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黑客亚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黑客,亚文化,熊猫,差异性,镜像,媒介,伦理。
黑客亚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马中红,顾亦周[1](2010)在《中美黑客亚文化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美有关"黑客"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存在极大差异性。中美黑客群体在诸多本质方面同样表现殊异,包括对黑客精神的恪守与缺失、黑客群体的中产化和底层化、黑客对技术身份认同的差距、黑客组织机构及媒介话语权,等等。更进一步而言,尽管中美黑客亚文化在反商业垄断、追求信息和资源共享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更大的差异存在于技术至上与功利主义、个人价值优先与民族主义偏向等方面。这种差异的根源不仅在于黑客自身的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之中,更在于不同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政治信念的传承之中。(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陈霖,魏玉皎[2](2010)在《黑客亚文化的媒介镜像——以“熊猫烧香”事件的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媒体有关"熊猫烧香"事件报道的考察,透视媒体如何代表主流文化设置这一黑客亚文化事件的报道和阐释的框架,并从中解析主流文化与黑客亚文化的关系状态,揭示媒体构建的黑客亚文化镜像在主流文化对亚文化的规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媒体对形成黑客亚文化的各种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因素有意无意的忽略或遮蔽,无助于主流文化对青年亚文化的积极疏导。(本文来源于《当代传播》期刊2010年05期)
王中教[3](2009)在《新时代网络黑客类型及黑客亚文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黑客这个特殊的群体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根据黑客的行为和动机的差异可以将黑客分为"黑帽子黑客"、"灰帽子黑客"、"白帽子黑客"叁种类型。黑客群体在长期的发展、衍变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黑客亚文化",基于网络虚拟状态下的黑客亚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具有消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刁生富[4](2004)在《黑客亚文化群体简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黑客亚文化群体有共同特征:年龄上多为年轻人、人种上多为白种人、性别上多为男性、成长过程都有不平常的环境影响、价值观上崇尚信息无价和共享、人格上聪明并富于挑战性。黑客群体的庞杂性和行为的多样性决定了判断其"功过是非"的复杂性。这一群体的形成与其"亚文化"特征——自由精神、反权威意识、英雄主义、信息崇拜——密切相关。为确保网络系统安全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预防黑客攻击;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对付黑客攻击;采用法律手段,打击黑客行为;以毒攻毒,用黑客制服黑客。(本文来源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1期)
黑客亚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对媒体有关"熊猫烧香"事件报道的考察,透视媒体如何代表主流文化设置这一黑客亚文化事件的报道和阐释的框架,并从中解析主流文化与黑客亚文化的关系状态,揭示媒体构建的黑客亚文化镜像在主流文化对亚文化的规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媒体对形成黑客亚文化的各种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因素有意无意的忽略或遮蔽,无助于主流文化对青年亚文化的积极疏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黑客亚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马中红,顾亦周.中美黑客亚文化比较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2].陈霖,魏玉皎.黑客亚文化的媒介镜像——以“熊猫烧香”事件的报道为例[J].当代传播.2010
[3].王中教.新时代网络黑客类型及黑客亚文化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刁生富.黑客亚文化群体简论[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