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法玻璃锡槽无动力连续气体导流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导流装置边封、转向弯头、燃烧器以及导流直管,导流装置边封的一端与锡槽边封相连接以导出锡槽中排出的保护气体,导流装置边封的另一端与转向弯头连接,燃烧器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上安装有与助燃空气气源连通的进气管,助燃空气进入进气口中与燃烧器中经锡槽中排出的保护气体燃烧后,经导流直管排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浮法玻璃锡槽无动力连续气体导流装置,以低成本的方式,将锡槽中含有的有害锡化合物的高温气体持续稳定的排出锡槽,净化了锡槽空间,从而减少玻璃产品锡缺陷。
设计方案
1.一种浮法玻璃锡槽无动力连续气体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导流装置边封、转向弯头、燃烧器以及导流直管,其中,导流装置边封的一端与锡槽边封相连接以导出锡槽中排出的保护气体,导流装置边封的另一端与转向弯头连接,燃烧器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上安装有与助燃空气气源连通的进气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法玻璃锡槽无动力连续气体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直管背离燃烧器的端部上安装有流量调节闸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法玻璃锡槽无动力连续气体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和转向弯头的连接处还设有流量调节闸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法玻璃锡槽无动力连续气体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弯头与导流装置边封连接的端面为其进口平面,转向弯头与燃烧器连接的端面为其出口端面,进口平面和出口平面的夹角为80-9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法玻璃锡槽无动力连续气体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与转向弯头连接呈圆柱形结构的导流部以及与导流部上方连接呈圆锥形结构的燃烧部,燃烧部的扩口端朝向导流部设置,进气口位于燃烧部圆锥形的底面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法玻璃锡槽无动力连续气体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部上设有多个进气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法玻璃锡槽无动力连续气体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上安装有助燃空气流量调节阀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法玻璃锡槽无动力连续气体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内径为150~250mm,长度为500~1000mm;导流直管内径为120~180mm,长度为2500-6000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法玻璃锡槽无动力连续气体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的中心点高度位于整个导流装置高度的1\/10~1\/4处。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浮法玻璃锡槽无动力连续气体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的外侧壁上还设有保温层;燃烧器外部还设有防护罩。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法玻璃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法玻璃锡槽无动力连续气体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金属锡液在锡槽温度区域(1050~600℃)范围内极易与氧,硫,水分发生反应,生成SnO2<\/sub>、SnO和SnS2<\/sub>、SnS。这些氧化物和硫化物的存在造成了锡液和锡槽空间的污染,进而形成玻璃缺陷。为解决这些问题,通常在锡槽中高温区两侧安装导流系统,将锡槽内的有害挥发物同保护气体一起定期地排出锡槽,使固体挥发物的浓度将大大降低,从而净化槽内空间气氛,减少浮法玻璃在锡槽工段的缺陷。
现有锡槽保护气体导流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从喷嘴喷出的高速流体,如压缩空气,吸引并带动锡槽内的高温气体向导流装置排放口流动,最后经冷却水冷却后排出锡槽外。
但是,现有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导流装置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如果采用间歇作业方式,每隔一段时间启动运行作业一次,设备启动瞬间锡槽压力波动大,容易使凝固在锡槽顶部的锡化合物滴落到玻璃带上,使最终产品出现光畸变点等缺陷。另一方面,如果采用连续作业方式,需要持续提供压缩空气作为引流动力来源,这造成了生产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运行的浮法玻璃锡槽无动力连续气体导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法玻璃锡槽无动力连续气体导流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导流装置边封、转向弯头、燃烧器以及导流直管,其中,导流装置边封的一端与锡槽边封相连接以导出锡槽中排出的保护气体,导流装置边封的另一端与转向弯头连接,燃烧器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上安装有与助燃空气气源连通的进气管。
优选地,所述导流直管背离燃烧器的端部上安装有流量调节闸板。
优选地,所述燃烧器和转向弯头的连接处还设有流量调节闸板。
优选地,所述转向弯头与导流装置边封连接的端面为其进口平面,转向弯头与燃烧器连接的端面为其出口端面,进口平面和出口平面的夹角为80-90°。
优选地,所述燃烧器包括与转向弯头连接呈圆柱形结构的导流部以及与导流部上方连接呈圆锥形结构的燃烧部,燃烧部的扩口端朝向导流部设置,进气口位于燃烧部圆锥形的底面上。
优选地,所述燃烧部上设有多个进气口。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上安装有助燃空气流量调节阀门。
优选地,所述燃烧器内径为150~250mm,长度为500~1000mm;导流直管内径为120~180mm,长度为2500-6000mm。
优选地,所述燃烧器的中心点高度位于整个导流装置高度的1\/10~1\/4处。
优选地,所述燃烧器的外侧壁上还设有保温层;燃烧器外部还设有防护罩。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浮法玻璃锡槽无动力连续气体导流装置,不需要使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而是利用装置本身的烟囱效应作为排放动力向外排放锡槽中污染物含量较高的保护气体,并且排放的方式是连续的,因此,可持续地低成本运行,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另外,本导流装置不用任何附加动力,采用连续作业,排放流量稳定可调,有利于保持锡槽槽压稳定,可有效减少锡槽中产生的光畸变点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浮法玻璃锡槽无动力连续气体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流装置边封,2-转向弯头,3-燃烧器,4-进气口,5-导流直管,6-流量调节闸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本优选实施例中,一种浮法玻璃锡槽无动力连续气体导流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导流装置边封1(导流装置边封1为方形结构,且设有一通孔以便于锡槽尾气排出)、转向弯头2、燃烧器3以及导流直管5,其中,导流装置边封1的一端与锡槽边封相连接以导出锡槽中排出的保护气体,导流装置边封1的另一端与转向弯头2连接,燃烧器3上设有进气口4,进气口4上安装有与助燃空气气源连通的进气管,助燃空气进入进气口4中与燃烧器3中经锡槽中排出的保护气体燃烧后,经导流直管5排出。
进一步地,导流直管5背离燃烧器3的端部上安装有用于调整出气流量的流量调节闸板6。流量调节闸板6可采用板状结构,相对于导流直管5可移动,其盖住的面积越大,流量越小。如果把流量调节闸板6取下来,流量最大。
进一步地,燃烧器3和转向弯头2的连接处还设有流量调节闸板6。
本实施例中,转向弯头2与导流装置边封1连接的端面为其进口平面,转向弯头2与燃烧器3连接的端面为其出口端面,进口平面和出口平面的夹角为80-90°。(图中以进口平面和出口平面的夹角为81°为例说明)
燃烧器3包括与转向弯头2连接呈圆柱形结构的导流部以及与导流部上方连接呈圆锥形结构的燃烧部,燃烧部的扩口端朝向导流部设置,进气口4位于燃烧部圆锥形的底面上。另外,燃烧部上设有多个进气口4。本实施例以燃烧部为圆锥形结构为例说明,当然,燃烧部也可采用圆柱形结构,此时,进气口4位于圆柱形结构下部侧边上。
进一步地,进气管上安装有助燃空气流量调节阀门以控制助燃空气进气量从而调整燃烧器3处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燃烧器3内径为150~250mm,长度为500~1000mm;导流直管5内径为120~180mm,长度为2500-6000mm。燃烧器3的中心点高度位于整个导流装置高度的1\/10~1\/4处。燃烧器3的中心点位于其轴线的正中间。
燃烧器3的外侧壁上还设有保温层。燃烧器3外部还设有防护罩(图中未示出)。
本无动力连续气体导流装置设置在锡槽高温端的边封上,优选的安装位置选取在污染物浓度最高处。
本浮法玻璃锡槽无动力连续气体导流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从锡槽中排出的保护气体(N2<\/sub>+H2<\/sub>)在燃烧器3中与从进气口4进入的空气混合并燃烧,使导流装置底部的温度进一步升高,从而增强导流装置的烟囱效应,使导流装置获得更强的抽力。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导流直管5排出。
本实施例提出的浮法玻璃锡槽无动力连续气体导流装置,不需要使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而是利用装置本身的烟囱效应作为排放动力向外排放锡槽中污染物含量较高的保护气体,并且排放的方式是连续的,因此,可持续地低成本运行,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另外,本导流装置不用任何附加动力,采用连续作业,排放流量稳定可调,有利于保持锡槽槽压稳定,可有效减少锡槽中产生的光畸变点缺陷。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326759.3
申请日:2019-08-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2(湖北)
授权编号:CN209890486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C03B18/20
专利分类号:C03B18/20
范畴分类:申请人: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44105 湖北省宜昌市当阳经济开发区特1号
发明人:郑滔;陆平;王祥成;陈立华
第一发明人:郑滔
当前权利人: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邬丽明
代理机构:42102
代理机构编号: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弯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