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适应盲接收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字信道化接收机,暂态效应,虚假信号,自适应消除
自适应盲接收机论文文献综述
李延飞,周旭,杨启伦[1](2019)在《数字信道化接收机的虚假信号自适应消除》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暂态效应的影响,数字信道化接收机在信号突变处容易产生虚假信号。为此,提出一种虚假信号自适应消除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根据同一时刻在各信道的瞬时幅度斜率来判断主信号的类型;普通信号的斜率比较大,而扩谱信号的斜率比较小。在主信道的近端,采用门限比较的方式消除虚假信号;而在主信道的远端,采用相邻信道间的幅度比较来自适应消除虚假信号。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法既能够消除虚假信号,同时也能保留非常大的双音动态范围。(本文来源于《电子信息对抗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张环宇[2](2019)在《导航接收机天线阵列自适应抗干扰处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导航系统能在近地空间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叁维坐标、速度以及时间信息,在科研、农业等领域方面得到应用。但是导航接收机所处的电磁环境日渐复杂,导航信号微弱,使得导航信号在通信过程中容易受到有意或者无意的干扰,从而影响导航接收机的正常工作。研究接收机的抗干扰技术,可以提高导航系统在复杂干扰下的工作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不同干扰信号下的自适应抗干扰技术,通过理论、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为了提高接收导航信号的能力,进行导航终端天线的研究。根据天线设计的相关技术,设计一款能够应用于导航终端的圆极化微带天线。在天线单元的基础上,研制了七元圆环阵,进行了单元间的隔离度分析,对结构进行优化。实物测试结果表明,七元圆环阵的回波损耗、方向图性能良好,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其次,为进行自适应抗干扰算法,进行了干扰角度的来波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研究了在均匀圆阵(Uniform Circular Array,UCA)下对窄带信号的二维DOA估计算法,并对DOA估计性能进行分析。介绍了不同阵列形式的数学模型,经过综合分析后采用带有中心单元的七元圆环阵作为接收阵列模型,研究了基于线性约束最小方差约束准则(Linearly Constrained Minimum Variance,LCMV)的功率倒置闭环算法,与基于迭代的功率倒置开环算法进行比较,最终选择采用闭环算法作为后续的仿真,并进行算法的抗干扰性能分析。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算法的性能,进行空域时域二维联合处理的自适应算法仿真(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STAP),并分析了阵元数、时延抽头的个数、阵元间距对抗干扰性能的影响。最后,本文进行了实验验证。开展了天线阵多路信号同步接收的实验,利用导航卫星信号记录回放仪进行有用信号与干扰信号的分别采集,进行自适应抗干扰算法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仿真结果得到很好的验证。(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董菲[3](2019)在《激光通信系统自适应测量量子接收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经典的检测手段时,由于系统存在散粒噪声,接收机的性能无法突破经典接收机的性能极限--标准量子极限(standard quantum limit,SQL)。采用量子接收机对相干态进行检测,可以超越接收机性能的SQL,获得更低的误符号率性能极限和更高的信道容量。量子接收机发展至今,在理论上已经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在实验上也有很多突破性的进展,但目前激光通信系统中的量子接收机只能从理论上逼近最终性能极限。为了实现量子接收机在激光通信系统中的实际应用,从实际上突破量子接收机的性能极限,需要进一步研究信号调制方式和信道编码方案,最重要的是对量子接收机的结构和控制策略进行最优化设计,研究出性能稳定的可光学实现的量子接收机。在我的学位论文中,将主要研究以下叁个理论部分:1.相移键控(PSK)信号分区自适应测量量子接收机研究。目前所提出的最优位移分区自适应测量量子接收机并没有考虑器件的各种非理想因素,因此本文针对PSK调制信号,研究了最优位移分区自适应测量量子接收机在非理想条件下的性能。此外,由于分区自适应测量量子接收机的误码率性能与分区策略有关,本文将全局优化的方法在接收机策略和调制信号两方面进行扩展,提出了适用于高阶PSK信号的全局最优分区自适应测量量子接收机。2.二元调制编码信号自适应测量量子接收机研究。研究联合检测量子接收机,可以在获取低误码率性能的同时,实现信道容量的超加性,逼近信道容量极限。本文在前人提出的联合检测量子接收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优化的自适应测量量子接收机方案,并将该接收机运用到二元调制编码信号中,证明该接收机的误码率性能在小信号的情况下优于条件脉冲归零(conditional pulse nulling,CPN)接收机,并且能够无条件突破SQL。3.脉冲位置调制(PPM)和多脉冲位置调制(MPPM)信号低复杂度自适应测量量子接收机研究。PPM/MPPM信号由于调制电路结构简单,信道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考虑到最优检测的量子接收机在被检测信号的状态维度较高时,由于动态规划算法的复杂度过高,容易发生“维灾难”。为了优化控制变量的值以获得优越的性能,同时防止“维灾难”的发生,本文提出了基于最大后验概率(maximum a posteriori,MAP)准则的低复杂度检测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5)
颜培培[4](2019)在《宽带自适应接收机实现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有通信模式的接收系统不能满足当今信息化飞速发展,对于卫星通信而言,在业务量增大的同时,通信设备需要朝着宽带、多速率、多模式的硬件可复用方向发展,这对于接收系统的灵活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宽带自适应接收系统实现技术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国家科研基础项目的要求,针对宽带自适应接收系统设计指标,对宽带自适应接收系统的速率调整、载波同步和定时同步技术进行研究。为了规避电磁干扰需要在不同带宽信号之间切换,针对带宽400MHz的宽带接收信号,在研究多速率处理基本理论和结构后,设计出能够灵活应对带宽切换的接收端速率调整系统。本文设计了基于多速率调整下的多模式载波恢复、定时恢复系统。在载波恢复系统中,提出了联合频偏估计算法,在保证频偏估计精度下,使载波恢复系统有更宽的捕获范围。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完成自适应接收机的速率调整、载波同步、定时同步的建模设计与性能分析。在Virtex-7平台上进行硬件设计与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宽带自适应接收系统能够在信噪比为10dB,载波频偏为100KHz,3个符号时偏的信道中完成符号速率在3.90625Mbps、31.25Mbps、250Mbps切换时MPSK信号的正确解调。(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彭涛[5](2019)在《GPS/BDS双模自适应抗干扰接收机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采用阵列信号处理技术成为强干扰条件下保持卫导信号接收的有效途径。论文针对阵列天线接收处理全球卫星导航信号和北斗信号,提出了一种GPS/BDS双模自适应抗干扰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该接收机采用自适应数字调零和波束调向相结合的数字波束成形技术。仿真结果验证了论文提出的数字波束成形技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梁天一[6](2019)在《水声MIMO自适应Turbo接收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水下通信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实现水下信息的高速、可靠通信。水声信道存在带宽窄,受噪声干扰严重的问题,采用均衡技术的接收机能补偿信道变化、克服码间干扰和信道畸变,水下通信常常采用Turbo均衡技术克服码间干扰,并且MIMO技术能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本文针对现有Turbo均衡接收机所存在的计算复杂度高、收敛速度慢和未能充分利用水声信道稀疏特性的问题,将直接自适应Turbo均衡技术和稀疏快速自优化算法运用于MIMO水声通信中,开展了在MIMO中自适应Turbo接收机技术的研究。首先,介绍了传统的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LMS)算法,对算法的理论进行推导研究;针对水声信道稀疏的特点,对利用信道稀疏特性的零范数最小均方(?_0-LMS)算法的理论进行介绍;LMS类的算法中步长对算法的影响很大,为了能使算法的步长随着系统的变化而自适应的变化,研究一种快速自优化LMS算法(Fast Self-Optimized LMS),简称FOLMS算法;结合信道稀疏特性的特点和自适应改变步长的思想,提出一种改进的算法零范数快速自优化LMS(?_0-FOLMS)算法,提高了算法对稀疏系统的估计精度。算法的追踪能力和收敛速度是评价算法的重要标准,归一化LMS(PNLMS)算法有更快的初始收敛速度和追踪能力,再考虑到稀疏特性和自适应步长的方法,提出改善的比例归一化快速自优化LMS(IPFONLMS)算法和?_0范数改善的比例归一化快速自优化LMS(?_0-IPFONLMS)算法,提高了算法的收敛性和追踪能力。最后,对每种算法进行仿真和对比分析,分析其收敛速度和稳态性。其次,开展了在MIMO中自适应Turbo接收机技术的研究。对水声通信中两种Turbo均衡技术进行介绍和比较,针对低复杂度的要求采用直接自适应Turbo均衡技术。研究了单载波MIMO通信系统的发射和接收模型,MIMO系统中的直接自适应均衡器的结构,研究如何将稀疏快速自优化LMS算法应用于MIMO系统中和直接自适应均衡中估计噪声方差和均值。最后通过仿真验证直接自适应MIMO接收机的性能。最后,进行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处理厦门东南海海试数据验证稀疏快速自优化算法的性能,通过MIMO接收机中的每种自适应算法不同,对比传输数据能成功恢复的个数,验证提出的改进算法的追踪能力和收敛速度有所提高,基于改进算法的MIMO接收机与基于LMS算法的MIMO接收机相比,能恢复更多的数据包。(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9-02-25)
张杰[7](2019)在《宽带接收机自适应数字信道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跨信道自适应宽带信号接收,是数字信道化接收机的难点,也是近年来国内外数字信道化研究的热点。信道化接收信号时,会出现跨信道问题。同时,对于相位编码信号,由于频谱杂散,在信道化接收时会出现相位丢失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从时域和频域的角度对自适应信道化进行研究。本文针对常用雷达信号接收,如线性调频信号、相位编码信号等,讨论数字信道化基本原理,分析传统信道化方法可能出现的信道盲区等问题以及传统的解决办法,如50%交迭信道化,并对跨信道接收的难点进行总结。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和创新如下:1、针对传统数字信道化技术中相邻信道重迭或信道盲区问题,在树型结构信道化基础上,提出了时域自适应信道化方法。该方法先将信道均匀分成奇偶两大信道,再分别对奇偶两信道分析滤波和综合滤波。时域自适应信道化方法实现宽带信号跨信道接收,减小信号失真率。以线性调频信号为例,接收信号时宽准确度从95.57%增加到99.75%2、针对时域自适应信道化方法在接收相位编码信号时需要增加信道,以确保信号接收准确度,减小相位失真的问题,以相位匹配原理,频率响应掩蔽原理为基础,进行频域自适应数字信道化算法研究。详细说明了频域自适应信道化的实现步骤,将时域自适应信道化方法与频域自适应信道化方法,从算法复杂度和精确度进行比较,说明时域和频域两种方法原理的异同,并进行仿真验证频域自适应信道化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时域自适应信道化接收相位编码信号相位失真的问题。3、在时域自适应信道化和频域自适应信道化信号检测时,将各种信号检测方法对比分析,根据检测概率和计算复杂度,提出将自相关双门限检测用于时域自适应信道和频域自适应信道化中子信道信号检测部分,降低虚警概率,提高检测概率。(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1-01)
蔡兴鹏[8](2019)在《自适应宽带数字接收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出现在战场上的雷达信号普遍开始采用大带宽、低信噪比的低截获率信号。目前应用在战场上的均匀信道化数字接收机,由于子带带宽固定,无法自适应接收信号,导致产生严重的跨信道问题,并且很难处理低信噪比下的信号和同时到达信号。为此本文从新识别算法、新型接收机结构和接收机结构重构这叁个解决方案入手,分别从软件算法和硬件实现的角度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首先,从新识别算法角度,针对近几年在电子战场上不断出现的大带宽雷达信号,研究一种基于传统多相滤波DFT结构宽带数字信道化接收机结构的信号检测方法,利用信道拼接和相位差测频的方法成功识别出瞬时带宽GHz以上级别的线性调频(LFM)信号和非线性调频(NLFM)信号,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但该算法对信号整体信噪比要求较高,不够灵活。因此本文进一步从新型接收机结构角度提出了两种自适应的宽带数字接收机结构。第一种为基于脉冲压缩的新型宽带数字接收机结构,将脉冲压缩理论从模拟域扩展到离散域,并推导出信号经过数字压缩接收机后的数字离散形式。结构采用LFM信号与接收信号混频后送入数字延迟模块进行卷积运算得到输出信号的脉冲尖峰。新型接收机结构本身不存在跨信道问题,并且可以有效的处理低信噪比环境下的信号及同时到达信号。文章通过推导给出输入信号频率的约束关系,并且进一步给出了信号的载频、带宽、脉宽、幅度等脉冲描述字信息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接收机的有效性。第二种为基于多相结构的调制带宽转换器(MWC)宽带数字接收机结构。基于循环伪随机序列的MWC宽带数字接收机可以将所有子带信号混频至基带从而解决跨信道问题,但是整体结构工作在较高的数据速率下不易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端工程实现。本文将其结构中的抽取模块前移至结构的最前端,构造基于多相结构的MWC数字接收机,在使用相同乘法器资源的前提下,整体工作速率远低于原有的MWC结构数字接收机,为其在FPGA上的物理实现奠定了基础,使整个接收机结构更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最后本文从接收机结构重构角度入手,针对现有自适应滤波器无法做到真正自适应并且结构复杂的问题,结合FPGA动态重构技术,在传统信道化接收机结构后增加匹配滤波器模块。对不同带宽的输入信号,构造相匹配的滤波器并将其动态重构到整体结构中,从而提升整体接收机结构的灵敏度。本文在给出整体方案的同时通过仿真验证了FPGA动态可重构技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数字接收机的改进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9-01-01)
王磊,李广雪,李冬霞,刘海涛[9](2018)在《基于最大输出信噪比的L-DACS1接收机盲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L频段数字航空通信系统1(L-band digital aeronau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1,L-DACS1)和民航测距机(distance measuring equipment,DME)系统的频谱有部分重迭,因此在L-DACS1接收机中需要考虑DME干扰的抑制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大输出信噪比的干扰抑制和盲波束形成算法。由于DME脉冲干扰的功率较大,首先采用子空间跟踪算法来得到干扰子空间,然后将接收数据向干扰子空间的正交补空间进行投影以抑制DME干扰。干扰抑制后,接收数据中只剩下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信号和噪声了。为了充分利用阵列天线的优势,采用了输出信噪比最大准则来进行波束形成,将天线方向图的主瓣对准OFDM信号来向,以提高接收机输出信号的信噪比。仿真表明,该方法不需要先验信息就能够在抑制干扰的同时进行盲波束形成,在OFDM信号来向上获得高增益的主瓣,进而提高输出信噪比;另外,所提的波束形成方法在输入信噪比较低的环境下依然能够形成稳定的波束,将主瓣对准信号来向。(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张冰[10](2018)在《卫星导航接收机自适应调零天线抗干扰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自适应调零天线的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抗干扰技术,从常规接收机的干扰容限入手,探索了自适应空间陷波技术和波束成形技术能够提升接收机干扰容限的最大程度;从两个角度分析了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抗干扰能力:一个是对抗人为干扰的能力,另一个是对抗恶劣环境(如低信噪比环境)的能力。针对人为干扰,本文分析了兼有自适应空间陷波与波束成形天线阵列的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抗干扰能力,指出该方法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种改进设计方案;针对低信噪比环境,本文分析了常规接收机的干扰容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算法提升了接收机的捕获和跟踪性能。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抗干扰性能及其仿真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讨论了GPS系统的干扰容限,给出了其定义和计算方法,总结了目前提升卫星导航接收机抗干扰能力的一些常用措施,重点分析了自适应调零天线对抗敌方恶意干扰的能力,设计了一种仿真测试方法用于对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抗干扰能力进行研究,该方法可以最大化模拟真实接收机的结构,为后续接收机抗干扰能力测试的结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了准确地描述接收机在干扰条件下的工作状态,本文给出叁种干扰起效判决准则,并计算了GPS C/A码接收机和P(Y)码接收机在这叁个准则下的干扰容限。给出了兼有自适应空间陷波与波束成形阵列天线系统的抗干扰测试结果,分析了该方法的优势与不足。2.对兼有自适应空间陷波与波束成形阵列天线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用于GPS军用码信号和民用码信号的滤波器组,采用了分级滤波下采样的结构,详细分析了该滤波器组的性能,并且与常规滤波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滤波器组在保证性能的同时降低了资源占用,而且还降低了信号处理的延迟,从而减小了对后续信号处理的影响。针对低信噪比环境,提出了一种半比特PMF-FFT捕获方法,提升了GPS C/A码接收机的捕获灵敏度,并改进了接收机的跟踪环路,提出两种新型鉴相器算法,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这两种算法都可以获得较好的载波同步性能。针对常规的波束成形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无需导向矢量辅助的自适应波束成形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同样可以获得阵列天线的空间分集增益,提升信噪比。3.完成了一个自适应调零天线工程样机中的一些基带信号处理单元的FPGA设计实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包括滤波器模块、民用码同步捕获模块、民用码的码同步和载波同步模块、自适应空间陷波模块和自适应波束成形模块,各模块均与MATLAB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自适应盲接收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卫星导航系统能在近地空间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叁维坐标、速度以及时间信息,在科研、农业等领域方面得到应用。但是导航接收机所处的电磁环境日渐复杂,导航信号微弱,使得导航信号在通信过程中容易受到有意或者无意的干扰,从而影响导航接收机的正常工作。研究接收机的抗干扰技术,可以提高导航系统在复杂干扰下的工作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不同干扰信号下的自适应抗干扰技术,通过理论、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为了提高接收导航信号的能力,进行导航终端天线的研究。根据天线设计的相关技术,设计一款能够应用于导航终端的圆极化微带天线。在天线单元的基础上,研制了七元圆环阵,进行了单元间的隔离度分析,对结构进行优化。实物测试结果表明,七元圆环阵的回波损耗、方向图性能良好,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其次,为进行自适应抗干扰算法,进行了干扰角度的来波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研究了在均匀圆阵(Uniform Circular Array,UCA)下对窄带信号的二维DOA估计算法,并对DOA估计性能进行分析。介绍了不同阵列形式的数学模型,经过综合分析后采用带有中心单元的七元圆环阵作为接收阵列模型,研究了基于线性约束最小方差约束准则(Linearly Constrained Minimum Variance,LCMV)的功率倒置闭环算法,与基于迭代的功率倒置开环算法进行比较,最终选择采用闭环算法作为后续的仿真,并进行算法的抗干扰性能分析。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算法的性能,进行空域时域二维联合处理的自适应算法仿真(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STAP),并分析了阵元数、时延抽头的个数、阵元间距对抗干扰性能的影响。最后,本文进行了实验验证。开展了天线阵多路信号同步接收的实验,利用导航卫星信号记录回放仪进行有用信号与干扰信号的分别采集,进行自适应抗干扰算法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仿真结果得到很好的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适应盲接收机论文参考文献
[1].李延飞,周旭,杨启伦.数字信道化接收机的虚假信号自适应消除[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9
[2].张环宇.导航接收机天线阵列自适应抗干扰处理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3].董菲.激光通信系统自适应测量量子接收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4].颜培培.宽带自适应接收机实现技术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5].彭涛.GPS/BDS双模自适应抗干扰接收机的研究与实现[J].舰船电子工程.2019
[6].梁天一.水声MIMO自适应Turbo接收机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
[7].张杰.宽带接收机自适应数字信道化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8].蔡兴鹏.自适应宽带数字接收机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
[9].王磊,李广雪,李冬霞,刘海涛.基于最大输出信噪比的L-DACS1接收机盲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8
[10].张冰.卫星导航接收机自适应调零天线抗干扰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