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降解反应动力学论文-袁军,陈小霞,刘明

热降解反应动力学论文-袁军,陈小霞,刘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降解反应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热降解,热分析,动力学

热降解反应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袁军,陈小霞,刘明[1](2013)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热降解反应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热分析动力学参数.采用热重差热分析法,分别测定了在氮气气氛中5、10、15、20℃/min 4种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的热降解过程,得到了4条热重和差热曲线,并用Kissinger法对其热降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升温速率,热重曲线向高温方向移动,温度滞后越严重.初始分解温度及终止分解温度更高,温度区间也变宽.升温速率的不同对最终失重率影响不大,最终失重率都在90%以上.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差热曲线峰变高且峰顶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通过Kissinger法分析在不同升温速率下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热降解反应的热重差热数据得出反应的活化能为160.9kJ/mol、表观指前因子为27.61、热降解反应级数为0.965 4等动力学参数.(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王结良,陈宏书,张五龙,胡志毅[2](2007)在《双环戊二烯型氰酸酯树脂/环氧树脂固化物热降解反应动力学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环氧树脂对双环戊二烯型氰酸酯(DCPDCE)进行共聚改性,分析了不同比例共聚产物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失重曲线,对共聚产物的热降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别利用 Ozawa 和 Coats-Redfern 方法计算体系的活化能数据,采用 Ozawa 方法计算得到 DCPDCE 和 DPCDCE/环氧树脂(85/15)体系的活化能分别为163.93 kJ/mol和159.94 kJ/mol,得到的结果与 Coats-Redfern 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固化产物的热降解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07年11期)

于永明[3](2006)在《羟烷基聚硅氧烷热降解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碳官能基的聚硅氧烷除本身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外,还可利用其官能基的反应活性,将聚硅氧烷引入其他聚合物,以形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各种聚合物,是一大类在许多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并迅速发展的有机硅聚合物,也是近来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然而,许多碳官能基的引入使得聚硅氧烷的热稳定性降低,影响了在某些方面的使用。研究搞清该类聚合物的热降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控制热降解、更好的利用该类化合物以及改进和研制具有更优异性能的聚合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过渡态理论(TST),以含有2-4个硅氧链节的二甲基硅氧烷和羟烷基二甲基硅氧烷的低聚体为模型,在B3LYP/6-311++G(3df,3pd)//B3LYP/6-31G(d)水平上,首次对羟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羟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热降解反应以及连结在不同原子上的甲基和苯基对热降解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揭示了反应机理,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 主要成果有: 一、首次对α-硅醇的热重排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 1、硅基甲醇H_3SiCH_2OH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两种dyotropic重排反应。一种是Bro-ok重排反应,硅基由碳原子向氧原子迁移,同时氧上的氢原子向碳原子迁移,经由两个叁元环构成的具有桥环结构的过渡态,生成甲氧基硅烷;另一种是羟基迁移反应,羟基由碳原子向硅原子迁移,同时硅上的一个氢原子向碳原子迁移,经由两个叁元环构成的具有桥环结构的过渡态,生成甲基硅醇。两个反应过渡态中的硅均为五配位。在G3水平上两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344.5和236.8kJ/mol。动力学和热力学均有利于羟基重排反应。当硅基甲醇加热时,重排的主要产物是甲基硅醇。 2、连接在中心碳原子上的乙烯基可显着降低羟基迁移反应的活化能并增大反应速率,但是对Brook重排反应几乎没有影响。 3、连接在硅原子上的烃基可显着降低Brook重排反应的活化能并增大反应速率,对羟基迁移反应几乎没有影响。隧道效应对所研究反应的速率没有数量级水平的影响。 4、在MP2(full)/6-31G(d)、MP2(full)/6-311G(d,p)、B3LYP/6-31G(d)和B3LYP/6-311++G(3df,3pd)//B3LYP/6-31G(d)等理论计算模型中,B3LYP/6-311++G(3df,3pd)//B3LYP/6-31G(d)对反应活化能的预测值与G3水平的计算值最接近。(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6-11-15)

刘元俊,贺传兰,邓建国,冀克俭,张银生[4](2005)在《热重法测定聚合物热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热重法测定聚合物热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主要分为定温法、非定温法和高解析法叁类,而每一类中又包括几种方法。通过对各种方法的分析,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对正确选择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05年06期)

陈栋华,袁誉洪,赵奇志,黄军,王利华[5](2000)在《微悬浮法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酯的热降解反应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热重分析技术对微悬浮法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的热降解反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在热分解过程中 ,HCl和HAc同时脱出 ;在静态空气和静态氮气 ,升温速率为 5、1 0℃min-1的条件下 ,共聚树脂的热降解均为二级反应 ,热降解表观活化能Ea为 :1 60 .82~ 1 83 .77KJ .mol-1;ln[A/s]为 2 8.64~ 3 4.74。(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00年01期)

邹文樵,冯仰婕,董士学,贾伟良[6](1993)在《聚芳砜非等温热降解反应动力学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结合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国产聚芳砜原粉热降解过程与在DSC谱图上出现双峰相对应的阶段性机制,用Doyle方程分别测求了热降解两个阶段与总包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及其补偿效应式。(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1993年03期)

施政文,李鸿生[7](1983)在《关于求解干酪根热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数值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干酪根热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测定的实验模拟方法和机理的探讨,李执等人已有详细论述,这里主要把干酪根热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数值方法的最优化计算,作一介绍和探讨。 不同类型和结构的干酪根所测得的动力学参数是不相同的,在数学上,就是求解带约束的最优化问题。关于构成最优化问题模型是:求解的变量(参数)、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对设计变量的选择、目(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1983年01期)

李执,林宗南,周萱密,李鸿生[8](1982)在《干酪根热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测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干酪根热降解生油理论,研究沉积物中分散有机质在埋藏条件下的热演化过程及估算生油层的生油量时,常以干酪根的热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表征干酪根的生油能力。这些参数的大小也直接反应了干酪根的类型和演化进程的差异。 我们根据化学动力学的原理和干酪根热降解生油理论,在实验室条件下,设计装配了一套封闭式恒温热降解模拟试验装置;同时,也建立了以一级反应动力学为理论依据的测定和推导动力学参数的方法。就两个干酪根样品(苏北阜四段浅层(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1982年03期)

热降解反应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环氧树脂对双环戊二烯型氰酸酯(DCPDCE)进行共聚改性,分析了不同比例共聚产物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失重曲线,对共聚产物的热降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别利用 Ozawa 和 Coats-Redfern 方法计算体系的活化能数据,采用 Ozawa 方法计算得到 DCPDCE 和 DPCDCE/环氧树脂(85/15)体系的活化能分别为163.93 kJ/mol和159.94 kJ/mol,得到的结果与 Coats-Redfern 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固化产物的热降解反应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降解反应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袁军,陈小霞,刘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热降解反应动力学[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3

[2].王结良,陈宏书,张五龙,胡志毅.双环戊二烯型氰酸酯树脂/环氧树脂固化物热降解反应动力学及其机理研究[J].中国塑料.2007

[3].于永明.羟烷基聚硅氧烷热降解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6

[4].刘元俊,贺传兰,邓建国,冀克俭,张银生.热重法测定聚合物热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5

[5].陈栋华,袁誉洪,赵奇志,黄军,王利华.微悬浮法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酯的热降解反应动力学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0

[6].邹文樵,冯仰婕,董士学,贾伟良.聚芳砜非等温热降解反应动力学及其机制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3

[7].施政文,李鸿生.关于求解干酪根热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数值方法[J].石油实验地质.1983

[8].李执,林宗南,周萱密,李鸿生.干酪根热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测定的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1982

标签:;  ;  ;  ;  

热降解反应动力学论文-袁军,陈小霞,刘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