种交替游程的编码时,代码字的长度与原始长度相比并没有优势,甚至比原始长度还要长,这样就达不到数据压缩的效果。在此提出一种基于相邻位逻辑运算的相对游程长度的编码方案,使用相邻位逻辑运算通过在总数据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测试数据的游程数量达到增加测试数据的游程平均长度,使得所有的交替10游程和交替01游程转化为连续游程,再通过编码相对游程长度来减少编码的长度,从而减少编码的数据量。本实验是使用JAVA语言编程,对于ISCAS 89部分标准电路的实验表明,提出的编码方法有很好的压缩效率。(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期刊2018-06-15)
李吉祥[4](2018)在《基于DNA动态自组装的逻辑运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DNA作为一种遗传物质载体承受着巨大的信息遗传的任务,DNA纳米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当前生物信息处理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而DNA纳米结构体的模型构建以及纳米逻辑电路设计又是当前控制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动态DNA自组装模型构建以及逻辑电路设计方法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为DNA计算在生物信息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创建实用的方法。本文以六臂DNA sub-tile分子瓦模型以及链置换(即动态自组装)技术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下而上的自组装理论实现了异或及同或的纳米逻辑的操作运算,并利用纳米逻辑电路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内容如下:针对先前的四臂分子瓦模型结构的不稳定性进行探讨和改进,设计了六种不同长度的DNA sub-tile分子瓦单链结构,根据单链分子瓦序列的粘性末端互补性构建了六臂的分子瓦结构模型。根据粘性末端互补配对原则构建了六臂的分子瓦模型结构,并运用六臂DNA sub-tile模型的结构设计了异或和同或两种逻辑运算操作,基于这两种操作运算又进行了纳米图形的设计,即基于异或操作构建了中国地图模型结构和基于同或操作运算构建了亚洲地图模型结构,这对将来在生物计算机中的应用提供很好的理论基础。针对传统计算机体积大,计算不准确,操作运算速度慢等问题设计了判奇电路和矩阵向量乘逻辑电路。整个电路设计的可行性可通过DSD软件进行编程和仿真,通过编译计算装置的程序,给出了输入输出的仿真结果。根据仿真结果,有力的证明了电路设计的有效性,说明了运用DNA链置换的方法实现更为复杂的逻辑运算是可行的,促进了DNA生物计算机的发展,有望在更大复杂逻辑电路设计方面有更好的应用。针对传统的火灾报警装置判断不准确,容易产生误报警的情况设计了火灾报警系统,利用烟感、温感、光感和手报装置作为火灾的四类探测信号,将四种探测信号分别用DNA单链,然后基于动态自组装进行火灾报警电路设计,被置换出的单链结构表示该报警系统的逻辑输出结果,且输出结果用二进制数代表,通过对输出结果进行仿真来判断某种情况下是否有火灾发生。本文详细地从自组装与链置换两个方面探究生物计算问题,探索了动态DNA自组装逻辑运算操作在生物计算机中的应用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与仿真,进一步拓展了纳米模型结构的构建以及纳米电路的设计思想,对生物计算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郑州轻工业学院》期刊2018-06-01)
王肖[5](2018)在《基于参数矩阵逻辑运算求解极小碰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与测试中,计算全体极小碰集是其关键步骤,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矩阵逻辑运算求解极小碰集的改进算法,只需要通过比较存储集合簇元素集合中剩余元素的个数来判定算法是否继续执行,并且在输入参数矩阵时按元素度的大小自上而下排列,在计算碰集的过程中不必比较元素度的大小,该算符优化了极小碰集计算过程,提高了计算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8年08期)
黎明杰[6](2017)在《逻辑运算的算术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对逻辑运算(与、或、非等)化为纯数学运算的一种方法。在变量繁多或者含有反馈的逻辑运算时,本方法可将其完全简化为数学上的简单算术运算的问题,而布尔代数则需要用到公式法进行化简,而且对含有反馈的逻辑运算只能逐步推导。本方法比布尔代数更为简单高效地解决逻辑问题(如逻辑理论、逻辑分析和逻辑设计等)。(本文来源于《电气电子教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梁梦霞,郭斯羽,刘敏,凌志刚,温和[7](2017)在《二值图像截断四叉树编码及快速逻辑运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二值图像的截断四叉树结构,限定四叉树展开到指定的小图像块而非单像素水平;二值图像主体结构通过较少的树节点表示,而非单色小图像块则利用原始图像像素表达。通过四叉树和小图像块的结合,使得截断四叉树表达的总空间效率高于完全四叉树和原始二值图像。按深度优先的方式遍历截断四叉树,并分别对四叉树节点和小图像块的原始像素进行编码以获得基于截断四叉树的二值图像编码。给出了用于截断四叉树编码的逻辑运算方法。在实际图像上的实验表明,选择适当的截断层数,可以使截断四叉树编码的空间开销降到原始二值图像的1/10~1/3,而逻辑运算的运行时间则普遍降到了逐像素逻辑运算的1/5以下。所提方法适用于二值图像待进行的逻辑运算次数远大于编解码次数的应用场合。(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罗伟[8](2017)在《可控的全光混沌逻辑运算和实时混沌雷达测距》一文中研究指出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VCSEL),作为微型腔激光器之一,具有很多优点:低制造成本,低阈值电流,结构紧凑,圆形输出光束轮廓和大规模集成。基于外部光注入或光反馈的VCSEL,作为混沌激光光源,可以很容易产生非常大的带宽和高维的混沌信号,并且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它可广泛应用于混沌光学传感、光学逻辑门和混沌计算、高速率随机码产生、混沌保密通信、激光混沌雷达测距等领域。当外部光注入VCSEL混沌系统应用于全光混沌逻辑门和激光混沌雷达测距时,一些关键技术和物理机制需要亟待解决和突破,为此,在本文中,我们做了一些创新性研究工作,其内容主要如下:(1)基于外光注入VCSEL偏振转换机制,以及新的电光调制理论,将激光器输出的两个线性偏振光作为两个逻辑输出。在电光调制作用下,其中一个逻辑输出与另一个逻辑输出之间实现逻辑非运算。对于相同的逻辑输入信号,通过控制两个逻辑输入信号间外加电场的逻辑操作,在光域内实现了各种数字信号处理(AND,OR,XNOR,NAND,NOR和XOR)。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半加法器逻辑运算。该工作在论文的第叁章完成。(2)基于注入光场的频率失谐,利用偏振双稳态动力学特性,在级联外部注入VCSEL中,实现了可靠的全光逻辑门。这里,两个逻辑输入通过来自于可调谐连续波(CW)激光器的频率失谐来编码。逻辑输出从光注入VCSEL的两个正交偏振光来译码。对于同样的逻辑输入,在电光调制下,通过控制外电场的逻辑操作,实现了不同的全光逻辑数字处理(NOT,AND,NAND,XOR,XNOR,OR,NOR)。使用广义混沌同步机制,我们也探索它们的延时存储。同时,为了量化这些逻辑门的可靠性,进一步论述了它们的成功概率。该工作在论文的第四章完成。(3)基于驱动-响应VCSEL的混沌同步系统,根据完全混沌同步原理和希尔伯特相位变换原理,我们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混沌激光雷达实时多目标测距方案。在此方案中,利用周期性极化铌酸锂晶体的线性电光效应,我们分别在驱动和响应部分对激光器输出的x和y偏振分量进行电光调制,使两偏振分量处于稳定的混沌同步状态。同时探讨了当两偏振分量混沌雷达达到上述同步条件时,系统关键参数(如偏置电流、外加电场、信道延时)的取值范围。在稳定的完全混沌同步条件下,x和y混沌偏振分量作为混沌雷达源,分别对两个不同位置目标进行测距。结果表明,待测目标的测量距离实时稳定性好,只有轻微瞬时抖动,其精度达到毫米量级;两偏振分量的信噪比较高且实时稳定性好,目标测距相对误差较小,在2.7%以内。该工作在论文的第五章完成。(本文来源于《五邑大学》期刊2017-06-08)
李幸[9](2017)在《基于DNA链置换的分子逻辑运算》一文中研究指出DNA链置换技术是一种在DNA自组装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动态DNA纳米技术。DNA链置换技术可实现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动态连接,是构建逻辑门及逻辑电路的一种新方法。根据DNA链置换的基本原理,本文对特定功能的分子逻辑电路模型进行了研究,构造了半减器、一位全减器、两位全减器分子逻辑电路模型以及两个改进型分子电路模型,并利用可视化DNA链置换仿真平台Visual DSD(DNA Strand Displacement)来仿真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为了构建分子逻辑电路,首先基于DNA链置换反应和双轨思想将数字逻辑门转化为对应的双轨逻辑门和分子逻辑门,从而构建了基本分子“与”门和“或”门。进而基于DNA链置换原理构建了半减器分子逻辑运算模型。在软件DSD中,对半减器进行仿真,仿真结果的正确性证明了设计电路的合理性,为接下来构建复杂的逻辑电路奠定了基础。第二,为了实现DNA计算机的复杂运算功能,在半减器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位全减器和两位全减器电路,基于双轨思想和seesaw门的构建,最终构建了对应的生化逻辑电路。随后,用DSD仿真软件对一位全减器和两位全减器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正确的表达了逻辑“0”和逻辑“1”的状态,由此说明模型设计的可行性,这为接下来构建多位全减器提供了设计方法,为DNA计算机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叁,为了实现多功能且减少运算的复杂度,对电路进行了改进,构建了改进型的运算模型,即一位半加半减器和一位全加全减器逻辑运算模型。基于双轨思想和seesaw门的构建,最终实现了一位半加半减器和一位全加全减器的分子运算模型的构建,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运算的复杂度,提高了运算效率。最后,用DSD验证了设计电路的合理性。这为接下来扩建多位多功能电路提供了思路,同时,为生物计算机的研究做了铺垫。(本文来源于《郑州轻工业学院》期刊2017-06-01)
张笛[10](2017)在《基于电化学检测的DNA分子逻辑门及逻辑运算器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集成电路由于其集成度接近理论的极限,科学家们正在积极开发新型计算机,DNA计算机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计算机。众所周知,计算机的构建以逻辑运算为基础,要建立和发展DNA计算机,分子逻辑门技术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必经之路。由于电化学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选择性好等优点,备受研究者们的青睐。本论文以几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特征DNA序列和生物小分子为目标物,应用电化学检测技术,提出了一系列DNA分子逻辑门,并且构建了半加器和半减器两种逻辑运算器,为基于DNA分子的逻辑电路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并为核酸和生物小分子的检测提供了可选择的方法。(1)在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分子逻辑门及逻辑运算器的相关概念并阐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本轮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2)在第二章提出了基于目标DNA与双标记探针竞争结合模式构建的“NOR”型DNA分子逻辑门用于沙门氏菌(Sal)DNA和志贺氏菌(Shi)DNA的检测。本实验以二茂铁(Fc)为电化学指示剂,首先利用自组装技术将巯基标记的S1探针修饰在金电极表面,设计两端标记Fc的DP探针和S1探针部分互补杂交。当目标物Sal DNA和Shi DNA任何一个存在时,由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临近表面杂交作用使DP脱离电极表面。基于目标物存在前后Fc的电化学信号的变化实现对Sal DNA和Shi DNA的高选择性、高灵敏性检测。由实验结果可得,该方法对Sal DNA和Shi DNA的检测范围均在1.00 nmol/L~1000.00 nmol/L之间,检出限分别为0.52 nmol/L和0.72 nmol/L(S/N=3)。该工作以Sal DNA和Shi DNA为输入,以IFc为输出,构建“NOR”型DNA分子逻辑门。(3)在第叁章提出了基于Y构型的“OR”型DNA分子逻辑门用于SalDNA和大肠杆菌(E.coli)DNA的检测。本实验以Fc为电化学指示剂,首先将叁条相互部分互补杂交的S1、S2和P1探针通过巯基自组装在金电极表面形成Y构型,基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临近表面杂交反应构建了一个简单、灵敏、特异性检测Sal DNA和E.coli DNA的生物传感器。由实验结果可知,该方法对Sal DNA和E.coli DNA的检测范围均在10.00 nmol/L~1000.00 nmol/L,检出限分别为6.42 nmol/L 和 1.58 nmol/L(S/N=3)。以 Sal DNA 和 E.coli DNA 为输入,以 Fc 信号变化值 △IFc为输出,构建了“OR”型DNA分子逻辑门。(4)在第四章提出了基于发夹结构探针的用于李斯特杆菌(List)DNA和E.coli DNA分析的半加器的构建。本实验以Fc和亚甲基蓝(MB)为电化学指示剂,首先将分别标记了 Fc和MB的发夹结构探针S-1、S-2通过巯基自组装在金电极表面,构建了 DNA生物传感器用于List DNA和E.coli DNA的同时智能分析。S-1和S-2的环部分别和List DNA、E.coli DNA完全互补杂交,当List DNA或E.coli DNA存在时,只有一个发夹结构被打开,List DNA和E.coli DNA都存在时,两发夹结构同时打开。基于目标物存在前后Fc和MB在电极表面位置的变化致使相应的电流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List DNA和E.coliDNA的快速、灵敏、高选择性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可得,该方法对List DNA和E.coli DNA的检测范围均在20.00 nmol/L~1000.00 nmol/L,检出限分别为1.98 nmol/L和8.99 nmol/L(S/N=3)。以ListDNA和E.coli DNA作为输入,以两条探针电流变化之和∑△I(∑△I=△IMB+△IFc)和信号之比Y(Y=△IFc/△IMB或△IMB/△IFc)作为输出,同时构建了“AND”型和“XOR”型DNA分子逻辑门。融合这两种逻辑门,构建了具有逻辑运算功能的DNA半加器。(5)在第五章提出了用于分析SalDNA和叁磷酸腺苷(ATP)的分子半减器的构建。本实验以Fc和MB为电化学指示剂,首先利用巯基自组装技术将分别将标有Fc和MB的发夹结构探针L-p、ATP的适体AP修饰在金电极表面,AP探针结合了与之完全互补配对C-AP。设计L-p和目标物Sal DNA特异性杂交,当Sal存在时使L-P的环部结构形成刚性双链,ATP的存在可以和AP形成复合物置换出C-AP,拉近MB和电极表面的距离。基于目标物存在前后,Fc和MB与电极表面距离的变化致使相应的电流发生变化,可以实现Sal DNA和ATP的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可得,SalDNA检测范围为10.00 nmol/L~1000.00 nmol/L,检出限为2.19nmol/L(S/N=3);ATP 的检测范围:10.00nmol/L~1000.00nmol/L,检出限为 3.88nmol/L(S/N=3)。以List DNA和ATP作为输入,以两条探针电流之和ΣI(ΣI=IMB+IFc)、之比Y(Y=△IFc/△IMB或△IMB/△IFc)作为输出,同时构建了“INHIBIT”型和“XOR”型DNA分子逻辑门。融合这两种逻辑门,构建了具有逻辑运算功能的DNA半减器。(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7-03-01)
逻辑运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逻辑运算的卷积码译码方法。该方法利用异或逻辑运算的因果互换关系,将接收数据与卷积码移位寄存器中数据按编码逻辑的反方向进行异或运算,并设计一定的算法得到译码重建。对(2,1,5)卷积码译码的研究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新算法能够完成卷积码的译码重建,算法简单,易于实现,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逻辑运算论文参考文献
[1].杨雪梅,毕春艳.(n,1,L)卷积码的逻辑运算译码方法[J].通信电源技术.2018
[2].杨雪梅,杨万全.基于逻辑运算的卷积码译码方法[J].信息通信.2018
[3].徐家旺.基于相邻位逻辑运算的相对游程长度的编码方案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8
[4].李吉祥.基于DNA动态自组装的逻辑运算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8
[5].王肖.基于参数矩阵逻辑运算求解极小碰集[J].中国新通信.2018
[6].黎明杰.逻辑运算的算术实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7
[7].梁梦霞,郭斯羽,刘敏,凌志刚,温和.二值图像截断四叉树编码及快速逻辑运算方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7
[8].罗伟.可控的全光混沌逻辑运算和实时混沌雷达测距[D].五邑大学.2017
[9].李幸.基于DNA链置换的分子逻辑运算[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7
[10].张笛.基于电化学检测的DNA分子逻辑门及逻辑运算器的构建[D].宁夏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