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女性,族裔,女性主义,美学。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丹[1](2019)在《讲述“想象的母国”之故事——中华传统文化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再现与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从跨国民族主义的分析视角,探讨以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为代表的叁代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创作背景,论证她们如何在自身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其作品中再现"想象的母国"的形象,以及她们笔下"想象的母国"的故事与美国主流文化关系从迎合到抗争、再到融合的嬗变历程,并为当代华裔女性文学中中华文化、中国故事、中外文化交流与价值共享等研究带来启迪。对于所有的华裔作家而言,身份认同作为民族性的重要构成部分,必须在祖籍国文化与居住国文化的并存与交融中方能实现并发挥效应。唯有如此,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推动跨民族之间的交流。(本文来源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于飙[2](2019)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美学价值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半个世纪以来,女性主义批评的不断壮大丰富了西方文学理论宝库。与此同时,华裔女性文学作品逐渐受到全球的关注。以谭恩美等为代表的美国华裔作家根据亲身经历的书写揭示出深陷种族身份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下的华裔女性力求发出自己的声音,创立华裔女性文学传统的愿望。本文通过梳理美国着名的华裔女性文学作品发掘其独特的审美形态和艺术魅力,对其美学价值给予较为客观的诠释。(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6期)
刘珲,王世争[3](2019)在《跨文化视角下20世纪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末以来,对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研究出现了很多新视角,本文通过以《喜福会》为例,对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叙事研究分析,从跨文化视角下对20世纪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叙事传统和特点析,揭示女性人物所面临的来自主流社会和男性的双重压迫以及女性的抗争。从跨文化的角度对20世纪美国华裔文学进行叙事研究,有助于更好的展现美国华裔群体的精神诉求,了解美国华裔文学发展趋势,为华裔文学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王舒婧[4](2019)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文体美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美国华裔女性文学迅速兴起并发展。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由华人文化养育,经历了认性文学的内涵得到丰富,主题不断得到升华,同时其独特的文体创造形式也表现出了鲜明的特色。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作家通常以自己实际人生经历为素材,通过朴实易懂的语言,以自传体的形式,利用多种叙事技巧阐释矛盾又复杂的主题。在作者多重笔法的作用下,文本创作中多种技巧的合理运用,让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文体迸发出不一样的美学价值。本文以美学理论为导向,以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文体为参照,试图从美学理论的审美角度,对华裔女性文学文体中的叙述者多重转换、语言多样化使用、时间交错记叙、文本结构层次分明等多方面进行解读。(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9年01期)
张丽丽,张莉,兰玉玲[5](2018)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研究视域下的文学批评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文学批评是最常见的文学表现形式。华裔女性作者从某一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品评,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丰富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类别,而这也使得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研究下的文学批评具有多样性、特殊性、必然性以及全面性。基于这一前提,通过研究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在文学批评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白其多样性、特殊性、必然性以及全面性。(本文来源于《林区教学》期刊2018年07期)
蒋碧玉[6](2018)在《后现代语境下美国非裔和华裔女性文学中的族裔意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为探究主体,在后现代语境下分析其特有的族裔意识,继而探究后现代语境对该类女性文学的影响与效用,揭示后现代语境下非裔和华裔女性文学族裔意识特点。(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8年07期)
张丽丽,于佳宾,王舒婧[7](2018)在《女性主义批评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主义批判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种理论主要是从女性的角度来评断文学作品,深入研究女性主义批评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而推动当代文学的快速发展。本文就女性主义批评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了相关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8年06期)
曹林娟[8](2018)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创作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迁徙的族裔由于母体文化在与异质文化碰撞与遭遇时,必然会形成文化间的疏离、审视和认同。而出生在男权世界中,她们特有的双重边缘身份使她们的写作始终处于文学主流的边缘。随着世界性文学的发展,华裔女作家文学开始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与特征。本文从作品主题、叙事策略、文类的创新及中国文化的影响等几方面对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创作特点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文存阅刊》期刊2018年09期)
蔡青,田俊武[9](2018)在《吞咽与拒绝——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厌食症》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中的疾病书写是当代西方文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就美国华裔女性文学而言,其中的疾病书写也早己超越了医学的范畴,与美国社会制度、种族歧视、性别冲突和少数族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困惑联系在一起。《女勇士》《喜福会》《跨越》等华裔女性作家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厌食现象,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反映了母女关系不和、两性关系的危机以及华裔女性对自我身份的超越和追求等主题。(本文来源于《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梁艳[10](2017)在《后现代语境下美国非裔和华裔女性文学中的族裔意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得以从"边缘"走向"中心"。针对作品中展现的独特的族裔意识,以后现代主义为研究背景,以美国非裔和华裔女性作家作品为代表的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为研究对象,借助后现代主义相关理论,对美国少数族裔的女性的独特族裔意识进行探讨和分析,揭示后现代主义对少数族裔女性的族裔意识觉醒和族裔身份建构所起的推动作用,阐明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少数族裔女性族裔意识的后现代主义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半个世纪以来,女性主义批评的不断壮大丰富了西方文学理论宝库。与此同时,华裔女性文学作品逐渐受到全球的关注。以谭恩美等为代表的美国华裔作家根据亲身经历的书写揭示出深陷种族身份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下的华裔女性力求发出自己的声音,创立华裔女性文学传统的愿望。本文通过梳理美国着名的华裔女性文学作品发掘其独特的审美形态和艺术魅力,对其美学价值给予较为客观的诠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丹.讲述“想象的母国”之故事——中华传统文化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再现与嬗变[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9
[2].于飙.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美学价值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9
[3].刘珲,王世争.跨文化视角下20世纪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叙事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4].王舒婧.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文体美学解读[J].英语广场.2019
[5].张丽丽,张莉,兰玉玲.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研究视域下的文学批评教学[J].林区教学.2018
[6].蒋碧玉.后现代语境下美国非裔和华裔女性文学中的族裔意识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
[7].张丽丽,于佳宾,王舒婧.女性主义批评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8
[8].曹林娟.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创作特点[J].文存阅刊.2018
[9].蔡青,田俊武.吞咽与拒绝——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厌食症[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0].梁艳.后现代语境下美国非裔和华裔女性文学中的族裔意识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