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性论文_周琼,任社

导读:本文包含了储蓄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养老保险,年金,企业年金,职业,递延,工资,被保险人。

储蓄性论文文献综述

周琼,任社[1](2018)在《保险费用支出仅次于工资报酬》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周琼 通讯员 任社)保险费用支出占到人工成本的13.6%,这是记者从市人力社保部门最新一期行业人工成本情况调查分析报告中发现的数据。据了解,如今,越来越多的宁波企业为员工缴纳年金,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和储蓄性医疗保险等。记者注意到,本次(本文来源于《宁波日报》期刊2018-08-17)

李丹青[2](2018)在《第叁支柱能否为灵活就业者补齐保障短板?》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人社部、财政部共同召开会议,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建立养老保险第叁支柱工作。何为养老保险第叁支柱?建立第叁支柱将带来哪些好处?针对这些职工关心的问题,《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了人社(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8-02-24)

邹雯雨[3](2017)在《促进我国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政府面临巨大的养老挑战,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低,企业年金发展到达瓶颈期,人们对储蓄性养老保险的需求呈增加趋势,储蓄性养老保险虽然发展缓慢,但潜力巨大,仍然是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储蓄性养老保险能为居民退休后提供充足的经济生活来源,保障年老时的生活质量。由于发展态势不佳,亟需对储蓄性养老保险采取税收政策,以提高居民需求量,强力助推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发展。当前,对储蓄性养老保险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倾斜已是必然选择。在我国,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态势缓慢,促进其发展的税收政策难以落实,通过对税收政策现状及试点情况的分析发现存在许多问题。我国现行TEE模式的税收政策不利于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且税收优惠力度较小,对居民投保没有吸引力。我国有关税收的法律法规中,缺乏对储蓄性养老保险的明确规定,税收优惠具体细节难以落实。由于税制不同征收过程难以推进,税务部门征收能力不匹配。通过构建保险精算模型,实证分析EET模式,探索养老保险替代率和缴费率之间的关系,分析总结出实行EET模式能够显着提高养老保险替代率,且我国实际替代率与国际标准距离甚远,税收优惠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可以明显提升储蓄性养老保险需求率,但同时也要考虑将优惠幅度限制在政府承受能力之内。通过分析世界养老保险发展主流趋势,国外发达国家绝大部分都对储蓄性养老保险实行EET税收政策,各国政策细节虽有所不同,但都适宜本国发展。通过税收递延,纳税人仅需在领取保险金阶段缴纳税款,可以有效减轻税收负担,获得更加全面的养老保障,缓解养老担忧,同时只有不断完善税收政策细节,才能保证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尽快落地实施,减轻政府养老压力。就目前情况而言,为促进我国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发展所采取的税收政策,应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制定因地适宜的税收政策。对我国储蓄性养老保险采取EET税收递延模式,多方面合理设定税收优惠力度,细化税收实施办法,完善个人账户,提高税务部门的征收能力,加强税收监管制度。同时在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扭转居民的养老观念,提高自主纳税意识,以推进税收政策的落地实行。(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7-02-15)

董雪,冯钰宸[4](2016)在《加快构建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制度——基于各国经验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养老保障结构失衡,基本养老保险一家独大,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覆盖面小,想要保障老年生活还得依靠其他的补充养老保险。本文通过介绍加拿大、新西兰、印度、德国、美国和英国等6个国家的私人养老金计划,比较分析6个国家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对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建立提出建设性建议。一、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现状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职工个人根据(本文来源于《上海保险》期刊2016年10期)

余少祥[5](2016)在《我国个人储蓄性保险的发展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个人储蓄性保险制度以两种模式运行:强制储蓄型模式和自愿储蓄型模式。我国个人储蓄性保险发展的建议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制;做实个人账户,进行市场化运营;创新社会保险基金组织管理模式。(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余少祥[6](2016)在《我国个人储蓄性保险的现状与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人储蓄性保险分为完全型个人储蓄性保险和补充型个人储蓄性保险。在大多数国家,个人储蓄性保险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本养老保险起补充作用。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成果来看,我国有必要大力发展这一制度,以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由于种种原因,该个人储蓄性保险在我国发展很不充分。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状况进行总结,分析该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我国个人储蓄性保险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和法律建议。(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李平[7](2016)在《推动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养老保障问题日益严峻,目前需要支出的退休金已经超出养老公积金的支付能力,而作为增加养老基金的重要渠道之一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却还没有得到最大效率的释放。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保险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推动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发展可以充分调动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保险服务需求,多渠道补充养老金基金来源,缓解即将加速到来的养老金支付高峰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16年10期)

谢商华[8](2016)在《个人储蓄性养老,我看行》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推进职工养老金全国统筹”,其中没有涉及个人储蓄性养老问题,而我认为应该建立个人储蓄性养老制度。为什么要建立这个制度?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已基本实现全社会(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报》期刊2016-03-14)

代明甫[9](2016)在《上海城镇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如何健全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是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叁支柱养老模式。在这个体系中,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由国家强制实行,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属于社会再分配;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一种企业行为,是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一种个人行为,是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辅助组成部分。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在我国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特别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职工的关注度较低。上海在2006年就已经开始积极探索个税递延政策,规定在企业工资总额5%以内的部分可以在税前扣除;2015年商业健康保险试行,个人税收优惠政策正式在上海实施,规定扣除限额为2400元/年;十八届叁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上海也推出了相应的匹配措施,旨在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些都说明上海在完善“叁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同时积极推动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改革和发展,力争构建使全体人员都积极参与的社会保险制度。本研究选取对上海城镇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方案进行研究,依上海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状况为导向,梳理了新加坡、美国和智利等典型国家养老保险改革的经验,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适合上海城镇职工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方案,并从优惠模式的选择、优惠模型的建立、缴费额度的设定、税基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通过对缴费率、成本-收益、替代率的测算验证了该方案实施的可行性,从政府层面和机构及个人层面分别提出了完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6-01-01)

赵红,孟洁[10](2014)在《农村储蓄性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02~2009年山东省农村储蓄性保险相关数据,对农村储蓄性保险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14年19期)

储蓄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日,人社部、财政部共同召开会议,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建立养老保险第叁支柱工作。何为养老保险第叁支柱?建立第叁支柱将带来哪些好处?针对这些职工关心的问题,《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了人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储蓄性论文参考文献

[1].周琼,任社.保险费用支出仅次于工资报酬[N].宁波日报.2018

[2].李丹青.第叁支柱能否为灵活就业者补齐保障短板?[N].工人日报.2018

[3].邹雯雨.促进我国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7

[4].董雪,冯钰宸.加快构建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制度——基于各国经验的比较分析[J].上海保险.2016

[5].余少祥.我国个人储蓄性保险的发展展望[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6].余少祥.我国个人储蓄性保险的现状与问题[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李平.推动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的路径探析[J].当代经济.2016

[8].谢商华.个人储蓄性养老,我看行[N].中国城市报.2016

[9].代明甫.上海城镇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方案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

[10].赵红,孟洁.农村储蓄性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

论文知识图

美国Fedwireservice银行间支付系统美国新型寿险和养老金保险谓曹渠遣钓...长期保障储蓄型寿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动机强度的变动...十五、金融、保险业15—2 各金融机构信贷收...十五、金融、保险业15—2 各金融机构信贷收...

标签:;  ;  ;  ;  ;  ;  ;  

储蓄性论文_周琼,任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