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固定论文_薛晓伟,王德田,李星奇

导读:本文包含了冷冻固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切片,超低温,活体,废水处理,技术,低温,蛋白尿。

冷冻固定论文文献综述

薛晓伟,王德田,李星奇[1](2018)在《环保型冷冻固定液对冷冻切片HE染色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冷冻切片的快速,制片过程要遵照快速冷冻、快速切片、快速固定的"叁快原则"。其中,固定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它是组织保持正常形态的关键。丙酮、95%乙醇都是在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冷冻固定液,但是丙酮的慢性毒害作用以及乙醇浓度不易保持的缺点始终在冷冻制片固定领域表现不佳,环保型固定液的出现,有效地弥补了这两个缺点,但是其对于HE染色质量的影响未知,笔者就这一问题做了相应的研究。(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张艾敬[2](2015)在《高压冷冻固定技术在生物学方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显微镜的出现使人类的洞察能力提高了数百倍,不仅看到了病毒,而且看见了一些大分子,即使经过特殊制备的某些类型材料样品里的原子,也能够被看到。在超薄切片的基础上,从上世纪50年代的负染技术(分辨率2nm),上世纪60年代的叁维重构技术,上世纪70年代的电子晶体学,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快速冷冻技术(分辨率达到0.2nm),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电镜技术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在医学、生物学、材料学、地质学、考古学、天文学等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镜样品制备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而对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前期制样也是多种多样:组织的固定包括化学固定和物理固定;包埋剂包括常温包埋剂和低温包埋剂;切片包括常温切片和低温切片;技术包括常规电镜和免疫电镜;电镜包括常温电镜和低温电镜等。每一种方法都有不同的应用,本课题就这些方法做出对比,总结出每种方法最适宜的应用范围以及对其的一些改进。本课题最主要研究的就是最前沿的物理固定技术,也就是高压冷冻固定技术的应用。高压冷冻固定技术的概念是Hans Moor及其合作者于1968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首次提出的。该技术的目的是避免在制备生物组织切片时的化学固定和渗透造成的不可预知的影响,从而使得样品在进行超微结构分析时更加接近生活形态。关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使观察细胞、组织及器官的超微结构成为可能。尽管透射电镜的分辨率已达到了原子水平,但在生物样品制备过程中,常规醛类及锇酸固定、有机试剂梯度脱水会造成一些人为干扰。高压冷冻固定技术可有效避免造成这些人为干扰。因为在极短时间(30ms)可获得200μm厚度生物样品充分玻璃化,从而保证固定下来的样品非常接近原始状态。高压冷冻技术与冷冻替代、冷冻切片、冷冻断裂、光电联用等技术相结合,可以得到样品的最真实的超微结构,从而反应出生物体内的最原始的信息。(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12-01)

周道远[3](2006)在《血清蛋白在蛋白负荷小鼠肾脏的免疫组化检测——运用活体组织冷冻固定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活体组织冷冻固定技术,以免疫组化方法探讨不同分子量的血清蛋白在蛋白负荷小鼠肾脏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C57BL/6小鼠(体重20-30g)制作蛋白负荷的蛋白尿动物模型。试验组给予牛血清白蛋白(400mg/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剂量为20mg/g体重,每天一次,共(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11-01)

廖晓岗,Nobuo,Terada,李子龙,Nobuhiko,Ohno,Yasuhisa,Fujii[4](2006)在《活体冷冻固定及冷冻置换的小鼠睾丸组织内血清白蛋白和IgG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小鼠睾丸组织内血清白蛋白和IgG渗透性的时相性变化,揭示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屏障功能。方法运用活体内冷冻固定技术对小鼠睾丸进行快速冷冻固定和冷冻置换,并作石蜡包埋。5μm厚连续切片用于抗鼠血清白蛋白和IgG的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结果H.E染色切片显示距冷冻组织表面300-400μm深度范围内的精曲小管结构保存完好,无明显冰晶形成所致的人工损伤。血清白蛋白和IgG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定位于精曲小管管周肌样细胞周围,以及间质细胞之间和毛细血管内,部分免疫反应产物呈拱型出现在精曲小管上皮内,并严格限定在基底室,沿精原细胞表面分布。拱型免疫反应产物的数量与精曲小管上皮周期的发育时相密切相关。结论活体内快速冷冻固定和冷冻置换结合血清白蛋白和IgG的免疫组化方法,可很好地保存精曲小管组织结构并清楚地揭示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的时相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期刊2006年03期)

张健伟,邢萱,施政一,汤莹,杨勇骥[5](2006)在《电刺激与冷冻固定同步以获得生物组织毫秒级功能变化时的超微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组织功能变化发生时间历程极短(以毫秒计),常规化学固定(固定时间以分钟计)无法保留其瞬间超微结构变化,这也是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物理学亟待解决的难题。我们采用红外线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控制电刺激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微秒级),并以骨骼肌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对(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06年03期)

万丽[6](2005)在《五种冷冻固定液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冷冻切片的质量是术中病理正确诊断的保证。冷冻切片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固定是冷冻切片首要而且关键步骤。由于各种固定液的渗透强弱不同,直接影响细胞的固定效果而影响染色效果。笔者用几种冷冻切片固定液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温州医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尤勇军,安立超,潘伯宁[7](2004)在《冷冻固定化硝化菌去除废水中氨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聚乙烯醇(PVA)循环冷冻法制备固定化硝化菌颗粒,经活化后在颗粒填充率为9%的叁相流化床中进行氨氮废水处理试验。处理低浓度氨氮有机废水(NH3-N质量浓度为75 mg/L,COD约为40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4 h)时,NH3-N去除率约为90%,COD、TIN的去除率可达82%和60%左右;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NH3-N质量浓度450-50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0 h)时,NH3-N去除率在98%以上,氨氧化产物中NO2-N质量分数在95%以上,为亚硝酸盐反硝化提供了有利条件。用该法制成的硝化菌颗粒寿命在3个月以上。(本文来源于《化工环保》期刊2004年05期)

汤莹,杨勇骥,宋田斌,吴越,邰艳红[8](2000)在《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以红外线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 -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技术 ,研究骨骼肌组织被电刺激后 ,与骨骼肌组织的生理变化 (即兴奋 -收缩偶联发生的瞬间 )同步 ,在骨骼肌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 ,对其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 ,从毫秒级变化的水平获得骨(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项涛[9](1998)在《活体冷冻固定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的组织浸润和灌流固定是在中止血液循环的状态下,固定保存组织的。缺血会造成组织超微结构的一定变化。新近发展了一种活体冷冻固定方法,可能在保持正常血液循环的条件下,冷冻固定组织。它是金属接触骤冷和致冷剂骤冷的结合。本文作者应用这一技术作了肾小球超微结构的扫描电镜研究。该技术制备的标本上可见肾小球超微结构完整,足突平滑圆润,红细胞呈多形性。(本文来源于《四川解剖学杂志》期刊1998年03期)

卞华松,张仲燕[10](1998)在《冷冻固定化优势菌群处理含甲醛苯酚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甲醛苯酚废水为对象,采用PVA1799冷冻改良法固定化优势菌群,对最佳包埋条件、固化菌体活性恢复特性、甲醛和苯酚的降解特性和pH波动的抵抗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10%-17%PVA1799、25%菌泥混合,-4~-10℃冷冻解融4次为最佳包埋工况;固定化菌群最佳的活性恢复时间为3-5d,对浓度为475mg/L的甲醛有95%的去除率,对浓度为565mg/L的苯酚有94%以上的去除率,平均污染物去除率均比游离优势菌群高10%-50%,固定化菌体具有优良的pH环境适应性.(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1998年02期)

冷冻固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子显微镜的出现使人类的洞察能力提高了数百倍,不仅看到了病毒,而且看见了一些大分子,即使经过特殊制备的某些类型材料样品里的原子,也能够被看到。在超薄切片的基础上,从上世纪50年代的负染技术(分辨率2nm),上世纪60年代的叁维重构技术,上世纪70年代的电子晶体学,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快速冷冻技术(分辨率达到0.2nm),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电镜技术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在医学、生物学、材料学、地质学、考古学、天文学等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镜样品制备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而对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前期制样也是多种多样:组织的固定包括化学固定和物理固定;包埋剂包括常温包埋剂和低温包埋剂;切片包括常温切片和低温切片;技术包括常规电镜和免疫电镜;电镜包括常温电镜和低温电镜等。每一种方法都有不同的应用,本课题就这些方法做出对比,总结出每种方法最适宜的应用范围以及对其的一些改进。本课题最主要研究的就是最前沿的物理固定技术,也就是高压冷冻固定技术的应用。高压冷冻固定技术的概念是Hans Moor及其合作者于1968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首次提出的。该技术的目的是避免在制备生物组织切片时的化学固定和渗透造成的不可预知的影响,从而使得样品在进行超微结构分析时更加接近生活形态。关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使观察细胞、组织及器官的超微结构成为可能。尽管透射电镜的分辨率已达到了原子水平,但在生物样品制备过程中,常规醛类及锇酸固定、有机试剂梯度脱水会造成一些人为干扰。高压冷冻固定技术可有效避免造成这些人为干扰。因为在极短时间(30ms)可获得200μm厚度生物样品充分玻璃化,从而保证固定下来的样品非常接近原始状态。高压冷冻技术与冷冻替代、冷冻切片、冷冻断裂、光电联用等技术相结合,可以得到样品的最真实的超微结构,从而反应出生物体内的最原始的信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冻固定论文参考文献

[1].薛晓伟,王德田,李星奇.环保型冷冻固定液对冷冻切片HE染色质量的影响[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8

[2].张艾敬.高压冷冻固定技术在生物学方面的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5

[3].周道远.血清蛋白在蛋白负荷小鼠肾脏的免疫组化检测——运用活体组织冷冻固定技术[C].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4].廖晓岗,Nobuo,Terada,李子龙,Nobuhiko,Ohno,Yasuhisa,Fujii.活体冷冻固定及冷冻置换的小鼠睾丸组织内血清白蛋白和IgG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6

[5].张健伟,邢萱,施政一,汤莹,杨勇骥.电刺激与冷冻固定同步以获得生物组织毫秒级功能变化时的超微结构[J].解剖学杂志.2006

[6].万丽.五种冷冻固定液的比较[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5

[7].尤勇军,安立超,潘伯宁.冷冻固定化硝化菌去除废水中氨氮的研究[J].化工环保.2004

[8].汤莹,杨勇骥,宋田斌,吴越,邰艳红.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的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0

[9].项涛.活体冷冻固定技术[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8

[10].卞华松,张仲燕.冷冻固定化优势菌群处理含甲醛苯酚废水[J].环境科学.1998

论文知识图

双向红外探测器计算机控制的骨骼肌电刺...静息态骨骼肌冷冻固定后超微结构...静息态骨骼肌冷冻固定后叁联体,...静息态骨骼肌冷冻固定叁联体图示...静息态骨骼肌冷冻固定后超微结构...经丙酮固定乳腺组织切片,组织结构模糊...

标签:;  ;  ;  ;  ;  ;  ;  

冷冻固定论文_薛晓伟,王德田,李星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