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置铅块对腮腺癌放疗后口腔黏膜的保护作用

口腔内置铅块对腮腺癌放疗后口腔黏膜的保护作用

一、口腔内置铅挡块对腮腺癌术后放疗口腔粘膜的保护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郝宁宁[1](2010)在《口腔矫形装置在精确放疗中应用的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放射治疗方法,其“三高一低”的特点即高精度、高剂量、高疗效、低损伤能最大程度的保护正常组织,减少放疗后并发症的发生。但口腔颌面部结构复杂,各组织紧密相贴,放疗常常引起正常组织的损伤。本研究通过使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放疗,制定放疗计划,通过测定放疗剂量,对比佩戴个体化口腔矫形器及不同厚度矫形器时,正常组织所受到的放射剂量值的变化,从而评价个体化口腔矫形器在三维适形放疗中对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7例使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患者。根据所要保护的目标器官及不同条件进行分组。组一,舌癌、口底癌组,以下颌骨为保护器官,按照矫形器的厚度分为,未佩戴组、5mm组、10mm组、15mm组;组二,牙龈癌组,以舌体为保护器官,分为未佩戴组、5mm组、10mm组、15mm组;组三,唇癌、颊癌组:以颌骨(主要为下颌骨)为保护器官,分为未佩戴组、5mm组、10mm组、15mm组;组四,上颌及腭部肿物组,以下颌骨为保护器官,分为开口组(开口度为25mm)和闭口组;组五,以放射总剂量大于6000cy(1Gy=100cy)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未佩戴组、5mm组、10mm组、15mm组。患者常规进行放疗定位及CT扫描成像,由物理师及医师利用三维适形放疗设计系统及配套软件,确定肿瘤区、临床靶区、内靶区、计划靶区、治疗区、照射区及各组的保护器官,制定放疗计划。利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及软件测定组一、组二、组三、组四,所有患者在各种情况下,被保护器官所受到的放射剂量值。组五测定V50(指受到50Gy以上剂量照射的体积占整个下颌骨总体积的百分比)的变化。记录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舌癌、口底癌组:组间显着性P=0.046,按α=0.05水平,认为未佩戴组,5mm组,10mm组,15mm组,各组间存在差异。将5mm组,10mm组,15mm组数据分别与未佩戴组进行计算,求出使用矫形器后与未使用时的剂量比值。进行矫形器厚度与剂量比的相关性验证。首先绘制两者之间的散点图,有相关性变化。进行相关性验证,结果得出相关系数r=-0.966,P<0.0001,按α=0.05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认为矫形器厚度与剂量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随着矫形器厚度的增加,剂量比越小。2牙龈癌组:三名患者佩戴矫形器后,舌体所受到的剂量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数据显示佩戴矫形器后舌体所受到的剂量小于未佩戴时的情况。并且随着矫形器厚度的增加,所受剂量也随之减少。但统计学结果显示各组间无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样本含量较小造成的。3唇癌、颊癌组:数据结果显示佩戴三种厚度的口腔矫形器后被保护器官所受到的剂量较不佩戴时明显减少。组间检验结果P=0.002,按α=0.05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各组间存在差异。将矫形器厚度与剂量比绘制成散点图,显示矫形器厚度与剂量比有负相关趋势。将两者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出相关系数r=-0.985,P<0.0001,按α=0.05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认为矫形器厚度与剂量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随着矫形器厚度的增加,剂量比越小。4上颌及腭部肿物组:通过佩戴矫形器后使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呈开口位,目标器官所受到的放射剂量值明显低于常规的闭口位。两组数据进行配对秩和检验,P=0.018,按α=0.05水平。结果表明,佩戴矫形器组与未佩戴组存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佩戴矫形器后正常组织所受到的放射剂量值小于未佩戴组。5剂量体积组:总剂量大于或等于6000cy的患者,佩戴三种不同厚度的口腔矫形器后可以看出V50明显低于不佩戴矫形器的情况。计算出使用矫形器后与未使用时的剂量体积的比值。进行矫形器厚度与剂量体积比的相关性验证。绘制散点图,有相关性变化。进行相关性验证,结果得出相关系数r=-0.733,P<0.0001,按α=0.05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认为矫形器厚度与剂量体积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随着矫形器厚度的增加,剂量体积比越小。结论:1通过测定组织所受到的放射剂量值以及剂量体积的变化,表明佩戴个体化口腔矫形器后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所受到的放射剂量值明显减少,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矫形器厚度的增加剂量值减少更明显。2矫形器厚度为10-15mm较为适宜,此时能有效的减少正常组织所受到的放射剂量,起到进一步保护正常组织的作用,且在患者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3所用材料为自凝塑胶,临床应用广,使用简便,材料本身与软组织对射线的影响相接近,对射线的穿透性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可以作为放疗中口腔矫形器制作的理想材料。

朱小东[2](2007)在《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认为鼻咽癌是中国尤其是广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鼻咽部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及鼻咽癌细胞对射线较为敏感的特点,放射治疗一直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手段。长期以来鼻咽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总的5年生存率始终徘徊在50%左右,放疗后约有10%的患者病变残存、30%局部复发。放射治疗中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是放射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在总结本院鼻咽癌放射治疗预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明确鼻咽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同时将目前大量分散的国内外有关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报道进行循证医学研究,以得到确切的临床结果,最后对前述临床研究结果从实验研究方面加以证实。本研究的目的是为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经验。鼻咽癌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改进并规范鼻咽癌放疗技术及综合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放疗的840例鼻咽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鼻咽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差别显着性检验采用Log-rank法,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①全组3、5、10年鼻咽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0.6%、56.7%和36.6%,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8%、51.8%和32.0%,总生存率分别为73.8%、58.6%和39.4%;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有无颅底侵犯、有无颅神经侵犯、有无副鼻窦侵犯、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单侧/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颈部转移淋巴结的部位、鼻咽腔内后装近距离治疗、外照射分割方式、有无化疗等因素对鼻咽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影响有显着性差异(P=0.000或<0.05),鼻咽部照射剂量对鼻咽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的影响有显着性差异(P<0.05),颈动脉鞘区侵犯者无瘤生存率低于无侵犯者(P<0.05),但不影响鼻咽局部控制率及总生存率(P>0.05);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T分期、单侧/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鼻咽腔内后装近距离治疗是影响鼻咽部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④分层分析结果显示T2-T3期辅助高剂量率腔内后装近距离治疗的患者鼻咽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显着高于不加腔内治疗者(P<0.01-0.05),而T1、T4期患者外照射后加用高剂量率腔内后装近距离治疗并未提高其鼻咽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P>0.05);⑤对应用最多的两种化疗方案(单用羟基喜树碱或DF方案)进行不同方案之间及不同放化疗配合方式之间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除放疗加羟基喜树碱单药诱导化疗组的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放疗加羟基喜树碱单药同期放化疗组外(P=0.048),其余各组之间的疗效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临床分期(特别是T分期)晚期和/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或男性患者预后不佳,在外照射的基础上加用鼻咽腔内后装放疗可改善T2-T3期患者的预后,进一步探索放射治疗新技术及行之有效的放化疗综合治疗方案仍然是鼻咽癌治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分割(CF)与后程加速超分割(LCAHF)放射治疗鼻咽癌的远期疗效,以探索更好的鼻咽癌放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入组条件的鼻咽癌患者496例,其中,CF组269例、LCAHF组227例。二组病人均采用双侧面颈联合野对穿照射,200cGy/次,每周照射5次,鼻咽部剂量达36-40Gy后,改为双侧耳前野或小面颈野对穿避开脊髓继续照射,CF组继续用原分割方案照射至鼻咽部总剂量68-76Gy,LCAHF组改用150cGy/次,每天两次,两次之间间隔至少6个小时,总剂量达69-72Gy。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差别显着性检验采用Log-rank法。结果全组5年鼻咽原发灶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58.6%、54.9%和62.2%。LCAHF组及CF组5年鼻咽原发灶控制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65.4%、61.5%、68.1%和52.8%、49.4%、57.5%,LCAHF组鼻咽原发灶控制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CF组(P=0.006,0.006,0.031),而鼻咽部复发率明显低于CF组(P<0.05);进一步按T分期进行分析显示LCAHF主要提高了T2、T3期患者5年鼻咽原发灶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P<0.05);两组急性毒副反应及放射后遗症相似(P>0.05)。结论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相比,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技术能被鼻咽癌患者耐受,并提高了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降低了鼻咽部复发率,但未减少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循征医学研究——一项基于1985—2005年文献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评价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以进一步确定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5.1-2005.12)、Medline(1985.1-2005.12)、Cochrane图书馆(1985.1-2005.12)中互合纳入标准的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随机试验的文献。按照纳入标准确定文献,提取有效数据,采用Stata 9.0软件包、Egger’s test法对纳入研究的1、3年生存率及1、3年鼻咽局部控制率资料进行发表性偏倚分析,各个研究结果的异质性检验采用卡方检验,并用Stata 9.0统计软件包对入选文献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及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488例鼻咽癌患者,其中接受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241例,接受常规分割放射治疗247例。1年局控率资料分析发现发表性偏倚(P=0.03),而1、3年生存率及3年鼻咽局控率资料没有发表性偏倚(P>0.05)。Meta分析显示四个随机研究的1、3年生存率及1、3年鼻咽局部控制率结果同质性较好(P>0.05),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组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及1、3年鼻咽局部控制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3.113(1.232-7.867)、1.913(1.195-3.063)及5.434(1.560-18.935)、4.308(2.210-8.396)。结论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相比,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能提高鼻咽癌患者的1、3年生存率及1、3年鼻咽局部控制率。鼻咽癌细胞照射中加速再增殖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探讨目的了解鼻咽癌细胞照射过程中的细胞增殖情况,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加速再增殖的机理,为临床上进行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分别采用四氮唑兰比色分析法(MTT法)、细胞分裂指数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鼻咽低分化鳞癌细胞株CNE-2在接受60Co-γ射线2Gy/天,每天1次,连续照射5天期间的细胞增殖动力学改变,以明确离体CNE-2细胞在照射期间有无出现增殖活性的改变,并寻找其变化的时机。②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芯片和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芯片检测。60Co-γ,射线2Gy/天,每天1次,连续照射5天期间,不同增殖状态下CNE-2细胞基因水平的表达变化,筛选出可能与加速再增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③选取感兴趣的差异表达基因CCNE1、CDC25A、CDKN1A、DDIT3、GADD45β、BNIP3,采用逆转录-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RT-FQ-PCR)技术在mRNA表达水平验证基因芯片的检测结果;同时,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CDC25A在蛋白表达水平上的变化,进一步验证基因芯片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结果①四氮唑兰比色分析法(MTT法)、细胞分裂指数法和流式细胞术均检测出鼻咽低分化鳞癌细胞株CNE-2在60Co-γ射线2Gy/次,每天1次,连续照射5天期间,CNE-2细胞在第3天增殖速度最快,增殖最旺盛;在第5天细胞增殖速度最缓慢,增殖活性最低。②基因表达芯片检测增殖活性最高时相(2Gy连续照射第3天)与最低时相(2Gy连续照射第5天)的基因表达差异,发现细胞周期相关表达有差异的基因有3条,为检测基因总数的3%(3/100),其中细胞增殖旺盛时CCNE1及CUL-5基因表达上调,CDKN1A表达下调;DNA损伤修复相关表达有差异的基因有6条,为检测基因总数的5.9%(6/102),其中细胞增殖活性增高时上调基因为CDC25A,下调基因为DDIT3、GADD45B、CDKN1A、BNIP3、FOXO3A。③应用相对定量荧光实时PCR技术及蛋白印迹的方法对部分差异表达在2倍以上的基因(CCNE1、CDC25A、CDKN1A、DDIT3、GADD45β、BNIP3)或编码的相应蛋白(CDC25A)进行了mRNA及蛋白水平的验证,结果显示实时PCR和蛋白印迹实验结果与芯片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进一步证实了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论①鼻咽低分化鳞癌细胞照射中后期存在加速增殖现象;②肿瘤细胞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加速再增殖现象,其发生可能是一个复杂的、多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细胞周期和DNA损伤修复的某些基因可能参与了这个过程;③CCNE1、CDC25A、CDKN1A、DDIT3、GADD45β、BNIP3、CUL-5等基因可能与照射过程中肿瘤细胞出现的加速再增殖密切相关,对这些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探明照射过程中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发生的分子机制,也会为特异性治疗包括基因治疗提供新靶点和策略。

李娜[3](2007)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口腔黏膜反应的防治进展》文中认为介绍了急性口咽黏膜反应的评定标准及中西药物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研究进展。

鲁琼辉,陈艳萍,吴湘玮[4](2003)在《口腔内置铅挡块对腮腺癌术后放疗口腔粘膜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说明

二、口腔内置铅挡块对腮腺癌术后放疗口腔粘膜的保护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口腔内置铅挡块对腮腺癌术后放疗口腔粘膜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口腔矫形装置在精确放疗中应用的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口腔矫形装置在精确放疗中应用的模拟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精确放疗技术的发展及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致谢
个人简历

(2)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恶性肿瘤加速超分割放疗的放射生物学研究现状
        1.引言
        2.恶性肿瘤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放射生物学基础
        3.关于恶性肿瘤加速再增殖机理的学说
        4.恶性肿瘤加速再增殖的可能机制
        5.测定肿瘤加速再增殖的细胞增殖动力学指标
        6.肿瘤细胞凋亡与加速再增殖
        参考文献
    第二节 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1.引言
        2.鼻咽癌放射治疗发展概况
        3.鼻咽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存在的一些问题
        4.鼻咽癌放射治疗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5.鼻咽癌非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6.本研究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鼻咽癌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附表(图)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附表(图)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循征医学研究——一项基于1985—2005年文献的Meta分析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附表(图)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鼻咽癌细胞照射中加速再增殖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探讨
    第一节 鼻咽癌细胞株CNE-2连续照射期间细胞增殖情况的研究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第二节 基因芯片检测CNE-2照射中细胞增殖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第三节 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增殖状态CNE-2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1.引言
        2.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基因的表达
        3、western blot检测照射后CNE-2细胞CDC25A蛋白的表达
        4.讨论
第五部分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博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3)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口腔黏膜反应的防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急性口咽黏膜反应评定标准
2 急性口咽黏膜反应防治进展
    2.1 预防
    2.2 药物治疗
        2.2.1 十六角蒙脱石
        2.2.2 贝复济
        2.2.3 自制复方制剂
        2.2.4 雾化吸入
        2.2.5 中医药治疗
3 小结

(4)口腔内置铅挡块对腮腺癌术后放疗口腔粘膜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随访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口腔内置铅挡块对腮腺癌术后放疗口腔粘膜的保护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口腔矫形装置在精确放疗中应用的模拟研究[D]. 郝宁宁. 河北医科大学, 2010(04)
  • [2]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朱小东. 广西医科大学, 2007(10)
  • [3]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口腔黏膜反应的防治进展[J]. 李娜. 护理研究, 2007(02)
  • [4]口腔内置铅挡块对腮腺癌术后放疗口腔粘膜的保护作用[J]. 鲁琼辉,陈艳萍,吴湘玮. 医学临床研究, 2003(12)

标签:;  ;  ;  ;  ;  

口腔内置铅块对腮腺癌放疗后口腔黏膜的保护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