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耀国:浅谈新时代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论文

夏耀国:浅谈新时代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论文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音乐教育在新时代农村教育中,对全面提升农村素质教育质量,对学生启迪智慧、培养情商、完善人格、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音乐教育;以乐育人;以乐育德;以乐育智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育人体系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当前,在乡村振兴发展转型中,音乐教育尊重学生和音乐教育规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农村中小学生受众群体的特殊性,着力提升以乐育人功能。

以乐育德。中国自古就有以乐育人的传统。从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到《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六经”,“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礼乐文明贯穿中国几千年。其中,“乐”承载着协调万物、教化人伦的治世功能。梁漱溟先生讲,“大兴礼乐教化,从人们性情根本处入手,陶养涵育一片天机活泼而和乐恬谧的心理”,旨在强调乐使人陶冶性情、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移风易俗。当代中国面临着百年复兴之大变局,学校作为乡村文明培育与传承的重要阵地,音乐教育要发挥以乐育人的教化功能,引领带动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一要准确把握住学生心理特征,发挥音乐教育所蕴含的素质教育的功能。通过精编教材,精选歌曲。如《唱支山歌给党听》《浏阳河》《我爱你,中国》《闪闪的红星》《十送红军》《谁不说俺家乡好》《我的祖国》《英雄赞歌》《同一首歌》等等,这些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音色美妙,触动情丝,震撼心灵,洗涤情操,以乐引情,以歌励志。二要把握青少年成长脉动和学生特点,因材施乐,把德育从空洞简单的说教中走出来,通过聆听美好的旋律,感受激情,品味歌词,从而引起内心的波澜,积淀音乐素养,提升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教育,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三要结合时代特点,发挥网络课堂、新媒体的引领作用,强化正能量,抵制低端、庸俗的音乐。例如,1984年,李谷一将《我和我的祖国》传唱大江南北,激起人们强烈的爱国情怀。2019年建国70周年期间,这首歌再次唱响,特别是通过网络平台,使数以千万的男女老幼递相传唱。一场盛大的国庆庆典,一曲《我和我的祖国》,这堂新时代的思政课,让14亿中国人群情振奋,自豪、震撼、激动、幸福……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由此可见,通过长期的音乐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创造情境,使学生感受真善美,涵养内在精神,动之以情,感之于心、导之以行,心灵净化,思想升华,完善人格,提升精神境界。

以乐育情。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情感类的教育。对学生情商培养、情绪调节、心灵抚慰、心理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少年学生正处在心理发育的关键期。音乐教育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达观、自信的人格和心理,有助于消除私心杂念、消除妒忌、冲动、狭隘等人格缺陷,维系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形成高尚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力并从音乐中获得心灵的升华。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占比越来越高,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农村中小学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独生子女,有的学生长期寄宿学校或寄居在亲戚家,有的学生与老人一起生活,心灵抚慰缺失。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缺少倾诉和陪伴,又很少跟外界接触,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等心理障碍与性格缺陷。有的内心封闭、行为孤僻,有的冷漠、独断、固执、刻板、不善与人沟通,有的情绪偏颇,意志薄弱、对诱惑抵抗力不足,抗挫折能力差,有的自卑自大、恐惧倔强,有些甚至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如孤独症、躁狂症、抑郁症,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较为普遍。居于这种状态,农村素质教育应强化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体系中地位,把音乐教育作为学生心理教育的辅助课程,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强化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完善农村音乐教育评价,不断提升教学比重。同时,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应加强教学设计,设计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借助音乐教育改善现状。如,举行歌曲比赛、乐器演奏比赛、校园音乐会,音乐小游戏,在校园网站中开设音乐教育平台等形式,创造多样化的自我学习、教育方式,拓展音乐空间,让音乐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应使音乐教育的效果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以乐育美。对美的不断追求是音乐的真谛所在。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感受、音乐鉴赏和音乐表达,以情绪感染和情感共鸣来实现情感的直接模拟和升华,进而产生审美意识、追求崇高目标、培养良好品格。美国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认为,音乐教育能够培养人对于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进行感知与反应的能力,并由此而产生审美体验。常听音乐,能深切感受、理解音乐中所体现出来的优美、崇高的情感,伴随着节拍和旋律的变化,使人的思想和优美的乐声互相交融,成为一体。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较高特殊的学科,音乐活动需要听觉、视觉、语言、动作共同来完成,在音乐训练中不自觉地会对少儿的智力、体力进行了锻炼,歌词又会对少儿道德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有一种细雨湿衣看不见,于润物无声中提升少儿美感能力。很多经典诗词,诗情画意,韵律鲜明,平仄交错,乐感极强,精美生动,富于联想,内蕴幽远,极富音乐美,宜诵宜歌。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文化素养、语文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深远,也是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音乐教学安排中,应不断拓展音乐教学外延,从汉风唐韵中,精选名篇佳作,古为今用,谱曲吟唱。一要强化对创作背景的理解,对歌词进行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解读,加强诵读,把握节奏、语气、情感、音调,做到声情并茂,身心合一,使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不断提高语感乐感,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之美。如《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中对母爱情真意切的赞美,对远离亲人、寄宿他乡的学子都感同身受。通过诗歌传唱,引导学生感触到母亲对他们所付出的无私母爱,学会珍惜,懂得感恩,鞭策自己,不辜负母亲的无限期盼。二要强化教学情境设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配合音乐,制作动漫视频:一轮金黄的满月缓缓升起,月色如水清冷地照着人间,引导学生想象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陶醉其中的情景,从视觉、听觉、感觉多维度度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声韵美,而且感知到词的意境美。三要积极创建校园音乐文化。充分利用音乐墙报、板报、专栏,组织学生搜集和出版有关音乐作品的创作小故事、音乐家的轶事、乐理知识、音乐活动信息等,积极创设音乐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在搜集、出版、阅读中扩大音乐文化视野,接受音乐文化熏陶。

以乐育智。音乐作为一种感情表达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其旋律与和声要素、题材、体裁、风格等不同要素,在演唱、演奏及表演或欣赏过程中,不但能陶冶情操,升华精神,提升境界,而且还能启迪心智。如,音乐中包含的数理关系因素,体现着组合、排列、几何、微分、积分等数学的基本内容。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要素和特性的有机组合,也体现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属性。从视唱、听音、练耳、动手、动脚到演唱、演奏、舞蹈、欣赏等,丰富多彩的学习训练方式,对提升人类感知世界的能力,意义非凡。青少年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音乐是开启灵感的一把钥匙。法国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宝库大门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古今中外众多名人都有极高的音乐修养,孔子、列宁、爱因斯坦等不少教育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都把音乐作为提高修养,启迪灵感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美国艺术教育家加登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人类的七种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交往智能、人格智能等,前面四种智能与音乐教育有直接联系,没有音乐教育,这些智能将会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体因而会变成一个智能不健全的人。音乐教育能有效促进人类智能的发展。孔子的古琴,爱因斯坦的钢琴,小提琴演奏都很出色。研究表明,乐器演奏在爱因斯坦发明创造中所起的作用。因为,他从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自然音乐规律的反映,听到了毕达哥斯创造数的歌声,还听到了开普勒怎样谱写天体的乐章……音乐作品展现的奇特画面不知不觉地培养了爱因斯坦的想象力。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形象性、感受性特点,借助艺术手段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如在演奏或演唱过程中,通过对音乐形象的刻画、比较、分析,使学生较全面、准确、迅速地了解其本质特征,以便在音乐空间内描绘事物的纵横和各个侧面,造成形象上的空间立体感和逼真效果,这就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敏感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如奥地利、德国、俄罗斯等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音乐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值得借鉴学习。

目前没有针对此病害的有效防治药物,所以主要防治措施就是选择良好的抗病品种。小麦种植区采取科学轮作,不能只单纯种植小麦,有效降低田间发病概率。同时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小麦在返青后,需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使地表温度及土壤通透性相应增加。灌溉返青水过程中,还需要以小麦生长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适量增加速效氮肥。针对病害程度较轻的小麦田,可在小麦返青期使用浓度为5%的菌毒清,500倍液加稀土1000倍液进行喷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害程度,避免病害的进一步传播。

活动中进行了LEED认证授牌仪式,玫琳凯大厦获得LEED既有建筑运营和维护V4金级认证,是上海第一家获得该认证的物业公司。玫琳凯公司还与江宁街道签署了“共建绿色社区”的框架协议,共同开展环保科普类讲座。并结合玫琳凯“玫好家园志愿者”项目,推广垃圾分类,协助江宁街道推进社区垃圾分类绿色账户和两网融合等环保公益活动。

总之,乡村振兴,教育是基础。音乐教育要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新要求,摒弃传统偏见,结合农村学生特点,改革创新,提升音乐教育地位,改进音乐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资源,使学生在音乐熏陶、感悟、体验、表达和积累中,升华性情,提振精神,提升气质,实现树德立人、以乐育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刘婷婷.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情商[J].北方音乐,2018(2).

[2]龙姝帆.从西方音乐史看当代中国音乐教育新趋势[J].艺术教育,2016(2).

[3]姚旭辉.论音乐教育的智育功能[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7).

[4]王佳.浅谈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开发的作用[J].艺术科技,2013(10).

作者简介:

夏耀国,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苇子沟中心学校。

标签:;  ;  ;  ;  ;  ;  

夏耀国:浅谈新时代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