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产油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球藻,油脂,生物,脂肪酸,柴油,眼点,产油。
产油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罗川[1](2019)在《能源小球藻耦合生活废水处理的产油去污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活废水是一种体量巨大的废水资源,利用生活废水中的氮、磷资源进行微藻培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二者耦合将缓解微藻培养的高成本问题,同时实现同步产油去污的双重目的,而耦合系统运行的核心在于有效提高生物质产率及油脂产率。能源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是一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培养周期短、脂质含量高的富油微藻品种之一,本文以能源小球藻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能源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在人工生活废水中不同生长模式下的培养情况,探讨能源生长及脂质积累与污染物去除的关系,并从生长特性和脂质积累角度考察了能源小球藻对废水浓度、废水性质的耐受性以及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以期优化耦合系统的培养条件;为提高耦合系统运行效率,本文考察了不同浓度天然植物吲哚-3-乙酸(IAA)与人工合成类植物调节剂萘乙酸(NAA)作为耦合系统生产添加剂的施用效果,并结合最适植物激素添加剂与不同氮源类型(硝酸钠、氯化铵、尿素)、植物激素与氮饥饿培养协同作用对耦合体系的产油去污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固定化以及悬浮培养两种培养体系下耦合系统的产油去污特性,以期为能源小球藻耦合生活废水处理体系的高效运行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培养液为人工模拟废水。能源小球藻在自、异、兼叁种生长模式下的生长特征及脂质积累,相比之下能源小球藻在兼养条件下生物质生物质产率及脂质产率显着高于其他两种培养方式,适宜作为耦合体系的培养方式。(2)培养液为人工模拟污水,设置5个环境因子梯度及6个污水营养浓度,探讨了能源小球藻对生活废水中的耐受性及适应性。能源小球藻对人工模拟原水中正常生长,当污水浓度为2倍原水浓度时表现为生长抑制;单因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能源小球藻在不同环境因子中生长及脂质积累差异显着,结果表明耦合体系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最适pH范围为7~9,最适光照强度4500~6000lux,最佳盐度值0.1mol/L。(3)IAA和NAA两种植物激素对小球藻生长及脂质合成影响效果显着(p<0.05)。2mg/LIAA促生长效果最佳,其次为2mg/L NAA,培养15d后所获生物量分别为(525.867±5.907)mg/L VS(367.723±4.097)mg/L,是对照组所获生物量的2.48倍、1.7倍;IAA和NAA浓度对脂质积累呈线性相关,IAA在0.05~2mg/L时表现为促进中性脂积累,NAA在1~5mg/L时表现为促总脂积累;2mg IAA和2mg/LNAA诱导后的小球藻生物质产率及油脂产率最高,分别为(35.057±0.394)VS(24.515±0.273)mg/(L·d)、(21.964±0.619)VS(14.376±0.091)mg/(L·d),与未加植物激素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59.68%、41.23%、74.99%、61.78%,研究表明,植物激素对微藻培养体系影响巨大,IAA与NAA的施用有助于提升培养体系产量且施用条件符合环保效益,2mg/L NAA更适宜作为小球藻养殖的植物激素及添加剂量。(4)兼养条件下,人工模拟废水中植物激素添加剂与不同氮源类型(硝酸钠、氯化铵、尿素)与植物激素协同作用下对能源小球藻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激素施用的促生长及脂质积累效果不受氮素类型限制;为解决氮饥饿条件下能源小球藻生物质产率减少的现象,研究了植物激素与氮饥饿协同作用对能源小球藻生物质产率及油脂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饥饿环境下,补充植物激素能延长能源小球藻的对数生长周期,协同作用在提高油脂产率的同时保持了生物质产率,有利于保证持续生产。(5)植物激素不仅有利于提高能源小球生物质及油脂产率,并且与固定化方式结合能显着提高耦合体系脱氮除磷效果(p<0.05);与悬浮态培养相比,采用固定化方式能进一步降低植物激素添加剂使用量;并且含植物激素的固定化能源能源小球藻对污水中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5%、89.36%、99.35%,对耦合体系同步产油去污特性具有显着增效;在固定化培养中,耦合体系出水水质中总氮、总磷、氨氮的处理效果均满足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一级A标以上。(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崔伟,徐晶萍,芦文城,苏晓晨,高锋[2](2018)在《异养产油微藻筛选及其在盐胁迫下的油脂累积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微藻生物柴油发展的迫切需求,研究微藻异养培养产油以及通过盐胁迫方法提高微藻的油脂累积量。实验过程中首先从污水处理厂、天然水体及养殖厂废水等环境中分离纯化了14株微藻藻株,通过对比分析它们的光自养生长量和光异养生长量,确认其中4株具有异养生长能力,并从中优选了1株异养生长能力最优良的小球藻作为本实验的对象进行进一步研究。实验过程中对比分析了葡萄糖、甲醇、乙醇、无水乙酸钠、六水丁二酸钠等5种有机碳源对该藻株异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作为异养生长的有机碳源时微藻获得了最大的生物生长量(1.63 g/L)和油脂产量(0.57 g/L),因此优选了葡萄糖作为该藻株异养生长的理想有机碳源。进一步研究了盐胁迫下微藻异养生长及油脂累积的特性,结果表明在异养培养基盐度为0.4%时,微藻生长及油脂累积受盐度的影响较小,当盐度上升至0.8%、1.2%、1.6%和2.0%时,微藻的油脂含量随着盐度的上升而上升,在盐度为2.0%时微藻的油脂含量相比于生长在不添加NaCl培养基中的微藻提升约60%左右,达到47.75%的较高水平。但由于盐度胁迫同时也减少了微藻生长量,因此盐度胁迫下微藻的油脂产量没能得到提升,需要后续的研究探索。(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张喻,樊英杰,杨鹏程,陈岗,刘虎[3](2018)在《市政污泥热解产油影响因素及产物应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外热式固定床反应器,研究终温、反应时间、升温速率等因素对市政污泥热解产油率的影响,并对产物特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热解终温及反应时间显着影响焦油产率,500℃是适宜的污泥热解温度,焦油产率达24.74%,温度继续升高则半焦缩聚反应强烈,热解气产率大幅增加,焦油产率基本恒定;在10℃·min~(-1)的升温速率条件下,热解终温500℃,维持20 min,焦油产率可达到平衡;升温速率对焦油产率的影响不显着,热解反应达到平衡时,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焦油产率相似;污泥焦油组分与中低温煤焦油相近,具备提酚、制燃料油和特种油品的潜力;污泥半焦灰分高,固定碳含量低,具有一定热值,比表面积较发达,掺混燃烧、制备吸附剂是其重要的潜在利用方向。(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涂仁杰,金文标,韩松芳,周旭,陈洪一[4](2017)在《离子注入突变藻株在城市污水中的产油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蛋白核小球藻出发株及其离子注入突变株在实际城市污水中的生长情况和产脂性能,以及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突变藻株在污水中油脂产率为32.5mg/(L·d),相比于出发株分别显着提高了23.81%(P<0.05).通过对生成的脂肪酸甲酯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离子注入诱变并未改变小球藻脂肪酸成分,但提升了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利于改善所得生物柴油的品质.培养结束后出水水质可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相较于出发株,突变株对污水中污染物具有更好的降解效果.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可以发现出发株和突变株藻细胞形态差异较小,元素含量分析发现突变株H/C值相比出发株有所下降,系统发育树构建说明突变株与出发株属于同种变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7年10期)
黄勇[5](2017)在《光合自养—异养微藻生物膜的生长产油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急剧减少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发展绿色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解决能源环境危机的重要突破口。微藻生物质作为第叁代生物质能源,源于其光合效率高、生长周期短、油脂含量高、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生物质原料。由于微藻生物膜内CO2和光传输阻力相对较小,其内微藻的光合作用效率高,且生物膜具有操作稳定、采收方便等优点,相比于悬浮态微藻培养具有更大优势。因此本文以亲水性有机尼龙微孔滤膜作为微藻生物膜吸附材料,对微藻进行生物膜培养。对比了两种培养形态下光合自养与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在生物膜生长产油特性和生物膜微观形态方面的差异性。从光传递角度研究了培养基循环流动式培养下光强、初始接种面积密度对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生长产油特性的影响。从营养物质角度研究了培养基循环流动式培养下营养物质浓度、培养基间歇供给、异养加入时间对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生长产油特性的影响。全文主要结论如下:(1)光合自养与光合自养-异养微藻生物膜的细胞直径随着生长逐渐变大,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的细胞平均直径要比光合自养生物膜的细胞平均直径大17.1%;在生物膜形态上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要比光合自养生物膜疏松多孔。以琼脂固化的固体培养基为营养基底时,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前两天生长速率要高于光合自养生物生长速率,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前两天的生长速率是光合自养的2.28倍;光合自养-异养微藻生物膜的油脂产量为10.31 g/m2,是光合自养油脂产量的1.91倍。而以流动式液体培养基输送营养时,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第一天生长速率也要高于光合自养生物生长速率,且比固化培养基的要高但最终生物膜面积密度要低,光合自养-异养的生长速率是光合自养的4.04倍;光合自养-异养的油脂产量为20.12 g/m2,是光合自养油脂产量(9.08 g/m2)的2.22倍。(2)以琼脂固化的固体培养基为营养基底时,发现光合自养-异养微藻生物膜的光饱和点为150μmol/m2/s,过高的光强会对微藻生物膜产生抑制,使其分解色素以致细胞变白最终生物膜面积密度下降。而在物质传输阻力方面,光合自养-异养微藻细胞无法吸收固化培养厚度大于10 mm处的营养物质,光合自养-异养微藻生物膜在4倍于基底培养基的无机盐浓度下油脂产量最高(22.01 g/m2),表明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能耐受更高倍数的无机盐;而葡萄糖这种相对无机盐离子从固化培养基靠毛细力作用扩散作用传递到滤膜上再传递到生物膜内过程中传递阻力大,致使传递进生物膜内的葡萄糖量相对较少,对生物膜内微藻异养比例小,进而油产量差别不大。(3)在流动的液态培养基为营养基底时,相对于琼脂固化的固体培养基为营养基底,微藻生物膜的含水量高,光传输能力降低,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内微藻的光饱和点提高至为190μmol/m2/s。生物膜生长初始,由于生物膜内与膜外的营养物质浓度梯度大,营养物质的传输速度快,生物膜内的营养物质充足,生长速率快,致使前1~2天微藻生物膜生长速率快,且微藻初始生长速率随初始接种面积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由于异养代谢水增加了生物膜内物质传输阻力,后期生长速率降低,尤其是在低倍数(0.5倍)无机盐浓度低,光合作用强度相对较弱,生物膜内微藻异养比例大,异养产生的水越多,对生物膜生长越不利。(4)生物膜内微藻油脂含量随异养底物葡萄糖浓度从1g/L增加10g/L而增加至43.67%,且微藻生物膜生物质密度同时增加,同步光合自养-异养下实现了微藻生物质密度和油脂含量同步增加,解决了微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相互矛盾不同步的问题。而由于异养会代谢出水,增加生物膜的含水量,使得物质传输阻力增加,因此为了减少生成水的影响,采用先光合自养富集一定的生物膜密度后再开启异养辅助的方法,发现当光合自养生物膜密度增加到57.48 g/m2时,开启异养辅助后生物膜面积密度最高达104.36 g/m2,油脂产量也最高达26.17 g/m2,也实现了高效的生物质和油脂的同时积累。培养基间歇供给对第1天的生物膜生长速率影响比较大,对细胞内的色素、油脂化合物含量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尚海,薛林贵,马萍,姜金融,王霞[6](2017)在《小球藻藻菌共生体系在产油方面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人工构建藻菌共生体系在产油方面的特性。【方法】从BG11培养基中分离、筛选出无菌小球藻,通过人工共培养方法构建了藻菌共生体系,探讨了共生体系中小球藻的生长及产油特性。【结果】相比无菌小球藻,藻菌共生体系对于藻的生长、油脂积累以及产生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组分方面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细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和小球藻构建的共生体系效果最好,小球藻生物量提高了9%,油脂含量提高了36.3%,C18-1的含量提高了259.2%。【结论】进一步说明人工共培养方法构建藻菌共生体系能够提高微藻生物柴油的质量,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7年10期)
赵婷,韩笑天,詹天荣,赵卫红[7](2016)在《温度对四种产油微藻生长和油脂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对叁株海水微藻—叁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CCMM2012)、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CCMM4004)、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CCMM6004),和一株淡水微藻—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CCMM4002)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及油脂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叁角褐指藻、小球藻和栅藻在20℃下的油脂产率最大,分别为2.94、5.79和5.83mg/L/d,它们在20℃的培养条件下比较适合应用于生物能源开发;而微拟球藻在25℃下油脂产率最大,达6.45mg/L/d,因此此温度下更适合用于生物能源开发。叁角褐指藻在15℃条件下DHA和EPA含量最多,为16.47%,而微拟球藻在25℃下DHA和EPA最多,为22.74%;因此叁角褐指藻和微拟球藻在15℃和25℃下均比较适合应用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开发,而小球藻和栅藻的EPA和DHA含量在叁个温度下普遍较少,不适合用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开发。(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6年06期)
何思思,高保燕,黄罗冬,李爱芬,张成武[8](2016)在《不同培养模式下魏氏真眼点藻生长和产油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魏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vischeri Hibberd)的生物学特性,探究"批量法"、"两步法"、"补料法"和"添加碳酸氢盐"4种不同培养模式对魏氏真眼点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本文分别采用不同初始浓度的硝酸钠供应、更换培养基、分次少量补加硝酸钠及添加低浓度Na HCO3或NH4HCO3等方法培养魏氏真眼点藻。结果显示,"批量"培养下,硝酸钠浓度为3.0 mmol/L时藻细胞生物量达到8.41 g/L,油脂最高可达到65.16%,油脂产率为0.30 g·L-1·d-1。"两步法"和"补料法"培养对藻细胞油脂积累没有显着影响,而通过"添加碳酸氢盐"培养对该藻细胞生长和油脂积累的效果最显着,其中Na NO3+NH4HCO3组生物量达到11.56 g/L,油脂最高达60.92%,与相同氮浓度"批量"培养相比,生物质浓度提高了1.0 g/L,总脂含量提高了10%,大大提高了该藻的总脂产率(达到0.39 g·L-1·d-1)。因此,魏氏真眼点藻是一株高产油藻株,当添加低浓度碳酸氢铵时最有利于促进该藻生物质浓度和总脂含量的提高,这是一种最佳的培养模式,具有潜在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罗舒怀,张莹,吴琼芳,彭倩倩,李爱芬[9](2015)在《低氮对产油尖状栅藻荧光特性及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产油绿藻尖状栅藻(Scenedesmus acuminatus)为实验材料,采用77 K低温荧光、SDS-PAGE圆盘电泳、i TRAQ蛋白定量等方法,研究其在低氮胁迫产油条件下,藻细胞的低温荧光特性及光合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在77 K低温条件下尖状栅藻有3个荧光发射峰,分别位于685、695和715 nm处。利用圆盘电泳从藻细胞类囊体膜上分离到6个条带,从上至下依次为CPIa、CPI、CPa1、CPa2、LHCP和FP(游离色素),与对照组(18 mmol·L-1 Na NO3)相比,低氮(3.6 mmol·L-1Na NO3)培养的藻细胞光能耗散增强,分离的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代表PSII的条带CPa1和C Pa2模糊,D1蛋白及捕光色素蛋白表达下调。综上低氮限制条件下产油尖状栅藻的PSII核心复合物降解,制约藻细胞吸收和转化光能,进而影响光合效率。(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李凤娟,万秀,方仙桃,胡锐,高大文[10](2015)在《不同氮源及CO_2浓度下湖泊微拟球藻的生长及产油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生产排放的各种废气与污水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化石燃料燃烧除排放出大量CO2外,还释放出含有粉尘、SO[x和NOx等直接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毒成分1]。其中NO]x与水结合后最终会转化成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等[2,导致污水中的含氮化合物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有机氮的含量通常偏高。如何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是防治水体污染最关键的步骤之一,而利用微藻培养去除水体中的氮源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尽管生物燃料生产的成本远(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产油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微藻生物柴油发展的迫切需求,研究微藻异养培养产油以及通过盐胁迫方法提高微藻的油脂累积量。实验过程中首先从污水处理厂、天然水体及养殖厂废水等环境中分离纯化了14株微藻藻株,通过对比分析它们的光自养生长量和光异养生长量,确认其中4株具有异养生长能力,并从中优选了1株异养生长能力最优良的小球藻作为本实验的对象进行进一步研究。实验过程中对比分析了葡萄糖、甲醇、乙醇、无水乙酸钠、六水丁二酸钠等5种有机碳源对该藻株异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作为异养生长的有机碳源时微藻获得了最大的生物生长量(1.63 g/L)和油脂产量(0.57 g/L),因此优选了葡萄糖作为该藻株异养生长的理想有机碳源。进一步研究了盐胁迫下微藻异养生长及油脂累积的特性,结果表明在异养培养基盐度为0.4%时,微藻生长及油脂累积受盐度的影响较小,当盐度上升至0.8%、1.2%、1.6%和2.0%时,微藻的油脂含量随着盐度的上升而上升,在盐度为2.0%时微藻的油脂含量相比于生长在不添加NaCl培养基中的微藻提升约60%左右,达到47.75%的较高水平。但由于盐度胁迫同时也减少了微藻生长量,因此盐度胁迫下微藻的油脂产量没能得到提升,需要后续的研究探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油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罗川.能源小球藻耦合生活废水处理的产油去污特性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
[2].崔伟,徐晶萍,芦文城,苏晓晨,高锋.异养产油微藻筛选及其在盐胁迫下的油脂累积特性研究[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张喻,樊英杰,杨鹏程,陈岗,刘虎.市政污泥热解产油影响因素及产物应用特性[J].环境工程学报.2018
[4].涂仁杰,金文标,韩松芳,周旭,陈洪一.离子注入突变藻株在城市污水中的产油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7
[5].黄勇.光合自养—异养微藻生物膜的生长产油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7
[6].尚海,薛林贵,马萍,姜金融,王霞.小球藻藻菌共生体系在产油方面的特性[J].微生物学通报.2017
[7].赵婷,韩笑天,詹天荣,赵卫红.温度对四种产油微藻生长和油脂特性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16
[8].何思思,高保燕,黄罗冬,李爱芬,张成武.不同培养模式下魏氏真眼点藻生长和产油特性的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6
[9].罗舒怀,张莹,吴琼芳,彭倩倩,李爱芬.低氮对产油尖状栅藻荧光特性及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5
[10].李凤娟,万秀,方仙桃,胡锐,高大文.不同氮源及CO_2浓度下湖泊微拟球藻的生长及产油特性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