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倩:学生情感培养反思论文

杨倩:学生情感培养反思论文

内容摘要:由于传统风俗的影响及社会上“剩男”和“剩女”的流行,作为青年主力军的大学生经历了从“感情荒”到“感情慌”,这些变化背后掩饰着一些不可忽略的教育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情感培养在面临大学生恋爱、婚姻教育方面的困境和介入障碍,并深入研究了高校由于世俗舆论方面的压力,使得高校学生情感培养越发陷于被动的恶性循环关系。由此需要借鉴全球性的各类情感教育和培养方式,结合中国本土教育的现状,从根本上进行引导。

关键词:感情荒 感情慌 学生情感培养

一.从“感情荒”到“感情慌”

2010年3月份开始,由江苏卫视首先引领开播的一系列电视相亲栏目,在全国掀起了举国关注“剩男”、“剩女”的现象。面对突如其来的相亲热潮,后危机时代下的中国正步入大龄青年的局面。对于“剩人”在年龄上的界定,主流媒体比较倾向于:28岁的女性和35 岁的男性。但是“剩人”还有向低龄化的趋势发展,据中国最早最大的红娘网站珍爱网发布的数据,在2009年期间27岁的男性和25 岁的女性成为了征婚一族中的中坚力量。对于国内一般正常读书的人来说,22岁大学本科毕业,25 岁硕士研究生毕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年龄为28岁,再加上现在就业压力、购房压力等一系列婚姻基础条件的攀升,高校青年群体很容易就会变为被动的婚姻人员,丧失主动谋求婚姻的动力和时机。

1.传统风俗下的“感情荒”

据了解,在中国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各大高校对于男女感情是非常敏感的,甚至所有高校均把“在校学生严禁谈恋爱,违者退学”的校规写进了学生守则,可见当时校园男女感情几乎是没有的。而到了20世纪80、9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的影响,许多校园爱情逐渐浮出水面,大学生的感情思想束缚也逐渐受到国外爱情观的影响被解冻。且由于当时爱情文学作品的风靡,以徐志摩、张爱玲和琼瑶等为代表的浪漫爱情在校园中受到追捧。而且由于当时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是国家包分配的年代,用人单位到处可见,对人才需求的紧缺,使得当时的高校学生不必为前途、事业太过担忧。如是高校男女感情似乎已经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话题,但是这也只能是校园恋爱约束的消解,高校体制的局限和家庭传统教育的压力,包括后期工作分配所带来的两地分离,还是使得高校男女在读书时代的恋情显得很小心和紧张。

2.“剩人定律”后的“感情慌”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社会伴随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历了许多诸如房价上涨、物价上调、油价上浮等增加生活压力的事件,导致了社会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从而也直接改变了人群的婚恋观和择偶观。笔者所认为的“剩人定律”,即所有未婚青年,因为社会压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主观意识形态的改变,导致高龄仍未结婚。据“2009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空前的社会压力导致四成的女性担心自己会嫁不出去,只有8.1%的男人会担心自己娶不到老婆[1]。如此恐慌的婚恋心理和社会现象,对高校青年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上世纪高校校园中那象牙塔似的的纯洁恋曲已经到了曲终人散的结点,据中国红娘网的一份关于爱情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在当下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将近7成的大学生表示不希望成为毕婚族,希望先有工作,稳定了再考虑结婚[2]。甚至是90后也渐行渐近的成为了征婚群体中的新生代。根据90 后征婚热,坚决不被剩下的相关报道中指出,62.6%的90后征婚者是在校大学生。报道中进一步指出了90后征婚的一个关键理由,即不当房奴。且他们的征婚条件中也明显罗列着,有钱可以放宽年龄之类[3]。可见当今大学生由于社会转型期下的不良风气和西方性文化开放等方面的影响,婚恋观和择偶观已经发现明显变化,可是大学生“感情慌”的现象仍然熟视无睹。

二.“感情荒”和“感情慌”掩饰不住的教育空白

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方式中就对男女感情及婚姻方面的教育问题避而不谈。可是由于现今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信息化网络的飞速发展,空前的社会压力和“剩人”、相亲时代的来临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以及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修改过后,大学生在就读期间不给结婚的条约开始解禁,大学生的婚恋教育方面的空白和缺失已经越发明显,笔者认为主要凸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校互动教育的困境

在中国的教育现状中,特别是中小学期间,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会把学生谈恋爱归结为导致学生成绩下降以及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罪魁祸首。对男女学生的交往通常是采取强行限制和过多干涉等相对专横的形式进行处理,并没有通过正确的交流形式进行沟通,进而引导的方法。这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将会由于现在新时期学生逆反的矛盾心理、突出的个性行为等,激化恋爱问题所带来的矛盾,或者是使得此类问题转化成为一种“学生知、家不知、师不知”的隐性情况。正是因为长期如此,再加上高考压力与家庭之间在小孩方面的竞争攀比现象,造成了家庭教育模式中,父母和长辈对于自己的孩子均是要求先以学业为重的思想。而家庭成员在对于学校的教育要求,也是让老师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等,不准孩子因为其他行为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这就使得“早恋”这个词语成为了早期校园男女感情问题中,突出的教育弊端,并且是家庭教育中一贯否定的现象。可见高校学生情感培养工作要想通过与家长沟通互动,从而更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形成有效的教育培养模式是非常困难的。

2.高校教育的介入障碍

评价时段i的灰色聚类评估序列σi=(σi1,σi2,σi3,σi4),评价时段所属客流拥塞风险水平为k*,根据下式确定第i个评价时段的客流拥塞风险水平式(9):

中国高校的学生情感培养工作在现实中是很难得到实施的,许多社会舆论、世俗习惯导致了一系列的教育培养措施无法得到人们的认可。社会上的普遍观点认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这一事情是人在生存状态下的自然规律,不需要进行引导和指点。现在高校中的众多大学生面对感情方面的问题,基本上均是自学成才,他们通过接触的亲人和朋友,通过能接触的网络和电视媒体等,获得一些关于婚恋情感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虽然部分在校大学生及一些专家学者因为现实生活中高校由于学生婚恋问题引发了很多安全、心理等方面的问题,非常希望高校能够给大学生进行婚恋教育的“补课”,可是高校要想通过教育手段对大学生的恋爱及婚姻进行介入,还是存在障碍的。

三.“剩人社会”下的对策建议

1.成立“人生导师”队伍,形成专兼职师资队伍全程引导

对于本文中所谓高校“人生导师”的诠释,笔者认为是高校对同学们在恋爱、婚姻、择偶等等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进行全程或阶段性的指导,并及时针对个别问题诊断解答的教师。在目前的高校师资队伍体系中,还没有专门针对学生情感培养而设立的辅导教师岗位。这些教育培养工作的部分,只是简单的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或心理教师给分担了,而且上述教师基本上是起着处理问题的角色,均是等待学生在情感纠葛、恋爱纠纷等方面出现了矛盾,甚至是直到发生了安全事件和心理问题,才开始关注和了解整个突发事情的经过,并进行干预和处理。

(2)核心自变量测度。由于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内涵的复杂性,对其量化测度历来是个学术难点。本文沿用侯兵等[16]213、翁钢民等[17]181的方法,从投入和产出两个层面构建文化与旅游业耦合指标框架(详见表1),并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熵值赋权法进行定量测算。

2.借鉴国际情感教育课程,创建分层次的培养体系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中,将培养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搬入高校课堂中还是极为少见的。而在国际区域文化相对自由和开放的地区,情感教育课程早已经作为一门课程,规划在了培养学生的课程体系当中。例如,麻省理工大学的开放课程“西方世界的爱情哲学”、耶鲁大学的开放课程“关于爱情”等等。而且在国际上,特别是西方国家,他们的教育体系中早在中学教育阶段就已经通过强调和灌输理性对待婚恋行为安全,正确处理婚恋与学业、婚恋与道德、婚恋与法律、婚恋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所以这就是长年以来在我们的意识里为什么会有,在同一阶段国外青少年会比国内青少年成熟的原因。虽然国内教育系统在进入21世纪以后,也相应的进行了一些类似爱情、婚恋方面的教育形式,例如,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的“爱情心理学”讲座、2007 年上海电机学院文理学院开设了一门“恋爱、婚姻、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公共选修课等,甚至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样的必修课中也有一小节的内容涉及到了“爱情与婚姻家庭”,这其实已经标识着国内高校教育已经发现了学生情感培养工作的势在必行,可光是这样零零散散的教育手段是不能彻底达到教育培养工作的预期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国际上已经成熟和完善的情感、恋爱、婚恋这一个系列的教育课程的构成,结合本国国情有针对性的创建分层次的高校学生情感培养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指导。

3.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健全畅通的联络机制

由于信息化社会的关系,在校大学生必然会受到来自社会舆论方面对于当今婚姻、爱情等方面新闻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利用网络、电台、校报等在信息宣传和引导方面采取主动出击、注重筛选、侧面引导的工作方法。不要老是让社会上带有拜金性、功利性等方面的不良信息在高校大学生中肆意传播,应该更多的宣传一些带有积极性的、健康性的新闻,这样对于阅历不够丰富、心理不成熟、责任意识不强的大学生才会有所帮助。

传统机械生产作业中由于自动化技术普及不到位,较多的工序由人工操作进行实施,一定程度上存在作业效率低下,人工成本居高不下,高精尖产品良品率低的现象。该类现象下分析主要的原因即为:人工误差,作业衔接问题,生产线控制运行问题等。自动化技术应用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控制生产线,替换相关人工操作工序,极大的保障了机械生产制造中的准确性,减少了人工误差,以及作业衔接不良等误差现象。同时分析在产品质检中通过自动化技术进行检测,极大的提升了产品生产中的质检效率及质检准确性。

参考文献

[1]2009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精选).http://wenku.baidu.com/view/43000723 2f60ddccda38a057.html.

[2]中国红娘网爱情问卷折射大学生爱情观.http://b2b.toocle.com/detail--535 6026.html.

(作者介绍:杨倩,英国动画研究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系主任、一曲视觉体验设计中心负责人,研究方向:编导、影视传播学、视觉影像设计)

标签:;  ;  ;  ;  ;  ;  ;  ;  ;  ;  ;  ;  

杨倩:学生情感培养反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